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瓣膜两种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生物力学数值模拟
1
作者 王倩 罗新锦 +6 位作者 丘俊涛 胡圣懿 丁学超 杜田明 张艳萍 侯倩文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698,共8页
目的阐释运用直筒型人工血管行保留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对新生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TA影像重建5例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包括2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A1、A2),2例佛罗里达袖套术(B1、B2)... 目的阐释运用直筒型人工血管行保留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对新生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TA影像重建5例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包括2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A1、A2),2例佛罗里达袖套术(B1、B2)和1例无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对照组(C)。通过数值模拟获得血流和压力分布结果,评估主动脉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种术式的患者和对照组收缩峰值的最大流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后的流速较为平缓,与对照组模型相近,而其主动脉内平均压力和壁面切应力趋于稳定。佛罗里达袖套术中,存在高速血流冲击血管壁,沿主动脉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壁面切应力和压力集中现象。结论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手术后,新生主动脉根部的血流模式依赖于术后窦部几何形状的变化。观察到两种术式的血流状态均表现良好,但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血流模式较佛罗里达袖套术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 佛罗里达袖套术 直筒型人工血管 主动脉根部形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的生物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王倩 侯倩文 +3 位作者 罗新锦 丘俊涛 胡圣懿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8-618,共1页
目的临床上关于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不同术式的优劣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与佛罗里达袖套术对瓣膜运动及根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手术规划提供建议。方法通过CTA影像重建出7例... 目的临床上关于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不同术式的优劣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与佛罗里达袖套术对瓣膜运动及根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手术规划提供建议。方法通过CTA影像重建出7例主动脉根部个性化模型,包括3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术式A)、3例佛罗里达袖套术(术式B)、1例无主动脉根部病变模型作为对照组。基于患者主动脉根部几何尺寸,构建理想化瓣叶模型。通过生物力学数值模拟,评估瓣叶关闭性能和主动脉根部血流动力学。结果术式A中瓣叶最大开口面积分别为423.07、445.71、468.94 mm^(2),与对照组的431.47 mm^(2)比较接近;术式B中瓣叶最大开口面积分别为629.62、356.75、306.81 mm^(2),与对照组差异较大;但瓣口面积均大于200 mm^(2),未出现瓣膜狭窄现象。术式A和B中的高速血流均出现在瓣环和窦管交界处,这与对照组中的高速血流分布基本一致。术式A、B和对照组的主动脉壁面平均压力值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式的瓣叶开闭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性能均符合正常生理状态。但在瓣叶开闭状态中,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更优于佛罗里达袖套术,本研究有望对临床手术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 临床手术 生理范围 瓣膜狭窄 血流动力学 瓣口面积 血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双向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用于指导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猪瓣和牛瓣的选择
3
作者 李彩丽 唐达林 +2 位作者 姚静 孙浩亮 龚婵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9-379,共1页
目的猪瓣和牛瓣是主动脉置换(AVR)术中常用的生物瓣膜,但临床上对于两种瓣膜的选择还没有定论。本文根据猪瓣和牛瓣的血流动力学和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能对两种瓣膜进行详细比较,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瓣膜的力学机制和优化AVR术中瓣膜类... 目的猪瓣和牛瓣是主动脉置换(AVR)术中常用的生物瓣膜,但临床上对于两种瓣膜的选择还没有定论。本文根据猪瓣和牛瓣的血流动力学和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能对两种瓣膜进行详细比较,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瓣膜的力学机制和优化AVR术中瓣膜类型的选择。方法结合主动脉瓣各向异性的材料性质,患者左心室流出道的血流速度和主动脉压力数据,建立双向三维主动脉根部流固耦合(FSI)模型。构建了19、21、23、25 mm 4种瓣膜尺寸和2种瓣膜类型(猪瓣和牛瓣)在内的8个FSI模型以研究瓣膜类型和尺寸对AVR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与猪瓣相比,牛瓣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有更低的最大流速(7.17%),更小的平均跨瓣压差(8.92%),更大的几何开口面积(9.56%)和更低的流体剪切应力(6.61%)。在收缩高峰期,牛瓣瓣叶上的平均应力低于牛瓣,4个牛瓣模型的平均应力值为93.25±8.72 k Pa,比猪瓣膜模型低5.76%。本研究还观察到,置换较大尺寸的猪瓣和牛瓣可显著改善它们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平均瓣叶应力。25 mm牛瓣模型的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跨瓣压差、最大流体剪切应力和瓣叶上的平均应力分别比19 mm低36.98%、39.05%、38.83%和18.90%。结论初步建模结果表明,牛瓣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更低的瓣叶平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瓣置换术 平均跨瓣压差 生物瓣膜 血流动力学 血流速度 平均应力 瓣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vid手术在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谈梦伟 徐志云 +3 位作者 韩林 陆方林 唐昊 宋智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3-878,共6页
目的探讨David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科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52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 目的探讨David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科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52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6.6±14.5)岁。术前存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反流37例(71.2%),主动脉瓣环、窦部、窦管交界直径分别为22~30 mm、40~56 mm、34~51 mm。40例主动脉根部真性动脉瘤患者行单纯David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1~108 min,平均为(81.3±11.6)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8~129 min,平均为(97.3±10.8)min。12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avid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126 min,平均为(107.4±11.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27~180 min,平均为(143.5±17.1)min。所有患者使用人工血管直径均≤30 mm,9例采用右心房分流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渗血。42例患者撤机前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主动脉瓣功能,结果示无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8例。全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1.9%,1/52),所有患者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及其他重大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2±2.1)年,完整随访43例,无患者死亡;最近一次随访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无反流6例、微量反流24例、轻度反流12例、中度反流1例,无中度及以上反流患者比例达97.7%(42/43);无患者因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瓣膜置换手术;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9例(90.7%)、Ⅱ级4例(9.3%)。结论对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在基于一定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患者的基础上,选用口径适宜的人工血管行David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再植术 马方综合征 主动脉根部 夹层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疗效分析
