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化学品对丽斑麻蜥和日本鹌鹑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常静 杨淞霖 +3 位作者 戴欣 李济彤 王会利 瞿唯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6-280,共5页
目前,在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中对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较少。本研究参考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建立了我国本土爬行动物——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来评价化学品对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毒性效应之间的差异。选择异... 目前,在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中对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较少。本研究参考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建立了我国本土爬行动物——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来评价化学品对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毒性效应之间的差异。选择异氰酸酯、1,2-苯并异噻唑-3-酮、2,4-二氯苯酚、苯并噻唑和二苯甲酮5种化学品分别对丽斑麻蜥进行暴露实验,并与鸟类模式物种——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的急性毒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异氰酸酯和苯并噻唑对丽斑麻蜥7 d的半数致死剂量(7 d-LD50)分别为125 mg·kg^(-1)和500 mg·kg^(-1),而对日本鹌鹑的7 d-LD50值分别为27 mg·kg^(-1)和37 mg·kg^(-1);1,2-苯并异噻唑-3-酮、2,4-二氯苯酚和二苯甲酮对丽斑麻蜥的7 d-LD50值分别为909 mg·kg^(-1)、787 mg·kg^(-1)和528 mg·kg^(-1),而对日本鹌鹑7 d-LD50值均大于剂量上限1 000 mg·kg^(-1)。结果表明,丽斑麻蜥和日本鹌鹑对相同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是存在差异的,用鸟类来评价化学品对爬行动物的潜在风险可能不够准确,应该重视化学品对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同时,以本土爬行动物的代表物种丽斑麻蜥作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生物,对保护我国本土物种及其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斑麻蜥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寿昌 《四川动物》 CSCD 1989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丽斑麻蜥 蜴科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醇杀菌剂在雄性丽斑麻蜥体内的对映选择性降解、蓄积和肝毒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 李济彤 +2 位作者 常静 郭宝元 王会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2,共7页
三唑醇(triadimenol, T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它含有2个手性中心,4个手性对映体,包括对映体A(A1(R,S)和A2(S,R))以及对映体B(B1(R,R)和B2(S,S))。为了研究三唑醇在爬行动物体内的对映选择性行为和潜在的肝毒性,将雄性丽... 三唑醇(triadimenol, T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它含有2个手性中心,4个手性对映体,包括对映体A(A1(R,S)和A2(S,R))以及对映体B(B1(R,R)和B2(S,S))。为了研究三唑醇在爬行动物体内的对映选择性行为和潜在的肝毒性,将雄性丽斑麻蜥分别一次经口暴露和28 d长期暴露于三唑醇(100 mg·kg-1 body weight),一次经口暴露结果显示,三唑醇进入大脑和肾中的浓度低于肝、性腺、皮肤和尾,B2(S,S)和B1(R,R)对映体具有相似的代谢速率。代谢过程中A1(R,S)的浓度明显高于A2(S,R),并且在暴露后12 h出现二次上升,这可能是A2(S,R)在体内手性转换为A1(R,S)导致。丽斑麻蜥长期(28 d)暴露于三唑醇后,性腺和肾中无明显蓄积现象,皮和尾中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各个组织中三唑醇趋向于保持外消旋状态。三唑醇暴露后肝中主要的代谢基因cyp1a1c、yp3a4c、yp2b1和cyp2d3的表达量都出现明显上升,组织病理学分析进一步显示,三唑醇暴露后的肝组织出现组织空泡、血窦阻塞的症状,说明三唑醇对肝组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上述结果为手性农药对爬行动物的生态毒理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 丽斑麻蜥 肝毒性 对映选择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醇杀菌剂对雄性丽斑麻蜥性腺系统的对映选择性影响
4
作者 胡晓 李济彤 +2 位作者 常静 郭宝元 王会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7-235,共9页
三唑醇(triadimenol,T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它含有2个手性中心,4个手性对映体,其中,对映体A包括A1(R,S)和A2(S,R),对映体B包括B1(R,R)和B2(S,S)。三唑醇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生物体内雌雄激素的合成... 三唑醇(triadimenol,T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它含有2个手性中心,4个手性对映体,其中,对映体A包括A1(R,S)和A2(S,R),对映体B包括B1(R,R)和B2(S,S)。三唑醇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生物体内雌雄激素的合成。为了研究三唑醇不同对映体和外消旋体对爬行动物性腺系统影响的差异,以雄性丽斑麻蜥为实验动物,将外消旋体和4种对映体(100 mg·kg^-1 bw)分别经口暴露给雄性蜥蜴28 d。外消旋体和(R,S)对映体暴露后蜥蜴的性腺体细胞指数(GSI)明显低于对照组。(S,R)、(R,S)和(S,S)显著抑制了性腺中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19a、cyp11a、cyp17、hsd-3β、hsd-17β、erα和ar)的表达量,同时降低了血液中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R,R)暴露对丽斑麻蜥体内的雌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消旋体对性腺中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与(R,S)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R,S)可能是外消旋体中生物活性和毒性最高的单体。