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优质烃源岩识别及油气运聚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伟明 卢双舫 +2 位作者 曹瑞成 尚教辉 陈国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2-697,709,共7页
利用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lgR法识别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优质烃源岩,探讨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乌东油藏附近测井识别出的优质烃源岩,呈条带状分布于乌东斜坡带的乌31至乌108-112井区。该区块附近的原油可划分... 利用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lgR法识别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优质烃源岩,探讨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乌东油藏附近测井识别出的优质烃源岩,呈条带状分布于乌东斜坡带的乌31至乌108-112井区。该区块附近的原油可划分两类,第一类原油与乌东油藏下倾方向乌南次洼的优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均具有Ts大于Tm、低伽马蜡烷的明显特征;第二类原油与乌东斜坡带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均具有Ts小于Tm、高伽马蜡烷的明显特征。重新分析油源认为,以乌东油藏内部两条大断裂为界,油藏下倾方向油气来自乌南次洼,以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上倾方向油气来自乌东斜坡带本地优质烃源岩,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断裂带内部油气由乌南次洼及乌东斜坡带两个生烃中心供烃,以断块油气藏为主。油源对比结果扩展了乌东斜坡带的勘探思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油-源对比 油气运聚模式 乌东斜坡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乌东斜坡南屯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利华 吴朝东 +2 位作者 孔凡忠 张驰 刘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以岩心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在南屯组内识别出扇三角洲沉积、湖泊相浅湖~半深湖沉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了沉积相及微相的发育及分布,物源方向主要为东部、北东部隆起区。建立了该区的4种有... 以岩心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在南屯组内识别出扇三角洲沉积、湖泊相浅湖~半深湖沉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了沉积相及微相的发育及分布,物源方向主要为东部、北东部隆起区。建立了该区的4种有利储集相带发育模式:发育断裂坡折带下高位体系域和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构造一岩性圈闭;层序界面下的高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削蚀不整合圈闭;低位域下切谷形成的岩性圈闭;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上超不整合圈闭。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属性提取 沉积相 有利储集相带 南屯组 乌东斜坡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斜坡带南一段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雅春 张晓玲 +2 位作者 袁红旗 韩德金 张振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10,共10页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南屯组一段油富集规律的分析,揭示了该区南一段油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乌东斜坡带南一段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南一段油的富集提供了重要来源;南一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的沉积相带和砂体...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南屯组一段油富集规律的分析,揭示了该区南一段油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乌东斜坡带南一段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南一段油的富集提供了重要来源;南一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分布区控制着油的丰富程度;研究区从洼槽到断裂坡折带到缓坡带,总体表现为水—油—水的关系,控圈断裂的侧向封闭能力决定着圈闭的有效范围和油水边界。下一步南一段油的勘探和开发应以断圈封闭的油水界限内有利沉积相带和渗透性砂体区域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海拉尔盆地 乌东斜坡 南屯组一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断陷期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文武 邓海 +1 位作者 龚永杰 魏国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6-821,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次凹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层序格架以及内部体系域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南次凹断陷期主要发育3个三级层序,在凹陷内每个层序体系域完整出现,其展布受坡折带控制,...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次凹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层序格架以及内部体系域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南次凹断陷期主要发育3个三级层序,在凹陷内每个层序体系域完整出现,其展布受坡折带控制,而在高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剥蚀现象。断陷期的水进域和高位域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是乌南次凹的主要烃源岩,南一段低位域和高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储层。这些砂体和烃源岩有效匹配是乌南次凹构造-岩性油藏的富集带,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中部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区带,南一段是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聚集区,也是本区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次凹 乌东斜坡 层序地层 油藏类型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南次凹油气二次运移及成藏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文武 邓海 +1 位作者 孙静 李国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乌南次凹油气二次运移条件及对已发现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利用油气的物理性质、地化指标、断裂、沉积等总结出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模式有沿主断层垂直运移、沿不整合面和渗透层侧向运移和复式...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乌南次凹油气二次运移条件及对已发现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利用油气的物理性质、地化指标、断裂、沉积等总结出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模式有沿主断层垂直运移、沿不整合面和渗透层侧向运移和复式阶梯式运移等3种模式;乌南次凹油气运移以由西向东运移为主,同时向南、向北运移充注。在分析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成藏系统和成藏模式,3种不同的运移方式控制着不同的成藏模式,由于断裂和沉积作用在缓坡带形成多种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区带,南一段是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成藏区。乌南次凹可划分为自源封闭成藏动力系统、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系统和自源-他源半封闭成藏动力系统,乌东斜坡带最主要的成藏系统是前两个类型,主要勘探目的层为南屯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和铜钵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次凹 乌东斜坡 油气二次运移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