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基本事实与基本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建明 《现代法学》 1984年第1期33-35,共3页
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在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要求上,出现了“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笔者认为,这“两个基本”的证明要求与《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其精神是一致的。并... 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在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要求上,出现了“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笔者认为,这“两个基本”的证明要求与《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其精神是一致的。并且,这一提法不仅对于当前从重从快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几类重大刑事犯罪是必要的,就是今后对于打击一般的刑事犯罪,也是适用的。刑事诉讼上所说的案件事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案件事实,包括实体法上的事实和程序法上的事实两部分内容;狭义的案件事实仅指实体法上的事实。通常人们使用“案件事实”这个概念时,一般仅指实体法上的案件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事实 基本事实 基本证据 两个基本 证明要求 实体法 定罪量刑 刑事诉讼法 主要犯罪事实 犯罪构成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犯罪适用逮捕条件的新探索
2
作者 孙宝民 高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8-70,共3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的逮捕条件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同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案件相比,具有许多特性。为此本文就如何理解和掌握经济犯罪案件的逮捕条件谈一浅见,以益于当前打击经济犯罪。
关键词 逮捕条件 经济犯罪案件 打击经济犯罪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侦查工作 主要犯罪事实 侦查部门 强制措施 刑事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价值
3
作者 刘建军 李满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0-81,共2页
浅析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价值刘建军,李满洪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向司法机关就案件的有关情况所作的陈述,通称为口供。其内容主要包括:1.承认自己有罪或罪重的供述,表现为自首,但白和供认... 浅析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价值刘建军,李满洪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向司法机关就案件的有关情况所作的陈述,通称为口供。其内容主要包括:1.承认自己有罪或罪重的供述,表现为自首,但白和供认;2.对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案被告人 共同犯罪 供述和辩解 证据价值 犯罪案件 重证据 主要犯罪事实 案件事实 刑诉法 被告人口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讯问突破口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4
作者 姚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突破口 犯罪嫌疑 理论研究 共同犯罪 现状综述 主要犯罪事实 心理特点 案件事实 研究现状 薄弱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罪推定原则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康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9-61,共3页
论无罪推定原则许康定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刑事被告人在未经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只应将被告视同无罪的一种原则。也就是说,在审判机关没有用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确定被告人为有罪之前,都应推定该被告人为无罪。无罪推定原则的... 论无罪推定原则许康定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刑事被告人在未经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只应将被告视同无罪的一种原则。也就是说,在审判机关没有用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确定被告人为有罪之前,都应推定该被告人为无罪。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就是在判决没有确定之前,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被告人 有罪推定 无罪推定原则 资产阶级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主要犯罪事实 刑事被告人 检察院 刑讯逼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适用于哪些人? 被引量:1
6
作者 缪世淮 《现代法学》 1980年第4期66-66,共1页
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 “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那么是不是说,在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发生... 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 “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那么是不是说,在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就不需要逮捕呢?若果是,逮捕就不一定是判刑(徒刑以上)的前提了?若果不是,究竟对哪些人犯才适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呢?(上海季遵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危险性 逮捕 被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主要犯罪事实 判处徒刑 强制措施 人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勾结盗窃行为应定贪污罪
7
作者 胡启忠 《现代法学》 1988年第1期26-28,共3页
内外勾结盗窃案件应如何定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85年7月在《关于当前办理经济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稿)》(以下简称《解答》)中作了规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贪污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 盗窃案件 主要犯罪事实 基本特征 身分 共犯 混合主体 特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拘留、逮捕与收容审查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王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1-82,共2页
