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培容 侯宇希 +1 位作者 赵丽云 马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65岁,ASAⅡ~Ⅳ级。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手术同时进行APP分离,对照组仅进行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诱导后(T1)、肝素化前(T2)、离开手术室前(T3)和术后24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TEG的反应时间(TEG-R)、凝集时间(TEG-K)、凝集块形成速率(TEG-α)、HBG、大血小板比例(P-LCR)和即时振幅(TEG-A)、最大振幅(TEG-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TEG-EPL)和凝血综合指数(TEG-CI);TEG行高岭土、肝素酶双检测。CPB停止后每小时监测血气,并根据术野出血情况检测血液常规(Hb、Plt、MPV、PLCR)和TEG以指导输血。结果与T1时比较,T4时研究组TEG-R、TEG-K明显缩短(P〈0.05),TEG-A、TEG-MA明显减小(P〈0.05),TEG-EPL、Plt明显降低(P〈0.05),TEG-CI、MPV、P-LCR明显升高(P〈0.05),两组Hb明显降低(P〈0.05)。T2时研究组TEG-A、TEG-MA、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研究组TEG-K明显短于对照组、TEG-EPL、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技术证明,APP对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平 王乃利 +1 位作者 寇印华 张晓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5 .5± 1.2 )mm ,副半奇静脉为 (3 .8± 0 .9)mm ,左最上肋间静脉为 (2 .0±0 .4)mm ,右最上肋间静脉为 (1.9± 0 .4)mm ,左腰升静脉为 (2 .3± 0 .5 )mm ,右腰升静脉为 (2 .2± 0 .6)mm。根据奇静脉属支的配布和肋间静脉汇入形式 ,将奇静脉系分为 4种类型。奇静脉及其属支中存在静脉瓣 ,有个体差异。脊髓静脉密集 ,与椎内静脉丛有丰富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神经根静脉与椎外静脉丛、奇静脉系相交通。结论 :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保护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主动脉手术 脊髓保护 逆行灌注 奇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腹主动脉手术狭窄后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舒强 金鑫 凌光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1,共2页
手术使兔腹主动脉狭窄 ,建立高、低剪切力并存的动物模型。将兔腹主动脉平均缩窄 6 0 .7% ,分析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距狭窄 1mm的近心段呈层流 ,流体渐渐缩窄 ,前、后壁的剪切力分别为 74dyn/cm2 和 314dyn/cm2 ,为高剪切力区。在距狭窄... 手术使兔腹主动脉狭窄 ,建立高、低剪切力并存的动物模型。将兔腹主动脉平均缩窄 6 0 .7% ,分析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距狭窄 1mm的近心段呈层流 ,流体渐渐缩窄 ,前、后壁的剪切力分别为 74dyn/cm2 和 314dyn/cm2 ,为高剪切力区。在距狭窄部的远心段 3mm范围内 ,流体出现分离 ,可见逆流 ,涡流和停滞 ,前壁为 - 18dyn/cm2 ,后壁为 - 71dyn/cm2 。本研究提示腹主动脉狭窄后近心段形成层流的高剪切力区和远心段的逆流 ,涡流和停滞的低剪切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手术 狭窄 剪切力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连续40例胸部主动脉手术零死亡
4
作者 何帆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66-166,共1页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依托协和综合优势,2002至2009年8年间完成了40例疑难胸部主动脉手术,创造了零死亡的记录。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主动脉手术 心外科 死亡 胸部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梓凝 肖苍松 +5 位作者 李双磊 迟海涛 王军惠 陈磊 赵强 杨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9-192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分析法及拟合曲线分别绘制夹层手术组和非夹层手术组的学习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的临界点将整个过程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对比两个阶段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学习曲线,验证临界点是否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并明确熟练掌握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后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完善的术前检查分为两组:主动脉夹层组47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弓部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非夹层组60例,术式为主动脉根部手术和/或升主动脉置换。夹层组中男37例、女10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9x^(3)+0.251x^(2)+28.852x-6.076(x为手术例数,最优拟合系数R^(2)=0.918,P<0.05)和y=-0.015x^(3)-0.093x^(2)+34.799x-27.316(R^(2)=0.92,P<0.05),以27例为界将夹层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明显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非夹层主动脉组中男45例、女15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3x^(3)-1.826x^(2)+62.353x+193.189(R^(2)=0.906,P<0.05)和y=0.009x^(3)-1.416x^(2)+49.389x+177.335(R^(2)=0.90,P<0.05),以22例为界将非夹层主动脉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除二次开胸例数[8(36.36%)vs 1(2.63%),P<0.001]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同样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夹层和非夹层手术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安全性和近期疗效好。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过程安全,夹层手术经约30例后可熟练掌握此技术;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经约20例后可熟练掌握,与夹层手术相比学习曲线较短。