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合与询唤:新主流大片的价值认同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亚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新主流大片立足于电影的商业化属性,突破主流影像的说教囹圄,扭转大众对传统主流影片的刻板印象,以贴近受众、归依市场的新思路使观众对其产生价值认同。于新时代语境下缝合主流意识与大众文化的距离,在现实视野内映照普通群体的身份境... 新主流大片立足于电影的商业化属性,突破主流影像的说教囹圄,扭转大众对传统主流影片的刻板印象,以贴近受众、归依市场的新思路使观众对其产生价值认同。于新时代语境下缝合主流意识与大众文化的距离,在现实视野内映照普通群体的身份境遇,在现代媒介作用下渗透主流价值理念,以弥补我国传统主流电影价值认同策略的缺失。与此同时,新主流大片指涉的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媒介作用均以满足大陆受众期待视野为基石,反之,也成为其在国外遇冷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大片 价值认同 询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主流大片”的类型化叙事——以《攀登者》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2-88,101,共8页
调查数据显示,《攀登者》真挚深切的家国情怀表达、成熟的类型创作和高水准的工业制作技术,均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而"精彩对白"和"情节合理度"是最受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诟病的两项指标。这样的数据,堪称中国当下&... 调查数据显示,《攀登者》真挚深切的家国情怀表达、成熟的类型创作和高水准的工业制作技术,均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而"精彩对白"和"情节合理度"是最受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诟病的两项指标。这样的数据,堪称中国当下"新主流大片"创作的缩影。本文将以《攀登者》为例,深入探究中国"新主流大片"的类型化叙事策略,同时挖掘当下"新主流大片"在叙事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以期探寻中国"新主流大片"的类型叙事创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大片 类型化叙事 《攀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建军大业》辨析中国“新主流大片”的类型化叙事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强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建军大业》采用一线到底、完整时态叙事、类型化叙事、青春化叙事等策略极大保证了影片叙事的成功并呈现出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但与此同时,影片题材和情节的同质化、情节对历史的违背、过度追求娱乐化导致历史书写的整体弱化等问题... 《建军大业》采用一线到底、完整时态叙事、类型化叙事、青春化叙事等策略极大保证了影片叙事的成功并呈现出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但与此同时,影片题材和情节的同质化、情节对历史的违背、过度追求娱乐化导致历史书写的整体弱化等问题构成了影片在意识形态表达层面的软肋,致使历史表达模糊,且造成了观众对历史的盲目与误读。本文以《建军大业》为例,通过对其类型化叙事策略的分析和思辨,借以管中窥豹,对中国“新主流大片”的类型化叙事策略及存在问题做出辩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军大业》 主流大片 类型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时下主流大片的人文回归
4
作者 陈远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5,共2页
自《集结号》始,《赤壁》《画皮》等热门商业主流大片都拥有一个好的故事核心,重视故事的戏剧性讲述。大片指的是形式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片正是时下主流大片电影文学因子的悄然回归... 自《集结号》始,《赤壁》《画皮》等热门商业主流大片都拥有一个好的故事核心,重视故事的戏剧性讲述。大片指的是形式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片正是时下主流大片电影文学因子的悄然回归,使近期的大片不但赢得了票房,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结号》 《赤壁》 电影 人文回归 主流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流大片的表意突破——《建军大业》影像特点分析
5
作者 陈佳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0期114-114,共1页
"建国三部曲"系列终章《建军大业》的导演由制作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经验丰富的韩三平变成了多部经典香港故事片的导演刘伟强。这一变化带来了《建军大业》表意方式相较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简单地... "建国三部曲"系列终章《建军大业》的导演由制作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经验丰富的韩三平变成了多部经典香港故事片的导演刘伟强。这一变化带来了《建军大业》表意方式相较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娱乐化、商业化的表现,而应该称之为正史大片在表意策略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军大业》 主流大片 影像风格 叙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左翼电影到新主流大片的美学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5,共6页
以表达主流意识形态为主的左翼电影和新主流大片,因时代和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美学风格。左翼电影重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新主流大片力图塑造的是我国的大国形象。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左翼电影善于... 以表达主流意识形态为主的左翼电影和新主流大片,因时代和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美学风格。左翼电影重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新主流大片力图塑造的是我国的大国形象。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左翼电影善于运用累积式戏剧冲突和影像表意手法,新主流大片则偏向于运用进阶式戏剧冲突和数字视觉奇观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主流大片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红海行动》看“新主流大片”的影像表达与类型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梅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6期109-115,共7页
