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L-23/Th17炎症通路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对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欣欣 张宁 +3 位作者 冯光玲 兰真真 郭娇 刘新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6,共9页
目的观察IL-23/Th17炎症通路是否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司库奇尤单抗是否可以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延缓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进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7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司库奇尤单抗组。空白对照... 目的观察IL-23/Th17炎症通路是否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司库奇尤单抗是否可以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延缓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进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7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司库奇尤单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司库奇尤单抗组给予促钙化饲料喂养16周后建立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模型,司库奇尤单抗对司库奇尤单抗组小鼠干预4周后,在多普勒超声下检测所有小鼠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变化;采用HE染色、Von Kos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药物干预4周后,能够显著降低主动脉瓣膜的峰值流速(P<0.05),降低血清IL-6、IL-17、IL-23水平(P<0.05);与司库奇尤单抗组相比,模型组瓣叶厚度明显增加且有更多的钙盐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司库奇尤单抗组与模型组相比,瓣叶中巨噬细胞(P<0.05)、IL-17A(P<0.05)、IL-23(P>0.05)浸润均减少。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的STAT3、BMP-2及α-SMA mRNA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IL-23/Th17炎症通路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病过程,经司库奇尤单抗干预后小鼠瓣膜的炎症、纤维化、成骨分化及钙化情况均有所缓解,司库奇尤单抗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Th17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 炎症 司库奇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去细胞方法构建的猪主动脉瓣膜支架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立信 徐志云 +2 位作者 黄盛东 刘延玲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去细胞方法制备的猪主动脉瓣支架的组织学、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相容性,寻找更合适的去细胞心脏瓣膜支架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去细胞方法对新鲜猪主动脉瓣叶及带瓣主动脉管道进行脱细胞处理:0.01%胰蛋白酶+1%Tr... 目的:评价不同去细胞方法制备的猪主动脉瓣支架的组织学、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相容性,寻找更合适的去细胞心脏瓣膜支架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去细胞方法对新鲜猪主动脉瓣叶及带瓣主动脉管道进行脱细胞处理: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用含有0.01%胰蛋白酶-1%Triton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24h;0.01%胰蛋白酶8h+1%脱氧胆酸(DCA)+核酸酶组先用0.01%胰蛋白酶37℃持续震荡消化处理8h,终止胰酶后加入含有1%DCA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24h;1%DCA+核酸酶32h组:用含有1%DCA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32h;同时以PBS漂洗的新鲜瓣叶作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评价去细胞效果。测定瓣叶弹性模量、最大抗张强度、应力伸长比及断裂伸长比以评价各组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大鼠皮下包埋实验评价去细胞支架的免疫源性、体内炎性反应及改建情况。结果:0.01%胰蛋白酶8h+1%DCA+核酸酶组细胞去除完全,优于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和1%DCA+核酸酶32h组。所制备瓣膜支架的弹性模量及最大抗张强度大于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应力伸长比及断裂伸长比则小于0.01%胰蛋白酶+1%Triton+核酸酶组,与新鲜瓣叶无明显差异。体内埋植实验炎症反应轻微,宿主成纤维细胞能够长入支架并对其进行改建。结论:短时间低浓度胰蛋白酶与1%DCA和核酸酶相结合的去细胞法方便有效,既能完全去除猪带瓣主动脉管道的细胞成分,使免疫源性显著下降;同时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保持稳定,可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提供可靠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人工 去细胞 主动脉瓣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韵岱 刘长福 +7 位作者 智光 李越 孙志军 姜胜利 米卫东 马晓辉 贾鑫 辜晓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52,共1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人术(TAVI)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新兴技术。对于高龄且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传统外科手术换瓣治疗风险大,且部分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而经导管置换主动脉瓣膜具有微创、无需体外...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人术(TAVI)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新兴技术。对于高龄且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传统外科手术换瓣治疗风险大,且部分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而经导管置换主动脉瓣膜具有微创、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导管插入术 主动脉瓣膜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实验中评价主动脉瓣环直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富良 唐跃 +5 位作者 李卫 刘晓鹏 侯志辉 贾六军 袁卫民 吴爱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测量中华小型猪主动脉瓣环直径的差异,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选择最佳的人工瓣膜型号的影像学方法。