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保险利益到保险目的:回归保险合同的本质——兼论保险合同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钱思雯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合同制度始终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演进。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作为区分保险与赌博的客观标准始终无法回避主观性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呼吁取消保险利益原则。但是,作为主观要素的保险目的却更为接近保险合同本质,并呈现...
合同制度始终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演进。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作为区分保险与赌博的客观标准始终无法回避主观性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呼吁取消保险利益原则。但是,作为主观要素的保险目的却更为接近保险合同本质,并呈现出客观化功能:损失补偿系保险合同典型的交易目的,并在补偿性保险中作为客观目的认定,用以衡量保险法律上的损失;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同意系明示的主观目的,避免了利益主义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保险合同主观化与客观化的平衡过程中应当以"损失"取代"利益",构建保险目的客观化标准;同时,理顺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和法院的外部控制体系,确保保险目的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目的
保险利益
损失补偿
合同的
主观性与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方旅游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述评
被引量:
11
2
作者
魏宝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起源于西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正式引入国内,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但中西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上却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在西方,构建了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上,研究的是需求方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起源于西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正式引入国内,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但中西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上却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在西方,构建了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上,研究的是需求方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而在中国,虽然较为完整全面地引入了西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但对相关研究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仍是在本土的形象定位理论影响下进行,研究的主要是供给方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本文探析了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尝试性延伸发展了Echtner和Ritchi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特性理论,提出了主观性—客观性、稳定性—动态性两个维度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定位理论
主观性与客观性
稳定
性与
动态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保险利益到保险目的:回归保险合同的本质——兼论保险合同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钱思雯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文摘
合同制度始终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演进。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作为区分保险与赌博的客观标准始终无法回避主观性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呼吁取消保险利益原则。但是,作为主观要素的保险目的却更为接近保险合同本质,并呈现出客观化功能:损失补偿系保险合同典型的交易目的,并在补偿性保险中作为客观目的认定,用以衡量保险法律上的损失;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同意系明示的主观目的,避免了利益主义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保险合同主观化与客观化的平衡过程中应当以"损失"取代"利益",构建保险目的客观化标准;同时,理顺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和法院的外部控制体系,确保保险目的合法。
关键词
保险目的
保险利益
损失补偿
合同的
主观性与客观性
Keywords
insurance purpose
insurance interest
remedy of loss
the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of insurance contract
分类号
DF59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D922.284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方旅游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述评
被引量:
11
2
作者
魏宝祥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科基金项目(20090211110025)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09)
+1 种基金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2011)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4)
文摘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起源于西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正式引入国内,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但中西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上却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在西方,构建了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上,研究的是需求方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而在中国,虽然较为完整全面地引入了西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但对相关研究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仍是在本土的形象定位理论影响下进行,研究的主要是供给方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本文探析了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尝试性延伸发展了Echtner和Ritchi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特性理论,提出了主观性—客观性、稳定性—动态性两个维度的特性。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定位理论
主观性与客观性
稳定
性与
动态
性
分类号
C93-05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保险利益到保险目的:回归保险合同的本质——兼论保险合同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钱思雯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西方旅游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述评
魏宝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