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兴寨金矿床斑岩成矿系统特征与矿体定位规律
1
作者 张会琼 王玉往 +2 位作者 孙荣良 杨卫立 陈昱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16,共18页
义兴寨矿区主要发育石英脉型、角砾岩筒型和蚀变斑岩型3种金矿化类型,是目前山西省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成果,从成矿系统的角度,系统总结了义兴寨金矿床3种矿化类型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矿体定位规律,提出了找矿预测... 义兴寨矿区主要发育石英脉型、角砾岩筒型和蚀变斑岩型3种金矿化类型,是目前山西省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成果,从成矿系统的角度,系统总结了义兴寨金矿床3种矿化类型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矿体定位规律,提出了找矿预测标志和找矿靶区。在矿区南门山一带识别出(含浆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岩为主的残留火山盖层,说明矿区剥蚀程度较浅,成矿系统保存较好。3种矿化类型地质特征差异显著。石英脉型金矿以走向近南北向的陡倾矿脉为主体,控制矿化标高从近地表(约1450 m标高)到300 m;铁塘硐金矿体为典型的角砾岩筒型矿体,具有上部矽卡岩化角砾岩和下部霏细斑岩-角砾岩的分带性;河湾蚀变斑岩型金矿体规模大(主矿体),以发育黄铁绢英岩化、赤铁矿化蚀变为特征,自上而下可分为角砾岩型矿化带、蚀变斑岩型矿化带(主体)和不规则脉状矿化带。斑岩体的成岩时代与金矿的成矿时代均为约140 Ma,构成了与早白垩世陆相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脉状-角砾岩筒型-蚀变斑岩型“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霏细斑岩是金矿化的直接成矿地质体。斑岩体+断裂系统控制了义兴寨金矿体的定位,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成矿模式。3种矿化类型之间互为找矿标志,特别是石英脉型金矿化分布范围广、出露近地表,且产于斑岩体附近,是寻找(蚀变)斑岩型金矿的重要标志。依据定位规律和找矿预测标志,提出了铁塘硐东等找矿预测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规律 成矿系统 找矿预测 义兴寨金矿床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兴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郑镝 和志军 +4 位作者 刘悟辉 刘忠法 刘清泉 郑明弘 徐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3-838,共6页
针对与义兴寨金矿找矿勘查密切相关的关键控矿因素,进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矿构造力学性质以及含金矿脉产出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成矿在空间分布上与矿... 针对与义兴寨金矿找矿勘查密切相关的关键控矿因素,进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矿构造力学性质以及含金矿脉产出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成矿在空间分布上与矿区南部超浅成相酸性岩关系最为密切;构造是成矿最重要的因素,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及其成矿岩体和矿体的形成和就位;地层则主要充当成矿期浅部领域内发育各种脆性控矿构造的良好围岩,以及在含矿流体的运移、聚集和定位过程中,充当良好的隔挡层。矿床成因属于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兴寨金矿床 石英脉型 控矿因素 超浅成相 岩浆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义兴寨斑岩型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3
作者 肖雪 李瑞红 +7 位作者 朱玺 邵兴坤 高远 公为鑫 韩志炎 朱志阳 梁凡 田旭鹏 《地质论评》 2025年第S1期205-206,共2页
义兴寨金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繁峙县砂河镇,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北段五台恒山地区规模最大且最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近年来,矿区河湾斑岩体深部探矿过程中新发现厚大蚀变斑岩型金矿体,新增金资源量超过57 t(刘效广,2022),极大拓宽了找矿思... 义兴寨金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繁峙县砂河镇,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北段五台恒山地区规模最大且最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近年来,矿区河湾斑岩体深部探矿过程中新发现厚大蚀变斑岩型金矿体,新增金资源量超过57 t(刘效广,2022),极大拓宽了找矿思路和方向,但该类矿床的物质来源和金的迁移沉淀机制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兴寨金矿床 黄铁矿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