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江地震区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苏生瑞 王运生 王士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4,共8页
通过现场调查工作,研究了丽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特征及现代活动性,分析了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及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丽江地震产生的机制,然后用离散元方法对该地区现今应力场进行了二维模拟,并进而深化了对丽江地震区应力... 通过现场调查工作,研究了丽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特征及现代活动性,分析了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及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丽江地震产生的机制,然后用离散元方法对该地区现今应力场进行了二维模拟,并进而深化了对丽江地震区应力场的认识。丽江地区处于川滇菱形断块的西南部,巨甸—九子海断块二级断块中的玉龙雪山—九子海三级断块上,该断块介于近南北向的楚波—白汉场断裂、北东走向丽江—小金河断裂和北西向中甸—永胜断裂之间,平面上成一顶角向东的三角形。在近南北向现今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左旋走滑,北西向的中甸—永胜断裂右旋走滑,使两者所夹持的巨甸—九子海断块的主体部分发生向西的位移,在两者的复合部位,即断块的尖端附近,形成了局部的近东西向的拉张应力环境,从而使处于该部位的南北向玉龙雪山东麓断裂于1996年2月3日因发生了正断错动而导致了7.0级地震的发生。该地震后第三天,在其震中的正南方又发生了一次6.0级余震,其地震破裂是由北向南的一种撕裂,进而说明,本次地震的发生是由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与中甸—永胜断裂复合部位拉张应力的强烈集中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地震区 应力场 地震机制 活动断裂 离散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