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马达式汽车主动稳定杆系统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韩 赵福民 +2 位作者 黄康 邵可 孙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76-1981,共6页
以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系统为研究对象,推导得到了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线性化反馈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其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对主动稳定... 以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系统为研究对象,推导得到了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线性化反馈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其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对主动稳定杆系统进行了联合仿真,得出安装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车辆在双移线工况下运行的响应曲线。为了验证设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稳定杆相比,主动稳定杆系统具有较好的抗侧倾特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稳定杆 非线性动力学 滑模控制 防侧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式主动稳定杆能耗最优控制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皮大伟 谢伯元 +4 位作者 王显会 王洪亮 王尔烈 李娇 王利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4-698,共5页
为解决永磁直流无刷电机转矩脉动大造成的作动器能耗高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三闭环控制算法,外环采用电机转角PI控制,中间环采用转速PI控制,内环采用定子电流最优控制.基于Simulink建立14自由度整车模型和电机式主动稳定杆及其控制系统... 为解决永磁直流无刷电机转矩脉动大造成的作动器能耗高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三闭环控制算法,外环采用电机转角PI控制,中间环采用转速PI控制,内环采用定子电流最优控制.基于Simulink建立14自由度整车模型和电机式主动稳定杆及其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能有效改善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同时电机输出特性得到改善,系统能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式主动稳定杆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最优控制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用电机式主动稳定杆多模式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姣 皮大伟 +1 位作者 王洪亮 李育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21-2828,共8页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及车身等情况不断变化,为了兼顾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及侧倾稳定性,针对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控制器根据车身的状态信号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14自由...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及车身等情况不断变化,为了兼顾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及侧倾稳定性,针对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控制器根据车身的状态信号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14自由度整车模型和电机式主动稳定杆模型,在多种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根据不同的外部条件或行驶工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 工作模式 侧倾稳定 行驶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ACE的液压式主动稳定杆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山 皮大伟 +1 位作者 孔振兴 史洋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33-539,共7页
为研究液压式主动稳定杆对汽车在高速转向时侧倾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实现了液压式主动稳定杆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仿真实验平台。以单/双轴通用稳定杆实验台架为基础,使用MC9S12DG128单片机为核心设计控制器,利用dSPACE... 为研究液压式主动稳定杆对汽车在高速转向时侧倾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实现了液压式主动稳定杆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仿真实验平台。以单/双轴通用稳定杆实验台架为基础,使用MC9S12DG128单片机为核心设计控制器,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运行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典型转向工况和不同类型路面激励情况下的液压式主动稳定杆对车辆侧倾稳定性的改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验环境,为主动稳定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液压式主动稳定杆 侧倾稳定 DSPACE HIL仿真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稳定杆与主动前轮转向耦合作用研究
5
作者 闫明帅 皮大伟 +1 位作者 李育龙 王显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76-79,共4页
对于同时装备主动稳定杆与主动前轮转向的车辆,为了获得最佳控制性能,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双系统的耦合问题.建立非线性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主动转向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基于稳定杆作动器,设计了主动侧倾滑模控制器以及反侧倾力矩前... 对于同时装备主动稳定杆与主动前轮转向的车辆,为了获得最佳控制性能,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双系统的耦合问题.建立非线性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主动转向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基于稳定杆作动器,设计了主动侧倾滑模控制器以及反侧倾力矩前后轴分配模糊控制器;最后设置阶跃转向与双移线机动工况.仿真结果表明,主动转向可以一定程度改善侧倾性能;另一方面,反侧倾力矩分配与主动转向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横摆稳定性能,同时还可以保证侧倾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稳定杆 主动前轮转向 稳定 耦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主动稳定杆系统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强 刘传卫 +2 位作者 †张娜 朱宝全 谢春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1,共10页
