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宁夏长城主题诗歌探赜
1
作者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自《诗经》开始,就有关于宁夏长城雏形的描写,后世诗人逐渐将长城与西北边疆地域风貌、民族交融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古代长城主题诗歌的审美意蕴与精神内涵。古代长城主题诗歌是彰显长城文化的文学镜像,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载... 自《诗经》开始,就有关于宁夏长城雏形的描写,后世诗人逐渐将长城与西北边疆地域风貌、民族交融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古代长城主题诗歌的审美意蕴与精神内涵。古代长城主题诗歌是彰显长城文化的文学镜像,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宁夏长城主题诗歌生动展现了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图景,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凝聚的历史进程。从历时性出发,梳理古代宁夏长城主题诗歌创作概况及艺术风貌,剖析其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意蕴,揭示古代长城主题诗歌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历史价值,彰显长城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宁夏 长城主题诗歌 民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的西域图案,或理解之诗——沈苇新疆主题诗歌试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颜炼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五族共和"而成民国。这个历经龃龉而达成的共识,从现代国家的意义上,将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纳入"民国"之"民"的主体。有意思的是,随后"五四"开启的现代汉语文学,以"立... 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五族共和"而成民国。这个历经龃龉而达成的共识,从现代国家的意义上,将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纳入"民国"之"民"的主体。有意思的是,随后"五四"开启的现代汉语文学,以"立人"为旗号,却未及考虑"人"与"族群"的异同,大概与此相关,新文学传统中少有关于新疆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文学 新文学传统 沈苇 立人 少数民族群体 主题诗歌 民国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创作的空间建构与主题呈现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191,共5页
诗歌中的空间具有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不仅是具体的物体存在,也是人活动和立足之地。空间的社会属性赋予空间高度的象征功能、叙事功能并使空间具有相对性,并使其成为许多诗人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的题材。文章以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为例... 诗歌中的空间具有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不仅是具体的物体存在,也是人活动和立足之地。空间的社会属性赋予空间高度的象征功能、叙事功能并使空间具有相对性,并使其成为许多诗人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的题材。文章以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为例,从隔离型空间、选择型空间和自闭型空间三个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空间建构如何呈现和深化诗歌主题,最后指出诗歌创作空间之所以能构建是因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创作空间才能表现相应的主题,同时诗歌创作空间的构建必须与合理表现诗歌主题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空间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成大诗歌主题新议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明 《江海学刊》 1988年第4期170-174,共5页
范成大,世以田园诗人称,南宋以后就有人以“范石湖”对“陶彭泽”,将他的名字与陶渊明联系在一起。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便要算《四时田园杂兴》了。
关键词 范成大 诗歌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 田园诗 陶渊明 代表作 彭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末台阁诗人的生存状态与其诗歌主题关系的考察——以韩偓濮州之贬前后的创作为中心
5
作者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8,共7页
唐末台阁诗人仕途的升降浮沉,不仅导致其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情感心态,从而对文学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韩偓一生中因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其诗歌主题的变化非常显著:早年蹭蹬科场,受咸、乾淫靡浮薄士风的... 唐末台阁诗人仕途的升降浮沉,不仅导致其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情感心态,从而对文学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韩偓一生中因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其诗歌主题的变化非常显著:早年蹭蹬科场,受咸、乾淫靡浮薄士风的影响,诗酒放浪,纵情冶游,写了大量的香奁诗;中年仕途通达,直接参与了军国大事的决策,目睹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乱世景象,其时政诗对唐末时局做了客观的描述,始末历然如镜,可补史传之缺;晚年贬官沦落,又遭鼎革,其流寓诗感慨时事、哀悼故国,情感沉郁,风骨遒劲,达到了他一生的创作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 台阁诗人 韩偓 生存状态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初宁夏流寓文人诗歌主题析论
6
作者 王引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明初,宁夏有不少来自江南的流寓文人,他们大多能文善诗,形成了自己的诗文特点。他们的诗歌或赞叹宁夏的自然景观与地理环境,或反映边关战事和军民困苦,或抒发戍边忧愁与思乡之情,或书写平淡的生活情趣和隐逸情怀,涉及宁夏的政治、历史... 明初,宁夏有不少来自江南的流寓文人,他们大多能文善诗,形成了自己的诗文特点。他们的诗歌或赞叹宁夏的自然景观与地理环境,或反映边关战事和军民困苦,或抒发戍边忧愁与思乡之情,或书写平淡的生活情趣和隐逸情怀,涉及宁夏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宁夏 流寓文人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青草生长起来的大树”——骆一禾诗歌主题论
7
