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空间站主动电位控制技术及其天地一体化验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得天
刘海波
+8 位作者
孙迎萍
秦晓刚
胡向宇
史亮
柳青
王彦龙
程天然
仪德英
陈恒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3-1620,共8页
针对中国空间站100 V太阳电池阵引起的结构带电威胁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问题,通过空间站结构充电模拟仿真与理论计算,研究了空间站在低轨道等离子体和地磁场环境下的充电特性,得出最恶劣条件下,空间站结构充电电位最大可达-108.6 V。并...
针对中国空间站100 V太阳电池阵引起的结构带电威胁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问题,通过空间站结构充电模拟仿真与理论计算,研究了空间站在低轨道等离子体和地磁场环境下的充电特性,得出最恶劣条件下,空间站结构充电电位最大可达-108.6 V。并针对空间站的太阳电池阵电子吸收充电特性,以及电位控制需求,开展了自适应主动电位控制方法研究,采用空心阴极电子发射技术,研制了中国首个测控一体的空间主动电位控制系统,该系统完成了电位控制地面模拟试验验证,并搭载于空间站天和一号核心舱,实现了在轨应用。空间站在轨电位检测数据表明,主动电位控制系统成功将中国空间站结构电位从-55 V控制到-12 V以内,保障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主动电位控制
系统
太阳电池阵
空间站充电效应
在轨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等离子体源型航天器主动电位控制方法
2
作者
银鸿
李得天
+3 位作者
柳青
刘海波
秦晓刚
杨生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11-3818,共8页
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地磁场等相互作用,会引起充放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空间任务。通过等离子体源发射人为等离子体可有效控制航天器表面电位,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且较其他电位控制方法更灵活、高效,但国内对此研究相对基础...
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地磁场等相互作用,会引起充放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空间任务。通过等离子体源发射人为等离子体可有效控制航天器表面电位,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且较其他电位控制方法更灵活、高效,但国内对此研究相对基础薄弱。为此,基于航天器电流平衡方程进行航天器带电理论分析,并结合球对称模型对等离子体源电位控制理论进行阐述;进一步通过SPIS(spacecraft plasma interaction system)仿真平台模拟分析空间等离子体和人为等离子体对航天器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GEO轨道空间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航天器不同材料表面存在不等量带电,且电位可达−14000 V;等离子体源工作可高效地将航天器控制在−10 V以内,控制器适合安装于卫星东侧面,其净发射电流直接影响着控制效果;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地面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源控制器可将−6000~−5000 V的航天器模拟件在数秒内控制至0 V左右,等离子体源电位控制技术对航天器表面高电位及不等量带电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上研究成果将为其空间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带电
空间等离子体
人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源
主动电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共模电压双三电平变换器中点电位主动控制调制策略
被引量:
7
3
作者
夏帅
郑京港
+2 位作者
陈瑞成
耿乙文
伍小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388-6398,共11页
开绕组负载双端级联是实现多电平的有效方法,其冗余特性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双三电平变换器级联可得到五电平变换器的输出特性,将五电平调制算法应用于双三电平变换器,计算量大、实现复杂。该文提出一种由单三电平虚拟矢量调制算法直...
