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聚类判别用于卷烟的真伪鉴别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灵帅 王卫东 +1 位作者 谷运红 邢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4-1257,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4个变量能够代表原始光谱的主要信息。从120个样品中随机抽取100个用于建立4个主成分变量的定性判别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对20个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准确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卷烟真伪定性鉴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卷烟真伪鉴别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卷烟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真伪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ATR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应用于烟用香精质量控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家俊 邱启杨 刘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5-898,共4页
在配制过程正常的条件下,分批采集150个三种正常烟用香精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同时对其光谱信号进行二阶导数基线校正和Karl Norris降噪处理,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 在配制过程正常的条件下,分批采集150个三种正常烟用香精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同时对其光谱信号进行二阶导数基线校正和Karl Norris降噪处理,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分类建模,然后对烟用香精配制质量进行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结果表明,将马氏距离上限的控制范围(UCL)设定在该类平均马氏距离的+3σ范围之内,均获得了正确的监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分类法 多元统计过程控制 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在流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时鸿涛 李洪平 刘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41,共6页
针对网络流量识别中的多分类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首先,将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零均值化处理并转换至主成分空间;再根据少数类样本数据到集合中心点之间的马氏距离对其进行新样本的生成;之后将新... 针对网络流量识别中的多分类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首先,将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零均值化处理并转换至主成分空间;再根据少数类样本数据到集合中心点之间的马氏距离对其进行新样本的生成;之后将新生成的样本数据转换至原始空间并进行逆零均值化处理;最后返回所有新生成的样本数据。使用剑桥大学公共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流量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少数类的识别准确率,并且比现有的重采样方法和成本敏感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距离 成分分析 流量识别 多分类不均衡 重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GC法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评价广藿香质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学辉 程心玲 +2 位作者 潘艳琳 张晓斌 肖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0-3677,共8页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藿香黄酮醇、雷杜辛黄酮醇、广藿香酮的含量。GC法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广藿香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加权TOPSIS模型对广藿香整体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100.20%,RSD 0.67%~1.64%。毛蕊花糖苷、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列当苷是影响广藿香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18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加权TOPSIS法质量评价贴近度(D_(n))分别为0.3821、0.5129、0.5125、0.5358、0.5357、0.3588、0.5365、0.5483、0.2063、0.1782、0.1426、0.1174、0.7169、0.7495、0.6645、0.7381、0.6234、0.5821,表明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存在质量差异,广东产的广藿香质量较优。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广藿香的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质量评价 HPLC-QAMS/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干燥方法对黄花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伟 赵杨 +2 位作者 苏东林 李高阳 单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20-225,共6页
采用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flow injection mass spectrometric fingerprinting method,FI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处理黄花菜质量的影响。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处理后的30个黄花菜样品经简单提... 采用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flow injection mass spectrometric fingerprinting method,FI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处理黄花菜质量的影响。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处理后的30个黄花菜样品经简单提取后,不经色谱柱分离,直接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FIMS分析1个样品仅需2 min,采集m/z 100~1000的离子响应强度信息,经预处理后由分析软件Simca-P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负离子模式下m/z 191.06、259.09、341.11、503.16、421.15、609.15、665.21、711.22、827.27及989.32等离子出现高的响应强度。经PCA和PLS-DA分析得到的分布图将不同干燥处理的黄花菜聚为3类,反应了其化学成分的差异性;采用PCA处理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是91.2%,采用PLS-DA的分类模型预测能力达到97.3%。通过载荷图则可发现在分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化学标记物。该方法作为一种极具特点的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不同加工方式的农产品质量快速判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 黄花菜 干燥方法 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及炮制品的近红外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天鸣 吴燕 +4 位作者 苏蕊 付海燕 杨琛 张璐 黄国贞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9期67-70,75,共5页
