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丽格海棠在银川的栽植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杨小英 杨小倩 +3 位作者 马小梅 郝春磊 慕波 张黎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91-93,共3页
为筛选出最适合在银川地区栽培的丽格海棠品种,以6个丽格海棠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各品种的株高、冠幅、茎粗、根长、分根数、叶片数、分枝数等生长性状,分析了不同品种丽格海棠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和花期观赏性状的差异。... 为筛选出最适合在银川地区栽培的丽格海棠品种,以6个丽格海棠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各品种的株高、冠幅、茎粗、根长、分根数、叶片数、分枝数等生长性状,分析了不同品种丽格海棠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和花期观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丽格海棠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长性状和观赏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贝姬’‘公主’‘巴克斯’的生根情况良好;生长性状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巴克斯’(Barkos)、‘贝姬’(Peggy)、‘公主’(Borias)、‘小春’(Netja Dark)、‘黄丽斯’(Blitz)、‘橙水晶’(Orange Stone)。最适宜在宁夏生长且开花性状比较好的是‘巴克斯’和‘贝姬’,可大规模推广种植,‘橙水晶’表现较差,不建议大面积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银川 栽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离体叶片培养不定芽发生和微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达克东 张松 +4 位作者 姜璐琰 米瑞芙 张志国 米庆华 吴禄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丽格海棠 叶片培养 不定芽 微繁殖 海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对丽格海棠离体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美隆 张怀渝 +1 位作者 唐宗祥 任正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7-580,596,共5页
将不同浓度EMS处理的丽格海棠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以期获得性状优异的变异材料。结果表明:随EMS浓度的增加,其诱导率和增殖倍数降低,而变异率增加,0.4%(20℃,8h)EMS为丽格海棠叶片外植体再生的半抑制剂量,该浓度为诱变处理的适... 将不同浓度EMS处理的丽格海棠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以期获得性状优异的变异材料。结果表明:随EMS浓度的增加,其诱导率和增殖倍数降低,而变异率增加,0.4%(20℃,8h)EMS为丽格海棠叶片外植体再生的半抑制剂量,该浓度为诱变处理的适合浓度。对21株表型变异植株进行RAPD-PCR分析表明,有12株的电泳条带表现出多态性,进一步证明这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DNA的变异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 丽格海棠 离体诱变 生物学效应 RAP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无土栽培基质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文杰 方正 +1 位作者 陈段芬 高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59,67,共5页
以丽格海棠(Begoniaelatior)为试材,泥炭、蛭石、珍珠岩、炉渣为栽培基质材料,按不同比例混合,选用Hoagland-Arnon全营养液浇灌,进行无土栽培试验。试验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6种基质配方对丽格海棠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丽格海棠(Begoniaelatior)为试材,泥炭、蛭石、珍珠岩、炉渣为栽培基质材料,按不同比例混合,选用Hoagland-Arnon全营养液浇灌,进行无土栽培试验。试验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6种基质配方对丽格海棠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格海棠无土栽培基质以处理T4:泥炭+蛭石+珍珠岩(2∶1∶1)为最佳,其次为处理T1:泥炭+蛭石(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无土栽培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春秀 石大兴 王米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0-333,共4页
以丽格海棠的叶、茎、花茎、叶柄等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着重研究丽格海棠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接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为MS,激素配比为6-BA0 5mg/L+NAA0 1mg/L,培养30d可获得较多的不定... 以丽格海棠的叶、茎、花茎、叶柄等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着重研究丽格海棠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接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为MS,激素配比为6-BA0 5mg/L+NAA0 1mg/L,培养30d可获得较多的不定芽。外植体分化能力的研究表明丽格海棠的不同类型外植体能力大小为:叶>茎>花茎>叶柄;从叶片的不同部位来看,叶中>叶侧>叶边缘;从不同叶龄来看,中等成熟叶>幼叶>完全成熟叶>芽叶。叶片的接种模式:反放比正放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丽格海棠 外植体 接种模式 激素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云峰 李静 +1 位作者 邢宇俊 季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3-664,共2页
对丽格海棠幼嫩叶片和叶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再生体系。该体系是以1cm^2左右带叶脉的幼嫩叶切片为外植体;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或Ms+6-BA0.5mg/L+NAA0.1mg/L+4... 对丽格海棠幼嫩叶片和叶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再生体系。该体系是以1cm^2左右带叶脉的幼嫩叶切片为外植体;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或Ms+6-BA0.5mg/L+NAA0.1mg/L+4%芦荟原汁,接种培养30-40d;丛生芽继代培齐基为Ms+6-BA 0.05mg/L+NAA 0.1mg/L,培养时间20d;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培养时间30d。该体系的建立对丽格海棠种苗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再生体系 外植体 丛生芽 芦荟原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植体和激素对丽格海棠组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超 方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丽格海棠的茎段、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通过培养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形成,研究了外植体类型及外植体前处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类型及其配比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格海棠中度成熟茎段经4℃冷藏处理后离体培养,死亡率低、分化出... 以丽格海棠的茎段、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通过培养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形成,研究了外植体类型及外植体前处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类型及其配比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格海棠中度成熟茎段经4℃冷藏处理后离体培养,死亡率低、分化出芽快、分化率高;叶片及叶柄分化所需时间长、无效芽数多;NAA和6-BA诱导不定芽分化效果好,且6-BA0 75mg/L+NAA0 1mg/L配比中不定芽分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组培 外植体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对丽格海棠盆花的栽培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为减少花卉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该试验以玉米秆、小麦秆、菇渣和花生壳4种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探讨取代泥炭作为丽格海棠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V(玉米秆粉)∶V(花生壳粉)∶V(珍珠岩)=2.5∶2.5∶2、V(玉米秆粉... 