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力学感受器在主动脉扩张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容 孙慧莹 +1 位作者 李双双 陆清声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2-498,共7页
主动脉腔内血流动力学复杂,其产生的机械力学刺激对主动脉扩张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内膜的关键组成,通过力学感受器对血流引起的微环境变化做出精准响应。这些力学感受器包括离子通道、受体酪氨酸激酶和膜结构等... 主动脉腔内血流动力学复杂,其产生的机械力学刺激对主动脉扩张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内膜的关键组成,通过力学感受器对血流引起的微环境变化做出精准响应。这些力学感受器包括离子通道、受体酪氨酸激酶和膜结构等,它们将机械应力转换为生化信号,从而影响血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近年来,针对内皮细胞力学感受器在主动脉扩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总结力学感受器介导内皮细胞功能调控主动脉扩张疾病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开发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扩张疾病 内皮细胞 力学感受器 血管生物力学 血流动力学 机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素通过下调lncRNA H19的表达抑制ox-LDL诱导的人源 正常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瑞 田龙海 杨永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索高良姜素对ox-LDL诱导的人源正常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20、40、80μmol/L)的高良姜素孵育HAECs24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活性。以5mg/mLox-LDL诱导的HAECs为模型,使用20、40μmol/L高良... 目的探索高良姜素对ox-LDL诱导的人源正常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20、40、80μmol/L)的高良姜素孵育HAECs24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活性。以5mg/mLox-LDL诱导的HAECs为模型,使用20、40μmol/L高良姜素孵育24h。为观察高良姜素的作用机制,在HAECs中过表达lncRNAH19,使用40μmol/L高良姜素孵育24 h。通过qRT-PCR检测lncRNAH19的水平,划痕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用于观察迁移和管形成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VEGFA、MMP-2、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低浓度(0、10、20、40μmol/L)的高良姜素对细胞无明显毒性(P>0.05),而80μmol/L高良姜素会抑制HAECs细胞的活性(P<0.01)。ox-LDL诱导的HAECs中lncRNAH19的表达水平增加,高良姜素能降低ox-LDL诱导的HAECs的lncRNAH19的表达水平、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ROS水平以及VEGFA、MMP-2、MMP-9的蛋白水平(P<0.01)。但是,高良姜素的这些生物学作用均能被过表达lncRNAH19逆转(P<0.01)。结论高良姜素可能通过抑制lncRNAH19的表达以降低ox-LDL诱导的HAECs的迁移、氧化应激和血管形成能力来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人源正常主动脉内皮细胞 高良姜素 lncRNAH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内皮细胞在肉鸡腹水综合征中的作用及miRNA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晨晰 程素芳 +4 位作者 吴国灶 陈娟 高晓娜 郭小权 刘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2-1532,共11页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病因引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遗传、饲养管理、营养失衡及环境等因素均有关。自该病首次出现以来,已给全球家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研究表明,系统性缺氧是肉鸡发生腹水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缺氧会导致肺动...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病因引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遗传、饲养管理、营养失衡及环境等因素均有关。自该病首次出现以来,已给全球家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研究表明,系统性缺氧是肉鸡发生腹水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缺氧会导致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s)受到损伤,引发其功能紊乱,产生大量血管活性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进而加剧血管内皮的异常增殖、炎症反应和表型转化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变化将导致血管膜增厚、管腔逐渐变窄等复杂病理过程,进而促进了肺动脉重构,最终成为腹水形成的直接诱因。miRNA作为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调节多种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miRNA的作用尤为显著,参与调控肺动脉内皮细胞的生理过程。鉴于此,笔者探讨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阐明了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以及miRNA在这一复杂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腹水综合征 动脉内皮细胞(paecs) 动脉高压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丁继军 章同华 +1 位作者 沈茜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0.1×10-4和1.0×10-4mol/L联胺,致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即刻或30min后...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0.1×10-4和1.0×10-4mol/L联胺,致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即刻或30min后加入葛根素0.3mg/孔,测定噻唑蓝摄取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凝血烷(TXA2)含量。结果:两种浓度的联胺使LDH,MDA和TXA2含量增加,使噻唑蓝摄取率下降,加入葛根素后可使上述结果逆转。结论:葛根素对脂质过氧化致内皮细胞的损害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主动脉 联胺 葛根素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多糖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大新 吴宗贵 +2 位作者 周斌 姜远英 殷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62-964,共3页
