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阳 马春燕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8-638,共1页
患者女,48岁,以"胸痛、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T 36.5℃,P 100次/分,血压:左上肢60mmHg/35mmHg,右上肢68mmHg/47mmHg,左下肢181mmHg/35mmHg,右下肢176mmHg/35mmHg。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颈动脉超声:颈动脉... 患者女,48岁,以"胸痛、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T 36.5℃,P 100次/分,血压:左上肢60mmHg/35mmHg,右上肢68mmHg/47mmHg,左下肢181mmHg/35mmHg,右下肢176mmHg/35mmHg。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管壁正常结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一丹 支爱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非综合征型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TAAD)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TAAD具有明确的遗传基础,基因突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主动脉夹层风险相关。不同突变类型可能决定疾病的进展速度和个体... 非综合征型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TAAD)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TAAD具有明确的遗传基础,基因突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主动脉夹层风险相关。不同突变类型可能决定疾病的进展速度和个体的治疗反应。基因筛查是识别高风险人群的重要手段,为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推动精准医疗的实施。本文将对与非综合征型TAAD相关的最新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 基因检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姜黄素通过激活SIRT3信号通路抵抗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的形成
3
作者 彭祥燕 张彬 +6 位作者 乔喜楠 孙赫 江丽青 朱翰朝 金振晓 刘金成 段维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3,共13页
目的 探究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 THC)对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TAAD)的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 BAPN)1 g/(kg·d)饮... 目的 探究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 THC)对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TAAD)的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 BAPN)1 g/(kg·d)饮水法在3周龄的C57BL/6J小鼠构建小鼠TAAD模型,实验分为Con组、BAPN组、BAPN+THC组、BAPN+THC+3-TYP组,每组20只,4周后,统计各组小鼠生存情况;检测小鼠主动脉最大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弹力纤维(EVG)染色评估主动脉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α-SMA、OPN表达;DHE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IL-6、TNF-α、NRF2、NOX2、α-SMA、OPN、SIRT3、Ac-SOD2和SOD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APN组相比,BAPN+THC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升高、TAAD发生率显著降低,主动脉扩张程度、形态结构明显得到改善(P<0.05);炎症反应指标CD68阳性巨噬细胞、MMP2、MMP9、IL-6、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组织ROS生成量、MDA含量、NOX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SOD的活性和NRF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α-SMA含量明显升高,而OPN明显降低(P<0.05);SIRT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c-SOD2/SOD2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1);而使用SIRT3特异性抑制剂3-TYP和沉默SIRT3后,THC通过SIRT3信号通路抵抗TAAD的作用被抵消(均P<0.05)。结论 THC通过激活SIRT3信号通路降低主动脉组织的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进而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的表型转化,抵抗了小鼠TAAD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主动脉瘤和夹层 炎症 氧化应激 SIR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促胸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高文博 赵婷 +1 位作者 余泓池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4-614,共1页
目的胸主动脉瘤(TAA)与胸主动脉夹层(T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TAA和T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不了解TAA向TAD转化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在TAA向TAD演变的进程中,VSMCs发生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且... 目的胸主动脉瘤(TAA)与胸主动脉夹层(T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TAA和T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不了解TAA向TAD转化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在TAA向TAD演变的进程中,VSMCs发生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且受流体剪切力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明流体剪切力诱导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的力学生物分子机制,为解析TAA向TAD演变的机理提供新方向,为TAA和TA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对临床TAA和TAD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基于医学影像数据模拟计算TAA和TAD病变部位的流体剪切力变化,并通过体外力学加载实验探究出合适的力学加载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内外力学加载实验流体剪力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数值模拟表明,VSMCs在TAA和TAD的血管组织中受到的流体剪力均值分别为1.0、40 dyn/cm^(2);流体剪切力显著下调PTCH1及上调GLI2的表达水平,该过程伴随VSMCs的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过表达PTCH1和抑制GLI2可显著阻碍流体剪力诱导的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延缓TAA向TAD的转化进程。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PTCH1-GLI2信号轴诱导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从而促进TAA向TAD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流体剪切力 主动脉 血管组织 重大疾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 TAA 转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80