5
作者 陈小中 周睿 +2 位作者 任书南 励峰 吴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48,352,共4页
目的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 目的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8~357 min,平均(266.4±6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6~286 min,平均(200.6±47.9)min。1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包括渗血4例,并发纵隔炎1例。术后随访2~38个月,平均(22.3±12.6)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而再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以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保留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带瓣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脉根部替换联合象鼻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立忠 刘永民 +1 位作者 杨天宇 赵晓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有可能避免Ⅱ期手术,采用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可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替换 象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根部形态结构的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华 黄新苗 +2 位作者 赵仙先 曹江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根部及临近组织结构64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影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无明显主动脉、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镜(VE)等方法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测得... 目的研究主动脉根部及临近组织结构64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影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无明显主动脉、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镜(VE)等方法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测得主动脉根部直径(22.79±3.31)mm,主动脉窦间距(33.43±3.34)mm,冠脉开口处直径(30.06±2.70)mm,升主动脉内径(30.39±3.42),窦底平面至窦顶平面距离(19.18±2.21)mm。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距主动脉根部距离分别为(15.71±3.53)mm、(15.96±3.78)mm。结论应用MS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主动脉开口大小、冠脉开口位置、有无发育畸形及与周边结构关系,为带瓣膜支架的设计与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顺利施行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主动脉根部 经导管 主动脉瓣膜 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光远 王墨扬 +9 位作者 王媛 牛冠男 张倩 陈茂 王建安 冯沅 赵振刚 刘先宝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根部形态学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单中心早期经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墨扬 许亮 +6 位作者 裴汉军 滕思勇 张海涛 吕滨 王浩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主动脉瓣环测量差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植入瓣膜型号,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术前CT测量主动脉瓣环短径(21.5±2.4)mm,主动脉瓣环长径(27.3±2.7)mm,瓣环平均内径(24.4±2.4)mm,左心室流出道长径(28.3±4.5)mm,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内经(24.±3.5)mm;升主动脉内径(35.3±4.4)mm。置入A-Venus人工瓣膜26号瓣膜8例,29号瓣膜7例。CT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6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出现主动脉根部破裂、阻挡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及瓣周中量及以上反流,有4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测量可准确有效评估主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为TAVI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根部 影像学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立忠 常谦 +3 位作者 唐跃 冯钧 孙晓刚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头连线水平纵切口 ,长约 10~ 13cm,“J”形纵劈上段部分胸骨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结果 :心肌阻断时间 5 8(5 4~ 6 7)分 ,体外循环时间 78(70~ 90 )分 ,总手术时间 4小时 15分 (3小时 2 0分~ 4小时 45分 ) ,术后住院时间 12 (9~ 2 5 )天 ,输血量 40 0 (0~ 16 0 0 ) ml,2例患者未输库血。全部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 :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术野显露良好 ,创伤小 ,失血少 ,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肇伉 严勤 +2 位作者 丁文祥 陈玲 刘锦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4,共1页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苏肇伉严勤丁文祥陈玲刘锦纷⒇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7.5岁,体重25.5kg。3岁时曾因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左心室与升主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4.0kPa(10... 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一例苏肇伉严勤丁文祥陈玲刘锦纷⒇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7.5岁,体重25.5kg。3岁时曾因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左心室与升主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4.0kPa(105mmHg)降至6.7kPa(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置换术 自体 带瓣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根部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飞 孔祥清 +3 位作者 唐立钧 盛燕辉 周蕾 杨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DSCT在斜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瓣环直径和左室流出道直径。超声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且和DSCT测量值对比。结果:主动脉瓣狭窄组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ostia,LCO)高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ostia,RCO)高度、冠状窦(sinus of Valsalva,SV)直径、左右冠状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组瓣环(aortic annulus,AA)直径、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ino-Tubular Junction,STJ)直径、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O)直径、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er tract,LVOT)直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ontinuity fibrous,CF)距离,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收缩末期AA、SV、STJ、AO直径、IVS厚度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0.05),收缩末期LVOT直径明显比舒张末期小(P<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AA及LVOT直径冠状面测量值均大于矢状面测量值。