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树枝状大分子在主客体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唐新德 张其震 +1 位作者 王大庆 周其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功能树枝状大分子在主客体化学中的研究概况,总结了当前该研究领域中取得的若干研究成果,展望了功能树枝状大分子在该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功能树枝状大分子 主客体化学 位置分离 络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化学在脂肪族α-氨基酸合成中的应用
2
作者 项生昌 赵崇涛 朱则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05-405,共1页
关键词 Α-氨基酸 主客体化学 脂肪族 混合催化剂 Α-氨基酸 相转移催化剂 包合物 合成方法 β-环糊精 主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芳烃主客体化学传感器
3
作者 关槐 贾志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0-921,共2页
以C 十一烷基间苯二酚杯 (6 )芳烃作为主体分子修饰玻碳电极表面 ,制成一种主客体化学传感器。并用其对溶液中的客体分子———对甲酚进行测定。该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对 5 .0× 10 - 5~ 2 .0× 10 - 3mol L的对甲酚具有很... 以C 十一烷基间苯二酚杯 (6 )芳烃作为主体分子修饰玻碳电极表面 ,制成一种主客体化学传感器。并用其对溶液中的客体分子———对甲酚进行测定。该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对 5 .0× 10 - 5~ 2 .0× 10 - 3mol L的对甲酚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 ,检测下限为 3.0× 10 - 5mol L .同时 ,对修饰前后玻碳电极的表面状态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杯芳烃 主体分子 玻碳电极 客体分子 对甲酚 烷基 并用 间苯二酚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体化学的吸附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汪露 林木松 +3 位作者 梁相永 丁立生 张晟 李帮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184,190,共12页
传统的吸附分离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化合物的分离、环境净化、能源贮存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普适性。但因其特异性吸附分离功能极差,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吸附分离材料,因此基于主客体化学构筑具有特异选择吸附... 传统的吸附分离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化合物的分离、环境净化、能源贮存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普适性。但因其特异性吸附分离功能极差,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吸附分离材料,因此基于主客体化学构筑具有特异选择吸附性和功能性的新型吸附分离材料,在各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中主要概述了基于主客体化学的吸附分离材料研究的最新动态,分别讨论了以冠醚、环糊精、杯芳烃和葫芦脲为主体基质的吸附分离材料的超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相信基于主客体化学的吸附分离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吸附分离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鎓盐功能化锆基金属有机笼的合成及其主客体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文杰 陆凡 +2 位作者 陈梦薇 王进 韩英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设计并合成了咪唑鎓盐官能化的羧酸配体(H2L)Cl(1,3‑bis[4'‑carboxy‑3,5‑dimethyl‑(1,1'‑biphenyl)‑4‑yl]‑imidazolium chloride),并使其与二氯二茂锆(Cp_(2)ZrCl_(2),Cp=η^(5)‑C_(5)H_(5))反应,制备了咪唑鎓盐功能化的锆基金... 设计并合成了咪唑鎓盐官能化的羧酸配体(H2L)Cl(1,3‑bis[4'‑carboxy‑3,5‑dimethyl‑(1,1'‑biphenyl)‑4‑yl]‑imidazolium chloride),并使其与二氯二茂锆(Cp_(2)ZrCl_(2),Cp=η^(5)‑C_(5)H_(5))反应,制备了咪唑鎓盐功能化的锆基金属有机笼[(Cp_(3)Zr_(3))_(2)(L)_(3)]Cl_(5)(MOC⁃1),其中Cp_(3)Zr_(3)=(CpZr)_(3)(μ_(3)‑O)(μ_(2)‑OH)_(3)。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电喷雾电离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MOC⁃1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MOC⁃1的阳离子骨架由2个Cp_(3)Zr_(3)单元和3个L-配体组成。通过核磁氢谱研究了MOC⁃1与不同体积大小的芳基磺酸根阴离子之间的主客体性质。结果表明,与体积较大的芳基磺酸根阴离子G^(4)(对乙基苯磺酸根)和G^(5)(对异丙基苯磺酸根)相比,MOC⁃1与空腔匹配度更高的G^(1)~G^(3)(分别为苯磺酸根、对氯苯磺酸根、对甲基苯磺酸根)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鎓盐 锆基金属有机笼 主客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8]脲主客体包合物特性及对金属离子键合常数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军 张雄志 刘思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检测手段,研究了葫芦[8]脲与一种双咪唑盐(C1)客体的包合模式。