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Ⅲ类区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谈永松 王林云 《养猪》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对猪MHCIII类区域的基因及功能、物理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MHCIII类基因的研究提供最新学术动态。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 Ⅲ类区域 基因 功能 物理图谱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B/C分子在口腔鳞癌中转录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少平 李龙江 佟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I类分子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改变。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LA_B C基因座特异性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分别检测了2 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原发灶、10例鳞...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I类分子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改变。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LA_B C基因座特异性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分别检测了2 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原发灶、10例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和 11例正常的口腔粘膜上皮组织中HLA_B CmRNA的表达 ,应用ImagePro软件检测杂交信号平均积分光密度 (IOD)值。结果 阳性杂交信号出现于正常上皮和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IOD值在原发灶组与正常粘膜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转移灶组的平均IOD值与原发灶组及正常粘膜组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相同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平均IOD值也未见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过程中肿瘤组织通过下调HLA_I分子的转录水平以最终逃脱宿主CTL的免疫监视功能 ,但肿瘤转移灶中HLA_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B/C分子 口腔鳞癌 转录水平 研究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T.BM1
3
作者 杨新 胡雪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大鼠 母胎免疫耐受 Ⅱ类基因 抗原特异 免疫应答 Ⅰ类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神经干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峰 杨小峰 +2 位作者 郑学胜 沈罡 刘伟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免疫原性,以利于解决神经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方法:(1)首先将30只C57BL/6近交系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以BALB/c近交系小鼠的NSCs及肝细胞(作为体细胞对照组)分别进行腹腔主动免疫,然后将NSCs及肝细...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免疫原性,以利于解决神经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方法:(1)首先将30只C57BL/6近交系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以BALB/c近交系小鼠的NSCs及肝细胞(作为体细胞对照组)分别进行腹腔主动免疫,然后将NSCs及肝细胞分别与各自免疫后小鼠的T淋巴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通过液闪计数仪检测各自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从而比较两者免疫原性的强弱。(2)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FITC)及Phycoery-thrin(PE)抗体分别标记BALB/c小鼠NSCs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Ⅰ、Ⅱ(MHC-Ⅰ、MHC-Ⅱ),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ALB/c小鼠NSCs及其肝细胞的MHC-Ⅰ和MHC-Ⅱ阳性细胞比例,从而推断小鼠NSCs的免疫原性。结果:(1)NSC组液闪计数仪检测所得cpm值为16592.8±2865.3,肝细胞组为27815.0±2416.3,NSC组明显低于肝细胞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小鼠NSCs实验组中,约(87.55±3.65)%的增殖期神经干细胞没有检测到MHC-Ⅰ和MHC-Ⅱ分子表达;而作为对照组的小鼠肝细胞组中,仅有约(27.45±1.86)%的肝细胞未表达MHC-Ⅰ和MHC-Ⅱ分子。且NSC组MHC-Ⅰ和MHC-Ⅱ阴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细胞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神经干细胞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且其免疫原性明显低于同一个体的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免疫原 混合细胞培养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L15、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姣 齐晓明 +2 位作者 张小珍 闫雯 尤崇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建立PCRHRM检测体系并测序验证。对588例RA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这四个SNP与RA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建立的针对四个SNP位点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经测序验证可正确分型。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位点未发现突变基因型。rs255758和rs106347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rs255758位点的AA基因型在显性模型(AA vs AC/CC)下降低RA发病风险(OR=0.666,95%CI=0.478~0.927,P=0.016)。结论我们建立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可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进行常规化检测。ARL15和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融解曲线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类ADP核糖基化样GTP酶15(ARL15)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培珍 管剑龙 韩星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肌细胞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肌炎的启动因素,而肌炎的持续与发展则与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皮肌炎以体液免...