目的:研究壳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0.2,2,20,200,2000μg/ml)的壳多糖溶液分别加入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培养12,24,48h后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结果:平滑... 目的:研究壳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0.2,2,20,200,2000μg/ml)的壳多糖溶液分别加入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培养12,24,48h后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结果:平滑肌细胞数随着壳多糖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内皮细胞数随着其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增加。结论:壳多糖能抑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纯化鉴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翠燕 王金凤 +3 位作者 张艳萍 王芳 王国玉 侯明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6,200,共3页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取Wistar大鼠1只,无菌条件下打开胸腔取出胸主动脉,去除外周结缔组织及脂肪,使主动脉内膜翻出,用丝线结扎动脉两端后用烧热的镊子烫烙。置于50ml铺有鼠尾胶培养瓶中培养,加...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取Wistar大鼠1只,无菌条件下打开胸腔取出胸主动脉,去除外周结缔组织及脂肪,使主动脉内膜翻出,用丝线结扎动脉两端后用烧热的镊子烫烙。置于50ml铺有鼠尾胶培养瓶中培养,加入含有20%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静止培养,6d后换液并弃主动脉。经0.125%胰酶差速消化传代,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分子Ⅷ因子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6d时有少量细胞自主动脉迁移出并贴壁生长;12~14d时贴壁细胞覆盖大部分培养瓶底,约70%的细胞汇合成单层;经胰酶差速消化传代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汇合后呈现典型的"鹅卵石"样内皮细胞特征;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表达阳性率达100%。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胶原酶及内皮细胞生长补充物,更为经济适用,适用于细小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内皮细胞 体外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高糖条件下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慧 张立斌 刘志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7,T003,共4页
观察褪黑素 (Mel)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舒张因子前列环素 (PGI2 )、一氧化氮 (NO)及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影响 ,以探讨Mel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原代培养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 ,取 3~ 5代用于实验。实验分 5组 :A组为低... 观察褪黑素 (Mel)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舒张因子前列环素 (PGI2 )、一氧化氮 (NO)及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影响 ,以探讨Mel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原代培养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 ,取 3~ 5代用于实验。实验分 5组 :A组为低糖对照组 ,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 5 5mmol/L ;B组为高糖 ( 3 3mmol/L)对照组 ;C组为高糖 ( 3 3mmol/L)、亚生理浓度Mel( 10 -13mol/L)组 ;D组为高糖( 3 3mmol/L)、生理浓度Mel( 10 -9mol/L)组 ;E组为高糖、药理浓度Mel( 10 -5mol/L)组。体外孵育 2 4h后 ,用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PGI2 的代谢产物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酮 PGF1α)浓度 ,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NOS活性 ,RT PCR法检测内皮细胞iNOSmRNA表达。A组 6 酮 PGF1α浓度、NOS活性及iNOS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B组(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D组、E组 6 酮 PGF1α浓度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 ;D组、E组NOS活性均显著低于B组 (P<0 0 5 ) ;D组、E组iNOS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纳米碳管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林治卿 袭著革 +2 位作者 晁福寰 杨丹凤 张华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2-369,共8页
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 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 ̄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 ̄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种植内皮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伟 徐志云 +3 位作者 张宝仁 黄盛东 韩林 叶福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经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后,种植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观察细胞的增殖状态.方法: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分别经纤维连接蛋白(Fn,50μg/m1)预铺、胎牛血清(FCS)浸泡、无血清DMEM浸泡预处理12 h,采用间隔24 h、3次... 目的: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经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后,种植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观察细胞的增殖状态.方法:猪脱细胞主动脉瓣叶分别经纤维连接蛋白(Fn,50μg/m1)预铺、胎牛血清(FCS)浸泡、无血清DMEM浸泡预处理12 h,采用间隔24 h、3次种植的方法种植BAECs,于种植后第4天、第7天进行细胞计数,并行MTT法和3H-TdR掺入量检测比较细胞的增殖状态.同时于第7天取瓣叶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瓣叶表面内皮细胞覆盖情况.结果:种植后第4天和第7天,采用Fn预铺、FCS浸泡预处理的脱细胞瓣叶,其细胞计数、MTT的光密度和3H-TdR掺入值明显高于无血清DMEM预处理组(P<0.01).瓣叶经H-E染色,可见Fn预铺、FCS浸泡预处理组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优于无血清DMEM浸泡组.