为减少花卉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该试验以玉米秆、小麦秆、菇渣和花生壳4种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探讨取代泥炭作为丽格海棠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V(玉米秆粉)∶V(花生壳粉)∶V(珍珠岩)=2.5∶2.5∶2、V(玉米秆粉)∶V(花生壳粉)∶V(珍珠岩)=2∶3∶2、V(小麦秆粉)∶V(花生壳粉)∶V(珍珠岩)=2∶3∶2、V(菇渣)∶V(花生壳粉)∶V(珍珠岩)=3∶2∶2、V(菇渣)∶V(花生壳粉)∶V(珍珠岩)=2.5∶2.5∶2的5个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的各项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内,用其栽培的丽格海棠根系生长健壮,生长发育综合评价指数显著优于对照,基质稳定性好且成本明显低于泥炭基质,可作为丽格海棠无土栽培的代用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用基质 泥炭 丽格海棠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尚平 刘晓青 李倩中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栽培技术 水分控制 光温控制 营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江华 曾永三 游春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25,I0001,共3页
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及感病品种的推广,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丽格海棠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详细介绍了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田间和室内识别诊断方法,以及具体防治关键技术。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细菌性叶斑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生物量、株高、冠幅、着花数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5个品质指标均有明显影响,施肥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建立的回...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生物量、株高、冠幅、着花数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5个品质指标均有明显影响,施肥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建立的回归模型均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预报。通过方程拟合和模拟寻优,得到在2份小麦秆、3份花生壳、2份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上栽培的丽格海棠盆花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在基质含水量为60.21%-70.00%时进行浇水,每盆浇水量为375.00 mL;每周施肥1次,每盆施肥量为572.22-625.0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浇水频率 施肥量 盆花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培养在丽格海棠快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先芳 李利红 +2 位作者 李伟强 张雪保 何俊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6-178,共3页
以丽格海棠嫩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固态诱导培养基上形成丛芽后,再转至不同的增殖培养基上,分析和比较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快繁效果。结果表明:MS+BA1.5mg.L-1+NAA0.01 mg.L-1液体培养基是最佳增殖培养基;1/2MS+NAA0.1 mg.L-1液体培养基的... 以丽格海棠嫩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固态诱导培养基上形成丛芽后,再转至不同的增殖培养基上,分析和比较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快繁效果。结果表明:MS+BA1.5mg.L-1+NAA0.01 mg.L-1液体培养基是最佳增殖培养基;1/2MS+NAA0.1 mg.L-1液体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 丽格海棠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供应对丽格海棠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2,110,共8页
采用丽格海棠为试验材料,分别从根系结构和根系生理指标层面研究了不同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为50.00%时浇水和施用含肥20-20-20的商品肥500.00 mg.盆-1对丽格海棠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根... 采用丽格海棠为试验材料,分别从根系结构和根系生理指标层面研究了不同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为50.00%时浇水和施用含肥20-20-20的商品肥500.00 mg.盆-1对丽格海棠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根系累计连接数、根系累计长度、根系累计表面积、根系累计体积和根系生理指标等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根系 形态参数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福亮 陈颖 +3 位作者 桂仁意 潘静霞 周吉玲 周统建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对丽格海棠离体快繁的关键技术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种子萌发的无菌幼苗,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快繁技术体系,主要结果有:1/2MS+3%蔗糖的培养基是丽格海棠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萌发率达72.7%。16种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中,MS+6-BA1.0 mg/L+NA... 对丽格海棠离体快繁的关键技术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种子萌发的无菌幼苗,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快繁技术体系,主要结果有:1/2MS+3%蔗糖的培养基是丽格海棠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萌发率达72.7%。16种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中,MS+6-BA1.0 mg/L+NAA0.5 mg/L最有利于幼叶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数达10.6个/外植体;9种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中,MS+6-BA0.5 mg/L+NAA0.05 mg/L效果最优,诱导出的芽数多,增殖系数达6.8倍,且小苗健壮。在MS+IBA0.2 mg/L+1.5%蔗糖为最佳生根培养基,根粗而壮。炼苗移栽后易成活,成活率达90%以上,上盆移栽后,3个月植株开出艳丽的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种子无菌苗 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内外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东 谷茂 +2 位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卢爱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1,共2页
观察了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培养物中外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内源GA3含量在接种后1 d即迅速增加,在不定芽的诱导与分化阶段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内源IAA含量则一直下降... 观察了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培养物中外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内源GA3含量在接种后1 d即迅速增加,在不定芽的诱导与分化阶段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内源IAA含量则一直下降,前6 d下降幅度较大;内源ZT在接种12 d时含量最高,在不定芽的分化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培养物外源6-BA和NAA的含量在诱导过程中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NAA在整个诱导过程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脱分化启动和不定芽分化启动阶段,两者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内源激素 外源激素 不定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盆栽丽格海棠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8-176,共9页