两组熟练掌握后均可提高术后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手术中不同脑保护方法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楠 孙立忠 +1 位作者 常谦 程卫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瘤手术围术期脑脊液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的比较,评价两种不同脑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主动脉手术患者14例,其中Ⅰ型夹层动脉瘤1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2例,胸腹假性主动脉瘤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瘤手术围术期脑脊液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的比较,评价两种不同脑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主动脉手术患者14例,其中Ⅰ型夹层动脉瘤1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2例,胸腹假性主动脉瘤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合并单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术9例(ASCP组);在单纯DHCA下行胸降主动脉替换术5例(DHCA组)。于围术期各时间点检测脑脊液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及丙二醛含量。结果:ASCP组和DHCA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及丙二醛的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的峰值分别出现于术后6 h及12 h,且两组间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DHCA合并单侧ASCP具有比单纯DHCA更好的脑保护效果,减轻脑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手术 脑保护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主动脉手术的重要病因——结缔组织病
7
作者 李畑波 刘宸铖 +2 位作者 徐博 王咏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49-2454,共6页
目的探讨以结缔组织病为病因的再次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完成的45例再次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9~73(46.0±14.1)岁。结缔组织疾... 目的探讨以结缔组织病为病因的再次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完成的45例再次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9~73(46.0±14.1)岁。结缔组织疾病19例,包括白塞氏病9例、马凡氏综合征4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6例。再次行Bentall手术24例、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术+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6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5例、其他手术类型10例,术后连续随访17~113(58.5±25.6)个月。结果再次主动脉手术较为少见,仅占我科同期再次心血管外科手术的7.3%(45/617),而结缔组织病占其中的42.2%(19/45)。围手术期死亡5例,其中2例心脏骤停、2例持续性低心排综合征、1例顽固性低氧血症。随访过程中死亡7例,其中白塞氏病4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2例;其余病例手术效果满意。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期间白塞氏病死亡率最高(Log-rank检验,P=0.0082)。结论结缔组织病为再次主动脉手术的重要病因,其中白塞氏病术后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手术 再次主动脉手术 结缔组织病 白塞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疑似嗜水气单胞菌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珂 何发明 +2 位作者 王伟 乔博 赵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调查一起Standfon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嗜水气单胞菌深部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某院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3例心脏术后手术部位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规范采集患者深部切口引流... 目的调查一起Standfon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嗜水气单胞菌深部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某院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3例心脏术后手术部位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规范采集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和静脉全血,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 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及血液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均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2号患者的呼吸机外管道、3号患者床单元表面处均检出嗜水气单胞菌,且药敏试验结果与1号患者所在病区水池台面检出的嗜水气单胞菌一致。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接触隔离等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嗜水气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者周围环境污染是可能的传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主动脉夹层手术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飚 李德闽 +8 位作者 李忠东 胡小南 董国华 张晓华 程晓峰 张利东 周志强 贲艳红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易发生脑部并发症。文中旨在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的123例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其中12例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mic circulatory arr...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易发生脑部并发症。文中旨在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的123例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其中12例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mic circulatory arrest,HCA)下行弓部手术,18例采用HCA逆行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 pevfusion,RCP)行脑保护,72例采用HCA+顺行脑灌注(antigrade cerebral performed,ACP)行脑保护,无HCA升主动脉置换及介入下腔内隔绝杂交手术21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2例(9.8%)。病死率由1998年的25.0%降至2009年的4.7%。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ransient neurologic deficit,TND)发生率由1998年的41.7%降至2009年的4.7%,平均14.6%。结论无HCA升主动脉置换及介入下腔内隔绝杂交手术能有效地减少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的病死率及TN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10
