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岭沟铀矿床铀成矿主要控制因素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3
1
作者 戴明建 彭云彪 苗爱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01-202,共2页
纳岭沟铀矿床产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单斜区的北中部,铀矿体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J2z1)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属于东胜式砂岩型铀矿(张金带等,2010)。经研究分析认为纳岭沟铀矿床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古层间氧化带、岩石地球化学环境。
关键词 铀矿床 铀成矿 主要控制因素 层间氧化带 直罗组 铀矿体 辫状河 砂岩型铀矿 找矿标志 中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渝线襄达段路基病害分布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建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86-89,共4页
本文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襄渝线襄达段各类路基病害的分布特征,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类路基病害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襄渝线 路基病害 分布特征 主要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非烃气分布及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家雄 马文宏 +1 位作者 陈胜红 龚晓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勘探发现的非烃气主要为不同成因类型的CO2和N2,这些非烃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地质条件与成藏控制因素。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和壳源型有机成因及壳源型有机—无机混合成因N2主要富集于西北边缘走滑伸展型的...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勘探发现的非烃气主要为不同成因类型的CO2和N2,这些非烃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地质条件与成藏控制因素。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和壳源型有机成因及壳源型有机—无机混合成因N2主要富集于西北边缘走滑伸展型的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浅层,受控于海相含钙砂泥岩与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而火山幔源型CO2则主要展布于东北边缘断陷裂谷型的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凹陷与凸起边缘的深大断裂带附近,其火山幔源岩浆脱排气活动与深大断裂导气输送作用的配置,控制了这种类型CO2的运聚乃至富集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结构类型 非烃气分布 形成地质条件 主要控制因素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H气田奥陶系裂缝主控因素及演化序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树博 姜伟 +1 位作者 张效恭 王爱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18-526,共9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H气田奥陶系储层是低孔低渗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系统作为储层渗流通道,其空间分布和主要控制因素复杂,具有多期次叠加和演化的特征。文章采用岩心描述、镜下观察、成像解释等手段分析H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发...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H气田奥陶系储层是低孔低渗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系统作为储层渗流通道,其空间分布和主要控制因素复杂,具有多期次叠加和演化的特征。文章采用岩心描述、镜下观察、成像解释等手段分析H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特征,明确裂缝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裂缝演化序列。结果表明:巴楚凸起H气田奥陶系以剪切缝为主,张性缝次之,张剪缝最少,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层、褶皱及岩性等,与断层相关的裂缝主要发育在距断层460 m的范围内;地层变形程度越强,裂缝越发育;裂缝发育程度还受岩性的控制,灰岩的粒径或晶粒越大,构造裂缝越发育。根据已有碳氧同位素测试研究成果,并结合岩心观察发现:H气田奥陶系构造裂缝至少经历了三期演化活动,分别为加里东运动中期少量低角度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剪切缝发育期,海西运动晚期中—高角度北西西向张性缝和北东东向、北西向张剪缝以及南北向、北东向中—高角度剪切缝发育期,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大量高角度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剪切缝发育期,主要造缝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特征 主要控制因素 裂缝演化序列 巴楚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进展之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立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201-202,共2页
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进展之二张立飞(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0871)近年来随着粘土矿物学研究的深入,伊利石结晶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进展之二为扩大了伊利石结晶度的影响因素。自从提出伊利石结晶度的定义之后,温度一直被认为... 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进展之二张立飞(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0871)近年来随着粘土矿物学研究的深入,伊利石结晶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进展之二为扩大了伊利石结晶度的影响因素。自从提出伊利石结晶度的定义之后,温度一直被认为是控制伊利石结晶度的主要因素,但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学 结晶度 流体压力 主要控制因素 影响因素 结晶程度 层状硅酸盐矿物 矿物组分 应力集中区 结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寿街滑坡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成华 陈永波 林立相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世寿街滑坡位于沱江下游河口段右岸。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斜坡体内广布极易滑的粉质粘性土层、江水周期性的浸泡、冲刷、以及人为加载和生产、生活活动。呈现牵引—推动的复合发生机理。由于滑坡区为综合房地产开发之用 ,滑坡防治不仅要考... 世寿街滑坡位于沱江下游河口段右岸。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斜坡体内广布极易滑的粉质粘性土层、江水周期性的浸泡、冲刷、以及人为加载和生产、生活活动。呈现牵引—推动的复合发生机理。由于滑坡区为综合房地产开发之用 ,滑坡防治不仅要考虑滑坡本身的稳定 ,而且还要考虑滑体上各种建筑物的安全运行。采取了主要因素控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复合发生机理 地下水作用 主要因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盐输入促成二叠纪末海洋大规模缺氧环境的形成
7
作者 Schobben M Foster W J +9 位作者 Sleveland A R N Zuchuat V Svensen H H Planke S BondD P G Marcelis F Newton R J Wignall P B Poulton S W 袁超(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911,共1页
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严重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了超过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的灭绝。众多地球化学记录表明,海洋缺氧环境的大规模扩张是造成晚二叠世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原因,... 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严重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了超过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的灭绝。众多地球化学记录表明,海洋缺氧环境的大规模扩张是造成晚二叠世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对于全球海洋局部缺氧形成和大规模扩张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推测,海洋磷(调控海洋生产力关键元素)库存量的变化是驱动初期海洋局部缺氧环境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不过这种假设至今仍未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物 缺氧环境 全球海洋 主要控制因素 地质历史时期 局部缺氧 关键元素 库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