结论:Fn或FCS预处理能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在脱细胞瓣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有利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体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主动脉瓣叶 预处理 内皮细胞种植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礼龙 戴敏 王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且重复性高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将主动脉内膜暴露于外,采用不同浓度的Ⅰ型胶原酶以及不同消化时间对组织块进行预消化,然后将大鼠主动脉切成小块按内膜朝下贴在鼠尾胶原包被...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且重复性高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将主动脉内膜暴露于外,采用不同浓度的Ⅰ型胶原酶以及不同消化时间对组织块进行预消化,然后将大鼠主动脉切成小块按内膜朝下贴在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上进行培养。结果2.0g·L-1型胶原酶消化1h的组织块细胞迁出速度且组织迁出率明显提高(P<0.05),组织贴壁后24h即可见内皮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离出来,呈短梭形或类三角形,d4~5即可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后d3~4即可融合成单层,呈典型“铺路石”状排列,经免疫组化S-P法鉴定有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存在,进一步确认其为内皮细胞。结论经2.0g·L-1Ⅰ型胶原酶消化1h的组织块,组织块迁出率及内皮细胞迁出速度明显提高,从而大大缩短原代培养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苗新宇 朱潇潇 +2 位作者 龚燕平 谷昭艳 李春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建立血管衰老模型,观察比较高葡萄糖(H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过氧化氢(H_2O_2)及棕榈酸(PA)对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诱导衰老作用。方法取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组织贴块法提取原代RAEC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 目的建立血管衰老模型,观察比较高葡萄糖(H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过氧化氢(H_2O_2)及棕榈酸(PA)对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诱导衰老作用。方法取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组织贴块法提取原代RAEC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并进行鉴定。分别应用30 mmol/L葡萄糖(HG)、 10μmol/L AngⅡ、 100μmol/L H_2O_2、 0.5 mmol/L PA处理原代RAEC 24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 mRNA的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 P21、 P53蛋白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P16的表达, 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RAEC中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增加,以H_2O_2、 PA处理组更明显; HG、 AngⅡ、 H_2O_2、 PA处理均可增加RAEC的P16 mRNA水平; AngⅡ、 H_2O_2、 PA处理均可增强RAEC的P16、 P21蛋白水平,以H_2O_2组最显著。各处理组细胞P16表达均增强,与对照组相比, HG组与AngⅡ组细胞存活率变化不大, H_2O_2组与P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结论 HG、 AngⅡ、 H_2O_2及PA均可诱导建立RAEC衰老模型,以H_2O_2诱导衰老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少君 吴恒芳 +2 位作者 陈相健 杨笛 朱铁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89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术后2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5.0 mg/(kg·d)],以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术后2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5.0 mg/(kg·d)],以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大鼠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手术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内嵴断裂、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肿胀、空泡化明显;黄芪甲苷治疗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手术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SOD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降低,黄芪甲苷治疗后恢复至正常大鼠水平。结论: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上调主动脉内皮细胞SOD2表达是其可能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主动脉内皮细胞 线粒体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通过靶向PARP1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金玉 江康 冯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探讨miR-223通过靶向PARP1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存活的影响及miR-223改善氧化应激来治疗高血压的潜能。方法 Target Scan预测靶向PARP1的潜在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23对PARP1的靶向调节作用;q PCR和w... 目的探讨miR-223通过靶向PARP1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存活的影响及miR-223改善氧化应激来治疗高血压的潜能。方法 Target Scan预测靶向PARP1的潜在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23对PARP1的靶向调节作用;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23对HAECs细胞中PARP1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用H2O2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产生氧化应激,单细胞凝胶电泳、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分别检测miR-223对细胞DNA损伤、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软件预测发现miR-223是PARP1的潜在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 PCR及western blot均证实了miR-223对PARP1的靶向调控作用;过表达miR-223可通过降低PARP1表达促进H2O2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存活能力。