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轴偏光瞳主被动复合无焦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特邀)
1
作者 张力 李旭阳 +3 位作者 袁灏 陆志贤 许彤裕 边立国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70,共13页
为更好满足空间远距离跟踪成像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可调焦的主被动复合光学成像系统,实现了高缩束比、高分辨成像的目的。前端光学系统以共轴三反系统为基础,通过离轴优化设计了焦距为2500 mm,视场角0.12°×0.12°,F数为8.3... 为更好满足空间远距离跟踪成像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可调焦的主被动复合光学成像系统,实现了高缩束比、高分辨成像的目的。前端光学系统以共轴三反系统为基础,通过离轴优化设计了焦距为2500 mm,视场角0.12°×0.12°,F数为8.33的共轴偏光瞳系统。后端光学系统采用共孔径分光结构,由分光镜分为两路。一路为被动可见光成像,工作谱段为450~850 nm,成像端采用5片透镜作为成像镜组,后两片透镜为补偿镜组可实现1 km~无穷远范围的连续调焦。另一路主动成像采用激光外差相干成像,工作波长为1550 nm,通过孔径分光完成收发一体的成像系统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被动成像系统在100 lp/mm时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34,接近衍射极限,主动成像系统波像差优于1/300λ,满足成像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偏光瞳 主被动复合 连续调焦 无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被动复合热防护系统方案设计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鲍文 张聪 +1 位作者 秦江 于达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9-1663,共5页
针对当前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面临的困境,为了突破更高飞行马赫数下的热障限制,提出了一种采用冷却剂与被动材料共同承担热载荷的主被动复合热防护技术。分析了主被动复合热防护技术的设计内涵及总体设计原则,讨论了被动层承担的... 针对当前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面临的困境,为了突破更高飞行马赫数下的热障限制,提出了一种采用冷却剂与被动材料共同承担热载荷的主被动复合热防护技术。分析了主被动复合热防护技术的设计内涵及总体设计原则,讨论了被动层承担的热载荷和被动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厚度之间的关系,并以C/SiC作为被动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主被动复合热防护方案的优势。研究表明,当C/SiC厚度为4mm时,大致可将马赫数为6.5,当量比0.5工况下的热流密度降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主被动复合热防护 热载荷 C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分频式主被动复合毫米波探测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兴国 杨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0-524,共5页
为了提高抗干扰和目标识别概率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频式主被动复合毫米波探测器。主被动通道共用天线和毫米波前端 ,通过中频分频来处理主被动信息 ,再进行信息融合 ,获得敏感目标的主被动复合探测。这种体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体... 为了提高抗干扰和目标识别概率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频式主被动复合毫米波探测器。主被动通道共用天线和毫米波前端 ,通过中频分频来处理主被动信息 ,再进行信息融合 ,获得敏感目标的主被动复合探测。这种体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体积 ,有利于真假目标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探测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 毫米波 探测器 信息融合 中频分频式主被动复合毫米波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复合导引头抗压制干扰试验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汤广富 郑璞 +1 位作者 朱珍珍 付强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以暗室内测评主被动复合反舰雷达导引头(以下简称"导引头")抗有源压制干扰为目的,简要介绍了暗室射频半实物仿真原理,详细介绍了抗有源压制试验的方法以及干扰的场景和策略设置。在暗室内为逼真模拟导引头和有源压制干扰之间... 以暗室内测评主被动复合反舰雷达导引头(以下简称"导引头")抗有源压制干扰为目的,简要介绍了暗室射频半实物仿真原理,详细介绍了抗有源压制试验的方法以及干扰的场景和策略设置。在暗室内为逼真模拟导引头和有源压制干扰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将试验分解为4个子过程,并讨论了如何设置干扰的场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复合 半实物仿真 有源压制干扰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复合支护结构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建华 王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主被动复合支护结构的协同工作机制,以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土压力在土钉与预应力锚杆之间的分配规律,总结不同支护机理构件间的协同工作机制.采用改进... 为进一步研究主被动复合支护结构的协同工作机制,以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土压力在土钉与预应力锚杆之间的分配规律,总结不同支护机理构件间的协同工作机制.采用改进的增量法逐层计算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建立主被动复合支护结构的变形计算理论,并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设置两层满足优化设计理论,邻近位置的土钉受预应力锚杆的影响较大,应用改进的增量法计算坑壁水平位移简单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复合支护结构 协同工作 增量法 预应力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挖掘机主被动复合驱动回转系统特性及能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乔佳楠 权龙 +2 位作者 葛磊 黄伟男 秦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9,共9页
