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37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并参与抑制其钙化
1
作者 马晨越 贺琼逸 +2 位作者 王猛 柴萌 张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型,模型组加入100 ng/ml IL-37或100μmol/L PDTC预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q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IL-37 mRNA水平;qPCR、Western blot检测TLR、NF-κB、p-NF-κB、RUNX相关转录因子(RUNX2)、碱性磷酸酶(ALP)、SMA、平滑肌22α(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凋亡率升高,同时模型组产生明显的橘红色钙化结节,TLR、NF-κB等炎症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IL-37、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上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下降,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造模组相比,IL-37预处理组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降低(P<0.05),钙化结节明显减少,TLR、NF-κB等炎症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下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升高,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抑制剂PDTC组在细胞因子表达上呈现相同趋势。结论:IL-37可抑制HA-SMCs钙化,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及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7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成骨转化 TLR/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许惠琴 刘洪 +1 位作者 郝海平 项晓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3-715,共3页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心脏病变导致50%的糖尿病人死亡,美国糖尿病心脏病居致死原因的第5位。糖尿病血管病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能阻止或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有效药物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研究的重...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心脏病变导致50%的糖尿病人死亡,美国糖尿病心脏病居致死原因的第5位。糖尿病血管病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能阻止或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有效药物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现代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是一早期的关键过程,故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醚萜总苷 主动脉血管内皮 糖尿病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娉 蒋玉蓉 +1 位作者 黄建华 唐雅兵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54-956,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择期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并行低...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择期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并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行改良Cho缝合,在子宫下段胎盘穿透入处取第二横切口并修剪子宫重塑成形,共15例,对照组取子宫体部单切口,局部予常规"U"或"8"字缝合,共12例。结果:研究组中术中失血量≥2000 ml者比例少于对照组(20.0%vs 66.7%,P<0.05),手术时间≥3小时比例低于对照组(33.3%vs 83.3%,P<0.05),术后住院时间≥7天比例低于对照组(53.3%vs 91.7%,P<0.05)。两组术中切除子宫各1例(P>0.05),均未有非计划再次手术切除子宫及败血症发生。研究组1例膀胱修补,对照组2例膀胱修补(P>0.05)。研究组腹壁伤口愈合不良2例,对照组1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1~3月随访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均无其他器官系统后遗症及血栓发生。结论: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可联合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剖宫产术中,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下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改良Cho缝合 子宫成形术 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39
4
作者 蒋玉蓉 唐雅兵 +3 位作者 游一平 李桂军 黄健华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比较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68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中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34... 目的比较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68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中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34例(A组)和剖宫产术前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34例(B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A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血管损伤、血栓形成、胎儿放射线暴露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治疗中均能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A组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术后无穿刺部位出血、无盆腔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无需X线暴露,对母胎更安全,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cyclopiazoni cacid引起的大鼠主动脉血管环收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默君 关永源 +2 位作者 贺华 朱邦豪 陶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在Ca2 +池操纵性Ca2 +内流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结果 ①不同剂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1~ 10 0 μmol·L-1)和tyrphostin 2 5 (Tyr 2 5 ,1~ 30 μmol·L-1)均以浓度依...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在Ca2 +池操纵性Ca2 +内流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结果 ①不同剂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1~ 10 0 μmol·L-1)和tyrphostin 2 5 (Tyr 2 5 ,1~ 30 μmol·L-1)均以浓度依赖性抑制cyclopiazonicacid (CPA)引起的平滑肌收缩平台期。Tyr 2 5的最大作用浓度为 10 μmol·L-1,抑制率为 42 %±11%。② 10 μmol·L-1Tyr 2 5和 1μmol·L-1nifedipine(Nif)对CPA引起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 (VDCC)开放过程的抑制作用存在部分交叉。