《红海行动》的影像风格呈现出"重工业生产"的质感,表明它在我国军事战争片创作史上的工业化升级程度及专业化细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成为国产军事战争片的新标杆。同时,《红海行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富有艺术尺度地表现... 《红海行动》的影像风格呈现出"重工业生产"的质感,表明它在我国军事战争片创作史上的工业化升级程度及专业化细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成为国产军事战争片的新标杆。同时,《红海行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富有艺术尺度地表现战争的残酷,赋予它悲壮性的审美格调,从而实现其反对战争、珍惜生命、呼吁和平的价值表达,又在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类型杂糅方面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从而成为"新主流大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工业生产 残酷美学 主流大片 类型杂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大片《长津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
8
作者 张瑾 孙宏哲 《传媒论坛》 2022年第6期42-44,共3页
抗美援朝题材大片《长津湖》因其鲜明正确的意识形态表达、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成为塑造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优质载体。从新主流大片的内涵及中国国家形象着手,探究影片中流露出的家园情怀、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的珍爱之情,以阐释《... 抗美援朝题材大片《长津湖》因其鲜明正确的意识形态表达、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成为塑造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优质载体。从新主流大片的内涵及中国国家形象着手,探究影片中流露出的家园情怀、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的珍爱之情,以阐释《长津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一方面,在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的今天,电影《长津湖》发挥着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和社会动员的强大功能;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局势下,《长津湖》的对外输出可以有力地回击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大片 《长津湖》 中国国家形象 影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大片国际传播的青年文化策略探析
9
作者 周司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0-42,共3页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进行融合,加之大投资大制作的创作标准,使得新主流大片迅速成为近两年受众热衷观看的电影类型。而青年群体作为当下观影人数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观影群体,针对该类人群的审美情趣和期待视野,加入...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进行融合,加之大投资大制作的创作标准,使得新主流大片迅速成为近两年受众热衷观看的电影类型。而青年群体作为当下观影人数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观影群体,针对该类人群的审美情趣和期待视野,加入其习惯和热衷的电影表达方式,更易于实现新主流大片的国际传播。因此,从青年文化策略研究新主流大片的国际传播,探索出中国大片"走出去"的新方式、新策略,从而使中国大片更易得到世界观众的关注和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大片 国际传播 青年文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 被引量:125
10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187,共10页
2017年,作为年度重大文化现象的电影《战狼2》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口碑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我们需要进行冷静、客观的深度分析和总结,探寻各种偶然必然因素,以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文章在新世... 2017年,作为年度重大文化现象的电影《战狼2》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口碑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我们需要进行冷静、客观的深度分析和总结,探寻各种偶然必然因素,以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文章在新世纪以来新主流电影的背景下,论述了新主流电影,尤其是"新主流电影大片"的由来、构成、类型、美学、文化、不足及未来发展等重要问题,并着重以电影《战狼2》与《建军大业》等晚近新片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国产电影 《战狼2》 《建军大业》 主流电影大片 类型 文化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性与平衡性:中国电影工业美学新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卫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当下,中国电影学界和业界开始关注"电影工业美学"的相关命题,有论者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诠释与争鸣,这些探讨是当下亟待转型的中国电影在理论层面的需要,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构建电影工业美学,实质上是通过工业化的手段来... 当下,中国电影学界和业界开始关注"电影工业美学"的相关命题,有论者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诠释与争鸣,这些探讨是当下亟待转型的中国电影在理论层面的需要,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构建电影工业美学,实质上是通过工业化的手段来为电影构建起一种被观众所接受的"美学"目标,这种目标涵盖艺术层面和技术层面。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影工业美学体系,应当坚守中国性和"普遍统一性"之下的平衡性这两个原则。"新主流大片"是当下中国特色电影工业美学的突出亮点;而主流商业片、文艺片、艺术电影/作者电影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互动和统一,构成了中国特色电影工业美学的平衡系统;在这个平衡系统中,除保持不同工业模式的影片取得协同和平衡外,还应当维系电影美学精神的平衡、电影的类型平衡、电影的人才平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普遍统一性 平衡性 中国性 主流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当代主旋律电影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米高峰 王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5-27,共3页