结论 miR-223通过靶向调节PARP1表达降低H2O2诱导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存活,有可能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3 PARP1 氧化应激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士凯 何红 王福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 (GYP)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idative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 tein ,oxLDL)损伤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ovineaorticendothelialcell ,BAEC ...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 (GYP)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idative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 tein ,oxLDL)损伤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ovineaorticendothelialcell ,BAEC )中加入oxLDL(终浓度为 0 .1gpr·L- 1)及GYP低、中、高剂量组 (5 .0 ,10 .0 ,2 0 .0mg·L- 1) ,培养 2 4h后 ,采用细胞毒试验、丙二醛 (MDA)测定及细胞计数等方法 ,分别对其贴壁细胞及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 :①细胞毒试验发现 ,oxLDL对BAEC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0 .6 3% ) ,GYP组 (10 .0 ,2 0 .0mg·L- 1)为9.14 %和 6 .5 6 % (P <0 .0 1) ;②加oxLDL组和GYP组BAEC粘附的HL6 0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1) ;③MDA检测发现oxLDL促进BAEC脂质过氧化物生成 ,并高于GYP组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绞股蓝总皂甙具有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甙 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增殖 脂质过氧化 主动脉 丙二醛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毒试验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彤 王士雯 +3 位作者 高磊 纪小龙 王美娥 关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时间点,将上述3组动物各随机处死4只,取其心脏主动脉瓣膜,标本经处理后,置于原子力显微镜下扫描观察。结果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高脂饮食组瓣膜表面内皮细胞的排列从规则的栅栏状密集的排列,逐渐过渡到无序紊乱的疏松排列。细胞形态从长梭形逐渐过渡为短圆形,细胞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当AFM在内皮细胞表面的扫描范围进一步缩小时,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表面大小一致,均匀排列的球形隆起结构逐渐变得低平、融合、减少;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内皮细胞的改变介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两组之间。结论利用AFM能够在瓣膜组织原位清晰显示损伤保护作用后,内皮细胞膜表面三维超微结构的变化;高脂饮食可以使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的排列、分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为后期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瓣膜疾病,例如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发生提供条件。阿托伐他汀能够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主动脉瓣膜 内皮细胞 高脂饮食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培养及卡托普利干预对猪离体主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云开 苏海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 :利用高压培养猪离体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模型 ,研究高压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影响及卡托普利 (Cap)、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干预作用。方法 :制备 3 - 6代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单细胞悬... 目的 :利用高压培养猪离体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模型 ,研究高压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影响及卡托普利 (Cap)、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干预作用。方法 :制备 3 - 6代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单细胞悬液 ,分为 4个组 ,每组 8孔 ,5× 1 0 4 个细胞 /孔 ,①对照 (control)组 ,②Captopril (1 0 - 5mol/L)组 ,③Norepinephrine (1 0 0 μg/L)组 ,④Captopril+norepinephrine组 ,培养 1、3、5d后 ,进行细胞计数 ,培养 48h后测培养液中的NO和ET含量。结果 :①细胞生长试验 :Cap组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而NE组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1 ) ,NE +C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②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NO及ET含量 :Cap组ET含量低于而NO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NE组ET含量高于而NO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NE +Ca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卡托普利抑制高压培养PAEC的增殖 ,抑制ET分泌 ,促进NO分泌 ,而NE则具有相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上缩血管肽类 高压培养 卡托普利 离体主动脉内皮细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5-DHET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的于 夏勇 +2 位作者 石云敏 皮强中 罗素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14,15-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以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BAECs)按照不同14,15-DHET处理浓度分组为0(对照组)、0.1、... 