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金社 李海旺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是一种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合于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RIL群体为对象,将遗传模型拓展到4对主基因,建立相应的分离分析方法。新构建的模型共包括4对主基因和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两类共15个遗传模型,通过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估算各种模型的分布参数,由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选取最佳遗传模型,再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遗传参数。通过模拟实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有很好一致性。以大豆科丰1号×南农1138-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棕榈酸含量的遗传(I-1模型,即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新友 韩锁义 +2 位作者 徐静 刘华 祝水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以郑8903×豫花4号构建的包含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海南三亚和河南原阳两个环境下种植,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 以郑8903×豫花4号构建的包含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海南三亚和河南原阳两个环境下种植,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其频数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特征。在两个环境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模型),即受多基因效应和环境作用,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63%和18.77%;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46.05%和5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蛋白质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4 位作者 杨树明 普晓英 杨涛 周国华 崔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0-925,共6页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可以明确耐低磷特性主基因的存在、对数及遗传效应的大小,为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可以明确耐低磷特性主基因的存在、对数及遗传效应的大小,为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sativa)与耐低磷极强早旱谷(Oryza sativa)配制P1、P2、F1、F2或F3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对耐低磷鉴定和主基因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早旱谷的分蘖和株穗产量基因受两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上位性效应,两主基因间效应差异较大。分蘖力F2主基因遗传率为58.82%-72.13%,F3主基因遗传率为45.88%-57.96%;株穗产量F2主基因遗传率60.94%-83.08%,F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0%-75.80%。因此育种中应当充分重视主基因的利用,利用主基因应以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对后代耐低磷性状的选择宜从F2代开始,杂交的后期世代也要注意耐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力 株穗产量 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金社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自交家系群体(BIL)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苗期耐冷性状关键指标的混合遗传分析
5
作者 马佳洁 张城蓓 +6 位作者 籍燕 李媛 杜帅斌 王俊 张兴伟 李丽华 吴则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0-908,共9页
【目的】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和品质受低温影响较大。为解析烟草耐冷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遗传群体及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明确耐冷性关键指标的遗传规律,为耐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耐冷性... 【目的】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和品质受低温影响较大。为解析烟草耐冷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遗传群体及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明确耐冷性关键指标的遗传规律,为耐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耐冷性有显著差异的冷敏感品种H382和耐冷品种QX208为亲本构建F_(1)、F_(2)遗传群体,在苗期低温处理后观察记录叶片出现黄化、软化和新生叶的情况,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结合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筛选最佳遗传模型,估算遗传参数及遗传率。【结果】控制烟草耐冷不同性状的基因遗传率存在差异。叶片黄化、软化和新生叶分别受到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的控制、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的控制和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的控制,其中F_(2)群体叶片出现黄化表型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8.84%,而叶片出现软化和新生叶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8.06%和86.38%,这表明主基因在耐冷性状中的重要性。【结论】烟草耐冷性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调控,主基因遗传率显著,显性效应对表型形成具有关键影响。这一发现为烟草耐冷性状的遗传解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耐冷品种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耐冷性 主基因加多基因 遗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棉花品种泗棉3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培通 朱协飞 +2 位作者 郭旺珍 俞敬忠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1-1017,共7页
利用泗棉3号和CARMEN构建的RIL及其F2、B1、B2、P1、P2、F1两套群体,同时在3个环境中,采用各自的联合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高产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模型分析揭示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产... 利用泗棉3号和CARMEN构建的RIL及其F2、B1、B2、P1、P2、F1两套群体,同时在3个环境中,采用各自的联合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高产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模型分析揭示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最适遗传模型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所有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遗传模型不同。同时,各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变化较大,而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环境中变化相对较小,表明环境对数量性状主基因的表达影响大,对多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影响。对环境间差异较大性状的研究和选育,要在多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性状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维生素E含量遗传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海燕 仲伟杰 +1 位作者 陈颖 唐鑫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6,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合丰25和加拿大品种Beyfield进行杂交后的重组自交系进行维生素E含量测定,结合主基因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对大豆种子中维生素E各个成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初步得到大豆中维生素E各个成分的遗传模...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合丰25和加拿大品种Beyfield进行杂交后的重组自交系进行维生素E含量测定,结合主基因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对大豆种子中维生素E各个成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初步得到大豆中维生素E各个成分的遗传模型,为大豆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维生素E含量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梦圆 田梦迪 +9 位作者 孙子淇 齐飞艳 吴晓慧 王娟 赵瑞芳 石欣隆 黄冰艳 董文召 郑峥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8-613,共6页
花生网斑病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感病品种豫花22和抗病品种冀农99杂交得到的F2:3群体进行了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对病斑面积比和病情指数的分析... 花生网斑病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感病品种豫花22和抗病品种冀农99杂交得到的F2:3群体进行了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对病斑面积比和病情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网斑病抗性主要由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效应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72%和65.45%,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a)分别为8.11和21.95。本研究可为花生网斑病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网斑病 遗传分析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杂交群体的花生荚果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毛宁 张新友 +6 位作者 孙子淇 黄冰艳 刘华 徐静 张忠信 齐飞艳 董文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3-581,共9页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异幅度分别为(14.30~22.09)mm~(38.36~45.12)mm、(7.06~10.47)mm~(17.13~22.74)mm和(62.41~94.38)g~(266.75~364.00)g。荚果长与荚果宽、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与荚果长宽比的相关性较小;荚果宽与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存在正相关,与荚果长宽比存在负相关。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果型性状的遗传模式均有差异,最佳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力22.79%~91.62%,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各不相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差异对荚果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为利用NAM群体开展荚果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为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巢式杂交群体 荚果性状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