5
作者 景在平 包俊敏 +3 位作者 周颖奇 赵志青 徐斌 冯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 年9 月至1999 年5 月对10 例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 年9 月至1999 年5 月对10 例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口径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决定,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 例,死于内漏所致的动脉瘤破裂。其余9 例手术操作成功,无传统术式常见的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肾衰、截瘫等并发症,6例夹层假腔内即时形成血栓,3 例假腔内晚期形成血栓,手术后平均随访6 个月,瘤腔均明显缩小。结论:短期随访结果表明,腔内隔绝术用于治疗内膜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cm 以上的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可靠的优点。内漏可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张、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裂口的评估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4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王振堂 叶华 杨继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34-637,共4页
为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前裂口评估的意义及方法 ,作者分析了 32例以螺旋CT为主要术前检查评估方式、少数采用MRA检查的病例 ,并与术中DSA对比。结果表明 ,第一裂口发现率CT检查为 90 32 % ,MRA为 6 6 7% ,DSA为 10 0 ... 为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前裂口评估的意义及方法 ,作者分析了 32例以螺旋CT为主要术前检查评估方式、少数采用MRA检查的病例 ,并与术中DSA对比。结果表明 ,第一裂口发现率CT检查为 90 32 % ,MRA为 6 6 7% ,DSA为 10 0 % ;大部分裂口位于断面片时钟位的 3~ 7点 ;多裂口情况下CT与DSA检查结果有一定差异。提示术前准确评估裂口将有利于手术方案、移植物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手术前 裂口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脉根部替换联合象鼻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立忠 刘永民 +1 位作者 杨天宇 赵晓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有可能避免Ⅱ期手术,采用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可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替换 象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评估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3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冯翔 冯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41-643,共3页
32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腔内隔绝术 ,术中发现内漏 4例 ,即时腔内方式治愈 3例 ,自愈 1例 ;术后迟发型内漏 1例。内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术中DSA及术后螺旋CT是发现内漏的有效方法 ;发生内漏后主张尽快以腔内... 32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腔内隔绝术 ,术中发现内漏 4例 ,即时腔内方式治愈 3例 ,自愈 1例 ;术后迟发型内漏 1例。内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术中DSA及术后螺旋CT是发现内漏的有效方法 ;发生内漏后主张尽快以腔内方式治疗 ;小量内漏可自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手术后 内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真假腔的判别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翔 景在平 +4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陆清声 叶必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39-842,共4页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术中夹层真、假腔的判别方法。 方法 :对 116例 Stanford B型 TA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 CTA或 MRA检查 ,重建方法包括 :表面遮蔽重建、最大密度投照...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术中夹层真、假腔的判别方法。 方法 :对 116例 Stanford B型 TA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 CTA或 MRA检查 ,重建方法包括 :表面遮蔽重建、最大密度投照、多平面重建。术中判断真假腔方法有 :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 ,夹层裂口切线位造影法 ,导管沿途冒烟法 ,导丝从近端漂下法等。 结果 :左前斜 4 5°造影时 ,81例夹层假腔位于降主动脉外侧 ,35例假腔位于降主动脉内侧或真假腔重叠 ,而在腹主动脉段 ,夹层真假腔的位置关系变化繁多。在端侧孔导管途中冒烟时发现 2例导管从远端假腔经过夹层裂口进入夹层真腔。2例采用肱股导丝技术。全组 116例除 1例因移植物释放困难放弃手术外 ,其余均顺利恢复夹层远端真腔血流。结论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 ,认真做好术前、术中的每一步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真假腔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晓天 胡何节 +2 位作者 邓福生 方征东 孙小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7-1129,共3页
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其中有121例单纯行腔内隔绝术,其中24例术中覆膜支架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2例胸主动脉瘤及1例主动脉夹层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转流,左颈总动... 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其中有121例单纯行腔内隔绝术,其中24例术中覆膜支架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2例胸主动脉瘤及1例主动脉夹层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结扎术,术后1周再行腔内隔绝术。3例失败。结果显示本组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中发现有2例主动脉夹层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于术后1、3个月分别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导致肠坏死和A型夹层而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后1年因腹主动脉的夹层逆撕导致截瘫。