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1 位作者 曹永国 戴景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纪锁 沈火林 石正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8-462,共5页
选择2个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不同的鲜食番茄品系,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番茄红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遗传符合一个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在B1、B2和F2分别为6.85%... 选择2个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不同的鲜食番茄品系,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番茄红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遗传符合一个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在B1、B2和F2分别为6.85%、34.78%和58.33%,多基因遗传力在B1、B2和F2分别为58.48%、30.69%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红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苗期低温弱光下耐低温性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世江 司龙亭 +2 位作者 张建军 张继宁 刘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5,共5页
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份黄瓜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h,强度为30μmol/m2.s,约合2000lx,白天12℃,晚上8℃,共处理14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耐低温性... 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份黄瓜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h,强度为30μmol/m2.s,约合2000lx,白天12℃,晚上8℃,共处理14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耐低温性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耐低温性的遗传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1平均值略低于中亲值,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2.871%~79.310%,多基因的遗传率为3.448%~7.792%,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率为74.026%~82.75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17.241%~25.974%。即低温弱光条件下环境对耐低温性的遗传起很小作用,对于这个性状适于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低温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穗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建宇 陈彦惠 +4 位作者 席章营 夏宗良 吴连成 常胜合 胡树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7-108,113,共3页
以478×CMI312和丹340 ×CML322等两个组合的 6个世代(P_1,P_2, F_1,F_2, B_1, B_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新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的遗传.... 以478×CMI312和丹340 ×CML322等两个组合的 6个世代(P_1,P_2, F_1,F_2, B_1, B_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新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在2个不同的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两种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苗期低温弱光下MDA含量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闫世江 张继宁 刘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8-462,共5页
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份黄瓜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 000 lx,白天12℃,晚上8℃,共处理14 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模型... 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份黄瓜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 000 lx,白天12℃,晚上8℃,共处理14 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丙二醛(MDA)含量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MDA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其显性效应也均为负向,差异不大.总加性效应与总显性效应均为较大的负向效应.分离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均比多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有绝对优势,即低温弱光条件下环境对MDA含量的遗传起很大作用,对于这个性状适于晚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低温弱光 MDA含量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亮 孟宪民 +3 位作者 戚俐 刘凤云 刘佩锋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38,共4页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和性别上的差异,雌性个体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雄性个体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雌、雄个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49.01%和24.3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3%和26.47%。柞蚕育种对全茧量的选择应依据性别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雌个体应强化早期选择;雄个体需多代连续选择,并强化后续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分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1 位作者 王铁固 马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9,共4页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的穗粗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Ⅱ的穗粗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7.5%、51.1%和61.9%。组合Ⅱ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66%和56%。组合I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63%和67%。组合Ⅱ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2.1%和47.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9%、45.1%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穗粗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DH群体盐胁迫下苗高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苏展 程海涛 +3 位作者 郭玉华 曹宏 张伟伟 付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0-213,共4页
为了阐明盐胁迫下水稻苗高的遗传特点,利用两个籼粳杂交的DH群体,在0.40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盐胁迫下水稻苗高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盐胁迫下的苗高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 为了阐明盐胁迫下水稻苗高的遗传特点,利用两个籼粳杂交的DH群体,在0.40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盐胁迫下水稻苗高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盐胁迫下的苗高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两个DH群体的两对主基因分别表现为互补作用和累加作用,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28.56%和50.28%,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为42.54%和29.94%,剩下的由环境决定。由两个DH群体主基因和多基因的遗传力表现和群体分离程度可知,DH-2群体更适合进行下一步耐盐基因的定位克隆。在选择遗传分析群体时,可以把群体亲本间的基因型差异和群体表现的极值范围作为一定的指示向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苗高 遗传规律 DH群体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40周龄蛋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曲亮 马猛 +3 位作者 王克华 沈曼曼 窦套存 郭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2,16,共4页
本研究以黑羽绿壳蛋鸡(P1)和白来航鸡(P2)为材料,测定P1、P2及其F1、F2代的40周龄蛋重,应用SEA-G4F2软件分析蛋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40周龄蛋重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 本研究以黑羽绿壳蛋鸡(P1)和白来航鸡(P2)为材料,测定P1、P2及其F1、F2代的40周龄蛋重,应用SEA-G4F2软件分析蛋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40周龄蛋重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0.4307,多基因遗传率为0.0254,主基因的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的遗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周龄蛋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株型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凤真 何启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40,共7页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株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株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株高与叶片数性状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株高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叶片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表明西葫芦株型育种宜早代选择;对西葫芦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可选择株型紧凑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选育株型紧凑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株高 叶片数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数量性状的单性状选择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凤娟 董晓萌 +1 位作者 袁志发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0-196,202,共8页