研究表明,三唑醇对丽斑麻蜥性腺系统的毒性作用具有明显的对映选择性,这为手性农药对爬行动物的生态毒理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 丽斑麻蜥 对映选择性 性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升高对丽斑麻蜥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胡秋语 朱倩 +3 位作者 崔文琦 韩兴志 滕丽微 刘振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全球变暖会造成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及灭绝、潜在生境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影响。爬行动物属于外温动物,对环境温度依赖性极强,全球变暖对爬行动物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丽斑麻蜥Eremias ... 全球变暖会造成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及灭绝、潜在生境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影响。爬行动物属于外温动物,对环境温度依赖性极强,全球变暖对爬行动物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研究对象,模拟气候变暖的升温环境设置加温组和对照组,通过采血观察白细胞计数及肌内注射植物血凝素(PHA)测定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探索温度升高对爬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均环境温差为6.04℃,泄殖腔温度上升4.33℃,差异均极显著;实验中加温组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肌内注射PHA后,肿胀反应在12 h时的效果最佳,加温组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且加温组肿胀反应达到峰值的应答时间短于对照组。本研究分析了温度升高对丽斑麻蜥免疫能力的影响,为今后气候变暖影响下的动物免疫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斑麻蜥 气候变暖 白细胞 植物血凝素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斑麻蜥的种群结构与自截断尾再生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绍军 《四川动物》 CSCD 1994年第1期173-174,共2页
丽斑麻蜥的种群结构与自截断尾再生的初步观察陈绍军北京市顺义县赵各庄五金厂101309丽斑麻蜥(Eremiasargus)是我国华北地区的普通蜥种。有关其种群结构的研究,已有姜雅风 ̄[3]、郭砺 ̄[4]分别对秋季和夏季... 丽斑麻蜥的种群结构与自截断尾再生的初步观察陈绍军北京市顺义县赵各庄五金厂101309丽斑麻蜥(Eremiasargus)是我国华北地区的普通蜥种。有关其种群结构的研究,已有姜雅风 ̄[3]、郭砺 ̄[4]分别对秋季和夏季的种群结构进行过报道。笔者于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尾 种群结构 秋季 夏季 再生 华北地区 中国 观察 丽斑麻蜥 截断
全文增补中
两种常见麻蜥的生态生物学比较及分析
7
作者 邹寿昌 冯瑶琼 +1 位作者 陈才法 孙建梅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39-241,共3页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是我国长江以北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常见小型蜥蜴类,在动物学教材中常作为爬行纲的代表动物。为便于教学和研究,现将这两种麻蜥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比较如下。
关键词 常见 生态生物学比较 分析 丽斑麻蜥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蜥卵和孵出幼体的特征
8
作者 吴义莲 许雪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5-906,共2页
研究了山地麻蜥和丽斑麻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孵出幼体的特征。山地麻蜥产卵雌体的体长大于丽斑麻蜥,窝卵重小于丽斑麻蜥,但平均卵重和相对窝卵重与丽斑麻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但卵的外形不同,山地麻蜥卵... 研究了山地麻蜥和丽斑麻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孵出幼体的特征。山地麻蜥产卵雌体的体长大于丽斑麻蜥,窝卵重小于丽斑麻蜥,但平均卵重和相对窝卵重与丽斑麻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但卵的外形不同,山地麻蜥卵较长。两种蜥蜴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似孵化条件(波动温度、-12kPa)下,山地麻蜥的孵化期明显比丽斑麻蜥长。山地麻蜥幼体的尾、头部大于丽斑麻蜥,但体重和SVL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丽斑麻蜥 孵出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麻蜥蜴
9
《农家科技》 2013年第9期26-26,共1页
麻蜥蜴在我国主要有9个品种,其中以丽斑麻蜥最为多见。丽斑麻蜥在形态上的明显特点就是背部具有眼斑,斑心黄色,周围棕黑色。它的外形比较小巧,一般体长不超过10厘米。野生的麻蜥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河北省邢台市... 麻蜥蜴在我国主要有9个品种,其中以丽斑麻蜥最为多见。丽斑麻蜥在形态上的明显特点就是背部具有眼斑,斑心黄色,周围棕黑色。它的外形比较小巧,一般体长不超过10厘米。野生的麻蜥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不仅是野生麻蜥蜴的分布地,而且还是麻蜥蜴人T养殖的主要基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丽斑麻蜥 邢台市 河北省 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蜥蜴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枢 扬成 +1 位作者 赵文阁 刘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使用Leica Q Win软件对各类血细胞进行拍照及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4种蜥蜴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种蜥蜴的血细胞在数量与形态学特征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别,其中捷蜥蜴白细胞数量最高,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占血细胞的百分比均较高,红细胞短径最大;丽斑麻蜥红细胞数量较多,但白细胞数量及其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少,红细胞长径最小,嗜酸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最大;黑龙江草蜥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红细胞长短径比值较大,嗜碱性粒细胞直径最大;胎生蜥蜴与黑龙江草蜥相似,但嗜碱性粒细胞直径较小,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其进化地位和生态适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草 丽斑麻蜥 胎生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