作者 汪梦莉 刘新宇 董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91-92,共2页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病变,存在破裂的风险,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积极准备手术治疗[1]。传统腹主动脉瘤采取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加重患者负担。完全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痛苦,缩短卧床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患者肠蠕动恢...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病变,存在破裂的风险,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积极准备手术治疗[1]。传统腹主动脉瘤采取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加重患者负担。完全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痛苦,缩短卧床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患者肠蠕动恢复快。谷涌泉等[2]对15例家猪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一人工血管置换端侧吻合术成功,验证了腹腔镜下行腹主动脉手术具备可行性,而且报道腹腔镜辅助下主一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髂动脉闭塞1例[3]。我院于2010年10月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术 全腹腔镜 手术配合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手术 手术治疗 主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手术停循环与脑灌注期间脑区域氧饱和度监测
11
作者 范小平 范瑞新 +3 位作者 吴若彬 郑少忆 马少鸿 田中国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6,499,共5页
目的:明确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脑灌注相结合进行主动脉弓手术期间脑区域氧饱和度监测(rSO2)的价值。方法:28位病人的rSO2被监控,数据被统计分析。结果:DHCA的平均停循环时间是(59±17.1)min,外科手术的结果比较满意,住院期间死亡2... 目的:明确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脑灌注相结合进行主动脉弓手术期间脑区域氧饱和度监测(rSO2)的价值。方法:28位病人的rSO2被监控,数据被统计分析。结果:DHCA的平均停循环时间是(59±17.1)min,外科手术的结果比较满意,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亡率(5.6%)。虽然全部病人兼有脑灌注支持,rSO2在DHCA期间仍然逐渐下降,平均降到(47±9.7)%,在复温末期又恢复到它的最初水平。有2位病人rSO2降低最明显,在长达83和88min的DHCA之后rSO2分别从57%和56%下降到27%和29%,这2位病人最终发展永久的神经系统损害。我们同时考察了End-rSO2和△-rSO2两个参数,在DHCA期间,脑灌注的灌注流速和这两个参数都存在线性相关。结论:(1)尽管DHCA和一定方式脑灌注的结合能提供大脑更有效的保护,这种保护措施仍然有一个安全的时限;(2)NIRS能实时监控脑rSO2,可用于监测大脑保护是否充分,有利于DHCA下脑灌注参数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区域氧饱和度 近红外分光学 深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主动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12
作者 王文贤 章晓华 罗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61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其中升主动脉手术144例、主动脉弓部手术96例和降主动脉手术21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中至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循环采用浅低温。连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脉搏血氧饱...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61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其中升主动脉手术144例、主动脉弓部手术96例和降主动脉手术21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中至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循环采用浅低温。连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体温、血气分析等。麻醉期间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平稳,术后84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围术期死亡38例。其中出血、低心排、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损害是主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论胸主动脉瘤手术术前应评估手术危害性,制定适当的麻醉、手术方案;麻醉期间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加强脑、肾、脊髓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手术 麻醉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手术时脑保护的方法
13
作者 罗国华 吴清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45-47,共3页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主动脉瘤手术时的脑保护变得日益重要。不少学者认为目前制约主动脉外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单纯的外科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脑保护问题。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瘤手术时脑保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DHCA 脑保护液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上腔静脉 非搏动血流 灌注流量 安全时限 注氧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用深低温停循环与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祖磊 杨威 +4 位作者 龚艺 芦潮 余凡 周明富 董啸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5-691,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以术后早期死亡、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脑卒中及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为结局进行Meta分析。每项研究均使用DHCA和DHCA+ASCP中终点数据产生RR和95%CI进行比较,使用Egger检验测试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5008例患者,其中3278例接受DHCA+ASCP治疗(DHCA+ASCP组),1730例接受DHCA治疗(DHCA组)。