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左超 陈智 +4 位作者 肖云彬 杨舟 王祥 王野峰 向金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 目的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11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54例,嵴内以上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多发于使用4-4 mm、5-4 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10例,主要发生于使用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主动脉窦脱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正春 马小静 +1 位作者 夏娟 李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2,27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201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后收治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201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后收治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的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及CT图像、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诊断为Ⅱ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Ho分型法),均合并右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及A型主动脉弓离断(Celoria与Patton分型法)。4例患者行导管检查,3例考虑为阻力型肺动脉高压,放弃手术治疗,余4例均行一期手术矫治。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手术指征的判断需结合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肺动脉压力及阻力是影响手术时机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离断1例
3
作者 陶文鸿 彭格红 刘达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54-755,共2页
病例男,14岁,因“轻微活动后劳累5年,加重4月”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6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51mmHg(1mmHg=0.133kPa),氧饱和度92%。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cm,搏动呈抬举样... 病例男,14岁,因“轻微活动后劳累5年,加重4月”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6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51mmHg(1mmHg=0.133kPa),氧饱和度92%。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cm,搏动呈抬举样,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Ⅱ/6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P2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主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庆桥 蒋世良 +3 位作者 凌坚 徐仲英 张岩 谢若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 :评价主动脉弓离断 (IAA)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APSD)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患者的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  结果 :心导管检查 4例均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 目的 :评价主动脉弓离断 (IAA)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APSD)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患者的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  结果 :心导管检查 4例均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管未闭 (PDA)及主—肺动脉根部有交通。心血管造影 4例均诊断为IAA合并APSD ,其中 1例合并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手术治疗 1例 ,为IAA (Ⅰ型 )合并APSD (Ⅱ型 )及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  结论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IAA合并APSD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心血管造影 诊断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寒松 萧明第 +1 位作者 刘迎龙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我院从1979年11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平均肺动脉压5.0~10.4kP... 目的:探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我院从1979年11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平均肺动脉压5.0~10.4kPa(38~78mmHg),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直经1.0~2.5cm,其中I型6例,I型7例,II型2例。手术方法:体外循环并行下结扎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14例(其中1例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直视缝合2例,补片修补12例。同时纠治合并畸形。结果:全组15例,误诊加漏诊10例,占2/3。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13.3%),其中1例死于术后昏迷,合并心室颤动,另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结论:提高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认识、减少术前的误诊和漏诊及术中及时的发现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良好的体外循环和外科手术方法,以及围绕肺动脉高压的积极术后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肺动脉 间隔缺损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启宇 王仲伦 李军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25-725,共1页
I型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一例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周启宇王仲伦李军山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体重37kg。因心脏杂音、胸闷、憋气,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收住入院。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II/6级连续杂音,肺动... I型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一例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周启宇王仲伦李军山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体重37kg。因心脏杂音、胸闷、憋气,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收住入院。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II/6级连续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轻亢,血压1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肺动脉 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
7
作者 王海鹏 于晓军 白山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i004-i005,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医疗纠纷 新生儿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8