③ 1μmol·L-1Nif预处理阻断VDCC作用后 ,10 μmol·L-1Tyr 2 5只能部分阻断CPA引起的Ca2 +池操纵性Ca2 +通道 (SOCC)开放过程 ,再加入 6 0 μmol·L-1SK&F96 36 5可完全阻断SOCC的开放过程。结论 CPA引起平滑肌的收缩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主动脉血管环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媛 陈洪艳 +6 位作者 王嘉玮 徐明强 丁瑜 姜昊 高妍 张嘉保 闫守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5-591,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载脂蛋白CⅢ(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的差异基因表达谱,从而揭示ApoCⅢ的功能。利用酶解法成功分离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ApoCⅢ刺激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A... 本研究旨在探究载脂蛋白CⅢ(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的差异基因表达谱,从而揭示ApoCⅢ的功能。利用酶解法成功分离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ApoCⅢ刺激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共有64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9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57个下调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表明,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正确可靠。GO及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及死亡等。这表明ApoCⅢ可通过炎症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分子通路影响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为进一步解析ApoCⅢ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CⅢ 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血管瘤的定常流动的模拟(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柳 Chualeok Poh Simon C M Yu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9-164,共6页
目的 应用两维对称模型模拟腹主动肪血管瘤的定常流动。方法 运用计算力学软件 (FLUENTv4.3 .2 )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该研究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流动状态、流线分布、壁面剪切力和壁面压降的分布。结论 结果表明 ,腹主动脉血管瘤的... 目的 应用两维对称模型模拟腹主动肪血管瘤的定常流动。方法 运用计算力学软件 (FLUENTv4.3 .2 )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该研究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流动状态、流线分布、壁面剪切力和壁面压降的分布。结论 结果表明 ,腹主动脉血管瘤的形状和大小对流动状态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血管 二维对称模型 定常流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因子介导的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8
作者 孟丽 吉瑞瑞 +1 位作者 徐丽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滑肌细胞培养 3 6h ,实验分 4组 :TNF α组 (T组 )、IL 1β组 (I组 )、TNF α+IL 1β组 (TI组 )及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结果 :①细胞凋亡分析显示 :TI组两种因子的联合作用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明显增加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二者单独作用未能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TI组在TNF α +IL 1β刺激下 ,细胞增殖能力与其他组比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生长逐渐停滞 ,而二者单独作用对细胞增殖有轻微刺激作用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促炎因子TNF α和IL 1β的相互作用 ,可以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因子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体外培养 免疫组化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血管壁三维残余应力的力学建模
9
作者 张明 刘浩飞 蔡宗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6-56,共1页
主动脉血管的残余应力显著影响血管壁在体应力的分布,如残余应力可降低壁厚方向的应力梯度,以保护血管壁使其免受过大载荷而导致损伤。因此,残余应力对血管壁在体应力的准确计算有重要意义。然而,三维残余应力场的定量计算仍然面临挑战... 主动脉血管的残余应力显著影响血管壁在体应力的分布,如残余应力可降低壁厚方向的应力梯度,以保护血管壁使其免受过大载荷而导致损伤。因此,残余应力对血管壁在体应力的准确计算有重要意义。然而,三维残余应力场的定量计算仍然面临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定量表征主动脉三维残余应力的方法框架,即通过有限元模拟应力驱动的血管壁各向异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管 主动脉血管 体应力 残余应力 应力梯度 力学建模 定量表征 面临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油酸甘油酯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雅琴 秧茂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4-1390,共7页
目的:研究三油酸甘油酯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ra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R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结果:油红染... 目的:研究三油酸甘油酯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ra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R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结果:油红染色结果显示三油酸甘油酯使RASMC失去原来长梭形外观,胞体变大;三油酸甘油酯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2 000 mg/dl已无正常细胞存在。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与作用时间及三油酸甘油酯的浓度密切相关。在24 h≤125 mg/dl,表现为抑制增殖作用;24 h≥250 mg/dl及48~72 h≤500 mg/dl,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其中24 h,1 000 mg/dl时增殖率最大约为115.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02);48~72 h〉500 mg/dl及96~144 h,62.5~2 000 mg/dl表现为抑制增殖作用,其中,48、72 h这2个时间点在2 000 mg/dl的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下降42.7%(t=13.08,P=0.000)和65%(t=129.53,P=0.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周期结果表明,三油酸甘油酯组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降低,而S期百分比增高。流式凋亡结果为,除了24 h和144 h外,其余各时间点的凋亡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72 h及120 h的凋亡率分别为1.1%(F=14.39,P=0.019),0.7%(F=9.96,P=0.0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方向一致。结论: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在低浓度短时间及高浓度长时间的抑制增殖作用,在中间合适的浓度及时间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细胞增殖周期试验结果也支持三油酸甘油酯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高浓度脂质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诱导细胞的增殖或凋亡作用,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目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油酸甘油酯 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主动脉血管异常形变,预防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雨杰 彭红梅 张东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5-1360,共6页