并以包合物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几种金属离子与葫芦[8]脲的键合常数。结果显示葫芦[8]脲与双咪唑盐C1以3∶1的比例形成包合物。... 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检测手段,研究了葫芦[8]脲与一种双咪唑盐(C1)客体的包合模式。并以包合物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几种金属离子与葫芦[8]脲的键合常数。结果显示葫芦[8]脲与双咪唑盐C1以3∶1的比例形成包合物。核磁和紫外检测结果显示葫芦[8]脲优先结合双咪唑盐C1上新铜试剂基团,当其摩尔浓度超过C1后,葫芦[8]脲逐渐结合蒽基团。荧光滴定实验表明,葫芦[8]脲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双咪唑盐C1的荧光强度。当葫芦[8]脲摩尔浓度为C1的4倍时,客体C1的荧光增强幅度达5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属离子与双咪唑盐C1竞争结合葫芦[8]脲造成葫芦[8]脲-C1包合物的荧光猝灭。Job’s plot曲线确定了金属离子与葫芦[8]脲的结合模式为1∶1和1∶2共存。通过荧光滴定,测定了Na^+、K^+、Ca^(2+)、Mg^(2+)、Cu^(2+)、Mn^(2+)、Cd^(2+)、Fe^(3+)8种金属离子与葫芦[8]脲的键合常数,其中Fe^(3+)与葫芦[8]脲的键合常数高达4.3×10~8(mol/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n]脲 主客体化学 金属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锌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对含硫氨基酸的识别
7
作者 才红 巫洁雯 +3 位作者 黎静芸 陈力衔 肖思琪 李丹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采用腺嘌呤(HA)作为主配体,以间苯二羧酸(H_(2)IP)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例双金属有机框架(C_(2)H_(8)N)(NH_(4))[Zn_(4)Co_(2)(μ‑O)(IP)_(4)(A)_(4)]·1.25H_(2)O(ZnCoIPA)。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三维的ZnCo... 采用腺嘌呤(HA)作为主配体,以间苯二羧酸(H_(2)IP)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例双金属有机框架(C_(2)H_(8)N)(NH_(4))[Zn_(4)Co_(2)(μ‑O)(IP)_(4)(A)_(4)]·1.25H_(2)O(ZnCoIPA)。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三维的ZnCoIPA保留了HA上的Watson‑Crick位点,并沿着a轴和b轴方向形成一维的螺旋通道。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ZnCoIPA中钴离子的变价性质,结合其独特的限域空间使其表现出对含硫氨基酸的快速和可见的识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主客体之间发生了显著的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主客体化学 氨基酸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家族新成员——半瓜环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向丁玎 丛航 陶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79-84,88,共7页
本文总结了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半瓜环的发展历程,包括半瓜环的合成及结构特点;半瓜环与金属离子、阴离子及小分子主客体作用;半瓜环在超分子催化中的应用及底物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新型半瓜环,例如环己基半瓜环和竹节半瓜环的合... 本文总结了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半瓜环的发展历程,包括半瓜环的合成及结构特点;半瓜环与金属离子、阴离子及小分子主客体作用;半瓜环在超分子催化中的应用及底物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新型半瓜环,例如环己基半瓜环和竹节半瓜环的合成及其超分子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化合物,半瓜环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超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及相关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瓜环 大环化合物 主客体化学 超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秦兰 唐红花 马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27,46,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拥有前所未有的内表面积和高度可调的孔结构,但其内部以配位键结合,稳定性和导电性有限,纯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和多孔性有限。而MOF-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提高MOF的稳定性,甚至增加其他重要的... 金属有机框架(MOF)拥有前所未有的内表面积和高度可调的孔结构,但其内部以配位键结合,稳定性和导电性有限,纯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和多孔性有限。而MOF-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提高MOF的稳定性,甚至增加其他重要的性质如导电性,弥补了MOF材料在导电性上的缺失和导电聚合物在多孔上的缺失。综述了近年来MOF-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突出这类新兴材料的重要性,并展示它们在与主客体化学相关的电化学应用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导电聚合物 多孔 化学性质 主客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的图案化液滴网络
