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仪器电路系统主动降温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珂 高文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7,共7页
井下仪器电路系统耐高温问题是制约着钻井工程向深地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阐述了井下仪器电路系统主动降温技术的定义,分类研究了各种主动降温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评价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总结了井下仪器电路系统的热量来源及主动... 井下仪器电路系统耐高温问题是制约着钻井工程向深地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阐述了井下仪器电路系统主动降温技术的定义,分类研究了各种主动降温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评价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总结了井下仪器电路系统的热量来源及主动降温技术的构成要素。指出降温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大制冷量、小尺寸、强适应性及模块化;认识到井下仪器电路系统降温的必要性。建议加强对井下仪器电路系统主动降温装置的设计和研发,掌握井下主动降温关键技术,对优质高效勘探开发深部地层油气藏,保障中国油气资源的供应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仪器 主动降温 蒸汽压缩制冷 半导体制冷片 斯特林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冷却效果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珂 苏义脑 +1 位作者 高文凯 窦修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25,33,共9页
深层、超深层已被列为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但是,深层带来的井下高温使得随钻仪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为其增加井下降温系统是解决随钻仪器抗高温性能的措施之一。在前期研究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阻热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 深层、超深层已被列为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但是,深层带来的井下高温使得随钻仪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为其增加井下降温系统是解决随钻仪器抗高温性能的措施之一。在前期研究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系统阻热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井下降温系统的冷却效果,建立了井下降温系统模型,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各参数对井下电路产生降温幅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井下降温装置,可有效提高随钻仪器抗高温性能;各参数对冷却效果影响规律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越小、绝热材料厚度越大、电路系统尺寸越小、制冷功率越大及环境与水眼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冷却效果;电路系统导热系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各参数对冷却效果影响程度排序为,在绝热材料方面,导热系数>高度和宽度方向充填厚度>轴向充填厚度;在电路系统方面,长度>宽度和高度>导热系数;在降温装置方面,制冷功率与发热功率比值>高度和直径。所得结果丰富了随钻仪器井下降温相关理论,可为井下降温系统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仪器 井下降温系统 冷却效果 抗高温技术 被动抗温 主动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通风锚管多年冻土边坡新型支护结构的提出及通风能力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建华 孙国栋 +1 位作者 董旭光 张明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
针对寒区冻土边坡失稳普遍采用被动技术治理的缺陷,基于"主动降温保护冻土"的理念,结合通风管和框架锚杆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具有主动降温、减胀、支挡锚固功能一体化的多年冻土边坡新型支护结构,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 针对寒区冻土边坡失稳普遍采用被动技术治理的缺陷,基于"主动降温保护冻土"的理念,结合通风管和框架锚杆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具有主动降温、减胀、支挡锚固功能一体化的多年冻土边坡新型支护结构,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在考虑风速阻力损失的情况下,根据结构自然通风的驱动力和结构风场压差的等量关系,得出结构内部的风速计算公式,进而评价通风锚管的通风能力。结合算例,采用有限元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结构通风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较好的通风能力,对保持边坡的稳定有利;风压差为结构自然通风的主要驱动力,沿程阻力损失为结构的主要风速损失;抽风弯管的设置显著提高了通风能力;结构通风的最优管径比为0.4~0.7;结构自由段长度越大,通风能力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边坡 框架通风锚管 主动降温 通风能力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深部矿井热环境调控研究近20 a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运敏 李刚 +3 位作者 徐宇 任甲泽 贾敏涛 周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向深部转移,高地温热害成为资源安全开采面临的重要难题。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逐渐成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耗能形式,影响着矿井生产运营成本和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概述了矿井通风传热理论发展脉络和矿井降温技术研...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向深部转移,高地温热害成为资源安全开采面临的重要难题。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逐渐成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耗能形式,影响着矿井生产运营成本和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概述了矿井通风传热理论发展脉络和矿井降温技术研究现状,剖析了目前常用的降温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深部矿井热环境调控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机械制冷通风降温是目前主要的矿井热害治理方式,但存在成本高、维护困难、冷量利用率低、降温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为提高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效果,应秉持“节源开流”的新思路,在矿井开拓过程中实施主动降温措施,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联合降温。此外,可结合智能通风系统精准控温降低冷量消耗,采用循环通风降温技术提高冷量利用率,应用高性能降温防护服应对特殊高温场景。将传统矿井热害治理技术思路转变为地热资源利用理念,实现矿井热环境调控与地热资源开采协同,是高效解决深井降温和升级矿井能源结构体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热害 热害治理 巷道传热 机械制冷降温 主动降温 智能通风系统 地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