背景临床数据显示,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AA的发病原因不但有血管自身生化性质的内因,也有血液血流动力学的外因。从生物力学"应力-生长理论"来看,异常的血流力学环境将会导致血管结构重建,致使血管疾病的... 背景临床数据显示,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AA的发病原因不但有血管自身生化性质的内因,也有血液血流动力学的外因。从生物力学"应力-生长理论"来看,异常的血流力学环境将会导致血管结构重建,致使血管疾病的产生。目的探究主动脉血管发生异常形变时,其内部血流动力学特性对AAA的产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2016-06-15至2017-07-31采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例人体健康主动脉血管、2例典型AAA病变主动脉血管的临床CT图像数据。运用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将3例CT图像数据重构出与真实血管一致的三维血管结构模型,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14.5进行数值模拟。基于相同血流入口速度在不同血管结构模型内血流动力学特性的计算结果,对比不同血管壁面切应力分布及发生AAA后的血管内血液流场及其二次流分布情况,探究血管发生异常弯曲、扭曲等形变后,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分析导致AAA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原因。结果相同入口速度前提下,与健康人体主动脉血管中血流状态相比,血流速度及方向在2例AAA病变模型中主动脉弓弯曲处血液流速降低,在弓部弯曲内侧区域发现明显环流。计算AAA患者动脉血管结构模型截面内血液二次流分布发现,血管主动脉弓处的血流出现涡旋流动,经过主动脉弓段后血流较为正常,且血流速度偏小,流经AAA弯曲处血流速度局部变大。与健康血管模型的切应力分布相比,除血管各出口位置的切应力较大外,人体主动脉弓段的切应力较小,但健康人体血管的壁面切应力稍大,且切应力在血管壁面分布较均匀。结论与健康人体相比,AAA患者血管发生异常弯曲、扭曲等形变的同时伴有二次流的存在,且高速、涡旋的二次流现象会对血管壁造成不可缓解的冲击,从而导致AAA的产生,并使AAA的直径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血管异常形变 血流动力学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青春 曾宏 +4 位作者 孙晓磊 何虎强 张雷 袁罡 刘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69-3173,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钙化相关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P-AKT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AGEs组相比,AGEs+LY294002组钙化相关蛋白BMP-2、OPG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AKT信号通路在AGEs引起的HAVSMCs钙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化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介导多柔比星导致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
13
作者 张成瑞 谢童 +3 位作者 邱会琴 王婵 范彦英 杨彩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多柔比星(Dox)诱导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7r5细胞经Dox 0,0.33,1.00和1.33μmol·L^(-1)孵育24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DCFH-DA荧光...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多柔比星(Dox)诱导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7r5细胞经Dox 0,0.33,1.00和1.33μmol·L^(-1)孵育24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硝酸盐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H)氧化酶2(NOX2)、NADPH氧化酶的胞膜催化亚基p22^(phox)、内皮型NO合酶(eNOS)、诱导型NO合酶(iNOS)、蛋白激酶Cα(PKCα)、PKCβ1和PKCβ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Dox 0.33,1.00和1.33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P<0.01),镜下可见A7r5死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不规则型,细胞核呈碎片状;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CAT含量明显下降(P<0.01),NO含量升高(P<0.01);Dox 1.00和1.33μmol·L^(-1)组细胞内TXNIP,p22^(phox),eNOS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Dox 1.33μmol·L^(-1)组细胞内PKCα和PKCβ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Dox 0.33,1.00和1.33μmol·L^(-1)组细胞内PKCβ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NOX2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Dox导致A7r5细胞活力下降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KC激活NADPH氧化酶和NOS活性,进而诱导ROS大量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A7r5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在主动脉CTA虚拟平扫中的研究
14
作者 张天语 赵小英 +2 位作者 宋建 沈艺 吴兴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0,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条件下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能谱增强组和100 kVp常规增强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扫描模... 目的研究低剂量条件下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能谱增强组和100 kVp常规增强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扫描模式先行主动脉常规平扫(TUE),管电压120 kVp,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40%重建TUE图像;低剂量能谱增强组采用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DLIR-H重建得6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s)和VUE图像;100 kVp常规增强组行常规增强扫描,管电压100 kVp,ASIR-V 50%重建增强图像。在每组图像上测量和计算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腰大肌的CT值、噪声(SD)值、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相对于100 kVp常规增强图像,低剂量能谱增强图像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SNR值及CNR值更大(P<0.05),两者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UE图像比较,VUE图像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腰大肌SNR值及升主动脉CNR值较大(P<0.05),主观图像质量相近;低剂量能谱增强扫描ED值较100 kVp常规增强扫描降低约40.0%。