方法:12只中华小型猪分别采用ICE...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测量中华小型猪主动脉瓣环直径的差异,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选择最佳的人工瓣膜型号的影像学方法。方法:12只中华小型猪分别采用ICE、TTE及MSCT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比较三种方法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三种方法测量结果在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方面的差异。结果:ICE、TTE和MSCT测量的瓣环直径分别为(23.69±0.83)mm、(22.91±1.11)mm和(23.81±0.76)mm,测量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配对t检验)。不过Bland-Altman分析的结果提示TTE测量的结果较MSCT有显著的偏小趋势(差值均数:-0.91 mm,一致性界限:-2.78~0.97 mm),而ICE不存在这种趋势。使用三种方法指导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时,ICE结果与MSCT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1.000),而TTE选择的瓣膜尺寸在33.3%(4/12)的动物较MSCT结果偏小一个型号。结论: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术前的主动脉瓣环测量,ICE与MSCT的结果一致性更好,TTE的结果则有低估瓣环直径的趋势,在一定的瓣膜选择策略下,ICE与MSCT的结果对瓣膜的选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TTE的结果易造成人工瓣膜的型号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影像学评价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瓣膜型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彤 王士雯 +3 位作者 高磊 纪小龙 王美娥 关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时间点,将上述3组动物各随机处死4只,取其心脏主动脉瓣膜,标本经处理后,置于原子力显微镜下扫描观察。结果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高脂饮食组瓣膜表面内皮细胞的排列从规则的栅栏状密集的排列,逐渐过渡到无序紊乱的疏松排列。细胞形态从长梭形逐渐过渡为短圆形,细胞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当AFM在内皮细胞表面的扫描范围进一步缩小时,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表面大小一致,均匀排列的球形隆起结构逐渐变得低平、融合、减少;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内皮细胞的改变介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两组之间。结论利用AFM能够在瓣膜组织原位清晰显示损伤保护作用后,内皮细胞膜表面三维超微结构的变化;高脂饮食可以使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的排列、分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为后期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瓣膜疾病,例如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发生提供条件。阿托伐他汀能够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主动脉瓣膜 内皮细胞 高脂饮食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左心室辅助的φ25mm主动脉瓣膜泵 被引量:2
6
作者 钱坤喜 曾培 +1 位作者 茹伟民 袁海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研制出能够满足解剖和生理要求的心脏瓣膜泵.装置只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装置内没有轴承或其他支承物.叶轮叶片采用三元解析方法设计,可以防止滞流和紊流的产生.装置最大处的直径为24.7 mm,长12.4 mm;装置重40g,转子重11g;当转速为15 0... 研制出能够满足解剖和生理要求的心脏瓣膜泵.装置只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装置内没有轴承或其他支承物.叶轮叶片采用三元解析方法设计,可以防止滞流和紊流的产生.装置最大处的直径为24.7 mm,长12.4 mm;装置重40g,转子重11g;当转速为15 000 r/min时消耗功率为7W.血动力学测试试验表明,流经瓣膜泵的最大流量可达10 L/min,0流量时对应的输出压力为80 mmHg;当流量为4~8L/min时,瓣膜泵能增加循环流量约1 L/min,提高输出压约10 mmHg;由离心泵产生的搏动血流在经过瓣膜泵以后压力搏动值保持在40mmHg左右.以一头80kg重的猪进行首次受体动物试验,将瓣膜泵缝在主动脉进口位置,结果表明装置的植入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不会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 可植入式 微型轴流泵 受体动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的生物力学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金振晓 刘维永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1,W001,共3页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需要良好的支架结构作为细胞生长和附着的载体 ,本研究探讨了去细胞后猪主动脉瓣瓣叶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发现该去细胞方法可以完全去除瓣叶内的细胞成分 ,且去细胞后瓣叶的组织含水量增加 ,可溶性蛋白...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需要良好的支架结构作为细胞生长和附着的载体 ,本研究探讨了去细胞后猪主动脉瓣瓣叶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发现该去细胞方法可以完全去除瓣叶内的细胞成分 ,且去细胞后瓣叶的组织含水量增加 ,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而瓣叶的热皱缩温度、厚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幼兔皮下埋植试验证明 ,宿主细胞可以沿纤维框架的纹理长入到瓣膜内。说明该去细胞瓣叶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组织相容性 ,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安全性和可行性的首次人体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洪亮 郭应强 +11 位作者 罗建方 宋光远 王宇彬 刘路路 李捷 陈阳 牛冠男 王墨扬 吕守良 陶春丽 高润霖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率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再次手术、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生率)。结果: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2定义的器械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81.8%(9/11)。