作者 吴峻峰 郭继唐 +2 位作者 姜德伟 孙国勤 于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1期670-670,共1页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省沈阳市心血管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外科吴峻峰郭继唐姜德伟孙国勤于宏伟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生后1个月发现心脏有杂音,近2年有活动后心悸气短。胸骨左...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省沈阳市心血管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外科吴峻峰郭继唐姜德伟孙国勤于宏伟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生后1个月发现心脏有杂音,近2年有活动后心悸气短。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VI/6级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肺动脉 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伴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主动脉1例
9
作者 宋敏 任卫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0-1590,共1页
患儿女,6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2.5个月"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Ⅱ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明确异常。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与右肺动脉连接处(距肺动脉瓣根部9~10mm)回声失落,宽约13mm(图1A);CDFI于大动脉水平探及左向右... 患儿女,6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2.5个月"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Ⅱ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明确异常。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与右肺动脉连接处(距肺动脉瓣根部9~10mm)回声失落,宽约13mm(图1A);CDFI于大动脉水平探及左向右为主的双向分流信号,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图1B),肺动脉瓣处可探及轻度反流信号,反流峰速约3.5m/s,估测肺动脉舒张压约49mmHg;房间隔卵圆孔处探及左向右分流信号,分流束宽2~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肺动脉起源异常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Flow联合STIC在胎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吴温瑞 李天刚 +4 位作者 马斌 燕志恒 王瑷琳 韩苗苗 杨天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流成像(HD-Flow)联合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诊断胎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缺(PA-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4例PA-VSD胎儿心脏二维、HD-Flow联合STIC图像,评估HD-Flow联合STIC在PA-VSD不同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流成像(HD-Flow)联合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诊断胎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缺(PA-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4例PA-VSD胎儿心脏二维、HD-Flow联合STIC图像,评估HD-Flow联合STIC在PA-VSD不同分型诊断中的效能,并探讨PA-VSD胎儿动脉导管内径与左、右肺动脉内径相关性。结果:HD-Flow联合STIC诊断44例PA-VSD,其中A型42例,C型2例。HD-Flow联合STIC能够清晰显示胎儿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及动脉导管血流;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型动脉导管内径和左、右肺动脉内径均呈正相关(r=0.507、0.404,P<0.01)。结论:HD-Flow联合STIC能够明确诊断PA-VSD并分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A型PA-VSD胎儿动脉导管内径与左、右肺动脉内径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 胎儿 间隔缺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赵香芝 欧阳俊芳 刘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96-3198,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主动脉(AO)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与肺动脉(PA)宽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分析VSD程度及其是否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并行左右心... 目的分析采用主动脉(AO)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与肺动脉(PA)宽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分析VSD程度及其是否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并行左右心造影的单纯VSD或VSD合并RVOTs患儿82例,根据其心脏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纯VSD组,72例)和B组(VSD合并RVOTs组,10例)。再根据B组患儿VSD/AO的范围在A组中选取数值相当的病例作为A*组;A组根据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分为3个亚组:Aa亚组1.0<Qp/Qs<1.5,Ab亚组1.5≤Qp/Qs<2.0,Ac亚组Qp/Qs≥2.0;A组再根据VSD/AO分为3个亚组:A1亚组VSD/AO<0.5,A2亚组0.5≤VSD/AO<0.7,A3亚组VSD/AO≥0.7。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记录VSD程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造影分析,测量AO、PA的宽度,注意RVOT是否狭窄,根据心导管造影采集的血样分析计算Qp/Qs。结果 A*组Qp/Qs、PA/AO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SD/AO与PA/AO呈正相关(r=0.795,P<0.01),VSD/AO与Qp/Qs呈正相关(r=0.512,P<0.01),PA/AO与Qp/Qs呈正相关(r=0.413,P<0.01)。Aa、Ab、Ac亚组VSD/AO、PA/A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a亚组VSD/AO、PA/AO均低于Ab亚组和Ac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A3亚组PA/AO、Qp/Q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1亚组PA/AO、Qp/Qs均低于A2亚组和A3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O标化的VSD和PA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单纯VSD程度的指标,在合并RVOTs时,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消失,可以作为提示临床注意RVOT情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肺动脉 主动脉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鹏 罗金文 +3 位作者 刘剑 杨小晖 彭小明 刘平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23例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全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 目的:评价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23例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全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缩窄矫治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所有患儿延迟关胸。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随访2~27个月,无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92.7±43.4)min,体外循环时间(132.4±26.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18.4)min。ICU停留时间(185.3±56.4)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2.4±24.5)h,延迟关胸时间(36.3±18.6)h,术后住院时间(15.3±4.6)d。术后并发症12例,包括术后出血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迟发主动脉再缩窄1例。结论:对于病情严重的新生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行一期手术矫治安全有效。