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学范畴
- 1
-
-
作者
刘为钦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2-64,共3页
-
-
关键词
世界感
世界观
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掌握世界
主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感觉”
世界本质
感性认识
-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建立精神文明统计指标体系
- 2
-
-
作者
吴祥云
常力
翁庆智
-
机构
四川省统计局
-
出处
《统计研究》
1988年第5期58-60,共3页
-
文摘
一、建立精神文明统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各阶层人民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中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成果。它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两个方面。精神文明从个人角度讲,包括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精神状态等。从社会的角度讲,包括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社会风貌、道德风尚、社会秩序等。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受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很大,而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又受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
-
关键词
统计指标体系
精神文明
发展水平
精神生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生活
文化事业发展
主客观世界
道德修养
科学修养
-
分类号
C8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断测美
- 3
-
-
作者
映白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6年第6期64-68,共5页
-
文摘
美的争议延续数千载,迄今还是一则谜。而美,是美学的核心范畴,不能准确论证它的存在,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就缺少坚实的基础。从哲学高度俯瞰美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老在空中盘旋而不接触美的丰富多彩的创造实际。因为马克思早就从哲学高度开辟了探索美的正确途径和特殊观察点:从人类改造主客体、主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以劳动生产为基础的一切创造活动中寻觅美。美是人类按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当前美学界对美的规律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极少关注。
-
关键词
美学
关键问题
心灵美
阶级斗争
真善美
形象美
美质
境界
主客观世界
进步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重建认识理论结构的初步设想
- 4
-
-
作者
黄盛华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4-27,共4页
-
文摘
传统认识论按要素构成,将客体系统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层次,认识理论则是一个由自然理论、社会理论和思维理论组成的三层结构。实际上,这样建构的认识理论体系只包容了主体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学说,排除了主体对作为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的认识,致使行为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无所归属。因此,我们认为,认识客体包括客观事物、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三要素,主体对三客体的认识就产生了事实理论、思维理论和实践理论三层次。本文试图以此三层次对认识理论结构予以重建。
-
关键词
认识理论
实践活动
客观事物
客体系统
初步设想
主观意识
主客观世界
实理
三层次
认识客体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 5
-
-
作者
马光璧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1期55-59,共5页
-
文摘
有效的管理者既重视物的生产经营管理,更重视人的思想行为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调动职工社会主义积极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和社会效益目标的重要条件。
-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性
行为管理
企业职工
思想行为
生产经营管理
相结合
主客观世界
社会主义
思想活动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对《领导活动“三要素”质疑》一文的商榷
- 6
-
-
作者
江辉湘
-
出处
《领导科学》
1986年第11期11-12,共2页
-
文摘
领导活动的要素问题,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同领导科学中其它有关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很有必要。本着这种精神,我在读了《领导科学》杂志1986年第3期上伍泽同志的《领导活动“三要素”质疑》一文后,一方面对自己很有启迪,开阔了思路;另一方面觉得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现提出点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伍泽同志和其他同志。所谓领导活动的“三要素”,一般是指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作用对象(客观环境)。伍泽同志对领导者、被领导者作为领导活动的要素没有异议。
-
关键词
领导活动
领导科学
作用对象
主客观世界
群体目标
群体活动
伍文
个体劳动者
指导思想
毫无意义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犁田中的必然和自由
- 7
-
-
作者
張乐岭
-
机构
山东大学政治系
-
出处
《文史哲》
1965年第4期17-18,共2页
-
文摘
自由不仅是对规律的认识,对必然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运用规律改造主客观世界,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我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与队长一块犁田时就有这个体会。要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实践于这个事物的环境中。要学会犂田必须进行扶犂的实践。一犋牲口、一个犂子,队长使喚起来很自由。可是,我不但不能使喚它,反而被它使喚起来。我跟在犂子后边东倒西歪。结果墒沟弯弯曲曲,犂底高低不平,还弄得我喘不过气来。实在不那么自由。要取得自由必须在实践中取得对事物的规律的认识。“吃一堑长一智”,逼着我“想一想”,注意在实践中发现问題,动脑筋考虑问題。队长也来帮助我。这样,总算摸着了些门道:墒沟要直,又不要忽深忽浅,这是犂田的一般要求。要做到这,就得懂得人和犂子和牲口的关系:物要受人支配。
-
关键词
实践
运用规律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认识
自由
犁田
规律性
主客观世界
队长
预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成功的道路
- 8
-
-
作者
许国荣
-
机构
中共监利县城关镇铁器社支部
-
出处
《江汉论坛》
1966年第6期47-48,共2页
-
文摘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要想这些改造得以成功,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即唯物辩证法。这里谈谈我们在“双革”运动中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不断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点体会。
-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技术革新
技术革命
改造主观世界
主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弹簧锤
成功
道路
试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