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金社 李海旺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是一种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合于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RIL群体为对象,将遗传模型拓展到4对主基因,建立相应的分离分析方法。新构建的模型共包括4对主基因和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两类共15个遗传模型,通过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估算各种模型的分布参数,由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选取最佳遗传模型,再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遗传参数。通过模拟实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有很好一致性。以大豆科丰1号×南农1138-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棕榈酸含量的遗传(I-1模型,即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金社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自交家系群体(BIL)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65
3
作者 李余生 朱镇 +2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8-1733,共6页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探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对来自抗病亲本IR28(籼稻)与感...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探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对来自抗病亲本IR28(籼稻)与感病亲本大关稻(粳稻)组合的亲本及其衍生的F10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抗病性评价,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性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遗传除受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符合E-1-3遗传模型,即2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间表现为等加性作用,加性效应为11.41;主基因遗传率为76.67%,多基因遗传率为22.86%,抗性遗传存在明显的主基因效应。提示抗稻曲病育种时不仅要考虑主基因对抗病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基因对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抗性 遗传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丽波 商桑 +2 位作者 李丹丹 司龙亭 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0-1645,共6页
通过统计苦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抗病品系04-17-3和感病品系25-1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群体抗白粉病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 通过统计苦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抗病品系04-17-3和感病品系25-1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群体抗白粉病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1),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2.00;2对主基因分别具有正向部分显性和正向超显性作用,加性效应值均大于其显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值(i+jab+jba+l)为负值。从遗传率上看,回交世代和F2的主基因的值分别为55.14%、43.56%和95.22%,多基因的值分别为16.10%、26.57%和0,环境变异在4.78%~29.87%间。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决定了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还受到环境变异的部分影响。在白粉病抗性育种过程中,应注意利用加性效应,选用白粉病抗性基因较多的材料作为亲本,并在早代进行选择,尤其是F2代主基因选择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水稻谷粒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5
作者 卢超 唐小美 +6 位作者 周娟 李柱 龚立华 鲁方华 彭元群 操成波 王中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谷粒性状是决定水稻产量和米质的重要性状。为阐明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创制长粒高产型水稻育种材料提供遗传信息,分别以复粒稻、老挝常规稻为母本,太空小农占2号、美香占2号和R3189为父本配制了复粒稻/太空小农占2号(C1)、复粒稻/... 谷粒性状是决定水稻产量和米质的重要性状。为阐明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创制长粒高产型水稻育种材料提供遗传信息,分别以复粒稻、老挝常规稻为母本,太空小农占2号、美香占2号和R3189为父本配制了复粒稻/太空小农占2号(C1)、复粒稻/美香占2号(C2)、复粒稻/R3189(C3)和老挝常规稻/美香占2号(C4)4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调查4个组合P_(1)、P_(2)、F_(1)和F_(2)群体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个谷粒相关性状,分析4个性状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SEA软件包对4个谷粒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谷粒长宽比与粒长、粒宽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表现出正相关和负相关,千粒重与粒长、粒宽间的相关性均为正向极显著相关,4个组合中表现一致;除C1、C3中的粒长和C4中的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表现出受1对主基因控制外,其余组合中的谷粒性状均表现出受2对主基因控制,但主基因间的作用方式不尽相同。4个组合的4个谷粒性状均表现为主基因遗传,可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的方法,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个谷粒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性状 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40周龄蛋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曲亮 马猛 +3 位作者 王克华 沈曼曼 窦套存 郭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2,16,共4页
本研究以黑羽绿壳蛋鸡(P1)和白来航鸡(P2)为材料,测定P1、P2及其F1、F2代的40周龄蛋重,应用SEA-G4F2软件分析蛋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40周龄蛋重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 本研究以黑羽绿壳蛋鸡(P1)和白来航鸡(P2)为材料,测定P1、P2及其F1、F2代的40周龄蛋重,应用SEA-G4F2软件分析蛋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40周龄蛋重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0.4307,多基因遗传率为0.0254,主基因的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的遗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周龄蛋重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强雌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宸 崔清志 +1 位作者 陈惠明 田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9-1773,共5页
