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奇点临近”场景中的人机交往范式变革——从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 |
汪怀君
黄菲菲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梅洛-庞蒂论马克思对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现象学批判 |
吴晓云
黄凌玉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3
|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兼与张世英先生商榷 |
刘恒健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0
|
|
4
|
“主客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神话学解读——以中希主调神象“异位”比较为视角 |
林玮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5
|
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网络治理模式的演进逻辑 |
廖和平
邢硕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6
|
人类中心主义的时代内涵——兼谈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 |
陈尧
赵东伟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7
|
重思“主客二分”——基于主客体关系 |
胡敏中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3
|
|
8
|
主客二分与实践存在论美学 |
汤拥华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9
|
反对主客二分:从现象学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 |
汤拥华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7 |
0 |
|
10
|
互动与二分——中国古代审美主客体关系论及其当下意义 |
祁志祥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1
|
培根、笛卡尔哲学在主客体关系上的背反性及其价值共性 |
程建家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12
|
从内在反思到系统与环境的变奏——规范性来源的“主-客”维度理解及其超越 |
吕春颖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3
|
从对立到对话的师生关系——后现代视野下的主体间性教育观 |
李玉萍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4
|
|
14
|
论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
詹艾斌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5
|
马克思对近代西方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扬弃 |
王良铭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6
|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海德格尔哲学的启示 |
韩璞庚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5
|
|
17
|
传统异化逻辑与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共生性——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启蒙辩证法的初始突破 |
夏林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人类学影片被摄主体自恋情结的反思 |
王璞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9
|
后现代主义无法颠覆传统法学方法论 |
魏玉金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0
|
主体性思想与现代悲剧精神 |
童小畅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