作者 胡书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据西川回忆说,海子生前在同他谈到骆一禾的诗歌时,曾说骆一禾的诗“是从一株青草生长起来的大树,因此带有本质的单一性”。那么,骆一禾的那首“唯一的诗”的根本内质,或者说他的那株“青草”,那棵诗歌大树的原浆,到底是什么呢?... 据西川回忆说,海子生前在同他谈到骆一禾的诗歌时,曾说骆一禾的诗“是从一株青草生长起来的大树,因此带有本质的单一性”。那么,骆一禾的那首“唯一的诗”的根本内质,或者说他的那株“青草”,那棵诗歌大树的原浆,到底是什么呢?也正如海子当时所认为的,那实为一种独特的“爱的根性”,实为爱本身。可以说,由对爱和美的体验的铭心刻骨而来的生命之爱,和对任何威胁到这爱的本真绽放的自然或人文事物的批判意识,由对人的生命存在可能与其他的自然存在一样只是一缕过眼烟云而来的无限恐惧和忧虑,以及又恰由这一心理险境而萌生的向着永生新生命的宗教诉求意识和心灵祈祷,共同构成了这棵“带有本质的单一性”的“大树”所有的内涵和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主题 青草 生长 生命存在 批判意识 自然存在 宗教诉求 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在于三转九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意象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依理 胡梅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Z期56-57,共2页
"意象"是表达诗歌主旨的最活跃因素,是诗歌之魂。艾米莉·狄金森在美国文坛声誉极高,被视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通过对狄金森诗歌文本的抽丝剥茧,分析和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纷繁奇特的"意象",来展... "意象"是表达诗歌主旨的最活跃因素,是诗歌之魂。艾米莉·狄金森在美国文坛声誉极高,被视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通过对狄金森诗歌文本的抽丝剥茧,分析和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纷繁奇特的"意象",来展现诗人对自然、爱情、死亡及生活意义的独特认知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主题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的非市场化走向
9
作者 谢世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在“后新诗潮”泛起的今天,诗歌刊物发行量却一落再落。这种非市场化走向,从诗歌自身来看,主要是与传统诗歌背离而异化所致。表现在:视角的自我而非大众,内容的平俗而非教化,主题的晦涅而非鲜明,表现的荒谬而非审美。造成诗歌异化的原... 在“后新诗潮”泛起的今天,诗歌刊物发行量却一落再落。这种非市场化走向,从诗歌自身来看,主要是与传统诗歌背离而异化所致。表现在:视角的自我而非大众,内容的平俗而非教化,主题的晦涅而非鲜明,表现的荒谬而非审美。造成诗歌异化的原因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进入。继承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是诗歌走出困境、重新赢得读者市场的惟一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刊物 市场化 审美 读者意识 文学价值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黑夜”到“白夜”——论翟永明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艳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6,共6页
一、性别化的诗歌时间对于诗人而言,“时间”是一个摇荡性灵且玄之又玄的话题。古今中外诗歌史上,“时间”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诗歌主题。在诗歌的时间抒写中,性别维度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正如有论者所言,“两性分属于不同的时间体系:... 一、性别化的诗歌时间对于诗人而言,“时间”是一个摇荡性灵且玄之又玄的话题。古今中外诗歌史上,“时间”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诗歌主题。在诗歌的时间抒写中,性别维度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正如有论者所言,“两性分属于不同的时间体系:历史的线性时间与永恒的循环时间。人类时间观念里与男性相关的时间是计划的、有目的的、呈线性预期展开的历史的时间。”尹泓:《性别政治与女性时间》,《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可以断言,在不同性别的认知中,“时间”自身被赋予不同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诗歌 翟永明 “时间” 性别维度 《求是学刊》 诗歌主题 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绝或者表达──柳沄诗歌的写作姿态
11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写作姿态 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主题 现实主义 当代诗坛 精神家园 怀疑主义 自我超越 艺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诗歌
12
作者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4期39-41,共3页
倭马亚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品的地域色彩鲜明,主题特征突出,创作风格迥异。一、诗歌地域特色的形成倭马亚时期,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发展,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 倭马亚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品的地域色彩鲜明,主题特征突出,创作风格迥异。一、诗歌地域特色的形成倭马亚时期,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发展,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不齐,帝国境内逐渐形成了地域色彩鲜明的三大文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马亚 爱情诗 阿拉伯 诗歌主题 政治诗 伊斯兰 哈瓦利吉派 蒙昧时期 讽刺诗 地域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观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家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对拟人化时间的某些重要形象的追根溯源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反映的时间观以及人与时间的关系。时间既是破坏者又是启示者。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强调时间的摧毁力量 ,因为只有摧毁虚假的价值 ,时间才能完成其揭示真理的功能。... 通过对拟人化时间的某些重要形象的追根溯源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反映的时间观以及人与时间的关系。时间既是破坏者又是启示者。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强调时间的摧毁力量 ,因为只有摧毁虚假的价值 ,时间才能完成其揭示真理的功能。时间对人生和人类文明的威胁激励人们不断地追求完美和永恒 ,表达出战胜时间的热望 ,而这些都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的主题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文艺复兴时期 意象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新诗应处理好四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培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3,共4页
