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培育体系及教学实现——基于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1
作者 卢丹丹 任天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共同体的共存相依性、多元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出发,以情系家国、仁爱关怀为精神内核,树立共同家国观;以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能力品质,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共同体的共存相依性、多元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出发,以情系家国、仁爱关怀为精神内核,树立共同家国观;以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能力品质,树立共同利益观;以绿色低碳、和谐发展为生活态度,树立生态发展观。研究认为,培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进路为:教学目标分层融入共同体理念,教学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教学实施重在构建思辨与实践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 共同体意识培育 共同家国观 共同利益观 生态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 被引量:30
2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8,共9页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整体性;在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在课程评价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传统美德内容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4,共8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具有突出地位。依照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传统美德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不同学习主题下,同一传统美德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螺旋上升。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传统美德与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具有突出地位。依照一体化设计的理念,传统美德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不同学习主题下,同一传统美德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螺旋上升。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传统美德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关系,注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处理好传统美德内容与不同学习主题的关系,在综合性的探究学习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传统美德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解读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增为 杨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0,78,共8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对本课程所培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按照“国家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程序,凝练出政治认同、道德修...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对本课程所培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按照“国家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程序,凝练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确立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课程总目标,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制定了分学段课程目标,形成了学段间有序衔接的目标阶梯,有效落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的要求,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积累连续性的德育经验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要求及教学应对——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晓东 李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3,共7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和加强学段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指导。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和加强学段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指导。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为例,研究认为,落实“新课标”新要求的路径是:聚焦教材素养内容,落实育人导向要求;有效整合教材内容,落实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要求;教学实践需对标学业质量标准要求;聚焦教学及评价建议,落实“新课标”指导性;加强思政课一体化,落实学段衔接要求。当前教学落实“新课标”新要求的策略主要是:研读课标文本,夯实教学基础;借力课标成果,筑牢实践根基;推进教学改革,践行课标理念;科学反思评价,落实课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育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理性”的师生交往观、内省体悟的学习观。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入诚信教育,就要合理建构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诚信教育目标、内容,创新以实践反思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途径,确立发展性的全过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诚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理念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及其边界
7
作者 沈艳艳 《课程.教材.教法》 2025年第8期106-112,共7页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政治性。这一课程性质的变化,使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议题。道德与政治的深层关联以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持,...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政治性。这一课程性质的变化,使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议题。道德与政治的深层关联以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持,为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融合提供了学理依据。但是,道德与政治毕竟是不同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也存在差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应该把握两种教育融合的边界,避免陷入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以劳育德”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志颖 任俊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7,共6页
劳动教育与德育目标一致、内容相关联,“以劳育德”是成为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重要切入口。同时“以劳育德”是促进劳动教育健康发展、解决德育理论向实践转化问题的有力抓手。但是,当前人们对“以劳育德”内涵仍旧缺乏正确和全面的... 劳动教育与德育目标一致、内容相关联,“以劳育德”是成为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重要切入口。同时“以劳育德”是促进劳动教育健康发展、解决德育理论向实践转化问题的有力抓手。但是,当前人们对“以劳育德”内涵仍旧缺乏正确和全面的理解,调查发现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中仍面临不同主体对劳动课程“以劳育德”功能认知存在偏差、劳动课程德育资源缺乏,同时,德育实施功能异化、劳动课程教学与评价不健全导致“以劳育德”实践难以落实的现实困境。针对以上困境,提出澄清认识,重视劳动课程“以劳育德”的功能;课程融通,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保障;多方协作,充分家校社劳动课程资源;完善机制,形成有序有力的制度保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劳育德 劳动课程 道德教育 义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9
作者 韩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共7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在本质上也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等。该学科的研究学习内容,值得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及未来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终身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操作性转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友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4,共6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研发了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学业成就评价由学科知识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变,这就使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操作性转化问题凸显出来。所谓操作性转化,就是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研发了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学业成就评价由学科知识导向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变,这就使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操作性转化问题凸显出来。所谓操作性转化,就是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的陈述结构与方式,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进行细化,然后在这些行为表现的引导下,以学科任务为核心,有机整合学科情境和学科大观念。由行为表现、学科任务、学科情境、学科大观念构成的四维操作框架是落实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各种具体的教学与评价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成就表现 操作性转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标修订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考量 被引量:10