开绕组负载双端级联是实现多电平的有效方法,其冗余特性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双三电平变换器级联可得到五电平变换器的输出特性,将五电平调制算法应用于双三电平变换器,计算量大、实现复杂。该文提出一种由单三电平虚拟矢量调制算法直接扩展到双三电平的解耦调制实现方法,不仅可完全消除共直流母线拓扑的零序电压,还可将系统的共模电压幅值抑制到直流侧电压的16.7%。修正单三电平中点电位控制的中点电流,通过单三电平调制算法实现双三电平变换器的中点电位主动控制,有效加快中点电位调节速度,所提双端级联多电平变换器调制策略可以保持和单三电平变换器调制相同的计算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由单三电平虚拟矢量调制算法直接扩展到双三电平变换器的解耦调制策略,可在全调制度、任意负载功率因数下,完全消除零序电压,有效抑制共模电压,并实现中点电位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级联多电平变换器
零序电压消除
中点
电位
主动
控制
共模电压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鲁文涛
蒋远大
+1 位作者
张志远
吴汉基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主动控制的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能有效地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的电位,阐明了脉冲等离子体控制表面电位的原理和控制特点;提出了用控制效率或等效电阻这一参数,解释各种因素对表面电位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对航天器表面电位进行主动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脉冲等离子体源
表面充电
电位
的
主动
控制
模拟实验
控制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航天器表面充电快速估算与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兰勇
王嘉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空间等离子体的注入导致航天器表面不等量充电是引发航天器静电放电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地球同步轨道中等地磁亚暴空间环境的AST-6卫星,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和电流平衡方程建立了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微...
空间等离子体的注入导致航天器表面不等量充电是引发航天器静电放电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地球同步轨道中等地磁亚暴空间环境的AST-6卫星,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和电流平衡方程建立了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微分方程组实现对航天器表面各等效元充电电位快速估算,发现了各等效元之间存在不等量充电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通过模拟在航天器表面发射电子束来实现主动控制各等效元充电电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电子束流密度J_(ee)由0 A/m^(2)增大到1.8×10^(-6) A/m^(2)时,航天器表面各等效元之间的最大充电电位差由4899 V降至785 V。此外,通过改变电阻、电容值来模拟航天器表面材料特性对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天器表面材料的电阻、电容值越小,其充电电位值越接近航天器金属结构的电位值。可见在航天器表面发射合适的电子束和选取合适的表面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充电过程中各等效元之间的充电电位差,减小航天器静电放电的可能性,以保障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表面充电
中等地磁亚暴
等效电路
电位
主动
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站主动电位控制技术及其天地一体化验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得天
刘海波
孙迎萍
秦晓刚
胡向宇
史亮
柳青
王彦龙
程天然
仪德英
陈恒智
机构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3-1620,共8页
文摘
针对中国空间站100 V太阳电池阵引起的结构带电威胁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问题,通过空间站结构充电模拟仿真与理论计算,研究了空间站在低轨道等离子体和地磁场环境下的充电特性,得出最恶劣条件下,空间站结构充电电位最大可达-108.6 V。并针对空间站的太阳电池阵电子吸收充电特性,以及电位控制需求,开展了自适应主动电位控制方法研究,采用空心阴极电子发射技术,研制了中国首个测控一体的空间主动电位控制系统,该系统完成了电位控制地面模拟试验验证,并搭载于空间站天和一号核心舱,实现了在轨应用。空间站在轨电位检测数据表明,主动电位控制系统成功将中国空间站结构电位从-55 V控制到-12 V以内,保障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空间站
主动电位控制
系统
太阳电池阵
空间站充电效应
在轨验证
Keywords
Space station
Active potential control system
Solar array
Space station charging effect
On-orbit verification
分类号
V4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等离子体源型航天器主动电位控制方法
2
作者
银鸿
李得天
柳青
刘海波
秦晓刚
杨生胜
机构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11-3818,共8页
文摘
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地磁场等相互作用,会引起充放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空间任务。通过等离子体源发射人为等离子体可有效控制航天器表面电位,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且较其他电位控制方法更灵活、高效,但国内对此研究相对基础薄弱。为此,基于航天器电流平衡方程进行航天器带电理论分析,并结合球对称模型对等离子体源电位控制理论进行阐述;进一步通过SPIS(spacecraft plasma interaction system)仿真平台模拟分析空间等离子体和人为等离子体对航天器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GEO轨道空间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航天器不同材料表面存在不等量带电,且电位可达−14000 V;等离子体源工作可高效地将航天器控制在−10 V以内,控制器适合安装于卫星东侧面,其净发射电流直接影响着控制效果;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地面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源控制器可将−6000~−5000 V的航天器模拟件在数秒内控制至0 V左右,等离子体源电位控制技术对航天器表面高电位及不等量带电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上研究成果将为其空间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