为了提高车辆的抗侧倾能力,设计了液压马达驱动式主动稳定杆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分层控制策略。上层自抗扰控制器(ADRC)计算出整车所需反侧倾力矩,整车所需要的反侧倾力矩经过分配器分配到前后轴,下层三闭环比例-... 为了提高车辆的抗侧倾能力,设计了液压马达驱动式主动稳定杆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分层控制策略。上层自抗扰控制器(ADRC)计算出整车所需反侧倾力矩,整车所需要的反侧倾力矩经过分配器分配到前后轴,下层三闭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接收到所要提供的反侧倾力矩后计算出控制电流输入到伺服阀,从而驱动马达输出轴旋转并通过稳定杆产生主动力矩,实现车辆的主动防侧倾控制。为了使控制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采用PSO算法整体优化上、下层控制,优化后的ADRC和PID参数再输入到整车模型中,为了使仿真接近实际效果,把实验测得的横向稳定杆扭转刚度也代入到模型中。在C级路面上采用蛇形和双移线工况进行仿真,通过将PSO优化的自抗扰系统与被动系统、PID控制系统和未优化的自抗扰控制系统对比进行仿真验证。仿真数据表明:侧倾角的大小直接影响车辆侧倾稳定性,采用PSO算法优化的分层控制策略能显著降低车辆的侧倾角,有效抑制过度的车身侧倾运动带来的不稳定性;主动控制的稳定杆比传统被动式稳定杆能更好地给车辆提供所需要的反侧倾力矩,提高了车辆抗侧倾能力;优化后的ADRC控制器比被动系统和未优化的ADRC控制器有更好的主动控制效果,相同工况下侧倾角更小,抗侧倾能力更强,优化后的三闭环PID响应速度更快,有更佳的跟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稳定杆 液压马达 自抗扰控制器 粒子群优化算法 侧倾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位姿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志圣 卢荡 刘泓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7-1456,共10页
针对集成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车辆的车身姿态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动力学模型以及包含侧倾、横向、横摆、俯仰、悬架垂向位移的车辆8自由度模型,其次针对复杂工况下控制算法参数难整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悬... 针对集成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车辆的车身姿态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动力学模型以及包含侧倾、横向、横摆、俯仰、悬架垂向位移的车辆8自由度模型,其次针对复杂工况下控制算法参数难整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悬架高度信号、路面坡度信号等车辆状态信息的实际俯仰角估计方法、理想俯仰角标定方法以及俯仰工况辨识方法,以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为作动器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算法的俯仰子控制算法和侧倾子控制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对各子控制算法参数进行整定,最后结合位姿控制矩阵设计了车辆位姿联合控制算法并进行试验验证。MATLAB/Simulink、CarSimRT与华海控制器进行的控制器算法在环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复杂工况下搭载双电机主动横向稳定杆车辆的侧倾角、侧倾角速度以及俯仰角的改善幅度均在10%以上,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 联合控制 俯仰和侧倾 在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控制的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应用仿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公宇 李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96,共5页
为了改善商用车的侧倾稳定性,设计了一种集液压控制与电机控制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控制精度和较大反侧倾力矩的电液控制主动横向稳定杆,并以某19座商用车为例,建立了包含转向、俯仰、侧倾,车身垂向运动在内的九自由度整车模型,对其中... 为了改善商用车的侧倾稳定性,设计了一种集液压控制与电机控制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控制精度和较大反侧倾力矩的电液控制主动横向稳定杆,并以某19座商用车为例,建立了包含转向、俯仰、侧倾,车身垂向运动在内的九自由度整车模型,对其中的主动横向稳定杆设计了一种PID+前馈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控制精度,减少迟滞,并通过Simulink和Trucksim的联合仿真以验证其有效性。在附着系数为0.8的B级路面上,分别进行鱼钩、方向盘角阶跃和双移线三种不同的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稳定杆相比,提出的这种主动稳定杆能够让车身侧倾角,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均有(20~45)%的降低,极大的提高了车辆的侧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稳定杆 电液压力控制 PID+前馈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集成控制 被引量:32
9
作者 周兵 吕绪宁 +1 位作者 范璐 张文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78-1983,共6页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包含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子控制器,将PID与线性控制相结合,设计了PID集成控...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包含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子控制器,将PID与线性控制相结合,设计了PID集成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对汽车的转向工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PID集成控制策略有效,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主动横向稳定 集成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车辆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松 夏长高 孙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59-3265,共7页
为实现对车辆的侧倾控制,自主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针对车辆在侧倾中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特点,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建立了滑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理想侧倾角的跟踪,并采用鱼钩与双移线转向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 为实现对车辆的侧倾控制,自主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AARB)装置。针对车辆在侧倾中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特点,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建立了滑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理想侧倾角的跟踪,并采用鱼钩与双移线转向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与传统被动横向稳定杆装置相比,能有效减小车辆的侧倾,同时具有良好反馈特性以,有利于驾驶员对车身姿态的判断,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 侧倾 滑模控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和AFS的车辆稳定性协调控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兵 颜丙超 吕绪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11-117,共7页
