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本草考证的黄芪功效主治及用药禁忌挖掘 被引量:57
1
作者 顾志荣 葛斌 +5 位作者 许爱霞 郑修丽 宋平顺 李芳 张瑛 沈丹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4-2530,共7页
本文通过查阅古代与现代本草学相关书籍,对黄芪功效主治、配伍禁忌、证候禁忌等进行考证与归纳总结,挖掘出其能治疗瘰疬痰嗽、疟疾、骨蒸潮热、伤寒、热病、痞满腹胀、霍乱呕吐、痘疹等病症,尚有清热解毒、退黄截疟、发汗、止痛、止呕... 本文通过查阅古代与现代本草学相关书籍,对黄芪功效主治、配伍禁忌、证候禁忌等进行考证与归纳总结,挖掘出其能治疗瘰疬痰嗽、疟疾、骨蒸潮热、伤寒、热病、痞满腹胀、霍乱呕吐、痘疹等病症,尚有清热解毒、退黄截疟、发汗、止痛、止呕、安神定悸、息风止痉、止血、通便、燥湿止痒等潜在功能,可供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因此,对古代本草中关于黄芪功效主治及用药禁忌的记载今人应严格考证,慎重扬弃,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功效主治 用药禁忌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如意珍宝丸之方解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卓玛措 顿珠 +1 位作者 格知加 明吉措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918,共4页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的组方及功效。方法首先从味、化味、性能方面研究主要功效,再对复方进行方解,最后以藏医药理论为依据对主治功效、临床应用进行探讨。结果如意珍宝丸以味、化味、性能为配方原则,三者协同发挥功效,其中主要以性...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的组方及功效。方法首先从味、化味、性能方面研究主要功效,再对复方进行方解,最后以藏医药理论为依据对主治功效、临床应用进行探讨。结果如意珍宝丸以味、化味、性能为配方原则,三者协同发挥功效,其中主要以性能进行配方与起效,具体以君药、王后药、王子药、臣药来进行辨证组方。结论如意珍宝丸在药味、化味、性能上均可医治白脉病,是白脉病的首选药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珍宝丸 化味 性能 方解 主治功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木香与土木香的本草考证
3
作者 张超彦 包旭宏 +2 位作者 刘文伟 张国霞 孙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3-1599,共7页
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典籍、现代本草及相关文献,对藏木香与土木香从名称、植物基原、性味功效、处方收载应用、药效和化学成分等多角度进行考证。考证发现,藏木香药材常在藏药和蒙药等民族药制剂处方中使用,中药制剂处方中几乎不用。藏... 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典籍、现代本草及相关文献,对藏木香与土木香从名称、植物基原、性味功效、处方收载应用、药效和化学成分等多角度进行考证。考证发现,藏木香药材常在藏药和蒙药等民族药制剂处方中使用,中药制剂处方中几乎不用。藏木香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藏木香(总状土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f.和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具有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清热祛风驱虫的功效,主治风热症、血热症、慢性胃炎、风热感冒等。藏木香与土木香植物形态、主要化学成分相似,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完全一致。此外,由于药品管理法规和标准的演变,药材同物异名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不同时间批准的同一藏药处方在不同剂型中2种名称出现混用的情况。2种来源药材均作为藏木香和土木香使用,其质量、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制剂处方基本一致。希望通过本次考证推动民族医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进程,以期为保证资源可持续和相关主管部门科学监管以及产业发展角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木香 土木香 名称 基原 性味功效主治 处方收载应用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分析补中益气汤的主治疾病 被引量:32
4
作者 史琳琳 郑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2-656,共5页
目的 基于古代文献分析补中益气汤所治疗的疾病。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古代书籍中记载补中益气汤主治的条目,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结果 共获取“补中益气汤”相关有效的古代文献数据378条,涉及的中医古籍共93部。补中益气汤... 目的 基于古代文献分析补中益气汤所治疗的疾病。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古代书籍中记载补中益气汤主治的条目,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结果 共获取“补中益气汤”相关有效的古代文献数据378条,涉及的中医古籍共93部。补中益气汤所治疾病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个学科,主治病症(频数)为常见发热(89次)、疲乏(56次)、恶寒(36次)、食少(36次)、头痛(32次)、口渴(29次)、自汗(23次)。结论 补中益气汤在古代已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在现代临床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功效主治 古代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香蜂草的药性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洋 王林元 +7 位作者 王淳 张建军 费文婷 叶丹妮 赵尹铭 李爱民 赵明明 陈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1598,共8页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作为抗焦虑药、睡眠辅助剂以及解毒剂。目前香蜂草在我国作为香料使用,并有多种以香蜂草为原料的专利。中医药学自古就广泛吸收外来药物不断扩大我国中药资源,如藿香、丁香、木香等源自域外的“香药”至今也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将香蜂草列入中药潜在的引入对象进行研究,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医药理论对香蜂草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结果为香蜂草药性辛、凉,归心、肝经,具有宁心安神益智、疏肝解郁、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情志抑郁,烦躁多虑;腹痛、牙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蜂草 外来中药 中药药性 新中药 药用植物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医方渊源及临证用药配伍特点研究
6
作者 雷震云 薛国忠 +3 位作者 蔺兴遥 黎斌宁 薛欣 李廷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70,共4页
