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多目标方法的主权信用违约风险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寇纲 娄春伟 +1 位作者 彭怡 石勇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7,共7页
次贷危机所引发了冰岛、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使我们更加关注传统主权信用评级系统的滞后性问题.提出基于时间序列的多目标决策模型,通过对1990—2006年间,32个国家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到各国主权信用风险效用值的排序.通过聚类分析... 次贷危机所引发了冰岛、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使我们更加关注传统主权信用评级系统的滞后性问题.提出基于时间序列的多目标决策模型,通过对1990—2006年间,32个国家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到各国主权信用风险效用值的排序.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高风险国家簇,该结果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发生主权信用违约事件的国家一致,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文章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 主权信用违约风险 层次分析法 熵权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评级影响因素的长短期效应检验及对策——评级下调冲击经济的非对称效应启示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益祥 陆留存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56,共11页
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大幅度的流入流出对东道国经济安全会产生负面的冲击,主权信用评级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资本流向的非对称效应,在评级下调时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特别是在世界... 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大幅度的流入流出对东道国经济安全会产生负面的冲击,主权信用评级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资本流向的非对称效应,在评级下调时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危害。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挖掘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因素,检验这些因素的长短期效应,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长期政策维护和提升评级等级,制定短期调控政策抑制短期非正常冲击,确保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流动 主权信用评级 非对称效应 长短期效应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余送 黄光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1-45,共5页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主权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红 张国柱 +1 位作者 罗红光 娄辉 《征信》 2015年第5期59-62,共4页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评级机构 主权信用评级 评级模式 评级标准 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机构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冰 张智嘉 《西部论坛》 2012年第5期55-62,共8页
三大机构的评级很大程度是站在发达国家立场,所采用的评级方法也过于陈旧,其在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理应破除。2010年,大公国际首次公布了对50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试图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及其固有评级模式,建立一套新型的评级... 三大机构的评级很大程度是站在发达国家立场,所采用的评级方法也过于陈旧,其在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理应破除。2010年,大公国际首次公布了对50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试图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及其固有评级模式,建立一套新型的评级体系。大公国际进行主权信用评级的指导思想与三大评级机构不同,核心评价指标也存在很大差异,评价结果也有明显不同:对政治稳定、经济表现优秀及前景良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高于三大机构,而对一些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日益沉重的发达国家的评级则明显低于三大机构。这反映了大公国际与三大机构评级理念的根本差异:不以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体制作为划分标准,更注重一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标普 穆迪 惠誉 大公国际 主权债务 主权风险 国家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因素与效应分析——基于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海峰 王爱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0,共7页
2016年3月,穆迪和标普先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技术角度出发,此次评级调整的准确性不高;从政治角度考察,此次评级调整的客观性不强;从动态角度考察,此次评级调整的前瞻性不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债... 2016年3月,穆迪和标普先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技术角度出发,此次评级调整的准确性不高;从政治角度考察,此次评级调整的客观性不强;从动态角度考察,此次评级调整的前瞻性不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债务质量堪忧、金融市场不稳定等因素是当前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关注的重点,也是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番评级下调行为,短期影响已经率先表现在债市,长期影响尚不明确,且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股票市场行情和外汇市场。对于评级展望的下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谨防产生"用脚投票"的羊群行为。应建立应对评级调整的公关机制,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深层次调整金融体系,构建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准确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下防范主权信用评级风险的法律对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彭秀坤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凸显主权信用评级的重要价值。然而,主权评级屡次发生风险并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和危机,造成重大损失。此风险一方面是由主权评级自身在金融稳定时期潜在的风险要素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美欧当下缺乏有效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凸显主权信用评级的重要价值。然而,主权评级屡次发生风险并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和危机,造成重大损失。此风险一方面是由主权评级自身在金融稳定时期潜在的风险要素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美欧当下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所导致的。因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尽早防范主权评级风险,我国应采取设定"本土+全球"的双评级规范、强化控制和监管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减弱对主权评级的依赖等法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主权信用评级 主权评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周期的主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娟文 张叶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8,共5页
