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否定词的主观小量表达用法探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军 叶雯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25-132,共8页
汉语史上否定词用于主观小量表达是一个常见现象,原因在于它们可以进行量级否定,如果否定的数量为概数,这时的否定词就接近甚至已经属于主观小量标记了。源于否定词的主观小量标记往往是在主观小量表达格式中演化而来的,其中“不”唐代... 汉语史上否定词用于主观小量表达是一个常见现象,原因在于它们可以进行量级否定,如果否定的数量为概数,这时的否定词就接近甚至已经属于主观小量标记了。源于否定词的主观小量标记往往是在主观小量表达格式中演化而来的,其中“不”唐代已经有典型的主观小量标记用法,“无”则始见于元代,“没”直到清初才有典型的主观小量标记用法。使用频率方面,“没”最高,“不”次之,“无”则主要见于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小量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