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和团运动中的王文韶——兼论庚子年诸政事
1
作者 郑泽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41,共16页
义和团运动时期,王文韶是身兼枢、译两署的重臣,亲历亲闻了京中种种纷纭乱象。运动于京、津初兴时,王文韶的态度以韬晦为主,并不公开表态。至庚子年五月下旬,中外开衅已箭在弦上,王文韶终在御前会议上诤言入对。此举使其立时成为载漪、... 义和团运动时期,王文韶是身兼枢、译两署的重臣,亲历亲闻了京中种种纷纭乱象。运动于京、津初兴时,王文韶的态度以韬晦为主,并不公开表态。至庚子年五月下旬,中外开衅已箭在弦上,王文韶终在御前会议上诤言入对。此举使其立时成为载漪、刚毅等保守势力铲除的目标,幸得慈禧、荣禄搭救,才免遭大难。由此亦可见,尽管载漪一派已如日中天,且控制了京畿防务,但慈禧不欲顾此失彼,而是在军机处与军务处系统中施行平衡之策。“西狩”启动之时,王文韶携军机大印艰难追扈三日,才与两宫会合,成为“西狩”前期最重要的枢臣,于维持行在政务、传递行在动态、参与电讯机制建设、主持“户政”及西北赈灾事务等诸端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而王文韶在中枢与鹿传霖之间围绕夏震武弹劾案、“幸陕”、人事、俄约、回銮等问题上的矛盾,生动凸显了其政治领地意识,以及与盛宣怀的深刻联结,隐约可见“南北之争”的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韶 义和团运动 庚子“西狩” 晚清政局 行在军机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与日俄战争前后的武术活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振东 张晓义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3-126,132,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义和团运动与日俄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对武术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武术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竞技价值被重构,促进了武术的蓬勃发展;传统武术在同...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义和团运动与日俄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对武术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武术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竞技价值被重构,促进了武术的蓬勃发展;传统武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内容体系和教授方法出现科学化转向;组织传播方式的发展使武术的传承呈现出社会化转向;武术的技击性在同西方体育竞争精神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竞技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义和团运动 日俄战争 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舆论导向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雍 王惠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史上的一大重要历史事件,《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对此有着不同于朝廷旨意的独到见解。《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体舆论导向是否定的。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申报》就主张组织团练进行镇压,严惩闹教起...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史上的一大重要历史事件,《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对此有着不同于朝廷旨意的独到见解。《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体舆论导向是否定的。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申报》就主张组织团练进行镇压,严惩闹教起事者。当清政府的态度开始转为招抚后,《申报》又希望清政府能够停止招抚,并坚决反对对外宣战。后来《申报》接连刊发文章,积极在中外之间斡旋,力劝朝廷停战议和。到议和阶段,《申报》则对和约内容给予正面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强国设想。通过对《申报》舆论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义和团运动期间上海市民阶层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申报》 舆论导向 上海 报刊史 新闻史 近代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长林 储天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5,共8页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义和团头上的诬蔑之词,从民族解放运动角度给予义和团运动以高度评价,强化了民众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与任务的共同认识,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论说义和团运动的话语框架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所继承。这种话语体系的根本转换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简单意义上的重新评说,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动员、构造集体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义和团运动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前后的教会学校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梓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3-98,125-126,共8页
义和团运动之前,教会学校在中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办学计划,教会学校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以及因受清政府的排斥而居边缘化地位。义和团运动以后,清政府的教育变革改善了教会学校的外部环境,教... 义和团运动之前,教会学校在中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办学计划,教会学校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以及因受清政府的排斥而居边缘化地位。义和团运动以后,清政府的教育变革改善了教会学校的外部环境,教会学校则借助各种条件拓展自己的空间,充实教学内容,并加快了各校联合的步伐,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从"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雅礼学会的成立"及"中国教会大学的联合运动"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与教会学校的发展虽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有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教会学校 传教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重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第二次起义 义和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与清末新政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大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86,共6页
在两个世纪相交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近代社会继戊戌变法失败后,又骤然相继发生了两大全国规模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其原因何在?它们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清末新政 统治阶级 守旧势力 戊戌变法 决策集 清王朝 借法自强 变法维新 中国近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门派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发动和组织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莫晸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0,84,共5页