TAVR后30 d无患者死亡,无事件生存率为90.9%(10/11),1例患者在术后30 d再次进行TAVR,所有患者中无中量及以上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和瓣周漏以及新发起搏器植入。结论: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首次人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明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主动脉瓣膜钙化过程中Th17/Treg细胞比率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彬 史嘉伟 董念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是否参与主动脉瓣膜钙化及其与瓣膜钙化发生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人主动脉瓣膜组织分为3组(n=10):(1)对照组:瓣膜来自扩张型心肌病需心脏移植的受体,排除瓣膜组织病理改变者;(2)纤维化组:瓣膜来自严重主动脉瓣膜...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是否参与主动脉瓣膜钙化及其与瓣膜钙化发生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人主动脉瓣膜组织分为3组(n=10):(1)对照组:瓣膜来自扩张型心肌病需心脏移植的受体,排除瓣膜组织病理改变者;(2)纤维化组:瓣膜来自严重主动脉瓣膜钙化需瓣膜置换术者,取远离瓣膜钙化部位,纤维化增生组织,排除风湿热及心内膜炎病史者;(3)钙化组:瓣膜来源同纤维化组,取瓣膜明显钙化组织。分别进行von kossa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用于进一步指导瓣膜组织分组;RT-PCR分析,检测瓣膜组织内Th17/Treg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对照组无Th17/Treg细胞浸润;纤维化组Th17细胞浸润明显高于钙化组(0.904±0.079比0.445±0.057,P<0.01);钙化组Treg细胞浸润明显高于纤维化组(0.900±0.058比0.396±0.032,P<0.01)。结论主动脉瓣膜钙化与纤维化组织中Th17/Treg细胞比率不同,调控Th17/Treg细胞分化趋势或许可以干预主动脉瓣膜钙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钙化 TH17细胞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促进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彬 史嘉伟 董念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是否促进主动脉瓣膜钙化形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体外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培养技术,瓣膜间质细胞培养传代3-5次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1)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2 ml RPMI-1640完全培养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是否促进主动脉瓣膜钙化形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体外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培养技术,瓣膜间质细胞培养传代3-5次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1)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2 ml RPMI-1640完全培养液;(2)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2 ml RPMI-1640完全培养液和IL-17(50 ng/ml)。继续孵育48 h后,用细胞茜素红钙染色检测两组瓣膜间质细胞钙化情况,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两组瓣膜间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及骨形态蛋白2(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中明显钙结节形成,对照组细胞中少量钙结节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ALP和BMP-2蛋白(0.741±0.063比0.184±0.032;0.900±0.060比0.396±0.030,均为P〈0.01)与基因(0.236±0.004比0.106±0.003;0.523±0.052比0.194±0.047,均为P〈0.0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结论 IL-17可促进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形态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膜泵的回流
12
作者 钱坤喜 茹伟民 +3 位作者 曾培 王芳群 王颢 袁海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436,共3页
为了研究主动脉瓣膜泵的回流,将血泵内的叶轮换成圆柱体,使血泵失去泵血的作用,从而进行回流测试.测试中,血泵分别以15000r/min,17500r/min和20000r/min的转速旋转,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压力差由一个离心泵提供,用流量计测出从... 为了研究主动脉瓣膜泵的回流,将血泵内的叶轮换成圆柱体,使血泵失去泵血的作用,从而进行回流测试.测试中,血泵分别以15000r/min,17500r/min和20000r/min的转速旋转,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压力差由一个离心泵提供,用流量计测出从瓣膜泵出口经定、转子间气隙到进口的回流.试验结果表明气隙和压差对回流有明显影响:增大气隙或增大压差都会导致回流的增加.当气隙为0.20mm,进出口压差为13.3kPa时,瓣膜泵的回流为0.6—0.8L/min.回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表明,在自然心脏舒张期回流产生一个波峰,而在收缩期产生一个波谷.瓣膜泵的转速对回流无明显影响,当转速增大时回流只有略微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 回流测量 气隙和压差 抗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中期随访结果
13
作者 郑哲 胡盛寿 +2 位作者 宋云虎 王浩 叶瓒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观察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的中期临床结果。方法:1998年3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完成的24例Ross手术病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34岁,平均(13.96±5.76)岁,所有患者均以主动脉病变为主,其中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12例,... 目的:观察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的中期临床结果。方法:1998年3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完成的24例Ross手术病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34岁,平均(13.96±5.76)岁,所有患者均以主动脉病变为主,其中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12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自体肺动脉移植于主动脉瓣位,并行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同种肺动脉瓣移植于肺动脉瓣位。所有患者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时间4~78个月,平均(34.2±20.1)个月,均存活,没有感染、栓塞和再次手术。自体肺动脉瓣(新主动脉瓣)平均流速为(1.46±0.49)m/s,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1例。同种肺动脉瓣(新肺动脉瓣)平均流速为(1.73±0.99)m/s,1例跨瓣压差超过80mmHg(1mmHg=0.133kPa),2例中度反流。结论: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获得较好的中期疗效,尤其对不适合瓣膜成形和瓣膜置换术的儿童型主动脉瓣膜病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卒中研究进展