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肌细胞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肌炎的启动因素,而肌炎的持续与发展则与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皮肌炎以体液免疫损伤为主,而多发性肌炎则以细胞免疫损伤为主。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在IIM的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肌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40抑制大鼠角膜上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京 黄发明 王小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后的正常大鼠角膜上皮细胞 M H C- 、 类抗原表达的相对量进行测定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新型免疫抑制剂 IL- 2 - PE4 0及 Cs A,进一步测定角膜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表达量。结果 未加入 γ-干扰素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8.1± 13 .9,MH C- 类抗原无表达 ,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10 0 6.1±2 6.2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97.2± 2 3 .1,有显著性差异。 IL - 2 - PE4 0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18.9± 2 1.3 ,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91.3± 2 2 .1,Cs A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2 3 .6± 2 2 .1,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89.3± 2 5.0 ,两者分别与注射用水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体外 ,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上皮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异常表达 ;IL- 2 - PE4 0及 Cs 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这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抗原 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微球蛋白在小儿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林 郭宗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7-898,共2页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疾病诊治 Β2-MG检测 小儿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肾小管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 淋巴细胞 细胞合成 细胞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磊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07-910,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骨髓中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为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骨髓中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为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这种对移植免疫的影响可能与其保护MHC相合造血干细胞逃脱抗原识别,抑制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有关。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免疫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植入 细胞移植免疫 机理 细胞间相互作用 移植物抗宿主病 特异淋巴细胞 多向分化 活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MMSCs异基因移植后的生存和对受体免疫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利安 孙慧敏 李筱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同种异基因移植后的生存状况和对受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分为MMSCs移植组10只,培养液对照组10只。体外DiL荧光标记MMSCs,移植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追踪MMSCs在体内的存活情况,观察受体鼠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同种异基因移植后的生存状况和对受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分为MMSCs移植组10只,培养液对照组10只。体外DiL荧光标记MMSCs,移植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追踪MMSCs在体内的存活情况,观察受体鼠生长状况和眼部情况,比较两组角膜免疫分子MHC-Ⅱ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移植4周后大量的MMSCs存活于角膜缘,结构完整,生长良好。受体鼠全身情况良好,眼局部无排斥反应发生。受体鼠角膜表达MHC-Ⅱ,对照组未表达。结论局部同种异基因移植后4周MMSCs在受体眼大量生存,受体全身和眼局部正常,应用于治疗眼表创伤疾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同种异基因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秉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多种恶性血液病通过allo-SCT治疗获得治愈。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限制,allo-SCT长时间内仅局限于在HLA全相合的供、受者间进行,但同胞之间HLA的相合几率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多种恶性血液病通过allo-SCT治疗获得治愈。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限制,allo-SCT长时间内仅局限于在HLA全相合的供、受者间进行,但同胞之间HLA的相合几率仅为25%,因此HLA全相合供者缺乏限制了allo-SCT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 allo-SCT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大鼠子宫和胎盘MHC类分子的表达及TGF-β1对其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明 张俊华 +1 位作者 孙兆军 陈卫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2-81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对大鼠妊娠过程中子宫和胎盘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动态表达和表达定位,及体内注射超生理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后MHC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妊娠子宫和胎盘中典型性MHC-Ⅰ类分子(RT1-A)和非典型性MHC-Ⅱ类分... 