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段安民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69,共9页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不同的空间型态,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4个Nino海区SSTA呈同位相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大洋中部,且峰值时间稍滞后于太平洋,大西洋情况类似,但SSTA强度较弱,峰值时间滞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指出不应仅以某单一模态解释、模拟或预测ElNino/LaNina现象的时空演变,而应强调多模态相互作用,叠加、‘锁相’是造成事件循环的重要原因。ElNino/LaNina现象除以振荡传播为主要特征外,局地振荡也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振荡型 ElNino/LaNina 海表温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振荡型(POP)分析方法原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章基嘉 丁锋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3-99,共7页
对离散化场的时间序列,详细推导了主振荡型分析方法的两个导出量:主振荡型(POP)及其伴随相关型(ACP)。通过热带太平洋SST距平场时间序列POP及相应区域850hpa风场ACP的计算例子,给出了它们的实际算法。
关键词 主振荡型分析 POP分析方法 气象要素 ACP 热带太平洋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建颖 孙照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0-1248,共9页
利用中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选取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TBO)分量做主振荡型分析(POP)和伴随相关分析(ACP)。结果表明:第一个POP对占东部夏季降水TBO总方差的18.2%,循环周期约为4年。实部为过渡型,... 利用中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选取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TBO)分量做主振荡型分析(POP)和伴随相关分析(ACP)。结果表明:第一个POP对占东部夏季降水TBO总方差的18.2%,循环周期约为4年。实部为过渡型,振幅在1950年代中期和1980年代初期明显增大,在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中期振幅的TBO特征异常显著。虚部为峰值型,在华南东部—长江流域—江淮流域有大范围的正值中心,高值中心位于长江—江淮流域,华南中西部为一负中心。虚部型振幅,1990年代中后期虚部型的振幅有明显加强。海温的伴随相关说明东部夏季降水TBO过渡型与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相对应,峰值型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相对应。850 hPa风场异常、赤道纬向风异常和经向垂直环流异常的伴随相关显示,当POP对处于过渡型(负过渡型)时西太平洋对流旺盛(弱),南海上空有反气旋(气旋)生成。当POP对处于峰值型(负峰值型)时,赤道上Walker环流减弱(加强),经向上Hardly环流位置偏南(北),强度加强(减弱)。总之,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传播有着密切联系,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和低纬与中高纬的相互作用来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传播,南北半球环流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TBO 主振荡型 东太平洋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风应力距平场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鹏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FSU(Florida State University)风应力逐月资料,运用POP方法,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场结构与ENSO的联系。结果显示:纬向风应力有35、47和57月周期的传播型振荡;经向风应力有28和38月周期的传播型振荡。得到纬向、经向风应... 利用FSU(Florida State University)风应力逐月资料,运用POP方法,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场结构与ENSO的联系。结果显示:纬向风应力有35、47和57月周期的传播型振荡;经向风应力有28和38月周期的传播型振荡。得到纬向、经向风应力传播型与ENSO振荡的耦合关系。同时指出,对E lN ino/La N ina这样的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现象的时空演变,应注重多种振荡混合的作用,而不应只分析单一模态的作用。风应力异常的局地振荡对E l N ino/La N ina的影响也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应力异常 主振荡型 El Nino/La N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POP预报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段安民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46-353,共8页
在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大尺度海洋运动状况和长期预报的特征引入了相位划分预报方案,将典型POP模态进行相位划分并综合考虑它们的相位承替规律预报SSTA未来发展趋... 在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大尺度海洋运动状况和长期预报的特征引入了相位划分预报方案,将典型POP模态进行相位划分并综合考虑它们的相位承替规律预报SSTA未来发展趋势,独立样本事后预报结果证实相位划分预报方案能提供较好的预报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异常 主振荡型 相位划分 预报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秋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84-92,共9页
用22年(1973~1994年)季平均欧亚大陆雪盖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POP)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QBO)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存在两种不同的伴随相关型... 用22年(1973~1994年)季平均欧亚大陆雪盖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POP)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QBO)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存在两种不同的伴随相关型,其主要响应区域在西部和长江以南地区,另外,长江下游和东北部分地区也有较显著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雪盖 准2年振荡 主振荡型分析 中国降水 伴随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500 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3~4年耦合振荡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秋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6-34,共9页
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型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 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型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亚太平洋(EUP)和中国东部型(EC)耦合移动波列,其中500hPa高度与雪盖波列空间位相相反,但一致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中国降水波列由北向南传播。这反映出欧亚雪盖异常影响欧亚大陆和海洋加热对比,并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耦合空间波的能量频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主振荡型分析 环流-冰雪-降水耦合系统 耦合振荡 欧亚 中国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海洋SSTA的POP中性预测方案
8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用主振荡型( P O P)方法分析了热带洋区月平均海表温度异常( S S T A)。结果表明,最重要的 4 个传播型 P O P对与 El Nino/ La Nina 事件关系密切,说明这类事件具有复杂的时空结构。在此基础上,给... 用主振荡型( P O P)方法分析了热带洋区月平均海表温度异常( S S T A)。结果表明,最重要的 4 个传播型 P O P对与 El Nino/ La Nina 事件关系密切,说明这类事件具有复杂的时空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能定量地综合多个传播型 P O P对作用的 P O P中性预测方案。非独立样本和独立样本试验表明,它具有 4 个月的预测时效,且其预测能力在 S S T 强异常的 El Nino、 La Nina 事件阶段强于弱异常的非 El Nino/ La Nina 事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振荡型 热带 海表温度异常 中性预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