10
作者 孙舒逸 史少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8-293,共6页
近年来,基于磷脂双分子层或胶体粒子稳定的图案化液滴网络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分区反应和生物应用等方面引起了极大兴趣。然而,现有液滴网络的设计方案受限于复杂的制备过程和液滴尺寸。本研究利用CB[8]表面活性剂在水-油界面的组装与... 近年来,基于磷脂双分子层或胶体粒子稳定的图案化液滴网络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分区反应和生物应用等方面引起了极大兴趣。然而,现有液滴网络的设计方案受限于复杂的制备过程和液滴尺寸。本研究利用CB[8]表面活性剂在水-油界面的组装与堵塞相变,报道了一种多响应、内部连通且可在宏观尺度制备的图案化液滴网络。其制备过程简单快速,仅需要手动挤压即可构筑具有复杂形状的液滴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液滴之间的连通性可实现内部物质的传输、混合及化学反应,在微反应器、生物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网络 界面组装 堵塞 主客体化学 液滴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手性分子识别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传忠 朱志昂 +4 位作者 李瑛 陈荣悌 文欣 缪方明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用Tripos力场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过程 .发现锌卟啉与D 氨基酸酯结合能力强于L 氨基酸 ,这与热力学实验结果一致 .
关键词 手性分子识别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主客体化学 锌卟啉 氨基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主体分子噻唑偶氮基杯[n]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识别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吕鉴泉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以 2 -氨基噻唑为原料 ,经重氮化 -偶联反应合成了 5 ,1 1 ,1 7,2 3-四 ( 2 -噻唑 )偶氮基 -2 5 ,2 6,2 7,2 8-四羟基杯 [4 ]芳烃和 5 ,1 1 ,1 7,2 3,2 9,35 -六 ( 2 -噻唑 )偶氮基 -37,38,39,4 0 ,4 1 ,4 2 -六羟基杯 [6]芳烃 ,产物的... 以 2 -氨基噻唑为原料 ,经重氮化 -偶联反应合成了 5 ,1 1 ,1 7,2 3-四 ( 2 -噻唑 )偶氮基 -2 5 ,2 6,2 7,2 8-四羟基杯 [4 ]芳烃和 5 ,1 1 ,1 7,2 3,2 9,35 -六 ( 2 -噻唑 )偶氮基 -37,38,39,4 0 ,4 1 ,4 2 -六羟基杯 [6]芳烃 ,产物的结构经IR,1 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研究了它们的光谱性能和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状况 ,发现在 p H=7.2的 Tris介质中对 Ag+ 和 H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重金属离子 识别 主体分子 噻唑偶氮基杯芳烃 衍生物 光谱 主客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二(吡咯-2-甲酰胺基)亚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阴离子识别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振明 杨文智 +1 位作者 何家骐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60-1263,MJ03,共5页
设计合成了邻 -二 (吡咯 -2 -甲酰胺基 )亚苯 .用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构象 ,发现其可以通过氢键与 DMSO发生络合 .1 H NMR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即使在强极性的 DMSO溶液中也可对 F- ,Cl-和 H2 PO- 4等常见阴离子产生一定的识... 设计合成了邻 -二 (吡咯 -2 -甲酰胺基 )亚苯 .用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构象 ,发现其可以通过氢键与 DMSO发生络合 .1 H NMR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即使在强极性的 DMSO溶液中也可对 F- ,Cl-和 H2 PO- 4等常见阴离子产生一定的识别 ,其中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吡咯-2-甲酰胺基)亚苯 合成 晶体结构 阴离子识别 主客体化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作用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俊峰 易平贵 +4 位作者 任志勇 于贤勇 陈建 刘武 李桃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4-630,共7页