充分游离主动脉弓部和个体化的主动脉成形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主动脉缩窄 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福光 吕夕明 +1 位作者 胡型锑 黄品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一期纠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纠治手术的经验。方法36例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其中1例伴轻度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和左室流出道狭窄,1例伴第5弓残存,2例伴主肺动脉窗,1例伴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所有患者均行一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纠治手术的经验。方法36例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其中1例伴轻度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和左室流出道狭窄,1例伴第5弓残存,2例伴主肺动脉窗,1例伴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所有患者均行一期解剖纠治手术。结果手术死亡2例,5例延迟关胸。术后6月~5年随访,1例死亡,2例左支气管轻度受压,2例存在心室水平残余分流,6例降主动脉流速稍快,全组心肺功能均良好。结论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一经发现须及时手术治疗,一期纠治手术成功率较高,需密切关注主动脉吻合口狭窄及左支气管受压对患儿远期生存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中断 间隔缺损 一期纠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强 沈向东 +2 位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1例。出院检查与术前比,心胸比率(0.52±0.04 vs 0.57±0.07,P<0.05)及左心室舒张末径[(46.7±5.8)mm vs(54.5±10.2)mm,P<0.05]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患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手术损伤造成,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修补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成形 主动脉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矫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建屏 张怀军 +3 位作者 吴清玉 刘迎龙 朱晓东 郭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  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66例(62.3% ),膜周部VSD22 例(20.8% )。主动脉瓣以单叶右冠状动脉瓣脱垂为主(78例占73.6% );本组单纯VSD修补14 例;主动脉瓣成形75例,主动脉成形主要采用脱垂瓣叶折叠悬吊法和中心型折叠法;主动脉瓣置换17例。  结果:手术死亡1 例。出院检查脉压差均恢复正常。心胸比率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有明显缩小。VSD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  结论:强调早期治疗,防止AI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 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心脏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岩 王辉山 +2 位作者 方敏华 于岩 王镇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心脏解剖学特点,以提供术前精确诊断及术式良好预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RSVA患者80例,按是否合并VS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通过分析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心脏解剖学特点,以提供术前精确诊断及术式良好预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RSVA患者80例,按是否合并VS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内畸形情况。结果80例患者分为VSD组38例(47.5%)和无VSD组42例(52.5%),VSD组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比例明显高于无VSD组[7例(18.4%)比1例(2.4%),P=0.043];无VSD组患者病史时间明显短于VSD组[(0.6±1.3)年比(5.9±11.3)年,P=0.002],且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差于VSD组(3.12±0.52比2.37±0.58,P=0.041)。VSD组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比例高于无VSD组[18例(47.4%)比3例(7.1%),P<0.001]。VSD组38例均起源于右冠窦,其中33例(86.8%)破入有心室流出道,而无VSD组42例起源部位绝大多数仍为右冠窦[38例(90.5%)],但破口部位较为分散。VSD组与无VSD组的破裂部位构成比截然不同(x^(2)=55.98,P<0.001)。结论RSVA的部位与是否合并VSD可能存在明显相关性;合并VSD的RSVA患者更容易合并主动脉瓣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间隔缺损 解剖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丹丹 颜如玉 +4 位作者 王清木 吴文海 白蓉 刘慧兰 刘建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6-479,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窦瘤破裂与室间隔缺损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的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和分析59例主动脉窦瘤,使用飞利浦IE33、GE Vivid7及GE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成像扫描,观察其二维... 目的:研究主动脉窦瘤破裂与室间隔缺损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的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和分析59例主动脉窦瘤,使用飞利浦IE33、GE Vivid7及GE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成像扫描,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特征及规律性,并与心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9例主动脉窦瘤中,右冠窦瘤51例,无冠窦瘤8例;窦瘤破裂4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9例(占66%);合并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6例(占44%),其中主动脉瓣脱垂9例(占15%)。本组资料中,主动脉窦瘤的位置、大小、有无破口及破口大小和数量、破入心腔等情况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符合,术前超声检查明显低估室间隔缺损大小者3例,漏诊室间隔缺损2例(干下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主动脉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但主动脉窦瘤尤其是窦瘤破裂对室间隔缺损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干扰,可能导致室间隔缺损被漏诊或低估缺损口大小。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密切结合,仔细、全面的多切面扫查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并可及时发现其合并症,可作为此类患者首选、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破裂 VALSALVA窦 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A型主动脉弓离断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仲毅 杨锐 +2 位作者 陈艳玲 刘雅玲 熊迈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0期77-78,共2页
总结1例主动脉弓离断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的呼吸道管理经验。提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维持有效通气、做好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护理等,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间隔缺损 呼吸道管理 呼吸功能 人工胀肺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清荣 黄勇 +1 位作者 王忠睿 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61,164,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 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