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Ⅰ.模型构建及因素主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宇 张健 冯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造林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分析。造林密度、氮、磷、钾肥对巨桉木材化学综合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造林密度>磷...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造林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分析。造林密度、氮、磷、钾肥对巨桉木材化学综合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造林密度>磷肥>氮肥>钾肥。除钾肥对木材的化学综合分影响不大外,造林密度、氮、磷肥都能对木材化学综合分产生促进作用,作用的大小与其他培育措施恰当配合紧密相关。造林密度的最大效应值在密度166株/667m2,分别施氮、磷、钾肥50g/株时;磷肥最大效应值在施磷肥32.5g/株,造林密度152株/667m2、分别施氮、钾肥75g/株时;氮肥最大效应值在施氮肥55g/株,造林密度138株/667m2、分别施磷、钾肥50g/株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纸浆原料林 木材化学成分 主效应分析 造林密度 氮肥 磷肥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圆齿轮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参数对齿廓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洲 马晓文 +2 位作者 赵家黎 陈柏昕 王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时电参数是影响齿廓误差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正交试验,分别采用非圆齿轮齿根、齿廓中部和齿顶的最大齿廓误差对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进行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和主效应分析法,研究线切割加工电参数峰值电流、脉冲宽度... 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时电参数是影响齿廓误差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正交试验,分别采用非圆齿轮齿根、齿廓中部和齿顶的最大齿廓误差对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进行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和主效应分析法,研究线切割加工电参数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和跟踪对非圆齿轮齿根、齿廓中部和齿顶的齿廓误差影响规律.同时,对齿廓误差、加工时长和工艺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基于灰狼优化算法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齿廓不同部位的最优参数组合,可为实际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齿廓误差 工艺参数 方差分析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ACL重建术后1年内急停起跳时对侧ACL损伤生物力学危险因素变化
3
作者 王楠 傅升星 +1 位作者 时会娟 刘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0-140,共1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仍存在较高的ACL损伤风险。本研究目的为探究ACL重建术后1年内,急停起跳时双侧ACL损伤相关生物力学危险因素是否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恶化。方法招募21名ACL重建术后的男性受试者...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仍存在较高的ACL损伤风险。本研究目的为探究ACL重建术后1年内,急停起跳时双侧ACL损伤相关生物力学危险因素是否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恶化。方法招募21名ACL重建术后的男性受试者。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受试者在术后第6和第12个月急停起跳时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计算双侧下肢的向后地反力峰值、向后地反力峰值时刻膝屈曲角度、膝外翻力矩峰值,并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时间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术后不同时间健患侧是否存在不对称表现。结果交互分析结果显示,时间与健患侧因素对向后地反力峰值(P=0.556)、向后地反力峰值时刻膝屈曲角度(P=0.680)、膝外翻力矩峰值(P=0.762)均不存在交互效应。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对向后地反力峰值(P=0.365)、向后地反力峰值时刻膝屈曲角度(P=0.175)、膝外翻力矩峰值(P=0.149)无主效应作用,健患侧对向后地反力峰值(P=0.276)、向后地反力峰值时刻膝屈曲角度(P=0.462)、膝外翻力矩峰值(P=0.250)无主效应作用。结论本研究未发现ACL重建术后1年内急停起跳双侧ACL损伤相关生物力学危险因素发生变化,也未发现术后第6和第12个月健患侧相关生物力学因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 膝外翻 生物力学 危险因素 交互效应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7050复合材料叠层制孔参数研究
4
作者 赵国波 章绍昆 +2 位作者 姜振喜 黄明聪 沈昕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数字化制孔凭借高精、高效、高一致性优势在飞机蒙皮叠层制孔中应用日益广泛,其参数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制孔质量与精度,进而影响飞机的质量与寿命。为获得高精、高效的复合叠层制孔参数,以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铝合金(7050)叠层为... 数字化制孔凭借高精、高效、高一致性优势在飞机蒙皮叠层制孔中应用日益广泛,其参数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制孔质量与精度,进而影响飞机的质量与寿命。为获得高精、高效的复合叠层制孔参数,以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铝合金(7050)叠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叠层制孔参数研究。设计两次正交试验研究制孔参数对孔径的影响,以主效应图为工具,分析第一次正交试验结果,初步明确各参数对孔径的影响趋势;进而优化正交试验参数取值区间,设计并实施第二组正交试验,结合两组正交试验结果,获得最佳制孔参数。针对该参数的工程实用性,从参数制孔能力、刀具加工寿命两方面进行实验验证。同时,为减少参数研究工作量,将经过验证的制孔参数在工况相同、孔径相近的制孔场景下进行拓展应用研究。在满足制孔精度的前提下,通过制孔能力和刀具制孔寿命实验,验证了拓展应用的可行性,并得到该参数适用的孔径范围,有效减少了制孔参数研究的工作量,提高了制孔参数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铝叠层 数字化制孔 参数研究 正交试验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衣丰艳 何仁 周丛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6期29-33,共5页