【目的】降低丽格海棠盆花生产成本并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方法】在现代化温室进行丽格海棠的盆栽试验,利用水、肥2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共设13个处理,每处理20盆,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 【目的】降低丽格海棠盆花生产成本并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方法】在现代化温室进行丽格海棠的盆栽试验,利用水、肥2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共设13个处理,每处理20盆,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生物量、株高、冠幅、花朵数和开花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分别以生物量、株高、冠幅、花朵数和开花持续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回归方程,经检验水、肥2因子对丽格海棠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均有明显影响;主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各指标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并得出测定指标最优时的浇水频率和施肥量;通过单因素效应分析,得到了水、肥2因子对丽格海棠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的作用规律。【结论】在3份锯末+1份蛭石的基质配方中,栽培丽格海棠盆花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为:基质含水量为57.58%~70.00%时浇水,浇水量为375.00 mL/盆,施肥量为561.26~625.00 mg/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水肥耦合 盆花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对水分、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2-197,共6页
为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利用方程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丽格海棠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水分累计吸收量、干物质累计量以及对养分的累计吸收量随栽培时间的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用Logisti... 为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利用方程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丽格海棠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水分累计吸收量、干物质累计量以及对养分的累计吸收量随栽培时间的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用Logistic模型y=1/(a+be-x)回归,得到的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9。丽格海棠的水分生产效率、干物质累计速率和养分吸收速率随栽培时间呈右偏斜钟形变化。建立了丽格海棠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适宜的浇水频率和施肥量方案:丽格海棠栽培31~56 d在基质含水量为66.57%时浇水;57~103 d在基质含水量为69.61%时浇水;103 d以后在基质含水量为70.00%时浇水,浇水量为375.00 mL/盆。栽培31~59 d的施肥量为597.55~607.05 mg/盆;60~101 d的施肥量为621.31~625.00 mg/盆;101 d以后的施肥量为622.89~625.00mg/盆,每7 d施肥1次。这一结果为实现丽格海棠节能、优质、高效盆花生产的精准水、肥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水分和养分 吸收利用 精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宣言’离体再生因素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朋 羿德磊 +2 位作者 段祖安 崔为正 王洪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丽格海棠再生分化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通过对丽格海棠离体再生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MS+6-BA 2.0 mg.L-1+NAA 0.2 mg.L-1最利于海棠的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2MS(Trace element)+6-BA 1.5 mg.L-1+NA... 丽格海棠再生分化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通过对丽格海棠离体再生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MS+6-BA 2.0 mg.L-1+NAA 0.2 mg.L-1最利于海棠的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2MS(Trace element)+6-BA 1.5 mg.L-1+NAA 0.1 mg.L-1+Sucrose 30 g.L-1;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IAA 0.1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宣言’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佑炜 李进进 吕镇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筛选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丽格海棠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丽格海棠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结果]MS+6-BA 1.0 mg/L+NAA 0.2 mg/L... [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筛选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丽格海棠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丽格海棠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结果]MS+6-BA 1.0 mg/L+NAA 0.2 mg/L+腺嘌呤8 mg/L是诱导叶片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0.5 mg/L+NAA 0.2 mg/L+腺嘌呤8 mg/L是诱导叶柄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0.5 mg/L+NAA 0.4 mg/L+2,4-D 0.1 mg/L是诱导茎段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1.0 mg/L+IBA 0.2mg/L是诱导丽格海棠继代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1/2MS+IBA 0.1 mg/L+NAA 0.1 mg/L是诱导丽格海棠生根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叶片更适宜应用于组织培养。[结论]为丽格海棠织培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组织培养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及形态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超颖 陈超 田立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2940-12941,12950,共3页
[目的]研究丽格海棠愈伤组织胚状体的诱导,观察其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方法]实体和石蜡切片法。[结果]丽格海棠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群体效应,其胚状体是经胚状体原始细胞→多细胞胚→球形胚→心形成熟胚这一过程发育而来。[结论]该... [目的]研究丽格海棠愈伤组织胚状体的诱导,观察其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方法]实体和石蜡切片法。[结果]丽格海棠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群体效应,其胚状体是经胚状体原始细胞→多细胞胚→球形胚→心形成熟胚这一过程发育而来。[结论]该研究为人工种子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胚状体 诱导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