1例胸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瘤腔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腔内隔绝术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桂龙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67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131)和术后死亡组(n=36)。采用回顾性...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67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131)和术后死亡组(n=36)。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否行胸部手术及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外周血管疾病、胸痛、恶心/呕吐、腹痛、低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及术中停循环时间、弓部处理方式。结果两组性别、吸烟率、PCI率及外周血管疾病、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胸部手术率及COPD、胸痛、腹痛、低血压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及其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停循环时间分布及弓部处理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部手术、胸痛、腹痛、低血压、血小板计数、术中停循环时间、术中弓部处理方式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越大,既往行胸部手术,术前出现胸痛、腹痛和低血压,术前血小板计数偏低,术中停循环时间延长及弓部采用三分支吻合方式增加了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外科手术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置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志青 景在平 +4 位作者 包俊敏 赵珺 冯翔 陆清声 王利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 :对 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6例患者中 6 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 :对 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6例患者中 6 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扰 ,其中 2例完全遮蔽 ,19例有临床症状 ,而术前行颈外动脉 -椎动脉旁路者 ,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 :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术前应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 ,选择性实施左锁骨外动脉 -左椎动脉旁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左锁骨下动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预防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睿 景在平 +5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冯翔 陆清声 黄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 (EVE)后截瘫或轻瘫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在 1998年至 2 0 0 1年实施的 116例TADEVE。对于可能发生截瘫的高危患者 ,术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结果 包括接受脊髓动脉造影...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 (EVE)后截瘫或轻瘫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在 1998年至 2 0 0 1年实施的 116例TADEVE。对于可能发生截瘫的高危患者 ,术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结果 包括接受脊髓动脉造影者在内 ,成功释放并固定移植物的 115例中 ,均无截瘫或轻瘫发生。结论 EVE虽避免了长时间主动脉阻断 ,但仍可因封闭肋间动脉造成脊髓的严重缺血 ,包括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糖皮质激素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能减小发生截瘫 /轻瘫的危险 ,而选择适当长度的移植物是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截瘫 地塞米松 脊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测评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志青 景在平 +5 位作者 包俊敏 赵珺 陆清声 冯翔 王利丽 刘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64-866,共3页
目的 探讨MRA在胸主夹层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患者接受MRA检查 ,测量瘤颈直径 ,裂口大小及数量 ,假腔累及范围 ,真腔走行 ,重要分支血管的供血来源等。结果 采用MRA做为术前评估手段及选择移植物的依据 ,实施腔内... 目的 探讨MRA在胸主夹层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患者接受MRA检查 ,测量瘤颈直径 ,裂口大小及数量 ,假腔累及范围 ,真腔走行 ,重要分支血管的供血来源等。结果 采用MRA做为术前评估手段及选择移植物的依据 ,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 ,均取得成功。结论 MRA对胸主夹层动脉瘤的真腔测量 ,裂口评估 ,移植物选择均有重要价值 ,不足之处是术后随访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磁共振成像 TAD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术后再发 A型夹层的认识和处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梅志军 景在平 +4 位作者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赵志青 包俊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8-809,共2页
关键词 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微创术 A型夹层 认识 处理 腔风隔绝术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修复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8
16
作者 谷涌泉 齐立行 +7 位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俞恒锡 佟铸 崔世军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不同腔内修复术式治疗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4例。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 目的探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不同腔内修复术式治疗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4例。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26例(A组),分支支架技术重建10例(B组),复合手术重建20例(C组)。术中使用国产覆膜支架26例,进口覆膜支架30例;全身麻醉48例,局部麻醉8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100%),无手术死亡患者。A组植入裸支架11例,覆膜支架15例;C组4例先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再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6例先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再行主动脉腔内修复覆盖左锁骨下动脉。