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李静 胡惠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2期99-100,共2页
总结了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护理经验。从2010年3月~2014年11月,本中心对42例(男28例、女1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单瓣叶置换手术。认为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 总结了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护理经验。从2010年3月~2014年11月,本中心对42例(男28例、女1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单瓣叶置换手术。认为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儿童,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手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中期效果。术前充分评估、完善的准备、术中密切医护配合(牛心包片充分洗涤、精确测量剪裁、选择合适的缝线等)、皮肤压伤的防护等,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及获得良好远期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主动脉瓣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效果
2
作者 盛卫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均接受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观察患者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均接受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观察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均成功建立主动脉瓣,瓣叶对合正常。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0级4例,Ⅰ级2例;跨主动脉瓣峰压差平均为(14.27±2.81)mm Hg;主动脉瓣对合缘高度为0.59 cm。随访1个月,主动脉瓣反流0级4例,Ⅰ级2例,跨主动脉瓣峰压差为(13.39±3.14)mm Hg,主动脉瓣对合缘高度为0.57 cm,无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牛心包瓣叶无结构性衰败。结论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可有效治疗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血流动力学及中期随访结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 主动脉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瓣叶置换术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任仕杰 许铭 +3 位作者 宋来春 陶超 李晓勇 陶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832-836,共5页
目的 分析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competence,AI)患者行单瓣叶置换术的中长期临床结果,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从2005年9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172例VSD合并AI患者接受VSD修... 目的 分析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competence,AI)患者行单瓣叶置换术的中长期临床结果,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从2005年9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172例VSD合并AI患者接受VSD修补+单瓣叶置换手术.中位年龄为19.5岁(9个月至67岁),术中同期修复其他的合并畸形包括主动脉窦瘤修补、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卵圆孔未闭缝闭、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结果 1例左心室扩大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直径9.8cm)术后因顽固性心功能不全死亡.4例患者二次阻断,其中2例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6%)、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VSD).4例患者因术后出血或心脏压塞行二次开胸探查手术.平均随访时间为(53.27±25.3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6.5个月,3~104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因主动脉瓣病变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期间3例患者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心脏扩大不明显、无临床症状而未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心内膜炎的发生.结论 VSD合并AI患者行主动脉瓣单瓣叶置换是安全的、可行的,其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包 单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