武术门派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发动和组织乡民的作用,武师们借鉴武术门派的组织形式,结合当时斗争的需要,设立的以大师兄为首领的组织形式,契合了乡民们的乡土意识。武师凭借在群众中形成的个人威信,很自然地成为义和团的大师兄,这就为... 武术门派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发动和组织乡民的作用,武师们借鉴武术门派的组织形式,结合当时斗争的需要,设立的以大师兄为首领的组织形式,契合了乡民们的乡土意识。武师凭借在群众中形成的个人威信,很自然地成为义和团的大师兄,这就为义和团的组建提供了为当地乡民接受的组织形式。义和团组织纪律的核心是武术门派的伦理道德和门规戒律。武术门派植根于基层社会,对基层社会具有主流文化难以产生的心灵融通作用,这是义和团兴起快、发展迅速的原因。武术门派又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征,这是义和团无法发展成类似太平天国那样的强大队伍,且不能坚持长期斗争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 武术门派 武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启蒙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1,共5页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曾就义和团迷信盛行的状况深入反思,遂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的重要和迫切。关于改造国民性、"开民智"、反迷信、改良小说戏曲等等主张,都是鉴于义和团迷信误国的教训而提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给予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曾就义和团迷信盛行的状况深入反思,遂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的重要和迫切。关于改造国民性、"开民智"、反迷信、改良小说戏曲等等主张,都是鉴于义和团迷信误国的教训而提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给予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报刊舆论,不仅可对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兴起背景有更深切的认识,而且对近代启蒙与救亡不可分割的时代特征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 报刊舆论 义和团迷信 思想启蒙 开民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英国观察家眼中的义和团运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洪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7-130,共4页
庚子年间义和团围攻使馆事件的亲历目击者普特南·威尔秉笔直书了他对当时若干时势的体认与思考。通过他的作品来考察义和团旋起旋灭之缘由 ,不失为一种视角。另外 ,他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其意义有中肯的反省和较为持平的评价 ,对... 庚子年间义和团围攻使馆事件的亲历目击者普特南·威尔秉笔直书了他对当时若干时势的体认与思考。通过他的作品来考察义和团旋起旋灭之缘由 ,不失为一种视角。另外 ,他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其意义有中肯的反省和较为持平的评价 ,对其失败原因也有深刻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特南·威尔 《庚子使馆被围记》 义和团运动 英国 封建迷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以“持平办理”方针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其章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处理“教案” ,清政府很早就提出了“持平办理”的方针 ,但在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下 ,处于弱势地位并只图苟安的清政府根本不可能做到“持平办理”。从清政府制定“持平办理”方针到执行不力以致失败 ,从另行出台“区分匪会”政策到降谕... 为处理“教案” ,清政府很早就提出了“持平办理”的方针 ,但在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下 ,处于弱势地位并只图苟安的清政府根本不可能做到“持平办理”。从清政府制定“持平办理”方针到执行不力以致失败 ,从另行出台“区分匪会”政策到降谕召募拳众 ,反映出民教交涉案件之所以逐渐发展为义和团运动 ,完全是一个规律性演进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教案 义和团运动 "持平办理"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文化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成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78-80,共3页
9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曾震动了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认真研究,但是从武术文化角度探讨义和团运动却被长期忽视。1 武术的技术... 9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曾震动了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认真研究,但是从武术文化角度探讨义和团运动却被长期忽视。1 武术的技术层次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从武术文化角度探讨义和团运动,首先要明确武术文化的含义。所谓武术文化,就是由技术、理论、思想系统以及它的价值系统共同建构的一个整体系统结构。其中技术由各流派、徒手套路和器械散打组成。它是武术文化的物质表层,是文化的基础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义和团运动 武术团体 义和拳 中国近代史 清政府 中华武术 继承与发展 “扶清灭洋” 秘密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活动及其对义和团的态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中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论孙中山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活动及其对义和团的态度江中孝20世纪初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如迅猛狂飓席卷着中国北方大地,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都密切注视着中国北方的局势,并乘此机会登台表演,以达其不同的政治目的。中... 论孙中山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活动及其对义和团的态度江中孝20世纪初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如迅猛狂飓席卷着中国北方大地,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都密切注视着中国北方的局势,并乘此机会登台表演,以达其不同的政治目的。中国的社会政治舞台一时间呈现出复杂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运动 惠州起义 辛亥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 中国史学会 李鸿章 《孙逸仙》 清政府 兴中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时期:官员为何迷信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庆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6-76,共1页