目的 挖掘道家医方渊源、分类、功效主治、用药特点,为辨治疑难疾病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宋代《云笈七签》、明代《正统道藏》、清代《道藏1要》、民国《道藏精华》、现代《道家医方》收载的715首道家医方,对方剂出处渊源、八卦分类、方... 目的 挖掘道家医方渊源、分类、功效主治、用药特点,为辨治疑难疾病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宋代《云笈七签》、明代《正统道藏》、清代《道藏1要》、民国《道藏精华》、现代《道家医方》收载的715首道家医方,对方剂出处渊源、八卦分类、方药剂型、功能主治、药物类别、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来源于《肘后备急方》《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清宫秘方大全》等57部医籍,晋、唐、明、清代收载较多,分为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等17类,剂型为汤、散、丸等15种;方剂命名除常用的“主药+剂型”等形式外,经常采用“古代神仙名+剂型”“太极八卦+剂型”“道教名山+剂型”“四方神名+剂型”等10种形式;方剂组成药味数在20味以内的占比95.32%,药味数在10味以内的占比67.85%,最多30味,最少单味;送服物主要为酒、姜汤、醋汤、盐汤等24种;涉及475味药,包括植物药366味、动物药56味、矿物药35味等;使用频次前十的药味依次为茯苓、甘草、生地、人参、当归、熟地、牛膝、肉苁蓉、菟丝子、肉桂;主要治疗传染瘟疫、中风胸痹、遗精阳痿等证。结论 道家医方来源广泛,剂型丰富,种类繁多,在辨治疑难杂症、养生延年等方面具有颇具特色,值得挖掘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医方 方剂 功效主治 用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蔓越莓的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雪 费文婷 +3 位作者 乐娜 王林元 王淳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外来植物药蔓越莓研究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蔓越莓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Web of Science(Wo S)及pubmed数据库中外来药物蔓越莓的相关英文文献,对196篇临床实验,14... 目的:分析外来植物药蔓越莓研究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蔓越莓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Web of Science(Wo S)及pubmed数据库中外来药物蔓越莓的相关英文文献,对196篇临床实验,140篇活性成分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对蔓越莓的中药药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性味归经为酸、甘,凉;归肾、膀胱、脾经。功效主治为清热通淋,化脂降浊,健脾益气。用于湿热淋证,高脂血症,脾气虚弱,倦怠无力。结论:概括归纳蔓越莓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其中药药性,使其成为新"外来中药",可以为蔓越莓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能更好地在医疗保健行业中推广应用,研发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外来植物药 临床实验 活性成分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娑罗子本草考证 被引量:10
8
作者 杜文杰 石召华 +3 位作者 叶利春 李群 关小羽 梅之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428,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和相关文献,根据娑罗子基原植物的文字描述及附图,对其基原进行考证,并对其统一定义提出建议。同时,对娑罗子古籍记载的产地、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变迁过程进行概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娑罗子 基原 产地 炮制方法 功效主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赭石本草考证 被引量:7
9
作者 秦聪聪 杜沁圆 展照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6-1253,共8页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代赭石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考证发现,历代皆以代...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代赭石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考证发现,历代皆以代赭石为正名,还有“血石”“血师”“赤石”“土朱”“赤土”“石燕”等别称,历代本草所述代赭石基原以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Haematium的矿石为主流。代赭石的产地在历史上经历3次大变迁,现主产于安徽、河北宣化、湖南宁乡等地。代赭石味以苦、甘为主,性偏寒凉,故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因其重镇之性,历代医家多用其治疗噫气、痞满等症。代赭石的炮制方法最早为“碎”制法,随着其功效不断被揭露,炮制方法逐渐增多,现有净制、醋制、煅制等方法。研究表明,煅代赭石较生代赭石的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若入药时无明确规定,均可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煅代赭石炮制方法。代赭石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但关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后续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赭石 名称 基原 品质 产地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炮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毒生肌散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拔毒生肌散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项目组 程亚清 +6 位作者 曹建春 张东萍 牛少辉 常金霞 方毅娜 王唱 原敬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357-1361,共5页
拔毒生肌散是创面相关类疾病临床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拔毒祛腐、敛疮生肌、祛瘀生新的功效,在治疗糖尿病足、压疮、非哺乳期乳腺炎、肛周脓肿术后等方面临床疗效得到广泛的认可。为进一步规范该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采用德尔菲法及... 拔毒生肌散是创面相关类疾病临床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拔毒祛腐、敛疮生肌、祛瘀生新的功效,在治疗糖尿病足、压疮、非哺乳期乳腺炎、肛周脓肿术后等方面临床疗效得到广泛的认可。为进一步规范该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采用德尔菲法及共识会议法的方式,组建专家组编写该专家共识,对拔毒生肌散治疗创面相关疾病提出适当建议,形成规范、易掌握、可行性好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包括了拔毒生肌散的组成及功效、作用机制、安全性、临床应用、推荐方案等,以指导拔毒生肌散治疗创面相关疾病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毒生肌散 专家共识 功效主治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慢性创面 使用方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用小验方4则
11
作者 白云水 《农村百事通》 2005年第10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小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 清热解毒 家用 功效主治 消肿散结 研成细末 伴有高热 雄黄 黄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