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目标探测的彩色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东 高绍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可见光与红外彩色融合图像能帮助观察者更好地探测目标,然而,如何评价不同融合图像在目标探测方面的性能表现,相关的研究目前还十分有限,特别是缺乏目标清晰度对融合图像目标探测性影响的研究。开展彩色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并对... 可见光与红外彩色融合图像能帮助观察者更好地探测目标,然而,如何评价不同融合图像在目标探测方面的性能表现,相关的研究目前还十分有限,特别是缺乏目标清晰度对融合图像目标探测性影响的研究。开展彩色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目标清晰度和目标与背景对比度是影响融合图像目标探测性的两方面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这两方面单一质量评价指标的线性组合建立了基于目标探测的融合图像综合质量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实现基于目标探测的融合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图像 目标与背景对比度 主观评价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用围巾保暖性能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晶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为考察冬季用围巾的保暖性,以及消费者对冬季用围巾舒适性感受情况,通过面料红外热像测试和主观评价实验对冬季用围巾保暖性进行分析评价。从保温率和所测得的3组图像的结果均表明:牦牛绒/涤纶、羊绒、蚕丝制成的围巾保暖性能最好;保暖... 为考察冬季用围巾的保暖性,以及消费者对冬季用围巾舒适性感受情况,通过面料红外热像测试和主观评价实验对冬季用围巾保暖性进行分析评价。从保温率和所测得的3组图像的结果均表明:牦牛绒/涤纶、羊绒、蚕丝制成的围巾保暖性能最好;保暖感觉主观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羊绒、蚕丝、牦牛绒/涤纶、竹浆纤维、棉/粘胶/兔毛、涤纶/棉、粘胶/涤纶、粘胶围巾,与红外图像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首次验证了红外热像等客观性测试结果与主观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建议厂家采用羊绒、蚕丝等天然纤维材质的面料和牦牛绒面料;消费者选择围巾时比较注重款式,在组织结构上宜选择联合组织或变化组织,利于展现围巾的花纹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巾面料 保暖性 红外热像 主观评价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频注入抑制噪声烦恼感的标准样本评价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克安 李豪 +3 位作者 邓云云 张珺 刘健犇 周兵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4-1280,共7页
基于声能量降低的噪声控制技术以声压级为评价指标,近年来提出的加法控制技术以烦恼度为评价指标。但目前尚未提出将声压级变化值与烦恼度变化值联系起来的方法。以3种变电站噪声为目标声,以自然声和人工合成声为调控声,使用标准样本法... 基于声能量降低的噪声控制技术以声压级为评价指标,近年来提出的加法控制技术以烦恼度为评价指标。但目前尚未提出将声压级变化值与烦恼度变化值联系起来的方法。以3种变电站噪声为目标声,以自然声和人工合成声为调控声,使用标准样本法进行纯音和叠加声烦恼度主观评价实验,得到烦恼度下降值与等效声压级变化值曲线,并定量分析音频注入下的烦恼感抑制效果,构建了加法控制与减法控制效果评价相互沟通的桥梁。研究结果给出了调控声对于变电站噪声的烦恼感抑制效果,为噪声控制效果的定量分析以及变电站噪声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法控制 标准样本法 主观评价实验 烦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子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的音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泽俊 林志斌 陶建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7-333,共7页
声品质主观评价实验中,如果样本数量较大或已完成现有样本评价后又有新样本加入评价系统,传统的成对比较法所需的实验时间较长,难以实现,且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缺乏对多个关联样本的研究.基于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提出多种子自适应分... 声品质主观评价实验中,如果样本数量较大或已完成现有样本评价后又有新样本加入评价系统,传统的成对比较法所需的实验时间较长,难以实现,且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缺乏对多个关联样本的研究.基于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提出多种子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通过多个种子样本建立任意两组样本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获得全体样本的评价结果.阐述了多种子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实现方法,给出多种子自适应选取种子的经验公式.并通过设计两种主观评价实验,与传统成对比较法和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品质 多种子样本 成对比较法 主观评价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声注入对机动车噪声烦恼感抑制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赵焕绮 陈克安 +6 位作者 闫靓 周兵 张建功 张珺 邓云云 李晗 李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0-567,共8页
与传统的基于声能量降低的噪声控制技术不同,研究的是基于音频注入法的机动车噪声烦恼感抑制问题。以8种机动车噪声为目标声,分别设计3种不同调控声以不同信噪比与之叠加,开展绝对阈限和叠加声烦恼感主观评价实验,得到了绝对阈限范围和... 与传统的基于声能量降低的噪声控制技术不同,研究的是基于音频注入法的机动车噪声烦恼感抑制问题。以8种机动车噪声为目标声,分别设计3种不同调控声以不同信噪比与之叠加,开展绝对阈限和叠加声烦恼感主观评价实验,得到了绝对阈限范围和叠加声烦恼感的“相消效应”存在条件。对相消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声和调控声的可识别性是选择调控声的重要依据。对大多数可识别性高的目标声,应选择可识别性高、信噪比大的调控声;对大多数可识别性低的目标声,应选择可识别性低、信噪比小的调控声。加入最优调控声后,可识别性高的目标声烦恼度下降值低于可识别性低的目标声。研究将为音频注入效应、物理机制及调控声选择与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注入 相消效应 主观评价实验 可识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