为什么在义和团运动时期,神拳、剑客、仙人等各种神魔鬼怪争相涌现。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官员 迷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崇兰 冯佐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关于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问题,以往流行的说法是:山东义和团,因受袁世凯的残酷镇压,其主力于1900年春由山东转进直隶(今河北),尤其集中在北京、天津地区.这样,义和团运动的中心,也就由山东转到了直隶,特别是津、京一带.持以上意见者,不... 关于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问题,以往流行的说法是:山东义和团,因受袁世凯的残酷镇压,其主力于1900年春由山东转进直隶(今河北),尤其集中在北京、天津地区.这样,义和团运动的中心,也就由山东转到了直隶,特别是津、京一带.持以上意见者,不乏其人.如陆景琪在《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爆发及其斗争》一文中写道:“1900年春,在山东活动的义和团因受到袁世凯的残酷镇压,主动地将主力乾字团、坎字团撤出山东,去与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义和团汇合,从而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轰轰烈烈震撼世界的农民革命运动高潮.”张寄谦、杨济安等同志在《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一文中也说,“最先在山东活动的义和团提出了反‘洋人’、反‘洋教’的战斗口号,指出了斗争方向,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义和团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国内许多地区.封建买办军阀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对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山东地区的义和团受到很大损失”,“山东地区的义和团一部分转移到直隶,……封建王朝的政治心脏——北京,成为人民反帝斗争的中心.”金家瑞在《义和团运动》一书中也写道:袁世凯在山东对拳民实行血腥屠杀的政策,致使“山东全省到处流着爱国人民的鲜血”;“义和团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初春,乾字团与坎字团等乃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中心转移 主力转进 革命中心 袁世凯 直隶义和团运动 山东地区 帝国主义列强 农民革命运动 农民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与义和团战争学术论证会综述
16
作者 陶飞亚 赵美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44,共9页
为推动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与上海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了"义和团运动与义和团战争学术论证会"。与会学者就"义和团与中西文化"、"义和团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与社会转... 为推动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与上海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了"义和团运动与义和团战争学术论证会"。与会学者就"义和团与中西文化"、"义和团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与社会转型"、"义和团运动与民族主义"及2010年学术会议主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从扩展义和团研究的视野、运用社会科学新方法研究义和团和开发新史料尤其是档案史料和海外史料等方面为2010年在山东大学和上海大学举行"两地会"形式的义和团国际学术会议提出了许多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中西文化 社会转型 民族主义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期间国内政治分野
17
作者 高路 金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义和团运动期间,当北方朝廷为恢复旧有统治对八国联军宣战时,南方督抚背离朝廷旨意与列强联手“互保“,南地绅士及知识界则以召开“国会”、举行起义等更为激进的方式对朝廷的举措表示反对。这种大致以南、北为界的政治分野的出现源于... 义和团运动期间,当北方朝廷为恢复旧有统治对八国联军宣战时,南方督抚背离朝廷旨意与列强联手“互保“,南地绅士及知识界则以召开“国会”、举行起义等更为激进的方式对朝廷的举措表示反对。这种大致以南、北为界的政治分野的出现源于经济上的南富北穷、文化心态上的南新北旧、政治控制上的南松北紧。清朝廷在庚子年间的出格举动则是促使这种政治分野公开表现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文化氛围 中国 近代 义和团运动 南北政治分野 清朝政府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维特的满洲政策
18
作者 张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7,167,共8页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蔓延东北,东北三将军没有根据边疆地区的形势制定特殊的应对策略,而是在迟疑犹豫中不同程度地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听任爱国官兵附和义和团,破坏铁路与俄为敌。俄国远东政策的缔造者维特先是指望中国东北地方...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蔓延东北,东北三将军没有根据边疆地区的形势制定特殊的应对策略,而是在迟疑犹豫中不同程度地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听任爱国官兵附和义和团,破坏铁路与俄为敌。俄国远东政策的缔造者维特先是指望中国东北地方当局自行靖乱,保护铁路安全,后随着东北局势的演变,又敦促沙皇出兵东北。义和团运动被扑灭后,维特反对占据北满部分领土,反对在满洲留兵护路,提出了以寻求经济补偿为主的满洲善后政策,并亲自参与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但由于杨儒最终拒绝在俄方修改后的协议上签字,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失败,维特的满洲善后政策也遇到了严重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义和团运动 维特 满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19
作者 崔丽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5,共6页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体育方面:促进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形成、晚清体育会的相继成立与发展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活动事业推展;学校体育方面:推进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开始重视体育师资的培...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体育方面:促进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形成、晚清体育会的相继成立与发展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活动事业推展;学校体育方面:推进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开始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以及促成教会学校"以学辅校"推展近代体育;体育思想方面,促进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尚武精神以及促使国粹主义体育思想的新发扬;传统武术方面:促使传统武术的基础崩溃,并入教育与城市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晚清 义和团运动 中国近代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维特处理对华关系之对策
20
作者 张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6,共8页
义和团运动时期,帝俄财政大臣维特主张在京津和东北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前一地区,维特坚决反对进军北京;在东北地区,他先是反对出兵护路,后又积极敦促沙皇出兵东北。在东北问题上,沙皇采纳了维特的建议,但在京津问题上,沙皇并没有完全接... 义和团运动时期,帝俄财政大臣维特主张在京津和东北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前一地区,维特坚决反对进军北京;在东北地区,他先是反对出兵护路,后又积极敦促沙皇出兵东北。在东北问题上,沙皇采纳了维特的建议,但在京津问题上,沙皇并没有完全接受维特的主张。所以,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的对华政策并非始终沿着维特所设计的轨道前行,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维特 中东铁路 中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