表面带电
空间等离子体
人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源
主动电位控制
Keywords
surface charged
space plasma
artificial plasma
plasma source
active potential control
分类号
V4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共模电压双三电平变换器中点电位主动控制调制策略
被引量:
7
3
作者
夏帅
郑京港
陈瑞成
耿乙文
伍小杰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388-639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600906)。
文摘
开绕组负载双端级联是实现多电平的有效方法,其冗余特性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双三电平变换器级联可得到五电平变换器的输出特性,将五电平调制算法应用于双三电平变换器,计算量大、实现复杂。该文提出一种由单三电平虚拟矢量调制算法直接扩展到双三电平的解耦调制实现方法,不仅可完全消除共直流母线拓扑的零序电压,还可将系统的共模电压幅值抑制到直流侧电压的16.7%。修正单三电平中点电位控制的中点电流,通过单三电平调制算法实现双三电平变换器的中点电位主动控制,有效加快中点电位调节速度,所提双端级联多电平变换器调制策略可以保持和单三电平变换器调制相同的计算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由单三电平虚拟矢量调制算法直接扩展到双三电平变换器的解耦调制策略,可在全调制度、任意负载功率因数下,完全消除零序电压,有效抑制共模电压,并实现中点电位的主动控制。
关键词
双端级联多电平变换器
零序电压消除
中点
电位
主动
控制
共模电压抑制
Keywords
Multi-level converter cascaded by dual converters
zero sequence voltage elimination
active neutral point voltage control
common mode voltage suppression
分类号
TM464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鲁文涛
蒋远大
张志远
吴汉基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文摘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主动控制的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能有效地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的电位,阐明了脉冲等离子体控制表面电位的原理和控制特点;提出了用控制效率或等效电阻这一参数,解释各种因素对表面电位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对航天器表面电位进行主动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航天器
脉冲等离子体源
表面充电
电位
的
主动
控制
模拟实验
控制
效率
Keywords
spacecraft
pulse plasma source
active control of surface charging potenti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control efficiency
分类号
V416.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航天器表面充电快速估算与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兰勇
王嘉豪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
出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1E045)。
文摘
空间等离子体的注入导致航天器表面不等量充电是引发航天器静电放电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地球同步轨道中等地磁亚暴空间环境的AST-6卫星,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和电流平衡方程建立了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微分方程组实现对航天器表面各等效元充电电位快速估算,发现了各等效元之间存在不等量充电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通过模拟在航天器表面发射电子束来实现主动控制各等效元充电电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电子束流密度J_(ee)由0 A/m^(2)增大到1.8×10^(-6) A/m^(2)时,航天器表面各等效元之间的最大充电电位差由4899 V降至785 V。此外,通过改变电阻、电容值来模拟航天器表面材料特性对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天器表面材料的电阻、电容值越小,其充电电位值越接近航天器金属结构的电位值。可见在航天器表面发射合适的电子束和选取合适的表面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充电过程中各等效元之间的充电电位差,减小航天器静电放电的可能性,以保障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
航天器表面充电
中等地磁亚暴
等效电路
电位
主动
控制
数值模拟
Keywords
spacecraft surface charging
moderate geomagnetic substorm
equivalent circuit
active potential control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V416.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空间站主动电位控制技术及其天地一体化验证
李得天
刘海波
孙迎萍
秦晓刚
胡向宇
史亮
柳青
王彦龙
程天然
仪德英
陈恒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等离子体源型航天器主动电位控制方法
银鸿
李得天
柳青
刘海波
秦晓刚
杨生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低共模电压双三电平变换器中点电位主动控制调制策略
夏帅
郑京港
陈瑞成
耿乙文
伍小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鲁文涛
蒋远大
张志远
吴汉基
《航天器工程》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航天器表面充电快速估算与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张兰勇
王嘉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