本研究旨在对大鼠妊娠过程中子宫和胎盘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动态表达和表达定位,及体内注射超生理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后MHC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妊娠子宫和胎盘中典型性MHC-Ⅰ类分子(RT1-A)和非典型性MHC-Ⅱ类分子(RT1-DM)的表达规律、定位及与TGF-β1的关系。笔者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妊娠各时期大鼠子宫和胎盘中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妊娠各个时期大鼠子宫和胎盘中均能检测到MHC类分子的表达。子宫中RT1-A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妊娠期呈增长趋势(D4~D19)。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RT1-DM蛋白在子宫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妊娠晚期表达量下降。胎盘中RT1-A、RT1-DM蛋白的表达量自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下降,妊娠晚期逐渐上升。注射超生理剂量的TGF-β1后,植入前期子宫中RT1-A略有升高,在植入期(D6)和植入后期(D9)下降,D19显著下降(P<0.01)。RT1-DM表达量在植入前期上升、植入期下降、植入后期略有上升,妊娠晚期显著下降(P<0.01)。胎盘中妊娠早期(D9)和晚期(D19)RT1-A和RT1-DM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妊娠中期这两种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这两类分子的定位不受外源性TGF-β1的影响:妊娠早期RT1-DM主要定位于子宫腔上皮、腺上皮、血管壁和子宫肌层。RT1-A主要定位于腔上皮、腺上皮、基蜕膜及血管壁。妊娠中晚期RT1-A和RT1-DM主要定位于迷宫层、海绵滋养层、腺上皮和子宫血管壁。综上所述,大鼠妊娠过程中超生理剂量的TGF-β1对MHC抗原表达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在妊娠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大鼠 子宫 胎盘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同种异体脑内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洋 曾水林 +1 位作者 王磊 雷志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5,89,共4页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arkison' s disease, PD)模型大鼠同种异体脑内移植是否存在免疫反应以及免疫反应的特点.方法: 取新生SD大鼠腹侧中脑(ventral mesencephalon, VM)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 借助脑立体定位仪移植到SD大鼠PD模型的...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arkison' s disease, PD)模型大鼠同种异体脑内移植是否存在免疫反应以及免疫反应的特点.方法: 取新生SD大鼠腹侧中脑(ventral mesencephalon, VM)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 借助脑立体定位仪移植到SD大鼠PD模型的纹状体内, 于2、 4、 6 wk时采用行为学检测后分批处死, 再行HE、酪氨酸羟化酶(TH)和MHCⅡ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D模型移植组2 wk时, MHCⅡ表达明显增高(P<0.05), 4 wk时开始下降, 6 wk以后消失; 2 wk时移植区可见少量TH阳性神经元, 4~6 wk数量显著增加(P<0.05).假手术组在2 wk时见少量MHCⅡ阳性细胞(P>0.05), 4 wk时消失, 各时间点都未见TH阳性神经元; 对照组在各时间点都未见TH阳性神经元和MHCⅡ阳性细胞.各实验组各时间点行为学检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同种异体脑内移植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的, 这种反应可能是由MHCⅡ抗原不同而诱发的, 免疫反应与移植物内TH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密切相关, 同种异体脑内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还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脑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Ⅱ类抗原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半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
14
作者 李新 孙万军 +4 位作者 张毅 侯春梅 吴英 毛宁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9-739,共1页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非清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移植物抗宿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R不相合的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叶韵斌 周智锋 +3 位作者 郑蕊蕊 陈强 林建银 李洁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和HLA-Cw配体不相合的异基因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分析杀伤活化受体NKG2D及其MICA配体表达水平与NK细...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和HLA-Cw配体不相合的异基因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分析杀伤活化受体NKG2D及其MICA配体表达水平与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10例健康人及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10ml,采用MACS系统NK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盒负向分选高纯度NK细胞。取乳腺癌细胞(MCF-7、MDA-MB-435s和SK-Br3)和NK细胞各1×105个,碱裂解法抽提DNA,PCR-SSP方法分别检测HLA-Cw位点、KIR位点表达。MTT法检测KIR相合与不相合组的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NKG2D表达水平以及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ICA表达。结果:MACS系统分选出的NK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在90%以上;KIR与HLA-Cw相合组的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率明显高于不相合组,G1组和G2组NK细胞对MDA-MB-435s(G1组)杀伤率分别为(73.2±14.5)%和(34.2±7.6)%,对SK-Br3(G1组)杀伤率为(67.3±12.5)%和(36.5±7.7)%,而对MCF-7(G2组)杀伤率分别为(36.7±8.5)%和(76.5±11.7)%。结果还显示,3株乳腺癌细胞均表达MICA分子;NK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可上调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结论: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并非由KIR的不相合机制介导;乳腺癌细胞表面表达的MICA分子可上调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激发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乳腺癌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Ⅰ类相关抗原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