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孟晋晋 刘花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前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主岛)脆弱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仅有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尚未见诸文献中。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 目前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主岛)脆弱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仅有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尚未见诸文献中。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分区。脆弱性分区结论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为中强度脆弱,其中极强脆弱区为白青乡,强度脆弱区为北厝镇和苏澳镇,中度脆弱区为中楼乡、澳前镇和敖东镇,轻度脆弱区为平原镇、潭城镇和流水镇,微脆弱区为芦洋乡。文章从增加防护林的面积和种类、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方面提出了降低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综合实验区 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 生态环境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菜消费端需求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洪岚 王中涛 刘思齐 《蔬菜》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进一步壮大预制菜市场规模、促进预制菜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对北京市1085位居民消费者的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预制菜有所了解,了解的主要渠道为线下广告/试吃或网络推广,了解预制菜的消费者中青年消费者群体... 为进一步壮大预制菜市场规模、促进预制菜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对北京市1085位居民消费者的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预制菜有所了解,了解的主要渠道为线下广告/试吃或网络推广,了解预制菜的消费者中青年消费者群体购买意愿偏高;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对预制菜口味有着不同的偏好与要求,麻辣鲜香口味的预制菜总体上更受欢迎,并且消费者对口味的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偏向于清淡;大多数消费者偶尔购买预制菜,在消费者消费预制菜的情景上,工作与疫情影响更大;电商渠道和连锁超市渠道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渠道。通过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分析消费者个人特征对预制菜消费的影响,发现消费者年龄、职业和在家烹饪频率对预制菜消费有显著影响,40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学生和企业员工、每周在家烹饪3次以上的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倾向更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消费者预制菜购买动机及其选择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追求方便快捷型的消费者口味偏向于麻辣,购买预制菜多用于节日聚餐,购买渠道多为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追求性价比型的消费者口味偏向于清淡、麻辣,购买预制菜多用于节日聚餐、送人,购买渠道多为农贸市场;追求安全型的消费者口味偏向于清淡、麻辣,购买预制菜多为上班忙以及疫情无法出门,购买渠道多为电商渠道、连锁超市;追求预制菜口味型的消费者口味偏向于香甜、麻辣,购买预制菜多为上班,做饭时间不足,购买渠道多为农贸市场。针对上述预制菜消费端需求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监管,增强居民对预制菜的信任;优化工艺,提高预制菜的质量和口感;加强宣传,提高预制菜的市场份额与知名度;采取直播带货,扩宽预制菜销售渠道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预制菜 二元选择模型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 被引量:3
3
作者 顾美英 徐万里 +6 位作者 马凯 欧提库尔·玛合木提 张志东 朱静 唐琦勇 楚敏 张丽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4-484,共11页
【目的】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 【目的】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生态特征在时间(5、8~10、15、20~25年的定植年限)和空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核桃定植年限的延长,0~20 cm和20~40 cm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土壤总盐和除速效磷外的其余养分含量有明显表聚现象,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存在表聚现象,随着核桃定植年限延长,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增长趋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降低,但不同定植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0~20 cm土壤微生物生态综合得分排名为核桃定植15年>20~25年>8~10年>5年;20~40 cm土壤为核桃定植20~25年>8~10年>15年>5年。【结论】5年定植的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差;0~20 cm表层定植15年、20~40 cm亚表层定植20~25年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聚类分析 不同定植年限 土壤微生物生态评价 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中华绒螯蟹蟹肉香气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2 位作者 陶宁萍 张晶晶 吴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20-125,共6页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采自阳澄湖的特级、1级、2级的雌性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和足肉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并以内标法对其定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不同蟹肉样品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采自阳澄湖的特级、1级、2级的雌性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和足肉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并以内标法对其定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不同蟹肉样品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钳肉和足肉的综合得分均大于零(2级-钳肉除外),香气品质较好,醇类、酮类、呋喃类、含氮类和芳香类五类成分对其贡献显著,是表征"高品质风味"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将部位因素统一考虑后,大闸蟹等级越高,蟹肉香气品质越好;将等级因素统一考虑后,大闸蟹足肉香气品质最佳,钳肉次之,体肉最差。经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等级大闸蟹体肉及足肉样品香气轮廓可各自聚为一类。醇类、呋喃类、酮类、含氮类和芳香类5类香气成分可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致性且可以相互补充,今后可利用两种方法建立不同大闸蟹蟹肉香气品质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香气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曾亮 傅丽亚 +2 位作者 罗理勇 马梦君 黎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8-93,共6页