采用多因素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优化设计和调整。以N485Q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选用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排气门间隙、转速和负荷等5个因素作为调整因子,设计因素5水平试验方案。建立柴油机功率、油耗率和烟度随调整参数而变... 采用多因素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优化设计和调整。以N485Q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选用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排气门间隙、转速和负荷等5个因素作为调整因子,设计因素5水平试验方案。建立柴油机功率、油耗率和烟度随调整参数而变化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各调整参数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确定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通过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找出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对柴油机烟度排放的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配气相位 气门间隙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涡轮多学科设计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磊 敖良波 +1 位作者 李元生 岳珠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4-579,共6页
针对船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涡轮的多场耦合问题,综合考虑学科间耦合、相互影响,利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插值函数实现气压、温度到结构域的传递,网格重生成技术实现结构变形向气动分析模型的传递,建立了考虑气动、传热、强度、振动几个学科... 针对船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涡轮的多场耦合问题,综合考虑学科间耦合、相互影响,利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插值函数实现气压、温度到结构域的传递,网格重生成技术实现结构变形向气动分析模型的传递,建立了考虑气动、传热、强度、振动几个学科的增压器涡轮多学科可行(MDF)分析模型,在优化算法的驱动下实现了多学科设计优化。在MDF分析模型中,经过3次迭代实现了耦合系统的求解;在优化过程中,针对造型参数众多所导致优化设计规模巨大的问题,开展造型参数的主效应分析,选取对性能影响的主要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加权平均方法权衡各个学科之间的矛盾,实现增压器涡轮综合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增压器涡轮多学科设计优化 多学科可行方法 耦合信息传递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加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红玉 付浩然 +1 位作者 王晓强 靳园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0,共9页
为实现对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层性能的合理控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二阶响应回归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准确性。利用田口理论基本特性,计算超声滚挤压加工参数的变异系数,得到加工参数对综合表层性能的影响显著性;对加工参数... 为实现对超声滚挤压轴承套圈表层性能的合理控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二阶响应回归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准确性。利用田口理论基本特性,计算超声滚挤压加工参数的变异系数,得到加工参数对综合表层性能的影响显著性;对加工参数进行主效应分析,得到加工参数对各表层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信噪比结合熵权理论对表层性能优化分析,得到表层性能的最优加工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检验二阶响应回归方程,误差均在6%以下,预测能力较为精确。静压力对表层性能影响程度最大,进给速度次之,转速与振幅最小。最优加工参数组合为转速350 r/min,进给速度60 mm/min,振幅10μm,静压力200 N时,对应轴承套圈表层性能最优值为表面粗糙度0.301μm,残余压应力1012 MPa,加工硬度757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挤压 表层性能 信噪比 熵权理论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对烤烟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武圣江 曹高燚 +5 位作者 蔡斌 蔡凯 赵宸楠 涂永高 潘文杰 谢已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对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和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偏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模式中部... 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对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和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偏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模式中部叶中性香气成分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9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6种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中部叶酸性香气物质癸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苯乙酸、3–甲基戊酸和4–甲基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中部叶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机生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成分含量。主效应分析表明,烟叶部位是主因子,生产管理模式是次因子,但烟叶部位和生产管理模式对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产管理模式 中性致香成分 酸性香气物质 主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