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麻醉管理及术后早期恢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醒帅 卢家凯 +3 位作者 赵丽云 程卫平 乔志钰 卿恩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TAAAR)的麻醉管理及术后早期恢复。方法应用我院病案室的病案资料数据库,检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施行的tTA-AAR患者61例,比较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19)和常温非体外循环组(B组,n=42)... 目的探讨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TAAAR)的麻醉管理及术后早期恢复。方法应用我院病案室的病案资料数据库,检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施行的tTA-AAR患者61例,比较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19)和常温非体外循环组(B组,n=42)。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常规应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cellsaver洗涤红细胞量、术中库存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术中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ICU停留时间、早期死亡率、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脊髓损伤、肾功能衰竭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洗涤红细胞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和血浆用量明显减少(P<0.05),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明显减轻、术后早期死亡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脊髓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切监护下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合血液保护与神经保护措施,对改善tTAAAR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常温非体外循环比深低温停循环对改善术后早期恢复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替换 人工血管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马凡氏综合征行全主动脉替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俊 赵洪霞 李党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总结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全主动脉替换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行全主动脉替换术。术后加强气道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出血护理,肾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及消化吸收功... 目的总结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全主动脉替换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行全主动脉替换术。术后加强气道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出血护理,肾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及消化吸收功能监护,加强切口疼痛护理、下床活动训练。结果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585h,术后ICU监护26d,术后70d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全主动脉替换术患者加强术后监护、疼痛管理、下床活动训练及切口护理,可保障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替换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明星 常谦 +5 位作者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魏波 胡晓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患者156例,ARF诊断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组织标准。依据是否发生术后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患者156例,ARF诊断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组织标准。依据是否发生术后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F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男性111例(71.2%)、女性45例(28.8%),年龄19~65岁,平均(40.4±10.9)岁。其中主动脉夹层者130例(83.3%)、动脉瘤者22例(14.1%)、假性动脉瘤者4例(2.6%),合并马凡综合征58例(37.2%),CrawfordⅠ型者6例(3.8%)、CrawfordⅡ型者128例(82.1%)、CrawfordⅢ型者20例(12.8%)、CrawfordⅣ型者2例(1.3%),主动脉破裂者3例(1.9%),急诊手术6例(3.8%)。术后30 d死亡9例(5.8%),永久脊髓损伤8例(5.1%)。术后36例(23.1%)发生ARF,18例(11.5%)需要透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37,95%CI=1.113~6.250,P=0.028)、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6 U(OR=5.508,95%CI=2.144~11.930,P=0.000)和二开止血(OR=3.529,95%CI=1.298~9.590,P=0.013)为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6 U和二开止血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 胸腹主动脉替换 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心包瓣叶替换主动脉瓣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志云 张宝仁 +5 位作者 朱家麟 宋智刚 郝家骅 王连才 王尔松 武士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6-6,共1页
自体心包瓣叶替换主动脉瓣徐志云张宝仁朱家麟宋智刚郝家骅王连才王尔松武士英自体心包瓣叶替换主动脉瓣是近几年倍受重视的一项新技术。鉴于该方法血流动力学性能好、取材容易、无组织抗原性,特别是预计在体寿命优于一般的生物瓣,因... 自体心包瓣叶替换主动脉瓣徐志云张宝仁朱家麟宋智刚郝家骅王连才王尔松武士英自体心包瓣叶替换主动脉瓣是近几年倍受重视的一项新技术。鉴于该方法血流动力学性能好、取材容易、无组织抗原性,特别是预计在体寿命优于一般的生物瓣,因此,国外报道的手术例数逐渐增多,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瓣 主动脉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停循环下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全胸腹主动脉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忠东 吴辉 +3 位作者 何伟雄 何波 李珏 彭书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4-625,632,共3页
【目的】总结分段停循环下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全胸腹主动脉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麻醉处理21例,所有病人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长托宁1mg,吗啡10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 【目的】总结分段停循环下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全胸腹主动脉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麻醉处理21例,所有病人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长托宁1mg,吗啡10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吸入1%~2%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6mg·kg-1·h-1,维持麻醉。【结果】麻醉平稳,21例患者20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4.8%),神经并发症2例,经治疗痊愈,急性肾衰2例,经血透治疗痊愈。