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温环境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海良 李振华 +2 位作者 孟庆领 田春艳 张鹤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为提高变温环境下桥梁动力响应损伤识别精度,提出引入主成分分析的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原始信号F(t)进行小波包变换,再将小波包变换得到的小波包系数进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得到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为提高变温环境下桥梁动力响应损伤识别精度,提出引入主成分分析的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原始信号F(t)进行小波包变换,再将小波包变换得到的小波包系数进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得到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各个节点能量,最后引入主成分分析,消除变温环境的影响,构建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以樟树市药都大桥为背景,按缩尺比1∶130制作该桥缩尺模型,进行变温环境下主梁动态损伤识别试验,分析未引入和引入主成分分析时的小波包变换、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2种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对主梁损伤的识别情况。结果表明:未引入主成分分析时,采用小波包变换、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2种方法,温度变化对损伤指标影响较大。引入主成分分析后,2种方法均能明显剔除温度变化对损伤指标的影响,可准确识别损伤位置并反映损伤程度;不同工况下,采用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方法时,93%以上的损伤指标的极差率和96%以上的损伤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小波包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变温环境 损伤识别 小波包变换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成分分析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4
2
作者 杨淑娥 徐伟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采用了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研究,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并通过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样本指标,初步确定了企业财务状况评价区域,为企业预测财务危机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 本文采用了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研究,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并通过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样本指标,初步确定了企业财务状况评价区域,为企业预测财务危机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预警模型 Y分数模型 成分分析 财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模型和控制单元分区的流域污染源解析——以永定河张家口段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含嫣 赵锐 +4 位作者 孙源媛 郑明霞 苏婧 傅雪梅 丁鸿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58-768,共11页
为识别永定河张家口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并确定流域重点管控行业和优控单元,将受体模型与控制单元分区相结合,建立流域污染源解析方法。结合研究区水系分布、行政区划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控制单元划分,利用聚类分析进行水质和... 为识别永定河张家口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并确定流域重点管控行业和优控单元,将受体模型与控制单元分区相结合,建立流域污染源解析方法。结合研究区水系分布、行政区划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控制单元划分,利用聚类分析进行水质和污染源空间特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进行分区污染源识别与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永定河张家口段按水质污染程度可分为污染较重的A区(洋河、清水河中下游)和污染较轻的B区(洋河、清水河上游及桑干河);A区受工业点源与面源混合影响,其中工业点源、农业种植贡献率分别为43%、44%;B区主要受面源影响,其中农村生活及旅游、农业种植、畜禽养殖贡献率分别为30%、18%、17%;由污染源空间特征,提出A区的重点管控行业为冶金和食品制造业,B区则为采矿业和食品制造业,确定覆盖阳原县的2、3号,覆盖涿鹿县北部和蔚县北部的5号,覆盖万全区的14号控制单元为面源污染优先防控单元。源解析与控制单元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可较好地反映水质空间分异特征,提高源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 控制单元 源解析 水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的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诗琴 王海妹 符式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4-1169,共6页
基于海南岛农用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使用多元统计及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结合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及地统计学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作解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总体... 基于海南岛农用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使用多元统计及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结合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及地统计学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作解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较低浓度水平,但存在局部区域富集情况。(2)污染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工业交通源及农业源。自然源对Ni、Cr、Cu的贡献率分别为79.1%、60.5%、45.5%,高值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玄武岩覆盖区;工业交通源对Hg、Pb、Zn的贡献率分别为73.6%、73.5%和59.4%,高值散落于环岛高速及港口区域、主要城市、交通枢纽所在及矿产开采区;农业源对Cd、As的贡献率分别为62.9%、54.9%,高值分布于海南岛沿海平原农业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成分分析/绝对成分得分受体模型 源解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酿酒葡萄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莹捷 张波 +5 位作者 马鑫 周小平 杨博 雷春妮 吴娟弟 韩舜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9-108,共10页
该试验研究了武威3个酿酒葡萄种植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酿酒葡萄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借助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 该试验研究了武威3个酿酒葡萄种植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酿酒葡萄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借助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PCA/APCS)受体模型对重金属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武威3个酿酒葡萄种植区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但以甘肃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依据时,结果显示3个区域均存在轻度污染或少量样点重度污染。PCA/APCS受体模型显示A区主要可分为自然源(包含少量大气沉降源和农业活动源)及农业活动源;B区分为自然源、农业活动源和工业源;C区分为自然源与农业活动结合源以及交通源。农业活动源是各种植区主要重金属污染源,Cd为其特征元素,且各区Cd的不同来源贡献率空间差异较大。此外,本试验所测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虽均低于国家标准,但易受人为活动影响且来源复杂,应加强控制,合理耕作,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酿酒葡萄品质,进而保证所生产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种植区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受体模型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模型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矿区农田土壤砷源解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卢鑫 邝荣禧 +6 位作者 何跃 胡文友 黄标 田康 李元 祖艳群 湛方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9-384,共6页
为了研究矿区周边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情况,在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采集了42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了9种元素含量,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As的来源和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 为了研究矿区周边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情况,在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采集了42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了9种元素含量,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As的来源和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As的不同来源及其贡献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As的平均含量为73.3 mg/kg,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8倍;②根据APCS-MLR模型计算得到的As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源1(58.6%),源2(14.7%)和其他源(26.7%);③结合PCA和源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状况,推断源1可能为矿山开采所造成的人为源,源2可能是燃煤及化肥施用所造成的人为源,其他源可能为地质背景等自然源。可见,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解析矿区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来源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成分分数(APCS) 受体模型 地统计 土壤砷污染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查干湖流域潜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氮磷浓度变化特征
7
作者 苏小四 吴成熔 +4 位作者 王永琦 宋雅智 李宁飞 杨敬爽 马锋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7,共15页
深入了解区域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入湖地下水中的氮磷来源和成因,对于解析通过地下水排泄入湖的氮磷贡献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地区查干湖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与湖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第四系孔隙潜水为... 深入了解区域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入湖地下水中的氮磷来源和成因,对于解析通过地下水排泄入湖的氮磷贡献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地区查干湖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与湖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第四系孔隙潜水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潜水典型水流路径,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图解法、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主成分分析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探究了区域潜水水化学空间演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影响因素,讨论了研究区潜水中氮磷组分主要来源和浓度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查干湖流域潜水主要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潜水典型径流路径上溶解性总固体(TDS)和主要离子浓度升高,Cl^(-)/Na^(+)质量浓度比值变大,水化学演化主要受控于蒸发浓缩作用、农业活动、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区北部大安灌区正将盐碱地改造成水田,施加大量肥料,潜水氮磷组分浓度升高,高值区范围扩大,中西部盐碱地和旱地开发成水田后,潜水环境偏还原,NH_(4)^(+)质量浓度升高;旱地和盐碱地改造为水田后,潜水NO_(3)^(-)、NH_(4)^(+)和PO_(4)^(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基于APCS-MLR模型定量解析结果显示,农业活动对NH_(4)^(+)、PO_(4)^(3-)和NO_(3)^(-)的贡献率分别高达87%、55%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潜水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成分分析 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方登 李昆 +3 位作者 李科林 张盼伟 赵晓辉 刘晓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0-1423,共4页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关应用,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溯源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特征化合物指数法 成分分析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