"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响力强、辐射面广的一种传播媒介,与"媒介生态学"传播运行系统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语境互文。分析媒介生态学系统视域下的当代主旋律电影现状,遵循媒介生态学原理来激发其市场原动力,统筹... "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响力强、辐射面广的一种传播媒介,与"媒介生态学"传播运行系统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语境互文。分析媒介生态学系统视域下的当代主旋律电影现状,遵循媒介生态学原理来激发其市场原动力,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会是主旋律电影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注重人文底蕴、满足大众审美、取得社会和商业双赢等几个要素之间取得和谐平衡,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 主旋律电影 主流大片 电影产业 当代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香港电影的美学流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卫防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3期57-64,114,共9页
21世纪以来,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和香港本土电影的美学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两地合拍片在CEPA之后由不服水土到互汇互融,但在2010年前后遭遇了叙事同质化危机,通过加入悬疑类型等反同质化的努力,摆脱了这一危机。2015年前后,两地合拍片... 21世纪以来,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和香港本土电影的美学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两地合拍片在CEPA之后由不服水土到互汇互融,但在2010年前后遭遇了叙事同质化危机,通过加入悬疑类型等反同质化的努力,摆脱了这一危机。2015年前后,两地合拍片中涌现出了将内地主流价值观表现和类型美学对接的"新主流大片",成功进行了港式人文理念的内地化置换。香港本土电影在港人的文化保育语境中也进行着美学演变,首先是回归黑帮片、灵异片等经典的"港味"类型片,并对传统"港味"美学进行传承创新;其次,以文化的角度观照香港社会及其变迁历史,抒发香港情怀。在经过诸多的美学流变之后,香港电影进入了新的美学形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地合拍片 反同质化 主流大片 香港本土电影 文化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电影:产业回归理性,艺术质量提升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卫防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17-28,共12页
2019年度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回归理性,艺术思维又回到了电影创作的本体,艺术质量得以提升。国产主流大片中,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以类型创新、用小切口进行国家话语叙述和主流价值观的深度诠释获得创新性,而其他商业大... 2019年度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回归理性,艺术思维又回到了电影创作的本体,艺术质量得以提升。国产主流大片中,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以类型创新、用小切口进行国家话语叙述和主流价值观的深度诠释获得创新性,而其他商业大片则因类型元素营造和叙事的匮乏,艺术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中低成本影片总体方阵逐渐扩大,延续写实精神、表达出观众的情感体验,以作者性来寻求思辨价值和人文价值,追求独特性与大众审美并重等成为其主要创新呈现。但此类影片中,悬疑、喜剧类型的创作也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电影 电影艺术 电影产业 主流大片 中低成本影片 电影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生态、媒介融合、工业美学:中国电影产业转型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阿利 郝蒋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核心科技被应用到电影产业中,在大数据、5G技术、云技术、CINITY等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电影正在构建有特色的电影生产新格局。《长津湖》(2021)、《战狼2》(2017)、《你好,李焕英》(2021)、《流浪地球2》(2023)等新时代主... 随着越来越多的核心科技被应用到电影产业中,在大数据、5G技术、云技术、CINITY等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电影正在构建有特色的电影生产新格局。《长津湖》(2021)、《战狼2》(2017)、《你好,李焕英》(2021)、《流浪地球2》(2023)等新时代主流大片在打破世界电影票房记录的同时,中国故事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为中国电影从量的优势转为质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电影产业还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此,本文在肯定近年来产业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对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转型和深度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产业 主流大片 工业美学 媒介融合 大数据 转型与发展 产业转型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动作题材主旋律电影走红背后的主题思考
16
作者 周文萍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2期80-87,共8页