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广受诟病。在对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的基础上,采用90个主权国家2005~2012年经济数据进行面板随机效应和门限效应回归,对主权信用评级决定模型进行估计,运用欧债危机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模... 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广受诟病。在对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的基础上,采用90个主权国家2005~2012年经济数据进行面板随机效应和门限效应回归,对主权信用评级决定模型进行估计,运用欧债危机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模拟评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指标体系显示出较好的逆周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周期 主权信用评级 指标体系 模拟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对当地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母国制度视角的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蓝茵茵 刘莉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8,共8页
现有对东道国主权信用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并未考虑不同母国制度环境下跨国公司及其母国的不同行为特征。文章引入跨国公司及其母国为参与方,对主权信用下降的东道国与跨国公司及其母国之间的博弈进行理论分析,指出母国制度是影响... 现有对东道国主权信用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并未考虑不同母国制度环境下跨国公司及其母国的不同行为特征。文章引入跨国公司及其母国为参与方,对主权信用下降的东道国与跨国公司及其母国之间的博弈进行理论分析,指出母国制度是影响结果的关键。进而基于母国制度视角,分析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对当地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并采用42个东道国主权信用对2003—2012年当地中国直接投资影响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发达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反而更加吸引中国直接投资,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研究为解释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化行为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国制度 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主权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权信用风险防控——来自巴黎俱乐部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5
10
作者 胥爱欢 李红燕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49,共5页
巴黎俱乐部是目前国际上化解多边体系主权信用风险的重要协调机制,有着50多年主权信用风险防控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巴黎俱乐部在构建有约束力的债务危机化解机制、推动债务国恢复债务可持续性、建立差别化和针对性的救助机制、形... 巴黎俱乐部是目前国际上化解多边体系主权信用风险的重要协调机制,有着50多年主权信用风险防控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巴黎俱乐部在构建有约束力的债务危机化解机制、推动债务国恢复债务可持续性、建立差别化和针对性的救助机制、形成多阶段和动态化的救济安排执行机制等主权信用风险防控方面的规则构建和制度安排,剖析其在主权信用风险防控实践中存在的预防机制缺乏、单边利益驱动、差异化处理能力不足、执行机制存在零和博弈等局限性和弊端,并据此提出从建立有约束力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化解协调机制、建立以合作共赢为驱动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机制、建立主权信用风险防控的差别化合作框架安排、建立防控主权信用风险的动态调整机制等四个方面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防控,为"一带一路"倡议成功落实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主权信用风险 主权债务危机 国家风险 对外投资风险 风险防控 巴黎俱乐部 国际资本流动 多边贸易体系 经济全球化 金融稳定 地缘政治 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标准看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文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用自己的"新型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挑战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对典型国家进行了跟踪信用等级评级。该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而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评级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衡量... 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用自己的"新型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挑战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对典型国家进行了跟踪信用等级评级。该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而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评级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必须客观中立,这也是评级机构的生存之本。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要做大做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任重道远,不仅要有外围环境的改变,还要本身的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 穆迪 惠誉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周期的主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娟文 胡琼 《征信》 2016年第5期56-61,共6页
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从技术上看主要是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反映一国历史经济实力和政治理念的指标较多,另一方面反映一国未来发展潜力、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较少,这就导致经济繁荣时评级... 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从技术上看主要是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反映一国历史经济实力和政治理念的指标较多,另一方面反映一国未来发展潜力、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较少,这就导致经济繁荣时评级被高估而经济衰退时评级被低估。为了解决指标重复和指标欠缺的问题,应该将经济发展水平变量指标剔除,将人均收入、实际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外债、违约历史变量等指标保留下来,同时将短期外债、外债还本付息额、财政余额、经常账户余额、出口增长率变量等指标加入新建指标体系。选择这10个指标来评估一国主权信用风险更为符合经济原理和客观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周期效应 主权信用评级 指标体系 国际评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评级的规则演变和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章伟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前,"主权信用封顶"规则已被"国家信用限额"规则取代。从实践上看,三大评级机构在计量经济研究范式基础上所研发的评级模型仍将一国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美日欧的关系作为判断经济结构和经济... 目前,"主权信用封顶"规则已被"国家信用限额"规则取代。从实践上看,三大评级机构在计量经济研究范式基础上所研发的评级模型仍将一国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美日欧的关系作为判断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的主要依据,具有强烈的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色彩。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推行"国家信用限额"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规则演变 评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若杨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0,共8页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压低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更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信用评级关系一国金融安全和稳定,评级等级的骤然下调会引发市场恐慌甚至金融震荡。因此,加强对民族评级机构的扶持,建立我国自主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是我国未来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主权信用风险 国家金融安全 评级机构 评级监管 国际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信息不对称 对外投资 国债市场 资本市场 金融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主权信用风险看我国外汇储备营运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连于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2,共3页
