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夏雪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157,共9页
环境法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部门法,其制订和适用都应当有着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哲学观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类本身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的重要力量。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
环境法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部门法,其制订和适用都应当有着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哲学观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类本身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的重要力量。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主客间性范式下所形成的环境法学使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处于分裂的状态,应该从主体间性的交往理性视角去审视当下的生态问题,重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环境法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转向,用"主体—主体"关系代替"主体—客体"关系进行交往理性的重建,从而在人与自然作为平等主体的交往对话中重塑生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交往理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承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6,共6页
艺术美学研究发端于古希腊,并形成客体性的本体论传统,其代表性的理论是模仿说。自17世纪起,主体性意识开始自觉,美学的本体论逐渐向主体性转移,代表性理论则是表现说和情感说。这两个阶段在认识论上都表现为作品中心主义,将作品视为不...
艺术美学研究发端于古希腊,并形成客体性的本体论传统,其代表性的理论是模仿说。自17世纪起,主体性意识开始自觉,美学的本体论逐渐向主体性转移,代表性理论则是表现说和情感说。这两个阶段在认识论上都表现为作品中心主义,将作品视为不依赖接受者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进入20世纪后,艺术美学在主体性提升的过程中将其从本体论拓展到认识论,走向主客间性,注重在主体心理的参照下研究艺术形式。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抽象的主体逐渐具体化,不同文化、民族、国家、地区、时代等因素介入美学,于是进入主体间性阶段。当前艺术美学的研究应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综合此前各阶段的理论和方法,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客
体
性
主
体
性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20世纪
艺术美学
维度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权力监督的思维转向
被引量:
7
3
作者
吴永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
日益普遍的权力监督既体现和巩固了国家和社会的分化,推动着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又加快了监督主客体的分化。但是,监督主客体的分化并未显著提高双方的公民素质,持续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却面临着监督主体的主体意识膨胀、监督...
日益普遍的权力监督既体现和巩固了国家和社会的分化,推动着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又加快了监督主客体的分化。但是,监督主客体的分化并未显著提高双方的公民素质,持续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却面临着监督主体的主体意识膨胀、监督客体的主体潜能湮没、权力的功能和属性隐匿不彰的困境。因此,立足发展和规范的视角,权力监督不应仅满足于监督主客体的分化,而应运用哲学思维,将双方关系从主客间性提升至主体间性,以凸显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理性,强化监督客体的权利意识和职业担当,进而激发双方的公共精神,实现其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保障权力监督和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发挥权力的双重功能和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监督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权力功能
权力属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物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
7
4
作者
安世遨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法则、“关系本体”的先验之根、“众生平等”的万物主体性、“人物共生”的生存之道以及“人物感通”的人类情怀。确立人物主体间性,就为教育确立了一种新的自然伦理向度,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人”的人学理念,并有利于建构一种新的生态教育观和培养人“天地境界”的美学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人物
主
体
间
性
自然伦理
生态人
生态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理效用论及其与符合论的关系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建漳
洪燕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40-44,58,共6页
本文认为 ,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 ,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 ,本文一一加以辨正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
本文认为 ,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 ,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 ,本文一一加以辨正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主客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效用论
符合论
主客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夏雪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157,共9页
文摘
环境法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部门法,其制订和适用都应当有着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哲学观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类本身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的重要力量。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主客间性范式下所形成的环境法学使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处于分裂的状态,应该从主体间性的交往理性视角去审视当下的生态问题,重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环境法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转向,用"主体—主体"关系代替"主体—客体"关系进行交往理性的重建,从而在人与自然作为平等主体的交往对话中重塑生态的平衡。
关键词
自然环境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交往理
性
Keywords
natural environment
subjectivity-objectivity
intersubjecfivity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承华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6,共6页
基金
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艺术美学研究发端于古希腊,并形成客体性的本体论传统,其代表性的理论是模仿说。自17世纪起,主体性意识开始自觉,美学的本体论逐渐向主体性转移,代表性理论则是表现说和情感说。这两个阶段在认识论上都表现为作品中心主义,将作品视为不依赖接受者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进入20世纪后,艺术美学在主体性提升的过程中将其从本体论拓展到认识论,走向主客间性,注重在主体心理的参照下研究艺术形式。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抽象的主体逐渐具体化,不同文化、民族、国家、地区、时代等因素介入美学,于是进入主体间性阶段。当前艺术美学的研究应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综合此前各阶段的理论和方法,不可偏废。
关键词
艺术学
客
体
性
主
体
性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20世纪
艺术美学
维度转换
Keywords
artistics
objective
subjective
objectivity
subjectivity
the 20th century
artistic aesthetics
dimensional change
分类号
J02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权力监督的思维转向
被引量:
7
3
作者
吴永生
机构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权力视阈中马克思的政治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17FKS0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权力运行中的权力监督定位研究"(项目编号:16CZZJ06)
文摘
日益普遍的权力监督既体现和巩固了国家和社会的分化,推动着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又加快了监督主客体的分化。但是,监督主客体的分化并未显著提高双方的公民素质,持续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却面临着监督主体的主体意识膨胀、监督客体的主体潜能湮没、权力的功能和属性隐匿不彰的困境。因此,立足发展和规范的视角,权力监督不应仅满足于监督主客体的分化,而应运用哲学思维,将双方关系从主客间性提升至主体间性,以凸显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理性,强化监督客体的权利意识和职业担当,进而激发双方的公共精神,实现其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保障权力监督和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发挥权力的双重功能和基本属性。
关键词
权力监督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权力功能
权力属
性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物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
7
4
作者
安世遨
机构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一般项目“新时代的劳动美学研究”(21BKS035)。
文摘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法则、“关系本体”的先验之根、“众生平等”的万物主体性、“人物共生”的生存之道以及“人物感通”的人类情怀。确立人物主体间性,就为教育确立了一种新的自然伦理向度,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人”的人学理念,并有利于建构一种新的生态教育观和培养人“天地境界”的美学情怀。
关键词
主客间性
主
体
间
性
人物
主
体
间
性
自然伦理
生态人
生态教育观
Keywords
subject-o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ings
natural ethics
eco-person
ecological education concept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理效用论及其与符合论的关系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建漳
洪燕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40-44,58,共6页
文摘
本文认为 ,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 ,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 ,本文一一加以辨正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主客间性”
关键词
真理效用论
符合论
主客间性
分类号
B02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
夏雪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
刘承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权力监督的思维转向
吴永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物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及其教育意蕴
安世遨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真理效用论及其与符合论的关系
周建漳
洪燕
《中州学刊》
CSSCI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