14
作者 熊荣 黄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68-473,共6页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最常见瓣膜疾病,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地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并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卒中为其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病变瓣膜区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失衡等因素相关。有效的抗栓药物治疗及...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最常见瓣膜疾病,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地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并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卒中为其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病变瓣膜区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失衡等因素相关。有效的抗栓药物治疗及脑保护装置的使用可减少卒中的发生。本文就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相关卒中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卒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置换 经导管瓣膜置换术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21例分析
15
作者 李杜生 江楷主 +1 位作者 陈学深 陈柔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9-10,共2页
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是老年人心衰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该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报告21例病人,并对其临床特点作一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置换动物实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艳斌 蔡菁 +4 位作者 孙伟 盛燕辉 杨荣 孔祥清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7-1100,1147,共5页
目的:探索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置换动物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自膨胀镍钛支架三叶式猪心包瓣膜装配入18F导管输送系统,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放置到8只健康的实验用绵羊主动脉瓣膜位置。植入前、后即刻进行... 目的:探索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置换动物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自膨胀镍钛支架三叶式猪心包瓣膜装配入18F导管输送系统,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放置到8只健康的实验用绵羊主动脉瓣膜位置。植入前、后即刻进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植入支架瓣膜的功能及对冠脉血流灌注及二尖瓣功能等的影响。结果:6只实验动物植入支架瓣膜成形良好,无移位,冠脉血流未受影响,可见微量瓣周漏。因瓣膜位置放置不良导致2只实验动物术中死亡,其中1例因为瓣膜植入位置过深,影响到二尖瓣开放与闭合,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另1例因为瓣膜植入位置偏高,影响到冠状动脉血流,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结论: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植入支架式主动脉生物瓣膜动物实验取得初步成功,即刻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置换 导管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化模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镕珲 金昌 +4 位作者 冯文韬 吴泽斌 钟生平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6-512,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评估不同钙化模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钙化斑块在主动脉瓣叶上的位置不同,建立对合线钙化模型、附着线钙化模型和圆圈钙化模型3种不同钙化形式的主动脉根部模型。使用ABAQUS软件仿真自膨胀经...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评估不同钙化模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钙化斑块在主动脉瓣叶上的位置不同,建立对合线钙化模型、附着线钙化模型和圆圈钙化模型3种不同钙化形式的主动脉根部模型。使用ABAQUS软件仿真自膨胀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3个钙化模型中的过程,分析不同钙化模型对主动脉根部应力、瓣架变形以及瓣周间隙的影响。结果圆圈钙化模型中钙化斑块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为18.42 MPa,可能导致假体植入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更高;圆圈钙化模型的瓣架变形程度也最大,可能导致更差的假体耐久性;附着线钙化模型的瓣周间隙面积为37.2 mm^2,超过其他模型的2倍,植入后出现严重瓣周返流的风险可能性更高。结论不同的主动脉瓣叶钙化模式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后的主动脉根部应力、瓣架变形以及瓣周间隙有关,对术后并发症和假体耐久性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临床上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术后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有限元分析 钙化 瓣周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通过上调长正五聚蛋白3的表达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梅黎 汪洋 +4 位作者 李飞 李平 苏伟 张凯伦 刘晓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上调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VICs)表达长正五聚蛋白3(PTX3),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V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VICs,用不同浓度LPS(0、50、100、200ng/mL)干预AVICs 48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TX3、骨形...