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激励下主次结构的非线性隔振与动力吸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冷小磊 李军强 +2 位作者 孙木楠 吴强 方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对一个主次结构简化模型在 Niigata地震激励下的演变随机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融动力吸振与非线性隔振为一体的抗振设计可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使主结构响应大幅降低。这一被动抗振方案以及分析中所采用的、与统计线性化法相... 对一个主次结构简化模型在 Niigata地震激励下的演变随机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融动力吸振与非线性隔振为一体的抗振设计可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使主结构响应大幅降低。这一被动抗振方案以及分析中所采用的、与统计线性化法相结合的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统一解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激励 主次结构 非线性隔振 动力吸振 演变随机响应 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减震主次结构体系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亮 韩淼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为研究隔震、减震装置非线性恢复力特性对2自由度主次结构体系均方根位移反应的影响规律,以隔震、减震装置微分型恢复力模式的滞回参数为变量,地震地面运动模拟成高斯白噪声过程,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得到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均方根位移反... 为研究隔震、减震装置非线性恢复力特性对2自由度主次结构体系均方根位移反应的影响规律,以隔震、减震装置微分型恢复力模式的滞回参数为变量,地震地面运动模拟成高斯白噪声过程,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得到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均方根位移反应的表达式。分析表明,主体结构隔震装置非线性恢复力特征对主、次结构的均方根位移反应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隔震、减震装置的恢复力特征产生适度非线性有利于减小主、次结构的均方根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次结构体系 非线性随机振动 均方根位移 白噪声 基础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节点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剑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6-1192,共7页
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节点形状复杂,抗震性能分析困难。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的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形状的不规则特性和桁架结构中形状相对比较规则的特性,给出桁架节点区的抗剪机理和抗... 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节点形状复杂,抗震性能分析困难。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的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高层建筑主次结构间桁架形状的不规则特性和桁架结构中形状相对比较规则的特性,给出桁架节点区的抗剪机理和抗侧刚度计算方法,并在模拟分析中,考察地震激励作用下,高层建筑主次结构之间桁架的力学性能,发现主框架梁承担着所有的次柱轴力,主梁在跨度内出现显著的剪力值突变,主框架梁在结构中起到重要的稳定性作用。层间位移角曲线沿楼层高度呈现周期性分布,说明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本研究为高层建筑主次结构桁架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激励 高层建筑 主次结构 桁架节点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模态截断技术分析多点连接主次结构耦合系统的地震反应
4
作者 杨安钦 张建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建立了多点连接主次结构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模态截断技术求出各自的模态响应传递函数和位移响应,以主次结构系统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函数在整个频率域内的积分得到位移响应的均方根值并与精确解进行比较.算例表明,即使在只取主次结... 建立了多点连接主次结构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模态截断技术求出各自的模态响应传递函数和位移响应,以主次结构系统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函数在整个频率域内的积分得到位移响应的均方根值并与精确解进行比较.算例表明,即使在只取主次结构前几阶模态的情况下,该方法仍具有很高的精度;将次结构视为MTMD(复合调频质量阻尼器)系统来控制主结构的位移均方响应,分析了主次结构的质量比、次结构的刚度质量比和模态阻尼比等因素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算例表明,次结构的刚度质量比是影响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连接 主次结构 耦合 模态截断 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次结构巨型支撑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鹏远 李东风 +3 位作者 张俊良 单庆飞 李祚华 滕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7,共9页
