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新种质12R1402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遗传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宗河 程勇 +4 位作者 马世杰 何晨 郑文寅 周可金 马元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为促进耐密植油菜育种,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析主花序多角油菜新品系12R1402的遗传规律,用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差异较大的12R1402和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7杂交,构建4世代遗传体系(P1、P2、F1和F2),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 为促进耐密植油菜育种,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析主花序多角油菜新品系12R1402的遗传规律,用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差异较大的12R1402和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7杂交,构建4世代遗传体系(P1、P2、F1和F2),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组合12R1402×沪油1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40.86,显性效应值为-32.62,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40.58,显性效应值为-0.75,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为主花序多角部分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9.40;多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68.36。12R1402×沪油17组合F2群体中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38%和2.14%,主花序多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组合12R1402×沪油17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的62.52%,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7.48%,环境因素对主花序多角性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 遗传分析 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QTL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耿鑫鑫 曾焕 +1 位作者 黄伊雪 徐飞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38-41,共4页
以DH-7-9 (角果数多)×DH-G-42(角果数少)杂交后代连续自交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90个家系为材料,在西宁和武汉2个环境下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表现出连续变异并且符合正态分布。利用... 以DH-7-9 (角果数多)×DH-G-42(角果数少)杂交后代连续自交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90个家系为材料,在西宁和武汉2个环境下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表现出连续变异并且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结合2个年份2个环境下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表型数据,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简称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结果在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7.9%~24.39%。其中qESN-W-C5的贡献率达到24.39%,LOD值为12.97,位于C5染色体上,因此视其为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的主效QTLs。将拟南芥中已发表的角果数相关的3个基因与主效QTL置信区间对应的油菜基因组上104个基因进行同源比较分析,结果主效QTL区域内1个候选基因BnaC05g32840D与拟南芥角果数基因AT3G19820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测其为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