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级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主流厌氧氨氧化快速启动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海岩 周鑫 李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01-2209,共9页
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城市污水脱氮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采用单级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SF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通过间歇运行切换和微氧(DO:0.4~0.7mg/L)控制,65天后成功启动Anammox。系统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98.8%和92.6%... 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城市污水脱氮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采用单级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SF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通过间歇运行切换和微氧(DO:0.4~0.7mg/L)控制,65天后成功启动Anammox。系统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98.8%和92.6%。此时生物膜结构致密,呈现红色。微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在所有功能菌活性中最高。高通量测序证实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Brocadia)、短程反硝化菌(Thauera)和硝化菌(Nitrospira)共存,而未检测到氨氧化菌。amoA功能基因扩增子测序进一步分析表明,Nitrospira实际为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因此,系统是在具有氧分层的生物膜内通过全程硝化/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途径耦合实现城市污水脱氮。研究结果为主流Anammox快速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固定床 反应器 主流厌氧氨氧化 快速启动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工艺厌氧氨氧化系统模式与工艺路线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琼琼 郑兴灿 +3 位作者 王雅雄 张文安 李家驹 隋克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5,共5页
介绍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点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主流工艺厌氧氨氧化系统宜采取的技术目标与技术手段,提出了主流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工艺路线和几种具体的工艺流程,并对系统内各单元的特征与基本参数进行了阐述。新型的主流厌氧... 介绍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点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主流工艺厌氧氨氧化系统宜采取的技术目标与技术手段,提出了主流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工艺路线和几种具体的工艺流程,并对系统内各单元的特征与基本参数进行了阐述。新型的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系统将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与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以及污泥内碳源开发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避免了在大流量且水质水量与环境条件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不稳定的弊端,脱氮效率高,低碳氮比条件下也无需外加碳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厌氧氨氧化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 内碳源开发 工艺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限氧主流Anammox生物膜脱氮性能及代谢机制
3
作者 解舒婷 海岩 周鑫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7-794,共8页
低氨氮废水如何实现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本研究采用连续流限氧生物膜系统(DO:0.4~0.7mg/L),通过对不同进水碳氮比(C/N:2~5)条件控制,考察模拟生活污水主流Anammox系统脱氮效能.长期实验结果发现C/N... 低氨氮废水如何实现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本研究采用连续流限氧生物膜系统(DO:0.4~0.7mg/L),通过对不同进水碳氮比(C/N:2~5)条件控制,考察模拟生活污水主流Anammox系统脱氮效能.长期实验结果发现C/N比为3.5~4.5,TN去除率达85%以上;厌氧氨氧化菌活性(SAA)与系统脱氮效率呈正相关且C/N:4时SAA最高;C/N可显著影响生物膜EPS组分含量,C/N:4时,PN/PS最高,生物膜结构最稳定;宏全基因组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和Candidatus Brocadia sinica是核心优势菌种.而完全氨氧化菌(Comammox)及异养反硝化等多种脱氮功能菌共同组成了系统微生态群落结构,氮代谢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短程反硝化功能基因(nar/nap)和厌氧氨氧化基因(HZS、hdh)参与了脱氮,进而保证了系统稳定高效的主流脱氮.研究结果有望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一种主流Anammox脱氮新工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系统 主流厌氧氨氧化 脱氮性能 微生物群落 代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低氧曝气与间歇曝气主流Anammox运行效能及微生物特性对比
4
作者 李艳 周鑫 平彩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10-4917,共8页
分别在连续低氧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条件下比较了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方式实现主流Anammox时间更短,仅需24d.间歇曝气下氨氮去除率(ARE)为(96.0±1.0)%、总氮去除率(TNRE)为(80.2&#... 分别在连续低氧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条件下比较了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方式实现主流Anammox时间更短,仅需24d.间歇曝气下氨氮去除率(ARE)为(96.0±1.0)%、总氮去除率(TNRE)为(80.2±2.0)%,相较之下,脱氮效率更稳定且氮去除负荷更高.间歇曝气使好氧和厌氧氨氧化活性均处于更高水平,并促进胞外聚合物(EPS)分泌、蛋白质(PN)含量增加及蛋白质/多糖(PN/PS)升高,能够形成更加致密且红色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结构;三维荧光光谱发现间歇曝气时溶解性EPS(S-EPS)的峰A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高通量测序证实曝气方式不同导致了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基因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间歇曝气改善好氧氨氧化菌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相对数量.有助于Anammox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Kuenenia)富集.基因注释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条件下可能存在部分硝化/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协同脱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低曝气 间歇曝气 主流厌氧氨氧化 脱氮 EPS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