液压挖掘机上车回转系统起动时,由于大惯性、高起动压力而造成大量的溢流损失;制动时回转动能转化为热能,能量损耗大。为此提出主被动复合驱动回转系统,在主驱动回转系统的基础上增设被动回路,被动液压马达用于降低主驱动液压马达的驱... 液压挖掘机上车回转系统起动时,由于大惯性、高起动压力而造成大量的溢流损失;制动时回转动能转化为热能,能量损耗大。为此提出主被动复合驱动回转系统,在主驱动回转系统的基础上增设被动回路,被动液压马达用于降低主驱动液压马达的驱动功率及回收制动能量;为降低起动过程中的溢流损失,对主动回路采用进出口独立控制。针对主动马达和被动马达不同排量比对蓄能器压力的影响,提出了改变被动马达排量的优化方案。首先,进行元件匹配计算;然后,建立挖掘机主被动复合驱动回转系统联合仿真模型,与原机回转系统进行能耗对比。结果表明:主被动复合驱动系统在1个工作循环内能耗降低了35.9%~53.1%,实现了节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主被动复合驱动 回转系统 进出口独立控制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眼技术对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测角的干扰效果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栋 孟进 +2 位作者 刘永才 周亮 苏彬彬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5-712,共8页
交叉眼技术是一种通过相干多点辐射源诱使单脉冲雷达测角偏差的电子对抗技术。面对攻防双方激烈对抗的复杂电磁环境,采用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测角是现代末制导雷达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发展趋势之一。该文以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为干扰对象... 交叉眼技术是一种通过相干多点辐射源诱使单脉冲雷达测角偏差的电子对抗技术。面对攻防双方激烈对抗的复杂电磁环境,采用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测角是现代末制导雷达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发展趋势之一。该文以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为干扰对象,建立了交叉眼干扰数学模型,通过对比交叉眼技术对抗主动单脉冲测角和被动单脉冲测角的干扰效果,揭示了交叉眼技术对主被动复合单脉冲雷达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干扰与抗干扰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规律和仿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雷达对抗 主被动复合雷达 交叉眼 单脉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液压主被动复合隔振器动力学特性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伟 俞翔 +1 位作者 闫政涛 杨理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7-425,共9页
针对舰船机械设备存在的低频线谱振动,设计了一种电磁作动器与液压悬置结构有效并联的电磁液压主被动复合隔振器。该复合隔振器利用电磁作动器输出力抑制低频线谱振动,液压悬置结构隔离宽频振动且实现了对电磁力的有效放大,具有占用空... 针对舰船机械设备存在的低频线谱振动,设计了一种电磁作动器与液压悬置结构有效并联的电磁液压主被动复合隔振器。该复合隔振器利用电磁作动器输出力抑制低频线谱振动,液压悬置结构隔离宽频振动且实现了对电磁力的有效放大,具有占用空间小、承载能力大、输出力大等优点。对主被动复合隔振器电磁和液压悬置部分进行了建模分析,提出了考虑通道耦合振动的分布式多通道修正解耦算法,保证了滤波器权系数正确收敛。开展了多线谱激励的多通道主被动隔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主被动复合隔振器对3根线谱取得平均35.12,39.51和38.35 dB的衰减,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复合隔振器 电磁作动器 液压悬置结构 修正解耦算法 多通道多线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的推算 被引量:6
9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86-92,共7页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包括可见光/红外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和激光系统最远成像距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探测器灵敏度和发射功率、激光发射角及大气能见度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搭建了...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包括可见光/红外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和激光系统最远成像距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探测器灵敏度和发射功率、激光发射角及大气能见度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搭建了532 nm YAG激光器和860 ns固体激光器两套距离选通实验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最远作用距离分别为11.2 km和5.5 km,采用YAG激光器分别对15.7 km、10.9 km、13 km目标成像,采用固体激光器分别对1.3 km、5.1 km、6 km目标成像,通过对比验证了系统的最远距离,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最远作用距离与实际最远作用距离基本相符,最远作用距离函数能够反映系统的实际性能,可以作为系统评价的基本参考,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作用距离 主被动复合 激光动成像 距离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疏水表面的主被动复合防/除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露晴 石珍旭 +6 位作者 刘祯达 刘蕊迪 杨邱程 潘梦瑶 刘森云 王德辉 邓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46,共12页