【目的】分别估计分离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中的多基因效应方差和环境方差,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单性状选择方法。【方法】利用正态分布的极限误差,将混合正态分布数据划分到多个单一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每一区... 【目的】分别估计分离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中的多基因效应方差和环境方差,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单性状选择方法。【方法】利用正态分布的极限误差,将混合正态分布数据划分到多个单一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每一区间代表一种主基因型,采用有重复观测数据的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别估计各主基因型间的主基因效应协方差阵、多基因效应协方差阵和环境协方差阵,然后结合混合正态分布中各成分分布的比例,计算该数量性状的表型方差、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在相同选择强度下,遗传效率为110.3760%,较作为单一正态分布的普通数量性状选择效率提高了10.3760%。当选择强度i=0.5时,遗传增益GS=28.41。【结论】应用建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数量性状单性状选择模型计算,遗传效率有很大提高,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AIC准则 EM算法 遗传增益 单性状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环境下黄瓜果实单宁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强 耿友玲 +1 位作者 齐晓花 陈学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4-197,共4页
选取单宁含量差异明显的2份黄瓜材料DE843(P1)、EP326(P2)及其配组获得的F1、BC1、BC2、F2等6个世代,设置露地和温室2种栽培环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方法研究黄瓜果实单宁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 选取单宁含量差异明显的2份黄瓜材料DE843(P1)、EP326(P2)及其配组获得的F1、BC1、BC2、F2等6个世代,设置露地和温室2种栽培环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方法研究黄瓜果实单宁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黄瓜果实单宁含量性状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第1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较大,多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大于第2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在露地栽培条件下,BC1、BC2和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465%、32.271%和40.41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7.407%、23.787%和43.350%,环境方差分别占表型方差的26.567%、30.105%和13.940%;在钢架大棚栽培条件下,BC1、BC2和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748%、36.596%和41.81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9.940%、19.753%和41.451%,环境方差分别占表型方差的26.818%、31.172%和14.639%。在品质育种中,F2主基因选择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单宁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基因-多基因性状与微效多基因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小蕾 袁志发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29,136,共6页
【目的】建立主基因-多基因性状和微效多基因性状混合遗传体系数量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数学模型,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法,并为主基因-多基因的DNA标记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以单性状分析作为基础,建立了主基因-微效多基... 【目的】建立主基因-多基因性状和微效多基因性状混合遗传体系数量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数学模型,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法,并为主基因-多基因的DNA标记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以单性状分析作为基础,建立了主基因-微效多基因性状、微效多基因性状综合选择指数计算模型,利用混合正态分布的EM算法,对选择性状中的主基因-多基因性状进行分离分析,确定主基因遗传力和遗传方差在遗传中所占的比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在水稻中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主基因遗传力占遗传力的74.93%;综合选择指数的遗传方差和表型方差存在微小差别。【结论】利用混合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模型,可确定性状中主基因遗传方差和遗传力所占比例的大小,为DNA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 EM算法 参数估计 AIC准则 综合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凤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5,共7页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单果质量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组合1的单株结果数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除了加性效应之外,还有显性效应的影响;而西葫芦2个组合单果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显性效应与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单株结果数的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对西葫芦单株结果数育种宜早代选择。2个组合单果质量的F2主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大,表明对西葫芦单果质量的育种宜分离晚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单株结果数 单果质量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苗期耐低温性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百童 阎世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58,共5页
为研究番茄苗期耐低温性的遗传规律,选取耐低温性不同的2份番茄高代自交系材料XC-1、XC-2于花期配制F1,再配制BC1、BC2、F2世代,对6个世代的幼苗同时进行低温处理,日间温度14℃,光照处理9 h(08:00—17:00),光照度为30μmol·m^(-2)&... 为研究番茄苗期耐低温性的遗传规律,选取耐低温性不同的2份番茄高代自交系材料XC-1、XC-2于花期配制F1,再配制BC1、BC2、F2世代,对6个世代的幼苗同时进行低温处理,日间温度14℃,光照处理9 h(08:00—17:00),光照度为30μmol·m^(-2)·s^(-1),夜间7℃(17:00至翌日08:00)不进行光照,相对湿度为75%,共处理15 d。处理结束后调查耐低温性分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耐低温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番茄幼苗耐低温性的遗传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在BC1、BC2、F2世代分别达57.357%、54.441%、68.463%,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达6.607%、10.602%、2.994%。主基因与多基因的影响较大,该性状的选择可在早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耐低温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果长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30-5132,共3页
[目的]为西葫芦果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 [目的]为西葫芦果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长遗传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组合1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长育种宜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长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果形指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0-2622,共3页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果形指数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宜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形指数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果柄长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88-6990,共3页
[目的]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柄... [目的]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柄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西葫芦的果柄长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结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柄长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果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0-4442,共3页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了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了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径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径育种宜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径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果肉厚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213-15214,15217,共3页
[目的]分析西葫芦果肉厚遗传特性,指导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实践。[方法]通过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合西葫芦果... [目的]分析西葫芦果肉厚遗传特性,指导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实践。[方法]通过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合西葫芦果肉厚的遗传表现。[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肉厚性状遗传为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2个组合以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F2的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高。[结论]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肉厚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