新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正如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所说:"那种健康的,体现心灵美、语言美及多方面美的新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作用、感悟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别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教学新诗,而是怎么教学... 新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正如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所说:"那种健康的,体现心灵美、语言美及多方面美的新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作用、感悟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别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教学新诗,而是怎么教学新诗。一、新诗和旧体诗 虽然新诗用白话代替了文言,并且冲破了古典诗歌特有的平仄韵律等,但中国的新诗在创作上不可能完全和过去割裂,也无法割裂。新诗再新,也与旧体诗血脉相连,意象、意境等仍然是解读新诗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评论 吴思敬 熏陶作用 教学效果 语言美 心灵美 《乡愁》 美读 诗歌主题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究竟惆不惆怅?——《未选择的路》细读兼与谢海华老师商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宇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2,共3页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谢海华老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解读文章《弗罗斯特并不惆怅》,在文章中,谢老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概括的诗歌主题“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谢海华老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解读文章《弗罗斯特并不惆怅》,在文章中,谢老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概括的诗歌主题“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选择的路》 老师 “我” 《教师教学用书》 细读 弗罗斯特 语文教学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晋玄言诗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祝振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2-19,共8页
东晋玄言诗历来评价不高,对其研究也不够,一般认为只是清淡雅士的押韵语录。作者从玄言诗的产生,玄言诗的表现风格,玄言诗反映的主题,玄言诗的艺术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玄言诗的流行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危机,而是向成熟转变的... 东晋玄言诗历来评价不高,对其研究也不够,一般认为只是清淡雅士的押韵语录。作者从玄言诗的产生,玄言诗的表现风格,玄言诗反映的主题,玄言诗的艺术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玄言诗的流行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危机,而是向成熟转变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诗歌发展 山水诗 建安诗歌 世说新语 东晋 谢灵运 建安文学 老庄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的误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言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3-66,共4页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取材于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最近有不少网友对这道题的注释、答案以及诗歌主题提出惑疑。本文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钟振振先生为诗友答疑的基础上,对相关问...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取材于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最近有不少网友对这道题的注释、答案以及诗歌主题提出惑疑。本文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钟振振先生为诗友答疑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阐发,旨在对今后高考命题以及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 高考命题 中国古代文学 诗歌鉴赏题 钟振振 全国卷Ⅰ 诗歌主题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伟良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7年第3期35-37,共3页
一、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学在安达卢西亚的传播如同中世纪阿拉伯东方一样,安达卢西亚阿拉伯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安达卢西亚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经济生活的富庶,都对文学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史料记载,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安达卢... 一、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学在安达卢西亚的传播如同中世纪阿拉伯东方一样,安达卢西亚阿拉伯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安达卢西亚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经济生活的富庶,都对文学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史料记载,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安达卢西亚诗风极盛,甚至是“男女老幼、贵族平民皆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卢西亚 阿拉伯文化 爱情诗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语 自然景色 哲理诗 诗歌主题 写景诗 讽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