结果显示,DHCA+ASCP组在术后早期死亡(RR=0.74,95%CI:0.62~0.88,P=0.001)和PND(RR=0.79,95%CI:0.63~0.99,P=0.041)方面均优于DHCA组;两组在脑卒中(RR=0.72,95%CI:0.47~1.10,P=0.130)和TND(RR=0.99,95%CI:0.76~1.29,P=0.93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使用DHCA+ASCP可以降低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减少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脑灌注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剩余机血回输方式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慧轩 韩晶晶 +3 位作者 何明枫 龚婵娟 方印 陈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比较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即时和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128例,根据体外循环停... 目的:比较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即时和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128例,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剩余机血输注时间分为即时组和延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术中液体管理和手术止血时间。结果:共收集128例患者,即时组60例,延时组68例。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是延时组降幅较即时组明显减轻(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延时组患者术中血制品使用减少(P<0.05),出血减少(P<0.01),止血、手术和麻醉时长均缩短(P<0.01)。结论: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停机后,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并缩短手术止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手术 体外循环剩余机血 自体血回输 血红蛋白 止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昊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1-714,共4页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AS患者...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AS患者的一种选择。欧美国家开展了TAVR的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了既往TAVR的发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继报道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肯定了TAVR的效果。然而TAVR的并发症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我国的TAVR尚处起步阶段,需要符合国人特点的自主设计瓣膜,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TAVR定能成为医师和患者治疗AS更有力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陶瓷主动脉一例
17
作者 于文舟 王瑛 +1 位作者 马海峰 郑建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58-759,共2页
1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41岁,活动后心慌气短半年入院。入院时心脏彩色超声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大量返流),门诊以"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收入院,拟行主动脉瓣手术。既往病史:半年前始出现活动后心... 1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41岁,活动后心慌气短半年入院。入院时心脏彩色超声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大量返流),门诊以"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收入院,拟行主动脉瓣手术。既往病史:半年前始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无其它不适,高血压病史2年,18岁时曾因贫血住院治疗,24岁时流产进行过输血治疗,当时发生过皮肤过敏反应,无结核病等炎症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无发热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瓣膜性心脏病 陶瓷 心慌气短 主动脉手术 既往病史 皮肤过敏反应 心功能Ⅲ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主动脉术后难治性乳糜腹水1例
18
作者 杨呈伟 刘浩 +3 位作者 彭明亮 高琦 李欣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3-55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半年前因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后2个月曾因泌尿系感染,双侧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狭窄行经尿道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咳嗽及阵发性胸痛。
关键词 主动脉手术 并发症 淋巴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根兴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7期439-441,共3页
胸腹主动脉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徐根兴,孙立忠,王志伟综述沈宗林,朱晓东,曹嘉湘审校胸腹主动脉瘤是危害中老年患者的血管重症,其发病率虽低,但自然死亡率极高[1]。DeBakey等(1965)... 胸腹主动脉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徐根兴,孙立忠,王志伟综述沈宗林,朱晓东,曹嘉湘审校胸腹主动脉瘤是危害中老年患者的血管重症,其发病率虽低,但自然死亡率极高[1]。DeBakey等(1965)对外科治疗主动脉瘤的疗效作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 主动脉手术 脊髓功能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缝瓣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评估
20
作者 李秋泽 寇卫军 徐志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0-1120,共1页
连续缝合法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可以减少心肌缺血时间而有利于心肌保护.但这种手术方式能否整体改善患者的愈后并减低病死率,国内外的研究存在着争议。本文就2002年6月至2010年2月98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国外近... 连续缝合法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可以减少心肌缺血时间而有利于心肌保护.但这种手术方式能否整体改善患者的愈后并减低病死率,国内外的研究存在着争议。本文就2002年6月至2010年2月98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国外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评估 应用 心肌保护 连续缝合法 手术方式 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