以四川小叶种(群体)、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福选9号、金观音和梅占6个茶树品种的花瓣露白和完全展开2个花期的茶树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的方式对供试的12个茶树花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 以四川小叶种(群体)、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福选9号、金观音和梅占6个茶树品种的花瓣露白和完全展开2个花期的茶树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的方式对供试的12个茶树花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茶树花香型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结果表明: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得到茶树花富含56个挥发性物质;对56个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55%,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12个茶树花样品分为2类:花期Ⅰ和Ⅱ的梅占、花期Ⅱ的四川群体种、花期Ⅱ的金观音归为1个集群;另8个样品归为1个集群。聚集在一起的茶树花样品香型相似,相似香型的茶树花可为原材料的混合采集及后期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保留指数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羊肉火腿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旭 龚媛 +2 位作者 张同刚 曲云卿 刘敦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22-12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PME-GC-MS)测定10个羊肉火腿样本中的挥发性物质,筛选出22种主要风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第一至五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2.989%,包含了十八醛、1-壬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PME-GC-MS)测定10个羊肉火腿样本中的挥发性物质,筛选出22种主要风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第一至五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2.989%,包含了十八醛、1-壬醇、正辛醛等15种化合物,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同时,该模型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综合、准确地反映羊肉火腿的香气质量优劣,为羊肉火腿香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火腿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信阳毛尖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义 郭桂义 房志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为探索信阳毛尖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等级、品种、季节所制的8个信阳毛尖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数学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质量评价模型为F=0.458 99F1+0.25... 为探索信阳毛尖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等级、品种、季节所制的8个信阳毛尖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数学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质量评价模型为F=0.458 99F1+0.253 53F2+0.197 61F3;通过感官评价法进一步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香气组分质量数学评价模型是可靠的。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重复性,避免了感官审评的主观性,在信阳毛尖香气等级划分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 香气 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静宇 李翠平 李仲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0-125,共6页
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实现矿山安全生产,针对突水影响因素选取的主观性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首先通过研究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模型。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主... 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实现矿山安全生产,针对突水影响因素选取的主观性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首先通过研究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模型。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定量分析各成分贡献率以确定主成分。将主成分作为系统聚类分析中的变量,结合主成分对聚类谱系图进行分析,预测样本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最后将本方法与其他2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酒花葡萄酒香气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段丽丽 戢得蓉 +2 位作者 周凌洁 杨晓仪 唐菊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4,25,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添加哈拉道、捷克萨兹、卡斯卡特、西姆科4种酒花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比较4种酒花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相似处及不同点。结果表明:添加卡斯卡特、捷克萨兹、西姆科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添加哈拉道、捷克萨兹、卡斯卡特、西姆科4种酒花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比较4种酒花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相似处及不同点。结果表明:添加卡斯卡特、捷克萨兹、西姆科3种酒花的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卡斯卡特、哈拉道、西姆科酒样存在着相同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类似。聚类分析将不同的酒花葡萄酒样品聚为两组,一组为哈拉道、卡斯卡特、西姆科,另一组为捷克萨兹,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两种分析方法能较好区分出加入不同种类的酒花葡萄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花 葡萄酒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S-SPME/GC-MS法对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萃取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文江 胡荣锁 +2 位作者 宗迎 龙宇宙 赵建平 《农学学报》 2018年第9期71-79,共9页
为探究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方式,明晰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标志化合物,为咖啡豆的产地追溯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以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4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 为探究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方式,明晰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标志化合物,为咖啡豆的产地追溯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以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4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从4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酸类为主,相对含量占32.96%,其次为酮类、醇类、碳氢类、酯类及醛类等。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吡嗪类、酸类、醛类和碳氢类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醇类和酚类的信息。