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时序多目标方法的主权信用违约风险研究 |
寇纲
娄春伟
彭怡
石勇
|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2
|
主权信用评级影响因素的长短期效应检验及对策——评级下调冲击经济的非对称效应启示 |
田益祥
陆留存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3
|
主权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
黄余送
黄光磊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4
|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孙红
张国柱
罗红光
娄辉
|
《征信》
|
2015 |
3
|
|
5
|
三大机构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比较与启示 |
朱冰
张智嘉
|
《西部论坛》
|
2012 |
4
|
|
6
|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因素与效应分析——基于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思考 |
胡海峰
王爱萍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一带一路”下防范主权信用评级风险的法律对策研究 |
彭秀坤
|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8
|
基于逆周期的主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
何娟文
张叶
|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东道国主权信用下降对当地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母国制度视角的分析与实证检验 |
蓝茵茵
刘莉萍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权信用风险防控——来自巴黎俱乐部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
胥爱欢
李红燕
|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1
|
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标准看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 |
彭文兵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2
|
基于逆周期的主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
何娟文
胡琼
|
《征信》
|
2016 |
1
|
|
13
|
主权信用评级的规则演变和实践 |
孙章伟
|
《征信》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4
|
主权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
李若杨
|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5
|
从美国主权信用风险看我国外汇储备营运管理 |
程连于
|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主权信用评级监管困境与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力制度化——兼论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
周嘉
|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的防控——来自欧债危机救助的经验与教训 |
胥爱欢
|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8
|
经济伦理学视阈下的主权信用 |
程广丽
余达淮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东道国主权信用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与全球ODI国别面板数据的实证比较 |
蓝茵茵
刘莉萍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美国主权信用降级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优化管理 |
毕海霞
程京京
|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