【结论】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麻醉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体外循环 主动脉替换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脉根部替换联合象鼻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立忠 刘永民 +1 位作者 杨天宇 赵晓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有可能避免Ⅱ期手术,采用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可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替换 象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93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立忠 任杰 +2 位作者 常谦 赵晓琴 杨天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93例 ,平均年龄 41.2岁 (2 3~ 6 9岁 )。对于主动脉夹层或累及主动脉弓的动脉瘤 ,选择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行象鼻手术时加用股动脉插管...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93例 ,平均年龄 41.2岁 (2 3~ 6 9岁 )。对于主动脉夹层或累及主动脉弓的动脉瘤 ,选择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行象鼻手术时加用股动脉插管。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根部替换。 2例合并象鼻手术。  结果 :9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72 .5± 17.9分钟 (42~ 133分钟 )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13.6±32 .7分钟 (6 0~ 2 32分钟 )。住院死亡 1例 (1.0 8% )。 8例手术未输血。  结论 :精湛的手术技术和麻醉、体外循环等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治替换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左室肥大的逆转 被引量:4
8
作者 于伟勇 张宝仁 +6 位作者 朱家麟 郝家骅 孙道华 邹良建 徐志云 梅举 王志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左室肥大的逆转于伟勇张宝仁朱家麟郝家骅孙道华邹良建徐志云梅举王志农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大对心功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早期以代偿性增强心功能为主,心肌肥大是可逆的;但晚期则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心肌肥...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左室肥大的逆转于伟勇张宝仁朱家麟郝家骅孙道华邹良建徐志云梅举王志农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大对心功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早期以代偿性增强心功能为主,心肌肥大是可逆的;但晚期则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心肌肥大也常常难以完全逆转[1~3]。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替换 左心室肥大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雷迁 陈雷 +3 位作者 方能新 孙立忠 常谦 李立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深低温停循环并顺行选择性脑灌注下主动脉弓替换术(除外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的患者173例。ICU时间延长定义为术后ICU时间...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深低温停循环并顺行选择性脑灌注下主动脉弓替换术(除外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的患者173例。ICU时间延长定义为术后ICU时间≥5d。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变量与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4±10.6)岁,男性患者占76.3%。38例(22.0%)患者术后ICU时间延长。术后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需要透析治疗)的发生率分别为6.4%和4.6%,住院死亡率为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急诊手术、是否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是否发生术后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与ICU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80min、术后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替换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危险因素预测主动脉弓替换术后ICU时间延长,加强围手术期脑保护和肾功能保护可能有助于缩短术后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替换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85例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池一凡 孙忠东 +3 位作者 侯文明 杨铁南 牛兆倬 Th.Mesana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随访应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主动脉根部或瓣膜病变的患者行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术后随访 1 5~ 91个月观察临床结果。结果 :随访 1 5~ 91( 3 8 9± 13 2 ... 目的 :随访应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主动脉根部或瓣膜病变的患者行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术后随访 1 5~ 91个月观察临床结果。结果 :随访 1 5~ 91( 3 8 9± 13 2 )个月。术后早期病死率 1 2 % ( 1/85 ) ,远期病死率 5 9% ( 5 /85 ) ;与术前比较心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1) ;术后随访心内膜炎发生率 2 4% ( 2 /85 ) ;生存者中瓣膜无或有轻度反流 84% ( 66/79) ,中度反流16% ( 13 /79)。结论 :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根部重建手术效果可靠 ,成功率高且并发症低 ,尤适于治疗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病 主动脉根部替换 同种异体移植 心内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保护技术在全主动脉弓替换手术中的应用及脑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曙东 柳克祥 +4 位作者 孙卫红 王天策 许日昊 朱志成 杨桂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手术中脑保护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SACP)、血液超滤技术和药物辅助保护技术,为1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及2例弓部动脉瘤患者...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手术中脑保护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SACP)、血液超滤技术和药物辅助保护技术,为1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及2例弓部动脉瘤患者施行全主动脉弓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术。通过观察术后患者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球结膜有无水肿及水肿程度,术后清醒时间及清醒程度,清醒后有无神经功能异常,有无躁动及四肢活动情况,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脑缺血、缺氧表现,有无脑水肿及脑水肿程度,有无脑梗塞和脑出血情况发生,如果怀疑有上述情况发生,可以进一步通过头部CT检查加以证实,从而对患者术中脑保护效果作出综合判定及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14例患者术后早期完全清醒,未出现脑缺血、缺氧、脑水肿、脑梗塞和脑出血引起的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无呼吸功能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治愈出院;死亡4例。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6~371(253.9±65.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1~299(186.7±53.8)min,DHCA时间22~136(68.0±24.