利用黄瓜强雌株系S-2-98和雌雄同株系95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共获得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通过观察6世代群体的雌花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 ,对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 利用黄瓜强雌株系S-2-98和雌雄同株系95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共获得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通过观察6世代群体的雌花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 ,对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除受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符合D遗传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0%、68.98%和54.65%,相应的多基因遗传率和环境变异分别为45.67%、11.81%、25.45%和48.83%、19.21%、19.90%,说明黄瓜雌花遗传还受多基因的修饰,同时环境对黄瓜的雌花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强雌性状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庞欣 郭勤卫 +5 位作者 张婷 刘慧琴 刘佳 俞佳虹 宋秋平 万红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6,共7页
株高是辣椒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辣椒的抗倒性和丰产性。为明确辣椒株高的遗传规律,以株高较矮的B1-2和株高较高的D50为亲本,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 株高是辣椒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辣椒的抗倒性和丰产性。为明确辣椒株高的遗传规律,以株高较矮的B1-2和株高较高的D50为亲本,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株高最适合遗传模型符合E-1模型,即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株高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均为3.408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3698和-0.7346。B1、B2和F2分离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4.18%、67.48%、66.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84%、12.85%、21.99%。试验结果表明,辣椒株高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株高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兰周 刘风珍 +2 位作者 万勇善 张昆 赵文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以花生栽培品种04D893×79266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包含142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1-2012年2个环境条件(E1和E2)下种植,对荚果和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进行其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单果... 以花生栽培品种04D893×79266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包含142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1-2012年2个环境条件(E1和E2)下种植,对荚果和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进行其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单果质量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2年平均为45.97%;单仁质量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7.54%;果壳厚度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3.24%;果长的遗传均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81.14%;果宽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9.83%;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2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IL群体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罗庆云 於丙军 +3 位作者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栽培大豆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耐盐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式。在高世代选择耐盐性植株的效率较高,从F2:3估计,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NaCl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82.13%;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的耐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6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耐盐性 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 混合遗传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腐病抗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丽娟 霍燕 +1 位作者 张鹏 马鸿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为了解小麦抗茎腐病的遗传特性,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两年的茎腐病抗性鉴定数据,对小麦茎腐病抗性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此群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是... 为了解小麦抗茎腐病的遗传特性,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两年的茎腐病抗性鉴定数据,对小麦茎腐病抗性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此群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E-1-6),主基因间有加性累加效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7.45(2008年)和-6.58(2009年),两个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为11.83(2008年)和10.4(2009年),互作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小麦茎腐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偏上,为70.88%(2008年)和71.24%(2009年),多基因遗传率在10%以下。以上结果表明,小麦茎腐病抗性主要是主基因遗传,且遗传率较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把小麦茎腐病抗性转移到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中去,但在育种中应关注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以便选育出优于抗性亲本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腐病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3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最佳模型为B6,即单倍体胚成胚率由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仅为43.46%,表明非遗传因素对小麦材料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成胚率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水稻半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丽君 王术 +2 位作者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9-652,共4页
利用半矮生水稻品种沈稻4号(P1)和中高秆品系沈农637(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 利用半矮生水稻品种沈稻4号(P1)和中高秆品系沈农637(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分别为-4.742和-4.741,主基因遗传力为47.13%,多基因遗传力为4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基因 株高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盖钧镒 王建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2-113,共2页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