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各自聚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试验获得了与特定地区样品相关性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云南主产区咖啡豆的分类鉴别及产地追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商业酵母发酵猕猴桃血橙果酒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勋 聂青玉 +4 位作者 张艳 刘丹 冯婷婷 李翔 熊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21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8种商业酵母发酵的猕猴桃血橙果酒风味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法对果酒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样品分类。结果表明,8个样品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8种商业酵母发酵的猕猴桃血橙果酒风味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法对果酒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样品分类。结果表明,8个样品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并以酯类、醇类、羧酸等为主。PCA结果表明,猕猴桃血橙果酒中主要风味物质为戊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琥珀酸氢乙酯、辛酸乙酯、异丙醇、4-萜烯醇、异植物醇、苯丙醇、乙缩醛、辛酸、(-)-柠檬烯等。CA结果将8个样品聚集为两大类,与主成分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猕猴桃血橙果酒 风味物质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逐步回归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佑荣 倪恒 李志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S1期66-70,共5页
多元回归分析是概率统计理论滑坡稳定性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应用。然而,一般多元回归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引入主成分-逐步回归模型,既尽可能全面考虑到各影响因素,又能解决因素之间多重相关性可能带来的误差。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结合... 多元回归分析是概率统计理论滑坡稳定性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应用。然而,一般多元回归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引入主成分-逐步回归模型,既尽可能全面考虑到各影响因素,又能解决因素之间多重相关性可能带来的误差。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研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评价 因素相关性 成分-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化学计量学技术研究不同路红花椒挥发性成分
13
作者 王静雯 梁琪 +4 位作者 钟慈平 马伟 黄瑶 杜钢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7,共7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烷烃类、15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和4种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在所有花椒挥发性成分中,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最多,烷烃类和酯类物质种类次之,醛类、酮类和其他类物质种类较少。其中,D-柠檬烯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乙酸芳樟酯与芳樟醇次之。基于GC-QTOF-MS数据,创建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对不同产地花椒进行判别并确定关键性差异物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将13个产地的花椒分为三类,并且根据PLS-DA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3种关键性差异物质,分别为γ-萜品醇、D-柠檬烯和芳樟醇。此外,利用箱线图比较各路花椒中共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在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南路花椒至少有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分别为D-柠檬烯和芳樟醇。西路花椒中γ-萜品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其他路花椒中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南路花椒和西路花椒。结论:该研究对13个产地红花椒进行了区分,可将其划分为南路、西路、其他路3个主要区域,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奠定了基础,为红花椒的产地溯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聚类分析 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鲜连钱草茎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矜烁 崔彤彤 +2 位作者 孙强 崔鸿飞 范传优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分析其成分差异。由GC-MS数据分析可知,从连钱草干鲜茎叶提取的挥发性液体中共鉴定出125种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70种,包括醇类、羧酸类、酮类等。从鲜叶、鲜茎、干叶和干茎中分别鉴定出39、13、52、25种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各组总挥发油的83.92%、97.21%、67.48%和98.29%,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5种,各部位特有成分分别有13种、1种、16种和1种。分析结果表明,连钱草的鲜叶和干叶中挥发成分有显著差别,鲜茎和干茎中的挥发成分较为相似,但与鲜叶和干叶有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钱草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成分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在翠碧一号烤烟加工性能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增坤 王清旺 +2 位作者 陆军 陈清柏 林梦涵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95-101,共7页
为对翠碧一号烤烟的加工性能进行进一步划分,对400个烤烟样品(2020—2023年生产于福建)的单叶重、叶面密度等11项物理特性指标,和总植物碱、总糖等5项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从烟叶的强度性能、化学性能、尺寸性能、撕扯性能... 为对翠碧一号烤烟的加工性能进行进一步划分,对400个烤烟样品(2020—2023年生产于福建)的单叶重、叶面密度等11项物理特性指标,和总植物碱、总糖等5项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从烟叶的强度性能、化学性能、尺寸性能、撕扯性能和吸湿性能5个方面反映烟叶的综合特性,建立烟叶加工性能综合得分数学模型Y=0.415y_(1)+0.210y_(2)+0.173y_(3)+0.116y_(4)+0.085y_(5),计算样品的加工性能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400个样品分为4类。基于聚类分析的分类数,对294个未分类的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共提取5个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8.64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类综合得分-2.62~-0.84,加工性能一般,主要为中偏下部烟叶;第Ⅱ类综合得分1.24~3.07,加工性能强,主要为上部烟叶;第Ⅲ类综合得分0.24~1.23,加工性能较强,主要为中偏上部烟叶;第Ⅳ类综合得分-0.83~0.23,加工性能适中,主要为中部烟叶。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其各类别的加工性能综合得分范围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重合,对初始分组进行判别及交叉验证,其中初始分组正确率94.3%,交叉验证分组正确率91.3%。本研究为翠碧一号烤烟打叶复烤加工处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碧一号 烤烟 理化特性 加工性能 成分分析 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安神补心六味丸中12种成分的含量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16
