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IR-ATR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应用于烟用香精质量控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家俊 邱启杨 刘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5-898,共4页
在配制过程正常的条件下,分批采集150个三种正常烟用香精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同时对其光谱信号进行二阶导数基线校正和Karl Norris降噪处理,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 在配制过程正常的条件下,分批采集150个三种正常烟用香精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同时对其光谱信号进行二阶导数基线校正和Karl Norris降噪处理,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分类建模,然后对烟用香精配制质量进行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结果表明,将马氏距离上限的控制范围(UCL)设定在该类平均马氏距离的+3σ范围之内,均获得了正确的监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分类法 多元统计过程控制 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聚类判别用于卷烟的真伪鉴别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灵帅 王卫东 +1 位作者 谷运红 邢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4-1257,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4个变量能够代表原始光谱的主要信息。从120个样品中随机抽取100个用于建立4个主成分变量的定性判别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对20个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准确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卷烟真伪定性鉴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卷烟真伪鉴别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卷烟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真伪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坤 刘振飞 +2 位作者 高列 樊嘉杰 茅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准确评估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以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利用马氏距离表征... 为准确评估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以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利用马氏距离表征光伏系统的健康程度;然后,通过旁路实验和模拟灰尘实验验证了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能够避免PR方法评价结果的"伪正常"现象;最终,通过实验对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与PR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PR方法相比,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能够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健康状态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光伏系统性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评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鸡种鸡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浩 王鹏 +5 位作者 余嘉航 曾宪明 李震 束婧婷 邹剑敏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35-240,共6页
为促进我国黄羽鸡产业发展,优选适应当今市场的黄羽鸡品种,本次研究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黄羽鸡种(狼山鸡、崇仁鸡、鹿苑鸡和文昌鸡),并对其胸部、腿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首先通过顶空萃取和GC-MS联用对... 为促进我国黄羽鸡产业发展,优选适应当今市场的黄羽鸡品种,本次研究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黄羽鸡种(狼山鸡、崇仁鸡、鹿苑鸡和文昌鸡),并对其胸部、腿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首先通过顶空萃取和GC-MS联用对主要气体成分进行提取,再通过PCA提取数据主成分,随后进行马氏距离分析,最后结合感官评定的结果分析鸡种间的差异。本次研究提取的气体成分共29种,其中醇类、醛类、酮类为主要的气味成分,通过PCA在多指标体系中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5%,结合马氏距离和感官评定的评测,结果表明:4个不同鸡种之间的气体含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鹿苑鸡在醛类、醇类和酮类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方面马氏距离数值最低,即其气味状态最佳,并且鹿苑鸡在脂肪味、青草味和烟苦味方面同样占据明显优势,可说明鹿苑鸡在此次比较的四个鸡种中气味状态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鸡 挥发性风味成分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马氏距离结合运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雪 葛武鹏 +3 位作者 郗梦露 杨莉 何锐 崔秀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172,共7页
目的:科学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成分营养,为婴幼儿食品开发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脂肪酸、氨基酸、乳糖和低聚糖组成... 目的:科学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成分营养,为婴幼儿食品开发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脂肪酸、氨基酸、乳糖和低聚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在多指标体系中提取出6个主成分,利用马氏距离评分测算婴幼儿配方奶粉与母乳的营养吻合度,对不同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所测9个配方奶粉样品中三大宏量营养素组成及质量分数与母乳相似,但其分项指标与母乳仍有显著差异(P<0.05);2)所测样品中婴幼儿配方(以下简称婴配)羊奶粉D样品综合马氏距离评分最高,为90.15,其营养综合评价最佳;婴配羊奶粉F样品次之,为86.96;婴配牛奶粉H、I样品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82.32、82.11,婴配羊奶粉马氏距离评分普遍高于婴配牛奶粉。同时综合马氏距离评分发现其受脂肪酸量效影响最大,碳水化合物对整体马氏距离评分影响最小,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整体马氏距离评分有影响。该方法对于多个营养指标体系的婴配奶粉营养评价较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宏量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的支腿控制阀健康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旭东 黄亦翔 单增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支腿控制阀的性能是影响起重机支腿系统伸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的评估支腿控制阀的健康性能,提出一种支腿系统的性能衰退与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PCA降维与马氏距离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建立不同状态下传感器信号与关键... 