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光远 王墨扬 +9 位作者 王媛 牛冠男 张倩 陈茂 王建安 冯沅 赵振刚 刘先宝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根部形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形态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
2
作者 孟庆龙 王婧金 +2 位作者 张冰 段福建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同时了解主动脉根部形态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41例(反流组),术前行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半自... 目的:探讨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同时了解主动脉根部形态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41例(反流组),术前行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半自动方法获得主动脉根部形态参数。同时选取20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的院内就诊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流组校正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TIMI血流帧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流组的三支血管平均帧数与主动脉根部形态参数包括主动脉窦部、窦管交界的平均径(r=0.728、0.716)、面积(r=0.735、0.740)及周长(r=0.731、0.747)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P均<0.001)。结论:对于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慢于主动脉瓣正常人群,同时血流速度也随着主动脉根部形态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根部形态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三维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瓣膜两种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生物力学数值模拟
3
作者 王倩 罗新锦 +6 位作者 丘俊涛 胡圣懿 丁学超 杜田明 张艳萍 侯倩文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698,共8页
目的阐释运用直筒型人工血管行保留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对新生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TA影像重建5例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包括2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A1、A2),2例佛罗里达袖套术(B1、B2)... 目的阐释运用直筒型人工血管行保留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对新生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TA影像重建5例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包括2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A1、A2),2例佛罗里达袖套术(B1、B2)和1例无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对照组(C)。通过数值模拟获得血流和压力分布结果,评估主动脉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种术式的患者和对照组收缩峰值的最大流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后的流速较为平缓,与对照组模型相近,而其主动脉内平均压力和壁面切应力趋于稳定。佛罗里达袖套术中,存在高速血流冲击血管壁,沿主动脉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壁面切应力和压力集中现象。结论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手术后,新生主动脉根部的血流模式依赖于术后窦部几何形状的变化。观察到两种术式的血流状态均表现良好,但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血流模式较佛罗里达袖套术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 佛罗里达袖套术 直筒型人工血管 主动脉根部形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