11
作者 靳娟娟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7,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孝珍 吴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5-89,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教育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是小学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使二者有效结合,就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教育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是小学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使二者有效结合,就需要理解并把握意义、问题和路径之间的逻辑。价值逻辑即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价值;问题逻辑即二者结合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落脚到实践逻辑,整合融入资源,优选融入内容,创新融入方式,关注融入效果,形成切实可行的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 小学 课程资源 道德学习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法治教育之我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云霞 宋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58-60,共3页
法治教育明确纳入中学教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内容选择上侧重公法、模式设计上新颖独特、语言风格上轻松活泼等特点。结合中学生的... 法治教育明确纳入中学教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内容选择上侧重公法、模式设计上新颖独特、语言风格上轻松活泼等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学习和生活,法治教育的范围包括法律意识、法治理念以及国情方面的教育、规则意识方面的教育、权利本位方面的教育、家庭方面的教育等。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内容设置不平衡、重义务轻权利、选材比较单一、课程设计脱离实际及课程标准与内容不匹配等不足,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加大法治内容的学习,注重持续性;树立权利本位,完善课程设置;修正不匹配不准确的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核心素养 法律意识 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架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开放的平台、共享的理念,打造优质课程及其资源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彰显课程教学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高质量发展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
15
作者 王石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0,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树立起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大学阶段首门思政课,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功能,承担着阐释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责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树立起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大学阶段首门思政课,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功能,承担着阐释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责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总体原则上,坚持政治引领与学理探究相互融通、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协同补益、理论灌输与实践启迪有机耦合;在具体内容上,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自主论”“价值追求论”“道德修养论”;在实施路径上,紧扣“学”的兴奋点、围绕“信”的着力点、瞄准“教”的切入点,以此实现知识传递、思想启迪与价值认同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探析
16
作者 杜艳艳 易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将“点线面”相结合织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矩阵,将“议题案例”相结合阐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旨理,以数字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样态,将“体验笃行”相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将“点线面”相结合织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矩阵,将“议题案例”相结合阐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旨理,以数字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样态,将“体验笃行”相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中心视域下课堂展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学生中心视域下将课堂展示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引入课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有助于推... 学生中心视域下将课堂展示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引入课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有助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示的具体实施过程应包括任务筹备、任务开展、任务呈现及评价三个依次进行、紧密相连的重要阶段。在课堂展示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维持好课堂展示秩序,并完善课堂展示的评价体系,以确保课堂展示发挥真正的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中心 课堂展示 高校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特点
18
作者 高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0-61,共2页
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直接反映该国的义务教育程度和教育要求,是达到教育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因此,课程设置是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当前,一些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已制订本国义务教育的课... 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直接反映该国的义务教育程度和教育要求,是达到教育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因此,课程设置是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当前,一些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已制订本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为了探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些规律,本文拟在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设置的一些共同特点,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 选修课 综合课程 教育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 活动课程 道德教育 劳动技术课 义务教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
19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研发和编写、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是基于当前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支持,整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安全教育、青... 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研发和编写、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是基于当前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支持,整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相关教育内容而成的,是我国大陆地区一套实施“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理念的省级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教育 实验教科书 生命教育 健康常识 地方课程 义务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教材建构的策略与限度 被引量:8
20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123,共8页
近些年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多次提及“五育融合”,它回应了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片面发展和五“育”割裂的教育现实。“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进一步发展,“五育融合”旨在通过五“育”间的渗透、互动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人的全... 近些年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多次提及“五育融合”,它回应了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片面发展和五“育”割裂的教育现实。“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进一步发展,“五育融合”旨在通过五“育”间的渗透、互动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五育融合”追求的应是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融合不能忽视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也不能忽视五“育”之间融合的差异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材落实“五育融合”有利于深化德育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提升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有利于实现德育的定向和纠偏。德育教材可以从目标、生活、活动和形式等方面落实“五育融合”。但德育教材融合五“育”有其限度,即融合不能抹杀德育的独特性任务,也不能将德育与其他四“育”同等融合,教材还应给教师留有融合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 德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