支腿控制阀的性能是影响起重机支腿系统伸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的评估支腿控制阀的健康性能,提出一种支腿系统的性能衰退与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PCA降维与马氏距离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建立不同状态下传感器信号与关键零部件的映射关系,从而达到对起重机支腿系统性能衰退量化评估的目的。该方法应用于起重机支腿控制阀的压力信号,通过对传感器信号内蕴关系及起重机在各年份提取的特征在特征空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得到量化性能评估结果。与常见的其他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起重机支腿系统历年来的性能衰退趋势,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与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腿控制阀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健康评估 性能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森 韦灼彬 +2 位作者 王绍忠 王斌 李扬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1-845,868,共5页
基于结构加速度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获取结构在无损伤状态下的加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段,以各段数据的AR(auto-regressive)模型系数向量作为结构的参考状态样本,将未知状态的加速度AR模型系数向量分别加入参考状态样... 基于结构加速度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获取结构在无损伤状态下的加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段,以各段数据的AR(auto-regressive)模型系数向量作为结构的参考状态样本,将未知状态的加速度AR模型系数向量分别加入参考状态样本中,构成多个原始数据矩阵;其次,对多个原始数据矩阵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两阶主成分,并建立相应的椭圆控制图,以前两阶主成分在控制椭圆中的分布情况来判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最后,以一钢框架结构试验为例识别结构的两种损伤模式。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直观地识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相对于马氏距离判别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模型 成分分析 控制椭圆 马氏距离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特征集和马氏距离KNN分类的机械故障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孟亚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102,共5页
针对传统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在进行机械故障信号识别的过程中,无法挖掘特征参数之间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特征集的马氏距离KNN分类方法,根据机械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点,使用小波分解获得时频域故障特征,通过局部嵌入算... 针对传统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在进行机械故障信号识别的过程中,无法挖掘特征参数之间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特征集的马氏距离KNN分类方法,根据机械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点,使用小波分解获得时频域故障特征,通过局部嵌入算法(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来进行二次故障特征提取,从而获得多相关特征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最优特征集,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信号和齿轮故障数据的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挖掘特征参数之间关联性,增加不同故障之间区分度,从而提高故障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KNN算法 马氏距离 局部嵌入算法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和马氏距离的运动捕捉数据分割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平 陆劲挺 夏新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3-566,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CA和马氏距离的运动捕捉数据分割方法。首先对原始运动序列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投影至低维子空间,然后在子空间中计算指定窗口数据的平均马氏距离,并通过检测平均马氏距离曲线的特征判定分割帧,最后用实验验证了该...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CA和马氏距离的运动捕捉数据分割方法。首先对原始运动序列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投影至低维子空间,然后在子空间中计算指定窗口数据的平均马氏距离,并通过检测平均马氏距离曲线的特征判定分割帧,最后用实验验证了该运动分割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捕捉 运动编辑 运动分割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GC法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评价广藿香质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学辉 程心玲 +2 位作者 潘艳琳 张晓斌 肖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0-3677,共8页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藿香黄酮醇、雷杜辛黄酮醇、广藿香酮的含量。GC法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广藿香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加权TOPSIS模型对广藿香整体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100.20%,RSD 0.67%~1.64%。毛蕊花糖苷、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列当苷是影响广藿香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18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加权TOPSIS法质量评价贴近度(D_(n))分别为0.3821、0.5129、0.5125、0.5358、0.5357、0.3588、0.5365、0.5483、0.2063、0.1782、0.1426、0.1174、0.7169、0.7495、0.6645、0.7381、0.6234、0.5821,表明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存在质量差异,广东产的广藿香质量较优。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广藿香的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质量评价 HPLC-QAMS/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与马氏距离的达林顿管故障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强 程进军 +2 位作者 谭洋波 郭文浩 李剑峰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7,共7页
