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32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李淑珍 单鸿伟 +4 位作者 刘志平 朱宪明 王坚 李育敏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除1例(3%)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外,其余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 腔内修复术 血管腔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粥样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鹤 何伟 姚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粥样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4-05临床确诊为"粥样角膜溃疡"患者13例13眼,对其中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羊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4...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粥样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4-05临床确诊为"粥样角膜溃疡"患者13例13眼,对其中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羊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4mo^2a,平均8mo,观察视力、溃疡愈合、复发等情况。结果:患者3例经保守治疗角膜溃疡缓慢愈合,愈合时间为14~35(21±12.1)d,7例行羊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角膜溃疡穿孔并光感丧失行眼球摘除术。羊膜移植术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溃疡均得到治愈。所有患者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粥样角膜溃疡保守治疗难以奏效,大部分需手术干预。羊膜移植术和角膜移植术均可用于治疗粥样角膜溃疡,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羊膜移植术相对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羊膜移植 穿透性 角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 王玉甜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7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 5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OPCAB中应用IABP,对照组未用IABP,记录两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正性肌力...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 5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OPCAB中应用IABP,对照组未用IABP,记录两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住ICU时间,观察两组术后SABP、MABP及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SABP分别为(92.31±10.5)、(82.26±13.38)mmHg,术后MABP分别为(75.65±12.39)、(56.11±11.36)mmHg,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19.47±1.19)、(25.79±3.46)h,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分别为(36.58±3.67)、(51.29±5.33)h,住ICU时间分别为(1.33±1.56)、(1.90±2.82)d,围手术期死亡例数分别为2、7例,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3、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例数分别为1、4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用IABP可帮助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人冠状动脉多支搭桥的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鑫 徐明 +9 位作者 石开虎 蒋英硕 汪黎明 陈绪军 邱志兵 肖立琼 赵海鹏 刘培生 王睿 郑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4-396,40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多支搭桥的策略。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2月对36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不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多支搭桥的策略。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2月对36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不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19例同时取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RIMA)。15例以LIMA为唯一的桥血流来源(in-flow),其余的静脉桥吻合到LIMA;14例使用Enclose或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行静脉桥在主动脉上的吻合。术中用血流仪(Medi-Stim Butterfly Flow Meter,Oslo,Norway)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36例共行远端吻合116个[2-5个,(3.2±0.9)个]。术后2-22 h病人完全清醒。手术中实时桥血流测定满意,15例以LIMA为唯一in-flow的患者,LIMA主干的总血流量基本是各分支桥血流量的数学和。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8例(26.7%)手术后一过性心房颤动;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4例;下肢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随访6-60个月,(33.8±11.2)月,11例造影显示37支桥中,LIMA-LAD均通畅,2支到对角支的静脉桥闭塞,余静脉桥均通畅。结论对升主动脉有明显钙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结合主动脉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有效避免因在病变主动脉上操作引起的术后脑卒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MSCTA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巍 孙逢霞 +1 位作者 曾海燕 郑万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9期124-127,140,共5页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胸腹部联合CTA检查,采用薄层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虚拟内窥镜(VEO)、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胸腹部联合CTA检查,采用薄层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虚拟内窥镜(VEO)、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结果其中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5例合并主动脉溃疡,3例合并溃疡及壁间血肿)、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合并主动脉溃疡),6例主动脉溃疡。结论 MSCTA能够无创快捷地显示病变特征及范围,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术前评估及术后定期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内血肿 穿透性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合并肾动脉狭窄微创腔内介入治疗
6
作者 王旭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1,F0002,共2页
患者,女,67岁,主诉发现腹主动脉瘤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因腹部搏动性包块就诊于外院行腹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腹主动脉瘤,未行诊治。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查体:腹部正中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约5cmx... 患者,女,67岁,主诉发现腹主动脉瘤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因腹部搏动性包块就诊于外院行腹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腹主动脉瘤,未行诊治。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查体:腹部正中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约5cmx 5cm,无明显触痛,双侧股动脉搏动可。双下肢无明显肿胀,感觉活动可。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右肾动脉开口处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附壁血栓 双侧股动脉 主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腔内介入治疗 搏动性肿块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7
作者 牛毅菲 贺宇 +1 位作者 黄琼 袁义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重度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AS/AR)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南省胸科医院全麻下...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重度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AS/AR)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南省胸科医院全麻下行TAVR+PCI治疗重度AS/AR合并CAD的患者27例,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分为AS组19例(包含重度AS合并重度AR患者3例)、AR组8例,收集患者资料,根据VARC-2标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月行超声心动图和纽约心功能分级,评估死亡、心血管再住院、冠状动脉事件等事件发生率,记录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血管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7例(100%)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关闭不全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均经股动脉行TAVR+PCI术。AS组与AR组患者均为外科手术中高危风险。所有患者均于瓣膜置入前行PCI术,除AS组1例患者术中死亡,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无术中转外科手术,无冠状动脉阻塞、瓣膜损坏、瓣中瓣置入、中/重度瓣周漏等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反流(MR)面积在术前与术后1、6、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术前与术后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疾病
8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 解离 主动脉硬化 消耗性 抗纤溶 主动脉破裂 超声诊断 穿透性 经食管
全文增补中
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联合TAVR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9
作者 杨晓梅 丁晓雨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总结了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详细报道了该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心理状态和手术特殊性等要素制定详细的... 总结了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详细报道了该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心理状态和手术特殊性等要素制定详细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术中针对该类特殊手术并发症展开预防与处理工作;术后落实转入ICU的安全转运措施。旨在为后续同类手术的开展提供详尽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该患者术后于ICU接受30 h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平稳,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6 d,院内康复顺利出院,电话随访3个月,恢复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宪芬 高文根 +1 位作者 孟海英 陶欢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6例植入IABP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利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根据冠...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6例植入IABP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利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根据冠心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介入组和药物组,比较三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6例患者应用IABP(97.10±64.66)h.应用IABP后即出现血小板下降,2~4 d血小板最低,随后开始上升;手术组与介入组、药物组比较血小板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预后与手术组、介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及自动出院率更高.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正常患者预后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在2~4 d.手术组血小板低于介入及药物组.血小板下降与冠心病预后无关,但药物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手术组及介入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海松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340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20例)、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66例)和三支病变组(76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340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20例)、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66例)和三支病变组(76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冠脉病变支数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SBP、PP、TG、HDL-C、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积分有关(r分别为0.20、0.28、0.15、0.19、0.57、-0.18、0.79,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后,仅PP与Gensini积分仍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年龄、吸烟史为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Gensini积分)=16.018+0.603×年龄(岁)+2.078×吸烟史(年)+0.298×PP(mmHg)。结论主动脉PP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主动脉脉压差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