拘留、逮捕与收容审查的几个问题王艳刑事拘留、逮捕与收容审查是公、检、法机关同犯罪做斗争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在有关的问题上做出了基本的规定,但有些内容不尽合理,存在矛盾,致使一些司法部门在办案中混... 拘留、逮捕与收容审查的几个问题王艳刑事拘留、逮捕与收容审查是公、检、法机关同犯罪做斗争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在有关的问题上做出了基本的规定,但有些内容不尽合理,存在矛盾,致使一些司法部门在办案中混淆界限,出现了以收容审查代替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容审查 刑事诉讼法 徒刑以上刑罚 安机关 检察院 主要犯罪事实 紧急情况 刑事拘留 流窜犯罪 刑事强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时性是我国刑罚的一项重要原则
9
作者 孙飞 《现代法学》 1984年第1期29-32,共4页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方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是保证打击刑事犯罪斗争胜利前进的重要法律文献。决定指出。对杀人、...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方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是保证打击刑事犯罪斗争胜利前进的重要法律文献。决定指出。对杀人、强奸、抢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危害 社会治安 犯罪分子 重要原则 主要犯罪事实 刑罚 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 犯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坦白”和“抗拒”的程度和等级问题
10
作者 石吉洲 《政治与法律》 1983年第3期146-147,共2页
关于“坦白”和“抗拒”的程度和等级问题,这是坚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正确量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总结和探讨。根据我的体会,对“坦白”和“
关键词 司法实践 主要犯罪事实 抗拒从严 自动投案 等级问题 犯罪分子 执行期间 坦白从宽 证人 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首成立的条件
11
作者 周振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68-70,共3页
自首成立的条件问题,是自首理论研究和自首认定实践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目前,刑法学界虽然对自首成立须具备哪几项条件已趋向一致,但是,对于每一项条件的理解仍存有歧义。水义试就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对自首成立的条件作一深... 自首成立的条件问题,是自首理论研究和自首认定实践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目前,刑法学界虽然对自首成立须具备哪几项条件已趋向一致,但是,对于每一项条件的理解仍存有歧义。水义试就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对自首成立的条件作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投案 犯罪 主要犯罪事实 司法机关 投案自首 司法实践 交代 接受国 必备条件 行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证据在预审中的作用
12
作者 李荣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6-28,共3页
间接证据是指能证明案件事实中的某一情节和片断的证据。常见的间接证据有:犯罪工具,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痕迹或物品,被告人和被害人身体上的伤痕,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物,被告人为掩盖罪行所采取的行为等。间接证据虽不能单独地直接... 间接证据是指能证明案件事实中的某一情节和片断的证据。常见的间接证据有:犯罪工具,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痕迹或物品,被告人和被害人身体上的伤痕,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物,被告人为掩盖罪行所采取的行为等。间接证据虽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但只要同其他证据相结合,同样能作出被告有罪或无罪的结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间接证据是查明被告人全部犯罪事实必不可少的依据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一般分侦察和预审两个阶段。侦察的任务是确认犯罪分子,查明其主要犯罪事实。这里说的主要犯罪事实是指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证据 被告人 直接证据 被害人陈述 主要犯罪事实 犯罪分子 预审 相结合 案件事实 主要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常用词辨析(四)
13
作者 吕锡坪 《政法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50-52,共3页
司法常用词辨析(四)吕锡坪裁定判决“裁定”,动词,法律术语。是指法院在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裁定,依案件的性质,分刑事裁定与民事裁定;依表现形式,分书面裁定与口头裁定。书面... 司法常用词辨析(四)吕锡坪裁定判决“裁定”,动词,法律术语。是指法院在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裁定,依案件的性质,分刑事裁定与民事裁定;依表现形式,分书面裁定与口头裁定。书面裁定,应制作裁定书;口头裁定,应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法律术语 常用词 强制措施 安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实体问题 诉讼程序问题 劳动改造条例 主要犯罪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徇私舞弊案件预审谋略
14
作者 陈贵程 常广兴 杨海军 《政法论丛》 CSSCI 1996年第6期32-33,共2页
试谈徇私舞弊案件预审谋略陈贵程常广兴杨海军徇私舞弊案犯主体的特殊性,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和归案后反预审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讯徇私舞弊案犯的工作中,必须较好地解决简单化、刻板化和随意性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试谈徇私舞弊案件预审谋略陈贵程常广兴杨海军徇私舞弊案犯主体的特殊性,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和归案后反预审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讯徇私舞弊案犯的工作中,必须较好地解决简单化、刻板化和随意性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现就预审此罪谋略方面应注意的有关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出示证据 自由交谈讯问法 抗拒心理 济宁市 教育疏导 戒备心理 主要犯罪事实 受审人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