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动磁控制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锐 谢祥华 张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3-197,共5页
针对偏置动量稳定的微小卫星,提出了一种仅利用磁强计作为定姿部件,磁力矩器作为主动控制部件的主动磁控制算法。在星箭分离初期,提出改进的B-dot速率阻尼方法使卫星姿态角速率快速减小,在卫星角速率较低时,设计了加低通滤波器的PD俯仰... 针对偏置动量稳定的微小卫星,提出了一种仅利用磁强计作为定姿部件,磁力矩器作为主动控制部件的主动磁控制算法。在星箭分离初期,提出改进的B-dot速率阻尼方法使卫星姿态角速率快速减小,在卫星角速率较低时,设计了加低通滤波器的PD俯仰控制律,并设计了以地磁矢量B作为判断依据的滚动角、偏航角反馈的进动控制律及基于B-dot的章动控制律。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磁控方法收敛、有效。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对于低成本微小卫星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偏置动量 主动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磁控微卫星姿态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海颖 王惠南 程月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1,共5页
采用偏置动量轮加磁力矩器作为控制方案的非重力梯度微卫星不同于通常的速率阻尼—姿态捕获—动量轮起旋控制模式.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B-DOT磁控加动量轮常值起旋、主动磁控加常值动量轮进行姿态捕获和稳定控制的方法,设计了限制姿... 采用偏置动量轮加磁力矩器作为控制方案的非重力梯度微卫星不同于通常的速率阻尼—姿态捕获—动量轮起旋控制模式.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B-DOT磁控加动量轮常值起旋、主动磁控加常值动量轮进行姿态捕获和稳定控制的方法,设计了限制姿态反馈控制律进行捕获和稳定控制,以及LQG稳定控制律.采用磁场测量与磁控分时处理的策略,考虑测量误差和干扰力矩,以及不同偏置动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整个控制过程操作简捷,初态控制阶段时间显著减少,稳态阶段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主动磁控 B-DOT控制 限制姿态反馈 LQG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磁控小卫星姿控系统变结构控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兆伟 杨旭 杨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小卫星主动磁控系统是有约束的非线性姿控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解耦的变结构控制方法,结合磁控力矩的约束条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所给的动力学系统,系统能够沿着给出的滑动模收敛到给定的精度·该方法鲁... 小卫星主动磁控系统是有约束的非线性姿控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解耦的变结构控制方法,结合磁控力矩的约束条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所给的动力学系统,系统能够沿着给出的滑动模收敛到给定的精度·该方法鲁棒性好、设计简单且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磁控 小卫星 变结构控制 姿态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磁控小卫星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兆伟 曹喜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8-852,857,共6页
为了缩短小卫星姿态捕获的时间及提高控制精度,针对卫星入轨后的主动磁阻尼与磁捕获控制,结合磁控力矩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算法,针对各轴向的磁偶极子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输入反馈信号数值较小时,可以显著... 为了缩短小卫星姿态捕获的时间及提高控制精度,针对卫星入轨后的主动磁阻尼与磁捕获控制,结合磁控力矩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算法,针对各轴向的磁偶极子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输入反馈信号数值较小时,可以显著地改善系统的灵敏度和动态特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鲁棒性好,控制精度高,捕获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小卫星 姿态控制 主动磁控 模糊控制 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几何分析的单轴指向磁控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寇义民 袁勤 +1 位作者 季艳波 张迎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满足微小卫星安全模式与其它特定工作模式下的单轴指向需求,提出一种单轴指向磁控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采用空间几何分析方法将指向控制转轴的选择范围扩展到一个平面内,进而在卫星角速度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惯量阵仿射坐标变... 为满足微小卫星安全模式与其它特定工作模式下的单轴指向需求,提出一种单轴指向磁控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采用空间几何分析方法将指向控制转轴的选择范围扩展到一个平面内,进而在卫星角速度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惯量阵仿射坐标变换获取当前磁场下可控的角加速度平面,然后在该角加速度平面内以及该平面与转轴平面交线上进行速率阻尼与转向控制,从而实现单轴精准指向。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方法的优势包括:无额外的干扰磁场力矩产生,几乎不受轨道形状制约,不要求惯量积为零。在仿真中成功实现卫星单轴对地或对日,进一步校验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单轴指向 主动磁控 空间几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梯度小卫星重力场捕获的 Lyapunov 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兆伟 杨旭 杨涤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5,共6页
探讨了重力梯度小卫星采用主动磁控技术进行重力场捕获的Lya-punov能量耗散法;给出了分区控制的条件及逻辑;阐述了磁控力矩的产生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控制精度达到磁控小卫星的较高水平。
关键词 小型卫星 姿态稳定性 重力梯度 主动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方案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 郑伟 +1 位作者 张洪波 吴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2,共5页
针对轨道高度低于500km微小卫星姿态控制问题,从充分利用环境力矩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主动磁控+气动稳定力矩的姿态控制方案。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局部稳定控制律的全局稳定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特征距离dcc是影响该控制方案的主要因素。... 针对轨道高度低于500km微小卫星姿态控制问题,从充分利用环境力矩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主动磁控+气动稳定力矩的姿态控制方案。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局部稳定控制律的全局稳定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特征距离dcc是影响该控制方案的主要因素。dcc值越大,对控制越有利,但随着dcc值的增大,卫星总体设计难度也会加大,因此实际中应选择合适的dcc值,既满足卫星姿态控制的要求,又保证卫星总体结构设计的难度不至于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姿态控制 主动磁控 气动稳定力矩 环境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梯度小卫星姿态捕获与稳定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兆伟 杨旭 杨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2-125,共4页
探讨了重力梯度小卫星采用主动磁控技术进行速率阻尼和姿态调整的一种能量方法,给出了分区控制的条件及逻辑,分析了磁控力矩的产生过程,并结合HITSAT星给出了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
关键词 重力梯度 姿态捕获 主动磁控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active control of a vehicle suspension using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9
作者 蒋学争 王炅 胡红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839-1845,共7页
A semi-active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o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damper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by using a quarter car models. A full-scale tw... A semi-active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o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damper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by using a quarter car models. A full-scale two-degree-of-freedom quarter car experimental set-up wa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vehicle suspension. On-off skyhook controller and Fuzzy-Lyapunov skyhook controller (FLSC) were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input current for MR damper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damping force. Tests were done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MR damper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vibr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mi-active MR vehicle suspension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is feasible. In comparison with OEM damper, on-off and FLSC controlled MR dampe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cceleration of vehicle sprtmg mass by about 15% and 24%,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vehicle suspension semi-ac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