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举证妨碍规则在赔偿确定阶段的适用及其限制——兼评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泽吾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4,共5页
知识产权赔偿确定问题属于事实问题,是举证妨碍规则得以在赔偿确定阶段适用的逻辑前提。举证妨碍规则不是一种新的赔偿确定方法,只是一种贯彻侵权获利或侵权损失的赔偿确定方法的司法技术,同样存在适用例外。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贡... 知识产权赔偿确定问题属于事实问题,是举证妨碍规则得以在赔偿确定阶段适用的逻辑前提。举证妨碍规则不是一种新的赔偿确定方法,只是一种贯彻侵权获利或侵权损失的赔偿确定方法的司法技术,同样存在适用例外。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贡献巨大,但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妨碍 事实问题 司法技术 适用例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妨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显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举证妨碍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实施的妨碍他方正常举证,扰乱诉讼秩序常态的行为。相关研究应从分析此行为的基本内容入手,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的相关规定,试对其法律后果及实质加以探究,从而最终落脚于对我国现行相关制度之评价。
关键词 举证妨碍 推定 自由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明妨碍规则在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晓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3,共9页
证明妨碍规则被认为可以解决损害赔偿举证难的问题,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等原因,法院基本不适用《商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的证明妨碍规则。通过将目的解释、体系解释与... 证明妨碍规则被认为可以解决损害赔偿举证难的问题,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等原因,法院基本不适用《商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的证明妨碍规则。通过将目的解释、体系解释与制度成本进行整合,提出一种解释方法。在解释证明妨碍规则时,应追求净收益最大化,一方面要尽可能实现立法目的,另一方面还要降低制度成本,并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持一致。运用上述解释方法,澄清了适用证明妨碍规则中可能产生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碍 举证妨碍 损害赔偿 目的解释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发明报酬纠纷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4
作者 刘强 汪永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5,共8页
职务发明报酬纠纷具有举证责任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兼备、举证能力不足问题和举证行为过错问题交织、影响举证责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存的法律特征。当发明人面临举证困境时,可以借助外部证据弥补内部证据的不足,利用举证责任倒置规... 职务发明报酬纠纷具有举证责任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兼备、举证能力不足问题和举证行为过错问题交织、影响举证责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存的法律特征。当发明人面临举证困境时,可以借助外部证据弥补内部证据的不足,利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平衡双方的举证能力,利用举证妨碍制度约束单位的拒不配合行为。由此,可以实现职务发明报酬纠纷举证责任的公平合理分配,激励职务发明人的研发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报酬 责任 外部 倒置 举证妨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