介绍了光热、电加热、磁能、声波能与超疏水表面相结合的主被动复合防/除冰技术及其机理与应用,阐述了以上复合型防/除冰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其中,光热复合技术具有耗能低、材料选择多样化等优点;电加热复合技术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制造... 介绍了光热、电加热、磁能、声波能与超疏水表面相结合的主被动复合防/除冰技术及其机理与应用,阐述了以上复合型防/除冰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其中,光热复合技术具有耗能低、材料选择多样化等优点;电加热复合技术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制造;磁能复合技术可满足复杂场景的防/除冰应用需求;声波复合技术则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此外,同时复合多种能场可进一步提升防/除冰工作效率,是主被动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最后,阐述了基于超疏水表面的主被动复合防/除冰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复合防/除冰技术的应用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电加热 光热 磁能 声波能 防/除冰 主被动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平台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技术
11
作者 梅远燃 尹彦东 +4 位作者 代辉 杨光海 吴晔 戴凌冉 陈炯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2,123,共9页
针对制导跟踪系统中的机载光电平台在工作时受载机振动和气流扰动引起的宽频随机振动干扰,导致稳定精度下降、图像模糊、跟踪脱靶等问题,提出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三环伺服控制和自抗扰位置控制策略,搭建基于音圈电机... 针对制导跟踪系统中的机载光电平台在工作时受载机振动和气流扰动引起的宽频随机振动干扰,导致稳定精度下降、图像模糊、跟踪脱靶等问题,提出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三环伺服控制和自抗扰位置控制策略,搭建基于音圈电机的单自由度机载光电平台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主被动复合减振系统可有效降低振动信号对光电平台的影响,并且加入主动减振控制后的系统可以拓宽减振频宽,抑制低频振动信号且信号幅值可在被动减振基础上再次被有效衰减2个量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平台 被动并联复合减振 三环伺服控制 自抗扰位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主/被动雷达复合制导中的目标状态估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修建娟 何友 王国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4,共3页
针对主 /被动雷达复合制导中的被动雷达只有角度信息而无径向距离信息 ,当被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加速度为零时 ,目标的距离状态是不可观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旨在获取被动雷达径向距离信息的方法 ,从而可利用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的角度和... 针对主 /被动雷达复合制导中的被动雷达只有角度信息而无径向距离信息 ,当被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加速度为零时 ,目标的距离状态是不可观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旨在获取被动雷达径向距离信息的方法 ,从而可利用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的角度和径向距离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 ,利用此方法可得到较好的数据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被动雷达复合制导 目标状态估计 被动雷达 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双光复合系统平行度校正研究
13
作者 刘飞 陈秀芬 +1 位作者 李松山 聂子晨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174,共8页
针对主被动双光复合系统中存在激光主动发射视场与红外被动成像视场平行度(一一对应位置)偏差问题,提出了主被动双光复合系统平行度校正方法,并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物仿真测试。首先,推导了激光主动发射视场与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 针对主被动双光复合系统中存在激光主动发射视场与红外被动成像视场平行度(一一对应位置)偏差问题,提出了主被动双光复合系统平行度校正方法,并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物仿真测试。首先,推导了激光主动发射视场与快速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FSM)角度对应关系;其次,根据激光发射视场与红外探测视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平行度修正校正方法;最后,通过构建实际测试平台,进行平行度标定、求解、修正。试验结果表明:在±1.4°的激光指示视场和±1.4°的红外中心视场中,经过系统平行度修正后,实际平行度偏差可由0.8 mrad降低至0.1 mrad,进一步提高激光对目标的指向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双光复合系统 平行度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网络的主被动毫米波数据特征层融合
14
作者 沈坤 黄峥 卢照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492-2496,共5页