目的:探讨14,15-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以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BAECs)按照不同14,15-DHET处理浓度分组为0(对照组)、0.1、0.5、1、5μmol/L组,刺激时间均为24 h;按照时间梯度分组为0(对照组)、4、8、12、24 h,刺激浓度均为5μmol/L,检测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按照不同14,15-DHET浓度分组为0(对照组)和5μmol/L(处理组),刺激24 h后观察14,15-DHET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在浓度梯度组中用0.1、0.5、1、5μmol/L的14,15-DHET处理BAECs后细胞内e NOS蛋白表达水平(1.456±0.008、2.202±0.045、3.931±0.170、4.588±0.179)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在时间梯度组中用5μmol/L的14,15-DHET处理BAECs 4、8、12、24 h后细胞内e NOS蛋白表达水平(1.521±0.021、1.922±0.061、3.642±0.173、4.813±0.134)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使用5μmol/L的14,15-DHET刺激HUVECs后,处理组小管总长度和小管分枝总长度(13 715.000±448.092,12 538.000±574.182)与对照组(10 426.000±950.537,8 672.000±1 025.486)相比均明显升高(P=0.043,P=0.03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4,15-DHET可以增加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e NOS蛋白表达,并且有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 15-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 主动脉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O/EDRF产生的调控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赛珠 周可祥 张建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03-304,共2页
为进一步明确雄性激素对老年男性冠心病的有益作用与一氧化氮(NO)/内皮衍生的松驰因子(EDRF)的产生有关,我们观察了睾酮对兔主动脉及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O/EDRF产生的调控作用。采用对兔胚胎肺-6(RFL-6... 为进一步明确雄性激素对老年男性冠心病的有益作用与一氧化氮(NO)/内皮衍生的松驰因子(EDRF)的产生有关,我们观察了睾酮对兔主动脉及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O/EDRF产生的调控作用。采用对兔胚胎肺-6(RFL-6)成纤维细胞cGMP形成的刺激作用检测NO/EDRF的产生。结果表明,雄性激素能刺激兔主动脉及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EDRF。提示对雄性激素依赖的EDRF产生引起的血管扩张可能是雄性激素缓解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肌缺血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EDRF 冠心病 内皮细胞 主动脉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v1.5蛋白通道阻滞剂DPO-1对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宁 周贤 +2 位作者 张晓霞 杨涛 许美霞(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10-2313,共4页
目的:研究Kv1.5蛋白通道阻滞剂DPO-1对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LPS组、LPS+DPO-11组、LPS+DPO-12组,LPS组静脉注射5 mg/kg LPS建立脓毒症模型,LPS+DPO-11组、LPS+DPO-12组建模后分别腹... 目的:研究Kv1.5蛋白通道阻滞剂DPO-1对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LPS组、LPS+DPO-11组、LPS+DPO-12组,LPS组静脉注射5 mg/kg LPS建立脓毒症模型,LPS+DPO-11组、LPS+DPO-12组建模后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DPO-1(0.3、3 mg/kg)。取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内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中Kv1.5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皮细胞标志物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Kv1.5蛋白在Control组及LPS组存在表达,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Kv1.5蛋白表达增加(P<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LPS组内皮细胞凋亡率较Control组明显上升(P<0.01),而LPS+DPO-11组及LPS+DPO-12组内皮细胞凋亡率较LPS组下降(P<0.05);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血清内皮细胞标志物Endocan、VCAM-1、vWF及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予Kv1.5特异性通道阻滞剂DPO-1干预后,大鼠血清内皮细胞标志物Endocan、VCAM-1、vWF及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下降(P<0.05),且这一效应随DPO-1剂量增加而加强;LPS组较Control组MDA、MPO水平上升,SOD活性降低(P<0.05),而DPO-1预处理可降低MDA、MPO含量、增加SOD活性(P<0.05)。结论:Kv1.5蛋白通道DPO-1通过阻断Kv1.5通道,减轻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1.5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 DPO-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晓燕 房洁 +3 位作者 张红明 韩淑芳 高玉琪 晋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样分子α(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将实验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5×10–9mol/L FIZZ1组)、C组(1×10–8mol/LFIZZ1组)、D组(2×... 目的探讨抵抗素样分子α(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将实验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5×10–9mol/L FIZZ1组)、C组(1×10–8mol/LFIZZ1组)、D组(2×10–8mol/L FIZZ1组)。采用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评价不同浓度的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全基因表达谱检测FIZZ1对主动脉内皮细胞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活性有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结果 FIZZ1刺激后,B、C、D组新生血管数目(分别为22.6±2.9、28.5±3.3、36.9±5.0个/H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7±2.6个/HP,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全基因表达谱检测提示,FIZZ1刺激后有22条信号通路的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其中活性上调信号通路12条,如调节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通路(rno04810)等,活性下调信号通路10条,如上皮细胞细菌侵入通路(rno05100)等。结论 FIZZ1可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通路(rno04810)活性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样分子α 主动脉 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