军事动作题材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屡创佳绩,目前已包揽了中国影史票房的冠亚军。究其原因,影片创作方面,采用商业类型片的创作思路,质量过硬,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市场需求方面,满足了中国电影市场对于能够反映社会主流... 军事动作题材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屡创佳绩,目前已包揽了中国影史票房的冠亚军。究其原因,影片创作方面,采用商业类型片的创作思路,质量过硬,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市场需求方面,满足了中国电影市场对于能够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流影片的渴求;社会氛围方面,体现了新时代观众对于新时代中国英雄形象的渴望。产业发展方面,显示主旋律电影已发展为"新主流大片",是中国电影产业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观众期待更多体现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中国英雄影片出现,为人们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主流大片 中国精神 中国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开拓与收获 被引量:19
17
作者 饶曙光 兰健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12期12-20,共9页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政策利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市场扩容与格局提升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展现出了新风貌、新面向、新境界和新景观。一方面实现了对主旋律电影原有创作框架和范式的拓展,另一方面又蕴含着社会文化变迁和政策导向下的...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政策利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市场扩容与格局提升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展现出了新风貌、新面向、新境界和新景观。一方面实现了对主旋律电影原有创作框架和范式的拓展,另一方面又蕴含着社会文化变迁和政策导向下的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本文将对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创作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未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贡献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主旋律电影 新农村题材 主流大片 共同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综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亚平 储双月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中国电影市场以领先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快速崛起,民族国家电影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引导和规划之下呈现出某种主流电影的气质,当代中国社会中下阶层关于价值实现的话语表达丰富而多元。面对未来许多发展、挑战与机遇,怎样理解国产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市场以领先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快速崛起,民族国家电影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引导和规划之下呈现出某种主流电影的气质,当代中国社会中下阶层关于价值实现的话语表达丰富而多元。面对未来许多发展、挑战与机遇,怎样理解国产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规范市场乱象、保证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中国言说和输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成为当下燃眉之急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国家电影 主流商业大片 社会中下阶层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旋律电影中的香港电影导演群体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书敏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近年来,香港电影导演以麦兆辉、林超贤、徐克、彭顺、彭发等为代表,开始了一次新的关于中国主流大片的拍摄高潮,如《非凡任务》《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3D》《逃出生天》《我的战争》等。他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将港式人文理念以一... 近年来,香港电影导演以麦兆辉、林超贤、徐克、彭顺、彭发等为代表,开始了一次新的关于中国主流大片的拍摄高潮,如《非凡任务》《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3D》《逃出生天》《我的战争》等。他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将港式人文理念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融入到内地电影创作之中,充分表达了对个体的关注,使得新主流大片展现了更多的艺术鲜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大片 香港电影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林超贤警匪片风格流变
20
作者 张景媛 《戏剧之家》 2022年第8期157-159,共3页
CEPA实施19年以来,作为“北上”影人的代表人物,林超贤导演在警匪片创作领域不断拓新求变,凭《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等极具票房号召力及文化影响力的作品,率先摸索出一套可资借鉴的新主流大片创作路径。梳理林超贤警匪... CEPA实施19年以来,作为“北上”影人的代表人物,林超贤导演在警匪片创作领域不断拓新求变,凭《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等极具票房号召力及文化影响力的作品,率先摸索出一套可资借鉴的新主流大片创作路径。梳理林超贤警匪片风格流变,可发现其在色调、镜头、音乐等视听表现层面,由早期的风格化表意转变为真实感极强的现实表现;在精神内核方面,更尝试进行从“个人主义”到“群体英雄”、从“香港”到“国际”、从“港式边缘化表达”到“内地主流价值观”的一系列调校,在两地合拍及类型框架下不断探索可行性融合创新。总结其创作风格嬗变及成功经验,在《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的当下,更具现实意义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大片 香港警匪片 林超贤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