为了对达林顿管进行故障预测,提出了基于KPCA与马氏距离的达林顿管故障预测方法。通过对达林顿管进行失效机理分析,设计了加速退化试验,并获取了集电极导通电流与饱和压降性能退化数据,利用小波包分解与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滤除... 为了对达林顿管进行故障预测,提出了基于KPCA与马氏距离的达林顿管故障预测方法。通过对达林顿管进行失效机理分析,设计了加速退化试验,并获取了集电极导通电流与饱和压降性能退化数据,利用小波包分解与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滤除了原始数据中的干扰信号,得到了退化数据的主成分,结合马氏距离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得到了可以表征达林顿管健康状态变化的健康因子。使用2种故障预测算法对健康因子进行预测,故障预测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预测值与真实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测 达林顿管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健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在流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鸿涛 李洪平 刘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41,共6页
针对网络流量识别中的多分类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首先,将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零均值化处理并转换至主成分空间;再根据少数类样本数据到集合中心点之间的马氏距离对其进行新样本的生成;之后将新... 针对网络流量识别中的多分类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重采样方法。首先,将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零均值化处理并转换至主成分空间;再根据少数类样本数据到集合中心点之间的马氏距离对其进行新样本的生成;之后将新生成的样本数据转换至原始空间并进行逆零均值化处理;最后返回所有新生成的样本数据。使用剑桥大学公共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流量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少数类的识别准确率,并且比现有的重采样方法和成本敏感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距离 成分分析 流量识别 分类不均衡 重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PCA-BP模型的露天矿山爆破振动速度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茉溪 杨玉民 +4 位作者 周传波 张升 陈文忠 杨茂森 张玉琦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露天矿山爆破复杂场地地质条件的爆破振动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判别(MD)和主成分分析(PCA)的改进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即MD-PCA-BP模型。结合内蒙古长滩露天矿爆破振动监测数结果,利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剔除监测数据的离群... 为解决露天矿山爆破复杂场地地质条件的爆破振动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氏距离判别(MD)和主成分分析(PCA)的改进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即MD-PCA-BP模型。结合内蒙古长滩露天矿爆破振动监测数结果,利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剔除监测数据的离群值,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爆破振动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得到3个主成分因子,计算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最终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爆破振动与主成分得分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MD-PCA-BP的爆破振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MD-PCA-BP模型建立的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达到0.94,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将预测结果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2个改进的高程经验公式、MD-BP模型、PCA-BP模型以及BP模型进行比较,MD-PCA-BP模型的预测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相较于经验公式和未改进的BP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度和准确度。基于MD-PCA-BP的爆破振动预测模型在复杂地形的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复杂地形的爆破振动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爆破振动 马氏距离 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
14
作者 彭斌彬 张潮 +1 位作者 郭亚坤 吴英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八种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运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与有监督学习的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将光谱数据维度从334维降至10维和7维,最后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塑料材质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S-G平滑和SNV的预处理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预处理数据的验证集进行降维后,两种降维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24%和100%。这两种方法可为多种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材质识别 数据预处理 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2
15
作者 赵杰文 陈全胜 +1 位作者 张海东 刘木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01-1604,共4页
茶叶快速准确鉴别方法研究是当前茶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鉴别了龙井、碧螺春、毛峰和铁观音4种中国名茶。研究结果表明,在6500-5300cm^-1波数范围内的光谱,通过MSC预... 茶叶快速准确鉴别方法研究是当前茶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鉴别了龙井、碧螺春、毛峰和铁观音4种中国名茶。研究结果表明,在6500-5300cm^-1波数范围内的光谱,通过MSC预处理方法,用8个主成分建立的模型最好,模型对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的鉴别率分别达到98.75%和95%。该研究为快速准确鉴别茶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茶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羊毛和羊绒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心如 张利平 +2 位作者 王建福 吴建平 王欣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92-2095,共4页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的130个羊毛和羊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羊毛和羊绒样品界线;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以及最佳主成分...