作者 刘成东 李君 +5 位作者 张谦 刘静 陆景坤 董馨 廖园红 王跃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4-2840,共7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安神补心六味丸中去氢二异丁香酚、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鞣花酸、山柰酚的含量,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安神补心六味丸中去氢二异丁香酚、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鞣花酸、山柰酚的含量,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HP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3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5.38%~105.00%,RSD 1.91%~5.14%。13批样品聚为3类,鞣花酸、去氢木香内酯、去氢二异丁香酚、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槲皮素、山柰酚为潜在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精确灵敏,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补心六味丸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HPLC-MS/MS 聚类分析 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百合内外鳞片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13
17
作者 王馨雨 王蓉蓉 +6 位作者 王婷 杨绿竹 刘洁 黎欢 张群 单杨 丁胜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1-220,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百合鳞茎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综合品质的差异,以7种百合内外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百合中氨... 为研究不同品种百合鳞茎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综合品质的差异,以7种百合内外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百合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均含有21种FAAs,总量在4.10~10.10 mg/g之间。不同品种之间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s)、呈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均存在差异。整体上,内片TFAAs含量高于外片,平均值分别为7.00 mg/g和6.18 mg/g;所有品种中,兰州(平陆)、兰州(兰州)、川百合中TFAAs含量较高,岷江百合最低;卷丹、川百合中EAAs含量高,内外片含量均占TFAAs的10%以上;呈味氨基酸中,以苦味和鲜味氨基酸占优势,谷氨酸和精氨酸为主要贡献者;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所有品种占TFAAs的49.18%~70.15%。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803%,能较好体现FAAs综合信息。根据综合排名得出前3位分别为兰州百合(平陆)内片、川百合内片、川百合外片。分层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的内外鳞片百合分为5大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综合分析结果较一致,可反映出不同百合种质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游离氨基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花期栀子花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卢路路 樊怡灵 +4 位作者 邓珂 许光治 王艳 张有做 倪勤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1-1608,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和不同花期栀子花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本试验以山栀子、水栀子、狭叶栀子和重瓣栀子4个栀子花品种的花蕾期Ⅰ、盛开期Ⅱ和衰败期Ⅲ3个花期的栀子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和不同花期栀子花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本试验以山栀子、水栀子、狭叶栀子和重瓣栀子4个栀子花品种的花蕾期Ⅰ、盛开期Ⅱ和衰败期Ⅲ3个花期的栀子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12个栀子花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栀子花的香型进行判定和分类。结果表明,栀子花含有52种挥发性物质,利用PCA法可将52种物质简化至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0.453%,可以反映大部分香气信息;通过PCA和CA将12个栀子花样品划分为2个集群:花蕾期Ⅰ的山栀子、花蕾期Ⅰ的重瓣栀子以及3个花期的水栀子归于1个集群;盛开期Ⅱ和衰败期Ⅲ的山栀子、盛开期Ⅱ和衰败期Ⅲ的重瓣栀子以及3个花期的狭叶栀子归于1个集群,归于1个集群则代表其栀子花香型相似。本研究结果为栀子花混合采摘以及后期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费歇尔判别模型在煤与瓦斯突出等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恋 袁梅 +4 位作者 高强 许石青 陈文 李鑫灵 隆能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2,共8页
针对现有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存在计算过程较复杂、预测主观性强、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构建了主成分-费歇尔判别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等级预测。从瓦斯因素、煤体结构及地质构造方面分析得出了影响该矿煤与瓦斯突出... 针对现有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存在计算过程较复杂、预测主观性强、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构建了主成分-费歇尔判别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等级预测。从瓦斯因素、煤体结构及地质构造方面分析得出了影响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包括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瓦斯放散初速度等指标。以影响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23组实测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影响该矿的煤与瓦斯突出因素进行降维,提取与指标相关度较高的5个主成分,然后将5个主成分输入费歇尔判别模型,并根据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等级预测。应用结果表明:主成分-费歇尔判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性,能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级进行准确预测,训练样本的正确率为100%,待测样本的预测结果也与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际情况相符,误判率为0,为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成分-费歇尔模型 等级预测 累计贡献率 聚类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连钱草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20
作者 马矜烁 范传优 +3 位作者 张钦 崔彤彤 钟明渝 周梓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8-116,共9页
目前,对不同产地连钱草比较研究较为缺乏,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产地连钱草茎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分析其成分的差异。由GC-MS数据... 目前,对不同产地连钱草比较研究较为缺乏,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产地连钱草茎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分析其成分的差异。由GC-MS数据可知,皖产叶、皖产茎、苏产叶、苏产茎、豫产叶和豫产茎中分别鉴定出63、46、65、38、64和27种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105种,特有成分分别有12、3、9、1、15和3种,所共有挥发性成分有15种。对不同产地连钱草的叶中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未发现一致突出的化合物;而对于不同产地连钱草的茎中以棕榈酸含量明显突出。聚类分析显示,苏产茎和豫产茎挥发性物质较为相似,而与皖产茎有一定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连钱草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既有共有成分,也存在特有成分,其中棕榈酸含量都尤为突出。本研究结果可为连钱草进一步药用、饲料工业开发和畜牧疾病的治疗以及更多药理活性的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钱草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