结论低剂量能谱CT联合DLIR应用于主动脉CTA,可以显著提高SNR及CNR值,同时生成的VUE图像质量接近TUE扫描,具有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CT血管造影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能谱CT 虚拟平扫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冠脉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一站式”扫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帅桃 游永春 +2 位作者 李万江 廖凯 李真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宽体探测器CT冠脉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一站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患者CTA资料,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CTA成像,疑心脑血管累及后... 目的:初步探讨宽体探测器CT冠脉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一站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患者CTA资料,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CTA成像,疑心脑血管累及后再次行心脑血管联合成像,B组行冠脉CTA联合头颈部及主动脉CTA"一站式"检查,对2组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及检查耗时。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M1段、颈总动脉、椎动脉V4段、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sie ratio,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比剂使用量较A组减少约45%,检查耗时较A组减少约5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一站式"联合扫描,可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冠脉、头颈及主动脉血管图像,操作简便,耗时短,对比剂用量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 冠状动脉 头颈血管 主动脉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左肺切除加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护理
17
作者 张清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69-70,共2页
对3例左侧肺癌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左肺切除加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住院21.0d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至1年,病情无复发。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措施... 对3例左侧肺癌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左肺切除加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住院21.0d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至1年,病情无复发。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外循环 肺切除术 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纳米碳管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治卿 袭著革 +2 位作者 晁福寰 杨丹凤 张华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2-369,共8页
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 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 ̄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 ̄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桶注射器盐水冲洗在MSCT主动脉成像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赵德利 王淑红 +2 位作者 张金铃 李萍 张在人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团注低剂量对比剂后双桶生理盐水冲洗法对MSCT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上怀疑主动脉瘤的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其中38例(第一组)注入60ml对比剂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另外29例(第二组)注入80ml对比剂,未用生... 目的:探讨团注低剂量对比剂后双桶生理盐水冲洗法对MSCT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上怀疑主动脉瘤的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其中38例(第一组)注入60ml对比剂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另外29例(第二组)注入80ml对比剂,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在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髂总动脉五个兴趣区测得强化值,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最大强化值和强化一致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分析比较,主动脉及其分支用二维或三维后处理方法进行显示分析。依据不同的给药部位(右侧肘正中静脉或左侧肘正中静脉)对两组图像是否存在主动脉伪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主动脉各段测得的平均密度值第一组低于第二组,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主动脉与远端分支(髂总动脉)强化一致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一组中,20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19例(95%)主动脉及其分支无伪影;18例左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中,3例(16%)在主动脉弓处存在少量伪影。第二组中,21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16例(76%)升主动脉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伪影;8例从左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中100%不同程度存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处伪影。结论:双桶注射器生理盐水冲洗多层CT主动脉血管成像尽管可能存在主动脉与远端分支强化不一致的情况,但并不影响图像的诊断和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血管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内巨大血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宝刚 满霞霞 +2 位作者 马大实 王勇 曹殿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腔内巨大血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思路,探讨其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的1例升主动脉内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男性,因常规体检发现升主动脉内占位...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腔内巨大血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思路,探讨其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的1例升主动脉内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男性,因常规体检发现升主动脉内占位性病变入院。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提示升主动脉内病变大小为22mm×22mm×45mm。为避免体循环系统栓塞的发生进行病变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后病理证实病变性质为血栓。结论:主动脉CTA是升主动脉腔内血栓的有效检查手段。血栓清除和人工血管植入可以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血栓 栓塞 主动脉CT血管造影 血栓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