运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NIRDRS)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PCA-Mahalanobis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对7种中药材及炮制品进行鉴别。采集7种中药材和炮制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MSC)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将多... 运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NIRDRS)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PCA-Mahalanobis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对7种中药材及炮制品进行鉴别。采集7种中药材和炮制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MSC)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将多元散射光谱变量降维,再利用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模式识别模型。所得PCAMahalanobis distance模型对7种中药材和炮制品的分类正确识别率均为10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分类能力。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为判别外观相近容易混淆的不同药材和炮制品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鉴别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多元散射校正 主成分-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
7
作者 彭斌彬 张潮 +1 位作者 郭亚坤 吴英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八种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运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与有监督学习的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将光谱数据维度从334维降至10维和7维,最后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塑料材质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S-G平滑和SNV的预处理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预处理数据的验证集进行降维后,两种降维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24%和100%。这两种方法可为多种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材质识别 数据预处理 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药用植物重楼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赵艳丽 张霁 +6 位作者 袁天军 沈涛 侯英 杨式华 李伟 王元忠 金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1835,共5页
重楼属植物极具药用价值,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省区。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贵州、广西和云南三个不同产区的70份野生药用植物重楼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地鉴别。采用多元信号校正、标准正态变量、一阶导数、二阶导数、Norris平滑... 重楼属植物极具药用价值,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省区。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贵州、广西和云南三个不同产区的70份野生药用植物重楼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地鉴别。采用多元信号校正、标准正态变量、一阶导数、二阶导数、Norris平滑和Savitzky-Golay 滤波六种方法,对训练集(50份样品)原始光谱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多元信号校正结合二阶导数和Norris平滑预处理光谱效果最好。采用光谱标准偏差选择光谱波段(7450~4050 cm -1),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 ,PCA-MD)建立分类模型,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R2、RMSEC 和 RMSEP 分别为89.44%,97.58%,0.1796,0.2664,预测正确率90%;采用变量重要性图选择光谱波段(7135.33~4007.35 cm -1),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 )建立判别模型,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R2、RMSEC和RMSEP分别为89.28%,95.88%,0.2348,0.3482,预测正确率为100%。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可知:采用变量重要性图方法选择光谱波段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模型能更准确地鉴别不同产区的重楼,该方法的建立为中药材真伪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近红外光谱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光谱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羊毛和羊绒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心如 张利平 +2 位作者 王建福 吴建平 王欣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92-2095,共4页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的130个羊毛和羊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羊毛和羊绒样品界线;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以及最佳主成分...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的130个羊毛和羊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羊毛和羊绒样品界线;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以及最佳主成分因子为8、不确定因子为1.00等参数,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外部验证正确率为100%。说明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快速鉴别羊毛和羊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羊毛 羊绒 成分-马氏距离 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Relative-transform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Mahalanobis Dist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ault Detection 被引量:8
10
作者 SHI Huai-Tao LIU Jian-Chang +4 位作者 XUE Peng ZHANG Ke WU Yu-Hou ZHANG Li-Xiu TAN Shua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33-1542,共10页
主要部件分析(PCA ) 广泛地在过程工业被使用了,它能维持最大的差错察觉率。尽管许多问题在 PCA 被处理了,一些必要问题仍然保持未解决。这研究以下列方法为差错察觉性能改进 PCA。第一,一个相对转变计划基于 Mahalanobis 距离(MD )... 主要部件分析(PCA ) 广泛地在过程工业被使用了,它能维持最大的差错察觉率。尽管许多问题在 PCA 被处理了,一些必要问题仍然保持未解决。这研究以下列方法为差错察觉性能改进 PCA。第一,一个相对转变计划基于 Mahalanobis 距离(MD ) 被介绍消除数据的尺寸的效果而不是无尺寸的标准化,并且改进精确性和差错察觉的即时性能。理论推导证明那相对转变能直接基于 MD 消除尺寸的效果并且在结果显示出的相对空间,分析和模拟给 PCA 的合理解释它的优势和有效性。第二,一个改进摆平的预言错误(SPE ) 统计数值被给改进标准化 PCA 的差错察觉表演,它能使标准化基于 PCA 的差错察觉方法成为对实际工业过程合适的更多。最后,二个改进方法被联合更有效地检测差错。建议方法被使用在热连续滚动过程检测 looper 系统的单个差错和多差错,模拟结果以易感知,精确性和差错察觉的即时性能为差错察觉性能表明这些改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率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应用 分析 转化 故障检测方法 实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鉴别云南重楼不同炮制品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喆 张霁 +3 位作者 左智天 徐福荣 王元忠 张金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106,共6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改变中药的性味和功效,以达到缓和药性、减毒增效等作用。炮制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药效、毒副作用影响甚大,建立一个系统鉴别和评价中药不同炮制品的方法,可为中药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重要支撑。采用红外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改变中药的性味和功效,以达到缓和药性、减毒增效等作用。炮制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药效、毒副作用影响甚大,建立一个系统鉴别和评价中药不同炮制品的方法,可为中药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重要支撑。采用红外光谱法对9种云南重楼不同炮制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主成分-马氏距离(PCA-MD)判别模型进行鉴别分析。