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DS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r=0.87,r=0.82,r=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由于TTE的诊断作用有限,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进行DSCT检查对于瓣膜支架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CT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根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85例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池一凡 孙忠东 +3 位作者 侯文明 杨铁南 牛兆倬 Th.Mesana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随访应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主动脉根部或瓣膜病变的患者行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术后随访 1 5~ 91个月观察临床结果。结果 :随访 1 5~ 91( 3 8 9± 13 2 ... 目的 :随访应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主动脉根部或瓣膜病变的患者行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术后随访 1 5~ 91个月观察临床结果。结果 :随访 1 5~ 91( 3 8 9± 13 2 )个月。术后早期病死率 1 2 % ( 1/85 ) ,远期病死率 5 9% ( 5 /85 ) ;与术前比较心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1) ;术后随访心内膜炎发生率 2 4% ( 2 /85 ) ;生存者中瓣膜无或有轻度反流 84% ( 66/79) ,中度反流16% ( 13 /79)。结论 :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根部重建手术效果可靠 ,成功率高且并发症低 ,尤适于治疗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病 主动脉根部替换 同种异体移植 心内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石安 陈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5例 (原发性高血压组 ) ,其中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7例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8例 ;血...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5例 (原发性高血压组 ) ,其中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7例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8例 ;血压正常患者 2 3例 (血压正常组 )。用食道超声检测主动脉根部扩张度 (D值 )和僵硬度 (β值 ) ,同时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D值为 (2 87± 0 76) 10 -6cm2 /dyn ,β值为 5 3 4± 2 84;血压正常组D值为 (3 47± 0 95 ) 10 -6cm2 /dyn ,β值为 3 63± 1 67,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和 <0 0 5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D值为(2 3 9± 0 84) 10 -6cm2 /dyn ,β值为 6 5 3± 2 62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D值为 (2 94± 0 71) 10 -6cm2 /dyn ,β值为5 12± 2 4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D值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72 ,P <0 0 0 5 ) ;β值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呈显著负相关 (r =-0 3 95 ,P <0 0 0 5 ) ;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内径与 β值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3 0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主动脉根部顺应性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淑敏 卢长林 +4 位作者 孙菲 边红 周岩 杨青苗 王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经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174例,以性别、年龄匹配的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的高血压患...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经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174例,以性别、年龄匹配的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对照,分析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组中,合并吸烟[47.3%(82/174)比31.4%(22/70)]、血脂异常[52.7%(91/174)比44.3%(31/70)]、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54.1%(94/174)比42.9%(30/70)]的比例高于非扩张组(均为P<0.05);在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组,室间隔厚度[(11.6±5.5)mm比(10.7±2.7)mm,P=0.02]、左房大小[(39.1±5.9)mm比(37.8±6.5)mm,P=0.03]、E/Em(9.3±3.8比7.8±2.9,P=0.03)均较高;E峰速度[(72±14)cm/s比(75±16)cm/s,P<0.01]、Em[(7.7±2.7)cm/s比(9.4±2.6)cm/s,P<0.01]及E/A(0.86±0.29比1.03±0.30,P=0.02)较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室间隔厚度、E/A和E/Em是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常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并伴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瘤38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敬 张岩伟 +4 位作者 舒礼良 罗鸿 张竞超 刘超 赵文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阳 马春燕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8-638,共1页
患者女,48岁,以"胸痛、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T 36.5℃,P 100次/分,血压:左上肢60mmHg/35mmHg,右上肢68mmHg/47mmHg,左下肢181mmHg/35mmHg,右下肢176mmHg/35mmHg。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颈动脉超声:颈动脉... 患者女,48岁,以"胸痛、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T 36.5℃,P 100次/分,血压:左上肢60mmHg/35mmHg,右上肢68mmHg/47mmHg,左下肢181mmHg/35mmHg,右下肢176mmHg/35mmHg。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管壁正常结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受累的处理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庆国 王强 +3 位作者 潘俊 武忠 周庆 王东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1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主动脉根部受累,16例主动脉根部未受累。分别采用Bentall手术(46例)、主动脉窦部重建(48例)和Divid手术(3例)处理受累主动脉根部。... 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1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主动脉根部受累,16例主动脉根部未受累。分别采用Bentall手术(46例)、主动脉窦部重建(48例)和Divid手术(3例)处理受累主动脉根部。对手术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院内死亡14例,99例治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8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8个月;接受Bentall手术的患者(26例)中1例死亡,接受主动脉窦部重建的患者(45例)中1例主动脉窦部有逐步扩大趋势并出现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接受David手术的患者(3例)中1例有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应根据具体病变处理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部重建保留了主动脉瓣而不需要长期抗凝,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处理 主动脉窦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辉 孙立忠 +3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田良鑫 王民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除1例仍为中度反流外,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均明显改善。随访中有2例非手术相关死亡,无主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全组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时,对由于主动脉根部瘤或升主动脉瘤导致的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选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根部 保留主动脉根部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根部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玉玺 冯家烜 +2 位作者 周建 冯睿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943,共5页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腔内血管修复术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