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上调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VICs)表达长正五聚蛋白3(PTX3),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V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VICs,用不同浓度LPS(0、50、100、200ng/mL)干预AVICs 48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TX3、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的表达;采用PTX3靶向小干扰RNA(PTX3siRNA)转染AVICs沉默PTX3 72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TX3的表达;PTX3siRNA转染AVICs 48h后再给予LPS(200ng/mL)干预AVICs,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MP2、OPN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LPS干预AVICs表达PTX3、BMP2、OPN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LPS浓度达200ng/mL时,PTX3、BMP2、OPN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均P<0.01);2PTX3siRNA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有效沉默PTX3的表达(P<0.01);3与对照组比较,LPS+PTX3siRNA组AVICs成骨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LPS可刺激AVICs表达PTX3,从而促进AVICs表达BMP2、OPN,PTX3参与了CAVD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 长正五聚蛋白3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siRNA沉默长正五聚蛋白3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表达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梅黎 李飞 +1 位作者 苏伟 张凯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AVICs)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沉默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后AVICs...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AVICs)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沉默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后AVICs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变化,探讨PTX3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为CAVD的瓣膜标本12例为实验组,并以心脏移植术中无病变的主动脉瓣膜标本12例为对照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外培养AVICs,以不同浓度LPS(0、50、100、200 ng/mL)干预AVICs 24 h,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L-6、IL-8、MCP-1的表达水平;利用PTX3靶向小干扰RNA(PTX3 siRNA)转染AVICs 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PTX3的沉默效果;转染PTX3 siRNA后的AVICs再以LPS(100 ng/mL)干预24 h,Real-time PCR检测其炎症细胞因子IL-6、IL-8、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瓣膜PTX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②不同浓度LPS干预后,AVICs表达IL-6、IL-8、MCP-1的水平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LPS浓度达100 ng/mL时,IL-6、IL-8、MCP-1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P<0.01);③PTX3 siRNA可有效沉默PTX3的表达(P<0.01);④与对照组(Scramble siRNA组)比较,在100 ng/mL LPS干预后,LPS+PTX3 siRNA组AVICs表达IL-6、IL-8、MCP-1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CAVD患者瓣膜表达PTX3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PS促进AVICs表达炎症细胞因子IL-6、IL-8、MCP-1,但靶向沉默PTX3可明显抑制AVICs在LPS刺激下IL-6、IL-8、MCP-1的表达水平。PTX3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可能在CAVD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 长正五聚蛋白3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与主动脉吻合角度对主动脉瓣膜影响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宇锋 亢一舟 +2 位作者 穆振霞 黄素琴 高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4,141,共7页
目的 探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与主动脉吻合角度对主动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分别构建LVAD与主动脉吻合角度为45°、60°、90°的3个主动脉模型和主动脉瓣膜模型,搭建体外搏动台... 目的 探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与主动脉吻合角度对主动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分别构建LVAD与主动脉吻合角度为45°、60°、90°的3个主动脉模型和主动脉瓣膜模型,搭建体外搏动台用于体外实验。运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系统,选取心动周期中的3个时刻(T_(1)收缩峰值期,T_(2)瓣膜快速闭合时期和T_(3)舒张峰值期)探究主动脉瓣膜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采用速度矢量、涡量、黏性剪切力指标评价LVAD吻合角度对主动脉瓣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瓣膜快速闭合时期,吻合角度增大时,瓣膜近壁面血流速度、平均涡量和最大黏性剪切力均增大。结论 吻合角度较低时,血流对主动脉瓣膜的冲击速度较小,瓣膜受到较小的剪切力,使瓣膜处于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研究结果为临床手术中吻合角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吻合角度 主动脉瓣膜 粒子图像测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