针对毫米波主被动数据决策层融合预处理代价高、丢失目标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网络的毫米波主被动数据特征层融合方法。该方法从主被动数据中提取特征值,将特征值作为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在小波网络中实现主被动数据的特征层融... 针对毫米波主被动数据决策层融合预处理代价高、丢失目标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网络的毫米波主被动数据特征层融合方法。该方法从主被动数据中提取特征值,将特征值作为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在小波网络中实现主被动数据的特征层融合,对目标进行识别。实验和计算机仿真表明,对与毫米波主被动数据融合,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特征层融合的识别率比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决策层融合的识别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主被动复合 小波神经网络 D-S证据理论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智能减振器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铁军 石慧 +4 位作者 李新辉 吴磊 朱明刚 吴国雄 刘志刚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面向工程的需要研制了主被动复合、传感作动一体化的智能减振器。它基于传统的被动隔振结构,集成了主动执行机构、功率放大设备及高低通滤波器、加速度误差传感器及后续的放大和滤波电路,与脱机运行的主动控制器构成针对舰船机械设备的... 面向工程的需要研制了主被动复合、传感作动一体化的智能减振器。它基于传统的被动隔振结构,集成了主动执行机构、功率放大设备及高低通滤波器、加速度误差传感器及后续的放大和滤波电路,与脱机运行的主动控制器构成针对舰船机械设备的主动减振系统。基于该系统建立了柴油发电机组主动减振演示台架。整个台架通过4个智能减振器坐落在一块模拟船体结构的弹性钢板上,通过测量弹性钢板的振动情况来评价主动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演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减振器在800Hz以内的总振级有33dB以上的被动减振效果,在此基础上的主动控制对200Hz以内的多根线谱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线谱最大有30.8dB的主动衰减量,200 Hz以内总振级的主动衰减量达到20dB。综合主被动减振的效果,智能减振器可以将演示台架的柴油发电机组0~800 Hz范围内的振动总振级衰减47.2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减振 智能减振器 柴油发电机组 主被动复合控制 传感作动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海洋剖面多要素探测技术与系统研究
16
作者 孙倩 沈振民 +10 位作者 杨颂 王子豪 王元庆 梁琨 尚卫东 王培培 俞越 赵号 吕红 刘正坤 郑永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8,共13页
海洋立体结构信息是未来实现海洋透明与海洋强国的基础,针对海洋剖面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星载海洋剖面多要素同源同域一体化探测空白,开展星载海洋剖面多要素探测技术与系统方案研究,提出新型激光主被动复合、能谱复用探测技术体制... 海洋立体结构信息是未来实现海洋透明与海洋强国的基础,针对海洋剖面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星载海洋剖面多要素同源同域一体化探测空白,开展星载海洋剖面多要素探测技术与系统方案研究,提出新型激光主被动复合、能谱复用探测技术体制,面向未来星载应用,完成星载海洋剖面多要素探测载荷系统设计。其中,激光器谱段设计为486、532 nm多波长一体化最佳配比输出,光电接收探测系统选用1 m×5 m超大口径可折叠光栅主镜,经过仿真分析,探测系统可实现大洋水深100 m深度、温度、盐度以及后向散射系数等多要素同源探测能力,同等体积包络条件下,能量收集能力提升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海洋剖面探测 主被动复合 大口径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分系统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庚华 丁宇星 +3 位作者 吴金才 舒嵘 王欣 姜紫庆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3,共6页
针对1∶10000比例尺立体测绘对高程控制点的需求,高分七号激光测高仪分系统在传统激光脉冲式距离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可见光光学被动成像与激光接收光学复合设计方案,同时获取激光足印在地物影像上的二维方位信息和大足印内的多回波波... 针对1∶10000比例尺立体测绘对高程控制点的需求,高分七号激光测高仪分系统在传统激光脉冲式距离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可见光光学被动成像与激光接收光学复合设计方案,同时获取激光足印在地物影像上的二维方位信息和大足印内的多回波波形,并对激光指向在轨监测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实现。关键技术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足印平面定位精度可达到5μrad,对强度变化33 dB内的回波测距均值最大变化3.3 cm。在轨监测数据表明:激光发射光轴稳定性优于0.5μrad,无云区域回波探测概率达到100%。测量获取的具备5μrad平面精度、1 m高程精度的激光落点可为1∶10000比例尺测绘提供高质量的控制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七号卫星 激光测高仪 主被动复合 全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3mm波段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磊 李跃华 栾英宏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详细阐述了3 mm波段毫米波主被动复合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针对其高速小型化应用的要求,基于TMS320F2812设计了探测器的信号处理系统。鉴于传统ADC采样方法测距的缺点,采用DSP定时器捕获方法,实现了精度为±2 m的主动测距功能。基于模... 详细阐述了3 mm波段毫米波主被动复合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针对其高速小型化应用的要求,基于TMS320F2812设计了探测器的信号处理系统。鉴于传统ADC采样方法测距的缺点,采用DSP定时器捕获方法,实现了精度为±2 m的主动测距功能。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目标识别,并综合单个特征分量识别效果及专家评分权重两个因素,改进了确定特征分量模糊综合评判权重的方法,使系统对金属目标的识别率达到了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主被动复合探测器 动测距 目标识别 模糊综合评判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