根据车辆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轮胎非线性对于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包括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主动横向稳定杆和AFS两个系统的运动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各个子控制器,并设计了前后... 根据车辆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轮胎非线性对于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包括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主动横向稳定杆和AFS两个系统的运动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各个子控制器,并设计了前后主动防侧倾力矩分配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两个子系统的协调控制,提高了车辆转向时的侧倾与横摆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车辆在转向工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Carsim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两者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 主动前轮转向 协调控制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汽车侧翻混杂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松 夏长高 +1 位作者 潘道远 陶金忠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4,共8页
针对车辆在侧向加速度与路面不平干扰时,容易发生侧翻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本文中设计了一种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为满足车辆在各行驶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提出了采用混杂控制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车辆进行控制。在紧急转向或不平路面工况... 针对车辆在侧向加速度与路面不平干扰时,容易发生侧翻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本文中设计了一种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为满足车辆在各行驶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提出了采用混杂控制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车辆进行控制。在紧急转向或不平路面工况时,为防止车辆侧翻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分别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控制器,并采用微粒群优化算法对控制器的权系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车控制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采用主动横向稳定装置控制的车辆进行了一系列时域和频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根据车辆不同的行驶工况有效避免车辆侧翻,且明显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 混杂控制 侧翻 乘坐舒适性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开关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松 夏长高 潘道远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62,共7页
针对装有被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在高速大转角转向时容易发生侧翻及在直线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开关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基于整车6自由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对车辆转向时的侧倾进行控制;直线行驶时,主动... 针对装有被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在高速大转角转向时容易发生侧翻及在直线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开关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基于整车6自由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对车辆转向时的侧倾进行控制;直线行驶时,主动横向稳定杆处于"OFF"状态,降低悬架刚度,提高车辆舒适性。采用时域与频域仿真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并通过台架试验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线性二次型最优侧倾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 粒子群 线性二次型 侧翻 乘坐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液压迟滞的汽车主动式稳定杆改进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振兴 皮大伟 +2 位作者 王洪亮 陈山 李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122-126,134,共6页
为了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控制,针对液压式主动稳定杆(active stabilizer bar,ASB)系统的液压迟滞,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算法。算法先由模糊规则计算出权重系数,再对侧向加速度实测值与估计值进行动态加权处理,并将该加权值用于反侧倾力... 为了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控制,针对液压式主动稳定杆(active stabilizer bar,ASB)系统的液压迟滞,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算法。算法先由模糊规则计算出权重系数,再对侧向加速度实测值与估计值进行动态加权处理,并将该加权值用于反侧倾力矩的计算。基于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仿真实验平台,在典型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控制算法能够补偿液压式ASB系统的液压迟滞,进一步改善了车辆的侧倾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迟滞 主动稳定 改进算法 模糊规则 硬件在环实验 侧倾稳定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状态获取的主动前轮转向与主动横向稳定杆多目标集成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香 吴新宇 +1 位作者 陈正科 吴晓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6-393,共8页
考虑控制系统面向应用时算法中的状态获取问题,基于UKF状态观测系统,对主动前轮转向与主动横向稳定杆进行操稳性及抗侧倾多目标集成控制以综合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及侧倾稳定性。建立了9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 考虑控制系统面向应用时算法中的状态获取问题,基于UKF状态观测系统,对主动前轮转向与主动横向稳定杆进行操稳性及抗侧倾多目标集成控制以综合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及侧倾稳定性。建立了9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了整车状态观测器;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分别基于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设计了操稳性控制器、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设计了抗侧倾控制器以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针对轮胎垂向载荷与侧向动力学的耦合影响,采用PID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前后主动横向稳定杆扭矩分配系数,实现对车辆抗侧倾与操稳性集成控制。最后,对多目标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鱼钩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集成控制器在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主动横向稳定 状态观测 抗侧翻 操纵稳定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横向稳定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长高 任英文 陈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5-89,共5页