在主次结构中,巨型支撑的布置形式对结构抗侧刚度与抗震性能都至关重要。为兼顾主次结构的抗侧刚度与抗震性能,通过引入基于应变能和应力的多目标优化准则及性能指标,提出一种基于应变能与应力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主次... 在主次结构中,巨型支撑的布置形式对结构抗侧刚度与抗震性能都至关重要。为兼顾主次结构的抗侧刚度与抗震性能,通过引入基于应变能和应力的多目标优化准则及性能指标,提出一种基于应变能与应力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主次结构巨型支撑形式进行多目标拓扑优化,分析并对比了优化结构的变形特性、耗能能力、构件损伤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不仅可增大主次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小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还可提高耗能构件的耗能能力、降低竖向构件的损伤程度,显著改善主次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多目标 巨型支撑 主次结构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主次波纹换热器板结构的等效力学性能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兴旺 马一鸣 +2 位作者 张玉福 张港 他吴睿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针对含有主、次梯形波纹结构特征的换热器板的等效材料性能和力学行为进行了理论建模和数值研究。首先,结合目前已有的两类波纹结构的等效方法和波纹型换热器板的结构和几何特征,推导了仅含主波纹的换热器板的等效参数预测公式。在此基... 针对含有主、次梯形波纹结构特征的换热器板的等效材料性能和力学行为进行了理论建模和数值研究。首先,结合目前已有的两类波纹结构的等效方法和波纹型换热器板的结构和几何特征,推导了仅含主波纹的换热器板的等效参数预测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商用ANSYS软件平台,建立换热器波纹板波纹的力学实体仿真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几何尺寸和结构特征的波纹板的变形特征,讨论了两类预测公式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有离轴特征的、含有主次波纹换热器板结构的等效薄板模型和刚度预测公式,讨论了主、次波纹结构以及离轴特征对于换热器板结构的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材料参数 波纹换热器板 主次波纹结构 离轴材料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机碳纤维薄壁筒式主次镜支撑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宋训鹏 龚小雪 +2 位作者 张雷 袁健 杨云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9-1439,共11页
在大口径、长焦距空间遥感相机中,主、次镜间相对位置变化会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因此,作为主次镜间承力结构的主次镜支撑结构,是相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本文针对大口径、长焦距相机特点,设计并研制了碳纤维薄壁筒式主次镜... 在大口径、长焦距空间遥感相机中,主、次镜间相对位置变化会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因此,作为主次镜间承力结构的主次镜支撑结构,是相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本文针对大口径、长焦距相机特点,设计并研制了碳纤维薄壁筒式主次镜支撑结构。首先,根据给定光学系统,选取了筒式基结构形式。然后,根据筒式基结构形式的特点,依次对筒式结构的次镜支撑梁和纵向加强筋的几何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与选型。接着,为了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铺层可设计性特点,对主次镜支撑结构进行了结构关键尺寸、铺层厚度和铺层角度三者的迭代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最后,通过测量次镜角度变化量和特征级扫频振动试验,验证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刚度。试验结果表明:次镜相同状态下长期监测差值变化量小于1.5″,重力翻转前后变化量小于1.08″,支撑结构一阶固有频率大于115 Hz,轴向频率大于180 Hz,表明主次镜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结构稳定性,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主次镜支撑结构形式 迭代优化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1
8
作者 葛扬 尹紫翔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指导,重视生产、分配、交... 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指导,重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重视两大部类产品在结构上的平衡关系。在理顺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两大部类在扩大再生产中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采取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国内消费、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城市群建设和继续扩大开放的方式,推动内外循环主次结构的顺利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社会再生产理论 主次结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耗能减振理论简化计算办法研究
9
作者 马良喆 陈永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159,共8页
对多种连续梁桥附加阻尼器的构造和模型简化进行了介绍,由于目前的连续梁桥普遍采用在活动墩和主梁间附加阻尼器的办法之间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而这类结构可以近似采用主次结构进行简化,而将问题转化为两个相邻结构设置阻尼器的优化问题... 对多种连续梁桥附加阻尼器的构造和模型简化进行了介绍,由于目前的连续梁桥普遍采用在活动墩和主梁间附加阻尼器的办法之间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而这类结构可以近似采用主次结构进行简化,而将问题转化为两个相邻结构设置阻尼器的优化问题,采用优化公式可以近似估算连续梁桥的减震反应。文章最后分别对两个连续梁桥进行了试算,并通过数值分析对结果进行复核,结果显示这种估算方法较为准确。如果将结构较为复杂的双塔斜拉桥以及悬索桥进行类似的模型简化,可对普遍采用的阻尼器参数试算法从原理上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模型简化 阻尼器参数 主次结构 相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