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2.2(16.1±3.1)℃,DHCA时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控制在在5~10mL·kg-1·min-1,经右侧桡动脉监测脑灌注压力,一般在40~60mmHg,超滤液量1000~7200(4078.0±1350.7)mL,血液红细胞压积达到25%以上。结论:深低温是停循环时脑保护方法之一,但受时间限制;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延长了停循环安全时限,避免了大脑Willis环不完整缺陷,使双侧脑供血更均匀;药物保护技术和超滤技术的应用使脑保护效果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 脑保护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辉 孙立忠 +3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田良鑫 王民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除1例仍为中度反流外,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均明显改善。随访中有2例非手术相关死亡,无主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全组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时,对由于主动脉根部瘤或升主动脉瘤导致的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选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根部瘤 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芳环 王民英 +2 位作者 方玲俐 吴荣 秦国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替换 护理 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帅 钱向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1-749,共9页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医学工程学与材料学的发展,复合带瓣血管的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成为了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标准术式。作为Bentall手术的替代手段,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术后避免了终身抗凝和机械瓣膜的相关并发症,降低了...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医学工程学与材料学的发展,复合带瓣血管的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成为了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标准术式。作为Bentall手术的替代手段,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术后避免了终身抗凝和机械瓣膜的相关并发症,降低了血栓栓塞、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其有利的血流动力学和潜在更低的心内膜炎风险,保证了术后持久的主动脉瓣功能,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本文综述了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的适应症、标准化技术要点及其在不同患者中应用的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 主动脉瓣再植入 根部重塑 复合带瓣血管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爱琴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33-35,共3页
对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患者采取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术前注意心理疏导,控制血压和疼痛;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和体温监测,严密观察引流量,预防感染,加强脑部并发症的观察。结果8例均... 对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患者采取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术前注意心理疏导,控制血压和疼痛;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和体温监测,严密观察引流量,预防感染,加强脑部并发症的观察。结果8例均痊愈出院。提示充足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替换 支架“象鼻”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瓣手术配合
16
作者 林欣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6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肺动脉替换主动脉瓣术 护理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全超 洪涛 +5 位作者 王春生 丁文军 夏利民 赵东 宋凯 潘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行升主动脉瓣替换加主动脉替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的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部分患者行CT检查,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死亡3例(5%),出院的57名患者随访到53例,随访率92.9%.随访时间平均(20.3±18.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8~47 mm,平均(38.2±4.1) m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内径为26~35mm,平均(31±2)mm;EF为0.49~0.71,平均0.6±0.2,无出院后死亡病例.结论 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如其主动脉窦管部内径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考虑行AVR加升主动脉替换术,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降低,术后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Bentall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 主动脉替换 手术经验 BENTALL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初环 林洁 +4 位作者 冯霞飞 谢强丽 曹艳君 刘庆华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60-3661,共2页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并发症 急性 主动脉替换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手术死亡率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与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建林 黄庆恒 丁丽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分析了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35例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急诊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治愈。29例单纯内科治疗,其一25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作者认为,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出... 分析了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35例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急诊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治愈。29例单纯内科治疗,其一25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作者认为,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出现早,单纯内科治疗不能阻止其进行性恶化,预后极差。急诊主动脉瓣置换术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感染性 心内膜炎 主动脉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
20
作者 李文芳 常万和 +3 位作者 张宜明 赵越 周威 郑斯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72-272,共1页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全6例,混合病变30例。心功能Ⅲ、Ⅳ级者38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替换 二尖瓣替换 二尖瓣双瓣替换 瓣膜替换 心脏瓣膜病 瓣膜损害 主动脉根部 心脏自动复跳 自体心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