大规模救助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债务高企,美国主权信用风险逐渐加大,其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削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并逐步推高黄金价格,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保值构成巨大冲击。在外汇储备营运管理层面上,... 大规模救助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债务高企,美国主权信用风险逐渐加大,其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削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并逐步推高黄金价格,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保值构成巨大冲击。在外汇储备营运管理层面上,我国应适时调整美国政府债券投资策略、推进指数化股权投资、加大实际资源进口、并适当增加黄金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风险 主权违约 外汇储备 营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信用评级监管困境与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力制度化——兼论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嘉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
截至2018年初,金融危机已过去近十年,信用评级机构仍然是全球许多国家公共政策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将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主权信用评级置于国际经济治理和市场监管的背景下,分析评级机构市场权力的来源,欧美监管改革的路径和监管困境,结... 截至2018年初,金融危机已过去近十年,信用评级机构仍然是全球许多国家公共政策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将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主权信用评级置于国际经济治理和市场监管的背景下,分析评级机构市场权力的来源,欧美监管改革的路径和监管困境,结合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对主权信用评级价值异化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三大评级机构 监管困境 权力制度化 非国家行为体 全球经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的防控——来自欧债危机救助的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2
17
作者 胥爱欢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6,共6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许多合作项目建设实质上都是资本输出,东道国主权信用状况对合作项目资金的安全收回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沿线国家中,位于欧洲、中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相对比较高,其他国家受...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许多合作项目建设实质上都是资本输出,东道国主权信用状况对合作项目资金的安全收回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沿线国家中,位于欧洲、中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相对比较高,其他国家受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资本外流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因素的影响,主权信用级别相对较低,容易在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之间出现风险交叉传染的现象,从而增加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难度。因此,对于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的有效防控,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防范其他各类风险的基石,也是成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欧债危机救助对主权信用风险防控带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主权信用风险 主权债务危机 国家风险 对外投资风险 欧债危机 国际资本流动 财政收支平衡 结构性改革 全球价值链 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伦理学视阈下的主权信用
18
作者 程广丽 余达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主权信用主要指作为债务国的主权国家在履行偿债责任时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主权信用问题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背景下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性、偏好性、竞争性、协调性。主权信用问题在操作层面有信用维护、评定机关道德认定与... 主权信用主要指作为债务国的主权国家在履行偿债责任时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主权信用问题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背景下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性、偏好性、竞争性、协调性。主权信用问题在操作层面有信用维护、评定机关道德认定与评价、评级道德风险与救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主权信用 主权国家 信用评级 经济伦理学 道德认定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道国主权信用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与全球ODI国别面板数据的实证比较
19
作者 蓝茵茵 刘莉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9,共8页
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与全球在42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面板数据,分别研究发达与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ODI的影响,并与全球ODI所受影响相比较得出结论:因主权信用下降、遭遇全球ODI流出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吸引中国ODI,对发达地区市场... 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与全球在42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面板数据,分别研究发达与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ODI的影响,并与全球ODI所受影响相比较得出结论:因主权信用下降、遭遇全球ODI流出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吸引中国ODI,对发达地区市场与战略资产的寻求驱动我国企业在此时增持资产;中国与全球ODI均规避主权信用下降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也并不偏好主权信用下降的自然资源丰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主权信用 全球直接投资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权信用降级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优化管理
20
作者 毕海霞 程京京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48,73,共4页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各国越来越重视外汇储备的营运管理。本文探讨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规模过大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币种结构单一增加贬值风险、高额外汇储备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各国越来越重视外汇储备的营运管理。本文探讨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规模过大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币种结构单一增加贬值风险、高额外汇储备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盈利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管理 主权信用评级 美国国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