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甘肃不同地区的130个羊毛和羊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羊毛和羊绒样品界线;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以及最佳主成分因子为8、不确定因子为1.00等参数,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外部验证正确率为100%。说明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快速鉴别羊毛和羊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羊毛 羊绒 成分-马氏距离 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波时域光谱技术的纺织材料鉴别和分类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丙花 范孟豹 荆胜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48-175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和聚类分析方法的纺织材料鉴别和分类方法,并以几种典型的棉材料作为实验介质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THz-TDS系统测得了介质在THz波段的时域光谱信号,并从中提取出其吸收光谱。应用主成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和聚类分析方法的纺织材料鉴别和分类方法,并以几种典型的棉材料作为实验介质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THz-TDS系统测得了介质在THz波段的时域光谱信号,并从中提取出其吸收光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纺织材料吸收光谱的特征,然后应用马氏距离分类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五种材料可以被准确区分。研究结果表明以纺织纤维的THz吸收光谱作为数据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马氏距离判别法相结合的方法鉴别成分相似的纺织纤维是可行的,该方法有望为成分相近的纺织材料鉴别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纺织材料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建模方法用于烟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雪 蔡文生 邵学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61-2564,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在主成分空间的距离作为样本相似性的判据,建立了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校正集的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然后基于主成分空间中预测样本与校正集样本的距离选择校正子集并建立局部偏... 采用近红外光谱在主成分空间的距离作为样本相似性的判据,建立了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校正集的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然后基于主成分空间中预测样本与校正集样本的距离选择校正子集并建立局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对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的比较表明,欧氏距离可以更好地表达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烟草样品中氯和尼古丁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局部建模方法比常用的全局建模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特别是在低含量成分的预测中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建模 近红外光谱 成分分析 欧氏距离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评价打叶复烤片烟混合均匀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真 邱昌桂 +6 位作者 杨晶津 李思源 王发勇 华一崑 刘继辉 高占勇 汪显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78-180,194,共4页
为了评价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混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评价成品片烟混配均匀性的方法。在叶片复烤机出口收集配方模块成品片烟,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光谱,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结合S-G平滑滤波和一阶导数预... 为了评价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混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评价成品片烟混配均匀性的方法。在叶片复烤机出口收集配方模块成品片烟,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光谱,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结合S-G平滑滤波和一阶导数预处理方法将片烟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提高信噪比,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光谱数据所包含的特征信息,得到成品片烟的马氏距离,并以马氏距离作为特征值,计算片烟混配均匀性系数,最后应用该方法评价不同批次配方模块片烟混配均匀性效果。结果表明:各批次成品片烟的变异系数为3.86%~8.33%,均匀度为91.67%~96.14%。这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多元统计方法建立的打叶复烤片烟整体信息的混配均匀性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各批次成品片烟的均匀度都在91.00%以上,说明打叶复烤成品片烟质量的稳定性较好。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打叶复烤片烟掺配均匀性,为打叶复烤加工工序的精细化控制提供科学、全面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成分分析 混合均匀性 打叶复烤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黄瓜与茎叶识别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青 姬长英 陈坤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34-2838,共5页
为了能够快速实时地识别温室中的黄瓜,研究了黄瓜和其茎叶的近红外反射光谱特性。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在室内共采集138个样本(黄瓜46个,茎46个,叶46个)的反射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后,抽取光谱中的108个样本作为校正集,采用... 为了能够快速实时地识别温室中的黄瓜,研究了黄瓜和其茎叶的近红外反射光谱特性。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在室内共采集138个样本(黄瓜46个,茎46个,叶46个)的反射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后,抽取光谱中的108个样本作为校正集,采用偏差权重法选择信息量较大的光谱波段690-950nm进行研究。在主成分分析(PCA)的基础上,结合马氏距离建立识别模型,剔除了7个异常样本。用剩余的101个样本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对校正集之外的30个样本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性达0.9941,正确识别率达100%。说明黄瓜、茎和叶的近红外反射光谱特性之间有一定差异,可以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鉴别,为黄瓜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黄瓜识别 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