云南重楼不同炮制品的红外光谱经自动基线校正和纵坐标归一化预处理后,取其平均光谱图。九种重楼不同炮制品的平均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显示:(1)其主要特征吸收峰为3 387,2 923,1 745,1 463,1 338,1 240,1 207,1 158,1 180,1 080,1 048,1 020,988,921,895,859,833,765,708,572和529cm^(-1);(2)重楼不同炮制品红外图谱的峰形基本相似,可显示出重楼所特有的红外光谱特征;(3)重楼不同炮制品红外图谱中少数特征吸收峰数目、位置和吸收强度存在差异,表明重楼经不同炮制后化学成分和含量发生了改变。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SNV),一阶求导(1st Der),二阶求导(2nd Der)和平滑(SG)优化处理后,采用Kennard-Stone算法筛选训练集和预测集(3∶1),建立PCA-MD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重楼不同炮制品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1st Der+SG(11∶3)。提取前5个主成分,变量特征的解释能力为88.2%,以PC1,PC2和PC3为坐标轴建立PCA-MD三维得分图可知,九种炮制品可完全区分;其中重楼I,H,G和F的聚类效果最好,且前三种炮制品距离较近,表明晒干和烘干处理重楼与传统炮制重楼所含化学成分相似;重楼D和E空间距离较近,推测其经过微波和蒸汽高温处理后化学成分变化相似。预测集样本可准确的归属于训练集,PCA-MD判别模型的准确率为100%。红外光谱结合PCA-MD判别分析可准确区分云南重楼的不同炮制品,为云南重楼炮制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中药炮制品的鉴别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云南重楼 炮制 成分-马氏距离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鱼糜等级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浩 陈伟华 +1 位作者 王锡昌 刘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9-1242,共4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冷冻和解冻状态的不同等级白姑鱼糜进行等级评定。采用一阶导数法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不同等级白姑鱼糜的等级评定模型...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冷冻和解冻状态的不同等级白姑鱼糜进行等级评定。采用一阶导数法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不同等级白姑鱼糜的等级评定模型,并对7项理化指标(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盐溶性蛋白、凝胶强度、持水率和白度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三个等级白姑鱼糜较好地区分开;冷冻状态白姑鱼糜建立的等级评定模型效果优于解冻状态白姑鱼糜,前者的综合预测正确率为96.3%,后者的综合预测正确率为83.3%;三个等级白姑鱼糜的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无损评定白姑鱼糜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近红外光谱 等级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造纸废水处理过程故障诊断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祥宇 杨冲 +2 位作者 宋留 赵小燕 刘鸿斌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是工业过程监控的主要内容。针对造纸废水处理过程的多变量、非线性、大时变等特点,本课题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故障进行检测,然后分别采用马氏距离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对偏移、漂移和精度下降3种故障类... 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是工业过程监控的主要内容。针对造纸废水处理过程的多变量、非线性、大时变等特点,本课题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故障进行检测,然后分别采用马氏距离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对偏移、漂移和精度下降3种故障类型进行故障诊断。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故障检测率达97. 50%;基于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方法的故障分离能力为90. 00%,而基于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的故障分离能力为73. 75%。相比基于马氏距离判别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方法更适合于非线性时变的造纸废水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故障诊断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蜂胶品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娟 陈兰珍 +6 位作者 薛晓锋 吴黎明 李熠 赵静 吴招斌 张妍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7-1720,共4页
不同植物源的蜂胶物质组成不同,其生理和药理活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主要是根据蜂胶中物质组成及其含量的不同来鉴别蜂胶植物源,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蜂胶植物源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三种不同植物... 不同植物源的蜂胶物质组成不同,其生理和药理活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主要是根据蜂胶中物质组成及其含量的不同来鉴别蜂胶植物源,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蜂胶植物源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三种不同植物源的蜂胶(杨树型蜂胶、桦树型蜂胶和橡树型蜂胶)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对蜂胶的无水乙醇溶液进行光谱扫描,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和典型判别分析分别建立蜂胶品种的判别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经过光谱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最佳的光谱建模波段为4 500~12 000cm^(-1),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Savitzky-Golay(7)平滑;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建立的判别模型校正集和检验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3.62%和82.61%;典型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91.4%,交叉检验的判别准确率为88.6%。由此可知,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与典型判别分析对蜂胶样品的分类效果均较好。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蜂胶植物源的快速、准确鉴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蜂胶 植物源鉴别 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 典型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纯核桃油并定量检测掺伪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鹏娟 赵声兰 +3 位作者 陈朝银 葛锋 刘迪秋 樊启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6,130,共6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纯核桃油和分别混合大豆油、普洱茶籽油和葵花籽油的掺伪核桃油的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马氏距离判别法对核桃油的纯度进行判别,3个判别模型的准确率均达到100%;同时对验证集样品的...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纯核桃油和分别混合大豆油、普洱茶籽油和葵花籽油的掺伪核桃油的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马氏距离判别法对核桃油的纯度进行判别,3个判别模型的准确率均达到100%;同时对验证集样品的类归属进行判别,判别准确率达均为100%。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检测核桃油纯度,建立的PLS校正集模型中核桃油的真实含量与FT—IR预测含量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 8、0.994 4和0.995 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2 7、0.023 5和0.019 6。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作为核桃油质量监控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核桃油 掺伪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