关键词 回交世代 数量性状 基因多基因 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数量性状的单性状选择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凤娟 董晓萌 +1 位作者 袁志发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0-196,202,共8页
【目的】分别估计分离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中的多基因效应方差和环境方差,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单性状选择方法。【方法】利用正态分布的极限误差,将混合正态分布数据划分到多个单一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每一区... 【目的】分别估计分离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中的多基因效应方差和环境方差,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单性状选择方法。【方法】利用正态分布的极限误差,将混合正态分布数据划分到多个单一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每一区间代表一种主基因型,采用有重复观测数据的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别估计各主基因型间的主基因效应协方差阵、多基因效应协方差阵和环境协方差阵,然后结合混合正态分布中各成分分布的比例,计算该数量性状的表型方差、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在相同选择强度下,遗传效率为110.3760%,较作为单一正态分布的普通数量性状选择效率提高了10.3760%。当选择强度i=0.5时,遗传增益GS=28.41。【结论】应用建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数量性状单性状选择模型计算,遗传效率有很大提高,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AIC准则 EM算法 遗传增益 单性状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直立穗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选用水稻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配制辽粳5号/丰锦组合,通过对P1、P2、F1、F2、B1和B2的颈穗弯曲度和穗角的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粳稻穗直立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性状的遗传无... 选用水稻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配制辽粳5号/丰锦组合,通过对P1、P2、F1、F2、B1和B2的颈穗弯曲度和穗角的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粳稻穗直立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性状的遗传无论是从颈穗弯曲度评价,还是利用穗角评价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且两对主基因间都存在互作。从F2估计,颈穗弯曲度在辽粳5号/丰锦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8.41%,穗角在该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遗传 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磷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60,共4页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玉米082×掖107组合的磷效率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61.41%和6...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玉米082×掖107组合的磷效率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61.41%和62.59%,估计的微效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38.60%和37.42%.主基因的遗传力都高于微效多基因,玉米082×掖107组合磷效率的遗传主要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微效基因对玉米磷效率的影响较大.表明可以利用磷效率高的玉米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磷效率高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磷效率高的栽培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效率 遗传 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主穗开花期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智勇 倪娜 +6 位作者 王建 朱国立 莫德乐吐 乔文杰 贾娟霞 何智彪 甘茂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0-12,共3页
以早熟蓖麻雌性系材料06410和晚熟恢复系材料064019及其杂交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杂交种F1的开花期介于双亲之间,值倾向于亲本06410(P1);开花期性状受两对主基... 以早熟蓖麻雌性系材料06410和晚熟恢复系材料064019及其杂交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杂交种F1的开花期介于双亲之间,值倾向于亲本06410(P1);开花期性状受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B1、B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7%、22.5%和87.1%,主基因遗传率中偏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开花期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R软件包SEA v2.0 被引量:52
19
作者 王靖天 张亚雯 +5 位作者 杜应雯 任文龙 李宏福 孙文献 葛超 章元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6-1424,共9页
利用双亲分离群体数量性状表型值可鉴定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为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和作物育种提供参考信息。为全面总结数量性状分离分析的研究成果、添加软件包新功能和矫正以前版本的缺陷,在RStudio-1.4.1103平台和R编程语言框... 利用双亲分离群体数量性状表型值可鉴定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为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和作物育种提供参考信息。为全面总结数量性状分离分析的研究成果、添加软件包新功能和矫正以前版本的缺陷,在RStudio-1.4.1103平台和R编程语言框架下,开发了具有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的R软件包SEA v2.0。该软件可分析14种双亲分离群体类型,每种群体类型均有数据导入、数据分析、后验概率计算和分布曲线绘制4个模块。为节省计算时间,用doParallel包并行计算、data.table包读写数据和MASS包估计分布参数。用KScorrect、kolmim和shiny包简化程序。只要用户上传*.csv格式数据文件并设置相关参数,可快速显示计算结果。通过大豆结荚习性数据分析和MonteCarlo模拟研究,证实了SEAv2.0软件包的有效性。软件包可从https://cran.r-project.org/web/packages/SEA/index.html下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分离群体 数量性状 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 R软件包 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果枝类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悦有 王彦立 +4 位作者 孙福鼎 宫瑞平 翟黎芳 石晓燕 翟学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0,共5页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最优遗传模型的两个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果枝类型性状的大纯合主基因对次大主基因存在显性上位作用。果枝类型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限果枝类型个体与铃重、籽棉、皮棉产量及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果枝类型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