针对极限工况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问题,建立八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及小角度假设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理想侧倾角关于侧向加速度的分段函数进行拟合处理,得到理想侧倾角的连续目标函数。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主动横... 针对极限工况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问题,建立八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及小角度假设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理想侧倾角关于侧向加速度的分段函数进行拟合处理,得到理想侧倾角的连续目标函数。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器,完成了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搭建,并在双移线和弯道制动这两种典型操纵稳定性评价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在两种典型试验工况下车辆的性能评价参数值均得到较为理想的改善,进而提高了对车辆的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模型预测控制 主动横向稳定 操纵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勇超 喻凡 王立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2-60,共9页
为有效提升汽车防侧倾性能,针对基于开关磁阻电机和谐波齿轮减速器的电机式汽车主动横向稳定杆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首先,采用Maxwell/RMxprt对开关磁阻电机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电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然后,建立整车侧倾动力学模型... 为有效提升汽车防侧倾性能,针对基于开关磁阻电机和谐波齿轮减速器的电机式汽车主动横向稳定杆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首先,采用Maxwell/RMxprt对开关磁阻电机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电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然后,建立整车侧倾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前、后悬架横向稳定杆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计算前、后悬架的防侧倾力矩;最后,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试验,分析影响防侧倾性能的控制器敏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显著抑制车身侧倾角,预测时域和性能加权系数是控制器的敏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 开关磁阻电机 Maxwell/RMxprt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车辆液压主动横向稳定杆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强 孙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135,共8页
通过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和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缸主动稳定杆作动器模型,推导得出系统状态的空间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簧上质量侧倾角、簧上质量侧倾角速度等进行最优估计;并基于最优估计值,采用黎卡提方程... 通过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和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缸主动稳定杆作动器模型,推导得出系统状态的空间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簧上质量侧倾角、簧上质量侧倾角速度等进行最优估计;并基于最优估计值,采用黎卡提方程设计了一个最优反馈阵,实现了LQG的最优控制。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验证,并与被动横向稳定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LQG最优控制算法在抑制车身侧倾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车辆侧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主动横向稳定 侧倾稳定 KALMAN滤波 LQG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式稳定杆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强 孙柱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0-495,共6页
针对车辆主动式稳定杆在结构设计、动力驱动、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主动式稳定杆的工作原理,深度阐述了国内外主动式稳定杆的研究现状,对其进行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综述。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主动式稳定杆的结构形式,总... 针对车辆主动式稳定杆在结构设计、动力驱动、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主动式稳定杆的工作原理,深度阐述了国内外主动式稳定杆的研究现状,对其进行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综述。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主动式稳定杆的结构形式,总结了不同形式稳定杆的适用场合;其次对主动式稳定杆进行了轻量化的分析,论述了国内外在稳定杆轻量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从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策略以及应用现状上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总结出了目前主动式稳定杆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对车辆主动稳定杆的轻量化设计、控制策略的优化以及提高系统鲁棒性等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稳定 结构形式 轻量化 控制算法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的汽车防侧倾控制策略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强 解利臣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共7页
在基于提高汽车的侧倾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汽车侧向、横摆以及侧倾的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模糊PI-PD控制器,针对汽车的行驶状态实时提供抗侧倾力矩以防止侧翻事故的发生。由于“试凑法”对于控制器增益参数而言难以达到理想状... 在基于提高汽车的侧倾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汽车侧向、横摆以及侧倾的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模糊PI-PD控制器,针对汽车的行驶状态实时提供抗侧倾力矩以防止侧翻事故的发生。由于“试凑法”对于控制器增益参数而言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通过遗传算法的迭代寻优找到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表明:针对主动横向稳定杆所设计的控制器及算法显著降低了车身侧倾角,提高了车身的抗侧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 防侧倾控制 模糊控制策略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