采用稳态荧光、瞬态荧光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手段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在不同溶剂中的质子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及质子化对APBT的质子转移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超分子作用的考察,发现七元瓜环(CB[7])的加入对APBT... 采用稳态荧光、瞬态荧光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手段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在不同溶剂中的质子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及质子化对APBT的质子转移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超分子作用的考察,发现七元瓜环(CB[7])的加入对APBT质子转移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APBT与CB[7]能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同时测定了包合物的结合常数等热力学参数。此外,核磁共振氢谱和包合物的理论计算表明APBT分子进入了CB[7]的疏水空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 七元瓜环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热力学 主客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酶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贵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以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为理论,评述了人工模拟酶研究的两个新动向:催化抗体和分子印迹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人工模拟酶 超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杂冠醚的合成与研究
16
作者 赵蓓 陆澄容 +2 位作者 顾海东 何晓梅 陈克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55-455,共1页
关键词 硫杂冠醚 化学化工 苏州大学 金属离子 超分子化学 主客体化学 合成与研究 二卤化物 学位论文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阴离子调控M_2L_4型超分子笼体积大小的研究(英文)
17
作者 刘红科 蔡莹 +3 位作者 苏复 冯凌燕 王义成 陈青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M2L2型超分子笼状配合物[Cu2(bitmb)4Cl]3+的单晶结构及以前的工作发现当笼状分子中所包入的阳离子从ClO4-换成Cl-时,其Cu…Cu距离从7.52缩短到5.53,表明笼状分子与包入的阴离子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很好地模拟了诱导契合机制.
关键词 诱导契合机制 阴离子受体 柔性分子笼 主客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II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氮杂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8
作者 张进琪 杨民民 +1 位作者 邹惠仙 陈化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氮杂冠醚 配合物的合成 金属有机 化合物 三甲基镓 南京大学 合成与表征 主客体化学 化学稳定性 三甲基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磺基苯偶氮水杨醛包结物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陈经涛 魏俊发 +1 位作者 石先莹 林福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 研究p (3 甲酰基 4 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与β 环糊精(β CD)主 客体化学。方法采用1HNMR、电子光谱、圆二色谱、XRD、热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分别研究在水溶液和固相中的主 客体化学行为。结果 在水溶液和固相中,客体分子p (3 ... 目的 研究p (3 甲酰基 4 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与β 环糊精(β CD)主 客体化学。方法采用1HNMR、电子光谱、圆二色谱、XRD、热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分别研究在水溶液和固相中的主 客体化学行为。结果 在水溶液和固相中,客体分子p (3 甲酰基 4 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都能与主体分子β CD形成稳定包结络合物。包合物中主客体比为1∶1,客体分子以其长轴方向与β CD的Z轴平行方式包结与于β CD的空腔中。固体包结络合物中含有11个水分子。结论 无论在水溶液还是固相中,p (3 甲酰基 4 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与β CD都能形成稳定的1∶1包结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p-(3-甲酰基-4-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钠 超分子 主客体化学 模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环合成受体的超分子纳米阀门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宇龙 杨英威 +1 位作者 邬巍 张晓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35-1642,共8页
在特定外界刺激下,修饰于介孔纳米材料表面的超分子纳米阀门可以有效地控制所包封物质如药物模型分子、抗癌药物分子和寡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靶向释放,在药物释放、基因转染及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了国... 在特定外界刺激下,修饰于介孔纳米材料表面的超分子纳米阀门可以有效地控制所包封物质如药物模型分子、抗癌药物分子和寡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靶向释放,在药物释放、基因转染及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了国内外在基于大环合成受体的超分子纳米阀门体系的化学构筑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阀门 超分子化学 大环合成受体 主客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