3组患者出院时CTA检查显示支架形态均良好,无明显移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漏发生在A组有4例(15.4%),B组1例(11%),C组1例(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92.9%)患者获平均23.5个月随访,死亡5例(9.6%),原因为心肌梗死(2例)、肿瘤(3例)。47例CTA随访发现6例仍有部分内漏,24例远端胸腹主动脉仍有夹层但未扩大,未作特殊处理,目前均在随访中。结论 "烟囱"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和复合手术修复治疗累及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修复 复合手术 分支血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清声 景在平 +8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冯翔 赵珺 冯睿 黄晟 熊江 廖明芳 赵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6-847,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后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的观察 ,初步探讨此术式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共观察 111例。以平卧位右上肢肱动脉无创血压为标准 ,术前和术后 2周、3个月... 目的 :通过对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后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的观察 ,初步探讨此术式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共观察 111例。以平卧位右上肢肱动脉无创血压为标准 ,术前和术后 2周、3个月进行观察。术前、术后 1周内每日、术后 1个月检查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降主动脉真腔内径、肾动脉内径 ,了解肾脏真、假腔供血情况。结果 :术前并存高血压 82例 ,术后高血压改善 34例 (41.5 %)。术前肾功能正常者 94例 ,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术前肾功能异常者 17例 ,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一过性加重。术后肾动脉内径增大 2例 ,高血压均明显改善 ,肾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肾动脉恢复真腔供血 9例中 ,6例高血压改善 ,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术后主动脉真腔明显增粗 11例 ,7例高血压改善。结论 :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主要为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的改善。术后肾脏血供的改善、主动脉真腔增粗 ,血流阻力降低 ,可能是改善高血压的机制。手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治疗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压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刘绪舜 王振堂 叶华 杨继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31-633,F004,共4页
为探讨DSA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分析了 1998年以来DSA监控下进行的 32例EVGE操作 ,即通过股动脉小切口 ,以导管系统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体送到裂口处 ,将裂口封闭。术中DSA裂口发现率为 1... 为探讨DSA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分析了 1998年以来DSA监控下进行的 32例EVGE操作 ,即通过股动脉小切口 ,以导管系统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体送到裂口处 ,将裂口封闭。术中DSA裂口发现率为 10 0 % ,发现 4例内漏并在其监控下进行了有效处理。表明DSA可实时、全程监控腔内隔绝术操作 ,在术前术中发挥测量、定位、即时评估、帮助手术方案决策、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在其监控下纠正并发症的作用 ,其视野宽阔 ,显影清晰 ,获得参照数据多 ,使用方便 ,相关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术与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术期处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美英 张富军 +3 位作者 马宇 周宁 倪文 景在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6-258,共3页
通过传统手术和腔内隔绝术两种术式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术期处理的对比研究 ,发现 :①前者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明显多于后者 ;②前者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明显长于后者 ;③前者术中需要行单肺通气和左心转流等辅助技术 ... 通过传统手术和腔内隔绝术两种术式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术期处理的对比研究 ,发现 :①前者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明显多于后者 ;②前者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明显长于后者 ;③前者术中需要行单肺通气和左心转流等辅助技术 ,操作复杂 ,后者在支架放置过程中要求对血压进行快速调控 ;④术后两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总数上升的情况相似。说明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及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伟 刘志勇 +2 位作者 蒋杰 陆启同 薛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探讨其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9月,32例A型夹层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其中24例主动脉根部处理在原来"三明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内膜内侧...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探讨其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9月,32例A型夹层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其中24例主动脉根部处理在原来"三明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内膜内侧和外膜外侧放置条形人工血管片,并在分离的内外膜之间、涤纶片衬与夹层内一起加固缝合,使主动脉根部形成5层结构:血管片-外膜-涤纶片-内膜-血管片;间断加强缝合加固近端吻合口;在吻合口周围涂抹外科用固封剂。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全组患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24h出血超过1500mL2例。住院死亡2例,均与出血无关。22例痊愈出院。随访17例,窦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增宽,无中度及以上主动脉瓣反流。结论:改良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除能加固夹层断端、消除假腔外,还可更好地防止吻合口出血,加强主动脉窦壁,防止窦部进一步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出血 主动脉根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